传统寿险

搜索文档
横琴人寿:双重压顶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03 08:03
以下文章来源于阿尔法工场金融家 ,作者金妹妹 阿尔法工场金融家 . 追踪保险银行业圈内动态,剖析最新风向,分享有料、有价值的"内行人"洞察见解。 导语:21家亏损险企中,横琴人寿以净亏损8.39亿元位列非上市险企第一。其中,二季度亏损4.82 亿元。 在上半年险企业绩"炸裂"、纷纷弹冠相庆的繁荣之下,横琴人寿的业绩显得有些醒目。 在截至8月26日已披露2025年上半年偿付能力报告的147家非上市人身险企中,合计实现净利润 超290亿元,大幅超越2024年同期盈利不足百亿。同时,亏损险企数量由30家减少至21家。 在这21家亏损险企中,横琴人 寿以净亏损8.39亿元位列非上市险企第一。其中,二季度亏损 4.82亿元。 对于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中小险企而言,这样的财务表现不仅意味着阶段性的压力,更引发外界 对其发展逻辑的重新审视。 穿透后,这几家股东背后的控股方各不相同,分别为珠海华发集团、民营光纤光缆龙头创始人崔 根良家族、广东明珠实控人张坚力、金螳螂系创始人朱兴良,以及当时如日中天的中植系。 这种"五家平分"的股权结构,在当时的保险行业并不多见。业内人士告诉金妹妹,这样的"股东 均衡"体系,给予管理层较大的战略 ...
中国平安2025上半年业绩出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大涨39.8%,产险承保利润翻倍,股东回报持续提升
13个精算师· 2025-08-27 12:21
整体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5001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归母营运利润777亿元 同比增长3.7% [2][3] - 归母净资产9440亿元 较年初增长1.7%(分红前增长4.8%)[2][3] - 总资产规模突破13.5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4.3% [3] - 中期每股股息0.95元/股 同比增长2.2% [2][3]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 - 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9.8% [2][8] - 新业务价值率30.5% 同比提升9.0个百分点 [8] - 分红险业务规模保费499.2亿元 同比增长40.94% [7][8] - 13个月保单继续率96.9%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10] - 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 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21.6% [13]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 同比增长168.6% [16] 财产保险业务 - 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 同比增长7.1% [21] - 综合成本率95.2% 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2][21] - 承保利润79.78亿元 同比增长125.9% [21] - 新能源车承保575万辆 同比增长49.3% [23] - 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46.2% 市场份额27.6% [23] 综合金融与客户经营 - 个人客户数达2.47亿 较年初增长1.8% [2][5] - 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客户占比26.6% 留存率97.8% [5] - 服务5年以上客户占比73.8% 留存率94.6% [5] 医疗养老生态布局 - 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合作覆盖率100% [5] - 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近70% [5]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 服务客户近21万名 [5] 投资业务表现 -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6.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2% [28] - 综合投资收益率3.1%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30] - 近10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30] - 固收类资产占比79% 权益资产占比13% [28] 科技赋能与创新 - 开发1741款产品 为161万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 [28] - 平安好车主注册用户2.51亿 月活峰值3850万 [28] - 鹰眼系统预警25.9万场灾害 发送预警42.6亿次 [28] 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 - 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47位 全球金融企业第9位 [7] - 《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27位 中国保险企业第1 [7] - 连续九年蝉联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榜首 [7]
非上市寿险“亏损王”出炉!横琴人寿上半年巨亏8.39亿
搜狐财经· 2025-08-14 19:11
核心观点 - 横琴人寿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 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亏损最严重 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高管团队剧烈动荡 股东结构呈现华发系一家独大格局[1][3][7][8]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3.51亿元亏损额 且超过2024年全年5.64亿元亏损总和[3] - 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85% 仅录得43.9亿元[3] - 分红险保费同比骤降89.5% 从去年同期的6.20亿元跌至0.65亿元[3] - 传统寿险出现15.8%负增长 该业务占比超八成[3]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9.7亿元 其中分红账户业务净现金流缺口高达-33亿元[3][4] - 2024年赔付支出较2023年激增15倍 达到42.56亿元[3]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公司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11.7亿元缩水至5.0亿元 蒸发超57%[4] - 净资产收益率低至-99.09% 总资产收益率为-1.96%[5] 高管变动 -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高管团队从9人缩减至5人 核心管理层几乎全部更换[7] - 2024年1月凌立波出任总经理 4月钱仲华接任董事长 三季度元老王立川辞职[7] - 2025年一季度总经理助理李佗辞职 二季度合规负责人李佗被解聘 副总经理张林从高管名单中消失[7] - 离职者多为元老级人物 包括2016年参与筹备的王立川 2017年入职的李学成 2019年加盟的张林[7] - 出现一人多岗应急状态 总经理凌立波兼任首席合规官 副总经理马天若兼任首席投资官[7] - 新补位高管带有明显股东烙印 审计责任人严志扬曾在股东方华发集团任职 新提名董事吴克友是华发投控首席人力资源官[7] 股东结构 - 珠海铧创(隶属华发集团)持股比例从最初20%持续提升至49% 突破单一股东持股不超三分之一的监管上限[8][9] - 2022年5月以每股2.26元溢价增资3.85亿元 持股比例升至32.9%[8] - 2024年3月再度独家增资7.53亿元 持股比例飙升至49% 成为监管特批案例[8] - 其他股东亨通集团 深圳市珍珠红商贸有限公司 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 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各持股12.75%[9] - 董事会形成保险老将+股东代表格局 董事长钱仲华带来太保经验 华发系掌门人谢伟通过旗下平台掌控金融版图[10] 业务挑战 - 产品结构问题集中爆发 早年销售的分红险进入集中给付期[3] - 面临利差损风险隐现问题[10] - 需要摆脱对传统储蓄型产品的过度依赖 提升保障型 长期型产品占比[10] - 需要加强投资管理能力 提升运营效率[10]
农银人寿的重债轻股“后遗症”
华尔街见闻· 2025-08-04 12:07
债牛的高位摇摆,让更多险企显露用力过猛的尴尬。 日前,农银人寿披露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326.1亿元,同比增长24.23%;净利润7.43亿元,缩水33.7%。 在57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利润整体大增241.89%的上半年,共有26家险企利润表现不及上年同期。 "增收不增利"的农银人寿,是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类: 上半年利润不佳的根源,不在负债端的竞争失利,而在于资产端股债配比导致的波动。 如此问题在今年一季度已充分暴露。 农银人寿一季度实现保险收入223.12亿元,同比增长15.1%,在75家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14位; 但同期综合投资收益率仅为-0.43%,同比下滑2.59个百分点,位列同业55位。 对于投资表现的显著下滑,农银人寿曾解释称"由于市场利率大幅波动"。 一季度,在央行暂停购债、资金面持续紧平衡、经济数据修正市场宽松预期的背景下,2024年曾大幅下探75个BP 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全季提高 14个BP。 这直接导致重仓债市的投资者们表现不佳。 因为寿险产品在负债端具有刚兑义务,且领取期长达20-30年,险企不得不选择超长期国债等长久期资产匹配,也需要权益投资提升组合弹性。 尽管策略大致相同, ...
平安人寿为何选择史伟玉接棒CEO?
虎嗅· 2025-06-23 12:03
核心观点 - 平安人寿在寿险行业转型关键期面临产品结构挑战和渠道改革压力 新任CEO史伟玉需延续现有改革战略并应对行业共性难题 [1][26][27] 产品战略与挑战 - 公司推行"三经四纬"产品体系 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为服务主线 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系列覆盖不同客群需求 [4] - 传统储蓄型产品受利率下行影响明显 2024年10-12月保费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 [5][6] - 行业转向分红险为主力产品 平安目标销售占比超50% 但2025年Q1行业整体保费仍下滑0.98%至1.38万亿元 [2][8][10] - 分红险面临同质化竞争(太保/太平/新华等险企均目标占比30%-50%)、销售人员专业度不足及消费者接受度低三重挑战 [9] - 养老领域布局采用重资产模式 已落地深圳/广州/上海等城芯享老社区 但行业模式趋同(泰康/新华/国寿等均布局CCRC社区) 突破难度较大 [10][11] 渠道改革进展 - 代理人渠道推行"优胜劣汰"策略 2024年代理人数量从34.7万人增至36.3万人 结束下滑趋势 [12][13] - 人均产能波动明显:2023年人均保费39.12万元 vs 2022年21.38万元 但2024年降至27.61万元 改革效果不稳定 [15][18] - 银保渠道规模保费从2019年183.68亿元增至2024年475.89亿元 占比从3%提升至7.56% 但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未来承压 [21] - 社区金融渠道推动13个月保单继续率提升5.7个百分点 新业务价值增近300% 但未单独披露业绩量 [23] - 下沉渠道仅覆盖7个省份 社区金融与电销渠道保费从2019年564.50亿元降至2024年400.83亿元 增量未能对冲其他渠道下滑 [24] 管理层更迭背景 - 史伟玉为内部晋升 拥有26年司龄 经历营销/新渠道/互联网等多条线管理 旨在保障寿险改革战略延续性 [26][27] - 短期需维持现有战略 长期业务突破仍存不确定性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