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冬瓜茶
icon
搜索文档
产值近700亿元!全国冬节瓜产业聚力升级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20:31
全国冬瓜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第五届全国冬瓜产业大会于6月20日至21日在广东广州举行,聚焦全产业链升级,推动冬瓜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 [5][6][17] - 大会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汇聚全国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种植大户 [9][10][1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冬瓜播种面积从2020年550万亩增至650万亩,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从550亿元跃升至近700亿元 [18][19][15] - 冬瓜作为全国第二大瓜类蔬菜,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从业人数和加工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16][20][21] 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 - 大会展示10万余个优新品种和百余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抗性强冬瓜品种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31][32] - 发布全国首张冬瓜产业地图,涵盖年种植面积18万亩以上主产区,并推出生产技术及高品质质量标准 [41][42][43] 产业链协同与科企合作 - 广东省农科院专家提出需打破育种、生产、加工等环节壁垒,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冬瓜从"大众蔬菜"向"明星蔬菜"转型 [22][23][28] - 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冬瓜选育技术秘密使用、新品种技术转让及品种成果转化 [46][47][48] 品种展示与评选 - 大会征集全国205个冬节瓜品种(大冬瓜108个、小冬瓜和节瓜97个),通过"盲评"选出十大优秀冬瓜品种及五大优秀节瓜/小冬瓜品种 [56][57][60] - 冬瓜王擂台赛评选出3个大冬瓜和3个节瓜品种分获金银铜奖 [61][76] 产业多元化发展 - 现场展示冬瓜茶、脱水冬瓜干、膳食纤维代餐粉等加工品,凸显产业多元价值 [39][40] - 专家指出鲜销品种需多样化、优质化,加工品种需更高纤维含量及抗病性 [62][63] 大会背景与目标 - 全国冬瓜产业大会是首个聚焦冬瓜细分领域的专业会议,旨在整合资源、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64][65][66]
台胞“石头姐姐”的“店仔”情缘:“用家乡味道,交天津朋友”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1:19
公司经营 - 公司主打台湾风味餐饮,包括三杯鸡、肉燥饭、花枝丸等特色菜品,并坚持使用台湾原产食材如九层塔、山苏和柠檬 [2] - 公司最初以"石头火锅"店起家,后转型为"庄脚店仔"餐厅,定位为提供家乡朴实美味的台湾小馆 [1] - 公司通过短视频账号进行营销,记录厨房日常与食客互动,成功塑造"网红老板娘"形象并吸引客流 [2] 市场定位 - 公司目标客户包括在津台湾同胞和本地居民,通过提供"道地"台湾风味满足思乡需求 [2] - 公司注重文化融合,餐厅布置结合台湾地名(阿里山、九份)与天津本土元素(杨柳青年画) [2] - 公司计划拓展休闲餐饮业务,拟重启钓虾场项目,引入台湾特色的钓虾+烧烤+小吃综合业态 [3] 发展历程 - 创始人2013年从台北来津创业,初期因饮食文化差异(如火锅用餐习惯)经历适应期 [1] - 经过十年经营,公司已融入天津本地生活文化,创始人日常参与煎饼馃子、相声等本地活动 [1] - 公司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如从火锅转向综合台菜)逐步建立稳定客群,形成"铁杆粉丝"群体 [2][3] 竞争优势 - 菜品坚持台湾传统工艺,如三杯鸡使用自种九层塔,确保口味正宗性 [2] - 创始人通过台湾腔互动和幽默风格强化品牌亲和力,形成差异化服务特色 [2] - 选址天津兼具文化包容性与市场空白,台湾休闲餐饮在北方城市尚属稀缺业态 [3]
又一款古早“夏日宝藏茶”翻红,益禾堂、陈文鼎都在热卖
36氪· 2025-05-06 11:42
行业趋势 - 冬瓜茶作为闽南传统饮品今夏翻红,成为茶饮圈"隐藏爆款",益禾堂、陈文鼎、萃春疯等连锁品牌纷纷推出新品 [1][4][6] - 小红书相关笔记超5万篇,多品牌发力推动热度持续上升,地域特色饮品受关注 [8][20] - 行业呈现"老品新做"趋势,通过唤醒消费者记忆和挖掘地方风味创造新机会 [9] 品牌动态 - 陈文鼎上新QQ冬瓜冰茶/绿茶,首日销量超预期25%,消费者评价"清爽解暑" [2][4][13] - 益禾堂在福建推出限定宝岛冬瓜茶系列,10天销量突破5万杯,尝试区域产品扩展 [4] - 区域品牌萃春疯推出焦糖冬瓜撞奶等创新产品,17茵菲乐以冬瓜青茶开出近50家门店 [6][8] 产品特性 - 冬瓜茶具备三大爆品基因:1)借势果蔬茶热度主打解暑降火 2)风味甜香可搭配茶/咖啡/水果 3)现熬工艺提升价值感 [11][14][17] - 品牌通过调整配方弱化甜味标签,强调清爽口感,并开发冬瓜冰美式等跨界特调 [13][14][16] - 传统工艺需数小时熬煮,部分品牌尝试展示手作过程增强消费体验 [17][19] 市场挑战 - 区域认知度不均,华北/华中消费者存在认知门槛,风味辨识度需强化 [20] - 供应链依赖台湾原料,大陆替代品风味还原不足,制约规模化复制 [22] - 业内人士认为需持续创新风味表达形式(如冰沙、衍生品),平衡情怀与新鲜感 [22]
同赴文化之约 共话创新创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30 06:47
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 "江苏·南京台湾周"活动以"宁好台湾 共向未来"为主题,涵盖历史文化、城市管理、青年艺术等多个领域,共举办20余场活动,吸引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青年代表等1000余人参与 [2] - 活动开幕式举办两岸校园民谣嘉年华,包括《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经典歌曲和原创主题曲《心桥》的演唱,6天的音乐展演活动促进两岸青年心灵相通 [3] - 两岸出版人与作家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进行"数字时代的两岸文学对话"交流,探讨从六朝文脉到元宇宙写作等话题 [3] - 美丽乡村民俗文化现场汇展示高淳非遗"跳五猖"、宜兰"新部落之舞"、高淳"鱼龙灯"、台湾"美式鼓舞"和溧水"武当28式太极拳"等两岸艺术表演 [3] 两岸经贸合作 - 两岸美食市集在南京夫子庙北广场举办,设置30个台湾美食摊位和10个南京本地名优土特产摊位,共40个摊位展示两岸特色美食 [2][4] - 台湾美食摊位提供米血糕、蚵仔煎、盐酥鸡等小吃,冬瓜茶、庙口红茶等饮品,以及高山茶、高粱酒、牛樟芝等土特产品 [4] - 商户召集人计划与南京夫子庙长期合作设立"宁台文创美食交流实践基地",已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 [5] - 参加市集的青年商户占比超过50%,南京市台办表示将持续"微创业"模式帮助台湾青年感受大陆创新创业氛围 [5] 台资企业在南京发展 - 台资企业高崎电机作为第一家落户溧水的台资企业,已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正在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南京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近4000个,在营台企1000余家,包括大陆最早的台资法人银行永丰银行、首家台资独资医院明基医院和最大的台资观光休闲公园银杏湖乐园 [6] -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理事长率代表团参观南京溧水区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探讨两岸机电产业新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