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icon
搜索文档
步科股份(688160):深度研究报告:积极开拓“移动+协作”市场,“人形”无框力矩电机领先
华创证券· 2025-06-30 21: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0][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工控核心部件领先企业,在低压伺服、伺服轮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等领域优势显著 [6][8][10][85] - 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下,公司在移动/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基于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 [6][10][85] - 随着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 [6][10][8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立足工控领先地位,布局机器人引领增长 - 工控核心部件领军企业,以机器人为核心深入布局:公司起源于1996年,2020年上市,涵盖多系列产品,实现解决方案升级,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领军供应商,形成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产品覆盖多领域,具备较完整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能力,是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领先企业;股权结构清晰、份额集中,2025年对56人实施股权激励 [14][16][18] - 机器人领域需求向好,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2025Q1营收同比+8.1%/+17.8%,2020 - 2022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2023年受影响下降,2024年营收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2025Q1营收增长、归母净利率微增;2024/2025Q1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2025Q1期间费用率上升;2021 - 2024年驱动系统销售收入占比增长,机器人行业收入占比由23.5%提升至39%,控制系统中2024Q1 - 3人机界面占比达84.4%;2024年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毛利率分别为32.2%/42.2%,同比-2.6pct/-0.4pct [21][25][26][29] 伺服系统:“移动+协作”领域显优势,积极开拓“人形”市场 - 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助推工业自动化率提升: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2019 - 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CAGR为7.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8%,制造业同比+6.1%,2024年自动化市场负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由2826亿元增长至2892亿元,增速转正 [35][40] - 移动机器人伺服行业领先,伺服轮产品销量快速增长:2020 - 2024年我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销售数量和规模增长,CAGR分别为35.7%和30.2%;公司在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市占率领先,2022年低压伺服市场占比42%,2023年伺服电机销量市占率54.1%,直流低压伺服累计出货超120万台,服务AGV/AMR超40万台;2022年底推出集成式伺服轮模组,2024年销量约3.8万台,同比+118.5% [44][45][50] - 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累深厚,协作机器人贡献主要销量: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达4万台,同比+27.3%,预计2028年达12.4万台,市场规模超70亿元;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海外企业领先,国内企业在本土崛起;公司是国内领先无框力矩电机厂商,2016年发布首代产品,2022年推出第三代,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优势明显,累计出货超5万台,服务头部协作机器人超万台,2024年销量约2.4万台,同比+69.6% [50][56][57] - 无框力矩电机为人形机器人主要动力源,公司已获小批量订单: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关键年,海外特斯拉、Figure AI有生产计划,国内优必选预计25Q2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无框力矩电机是主流驱动零部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具有高灵敏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特点;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达2亿元,2025 - 2030年CAGR达91.7%;公司已获小批量样品订单,新一代无框力矩电机开始预研,有望开发关节模组 [60][62][67] 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具国产化替代空间,公司位居国产品牌前列 - HMI市场有望实现小幅稳增,国产化替代趋势不变:2024年我国HMI销量和销售额增长,预计2025/2026年增速分别为3.4%/4.6%;市场竞争格局集中,2024年中国大陆企业占61.7%市场份额,同比+2.1pct [69][72] - 技术储备充足且迭代不断,24年公司销量同比已回升: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人机界面企业之一,2023年销售金额占国内市场份额3%,排名第10,境内品牌第4;掌握多项核心技术,2024年研发上市多款产品;2021 - 2023年销量回落,2024年销量34.4万台,同比+6.4%,产品有国际竞争力,获多个国际品牌采购订单 [77][78][82] 盈利预测与相对估值 - 关键假设与盈利预测: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驱动系统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8/6.4/8.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30%/30%;控制系统预计25 - 27年收入分别为2/2.1/2.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2.5%/43%/43.2% [83][84] - 相对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优势显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85]
步科股份: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证券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之星· 2025-05-28 20:37
公司基本情况 -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9日,注册资本8,400万元,证券代码688160,证券简称步科股份 [15]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电气产品及其软件的研发、销售及相关的技术服务 [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海步进持有公司44.02%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唐咚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65%表决权 [15][16] 行业概况 - 公司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 [17] - 全球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2022年达2,134.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12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8.59% [31] - 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2,643亿元,较2021年增长16% [31] - 伺服系统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206亿元,预计2025年达260亿元 [31] - 低压伺服系统2022年市场规模12亿元,预计2027年达15亿元 [31] 产品市场地位 - 人机界面产品2023年国内市场份额3%,排名第十,国产品牌第四 [32] - 伺服系统产品20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1.37% [34] - 2022年低压伺服市场占有率42%,为第一大供应商 [30] - 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伺服电机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31% [30] 技术优势 - 人机界面产品在通信效率和响应速度方面具有优势 [32] - 伺服系统产品支持多种通信功能,参数开放度高 [35] - 创新推出伺服模组,实现一体化设计,提高动力驱动效能 [35] - 开发高功率密度无框力矩电机,减小体积重量的同时输出较大力矩 [34] 募投项目 -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5,200,000股A股 [4] - 募集资金总额66,115.62万元,其中46,500万元用于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5]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181万台工控产品产能 [8]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09:2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代码688160,简称步科股份,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数字化工厂软硬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5] - 主要产品包括人机界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系统、步进系统、低压变频器等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6][7][9][10][11] - 2024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20万元[3] 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4,746.85万元,同比增长8.0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89.16万元,同比下降19.43%[3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1%,机器人行业收入达6,175.94万元,同比增长45.83%[52]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396.60万元,同比增长16.45%[52] 产品与技术 - 人机界面2024年销量344,410台,同比增长6.45%,国内市场份额3%,国产品牌排名第四[24] - 伺服系统2024年销量414,367台,同比增长11.72%,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市场份额达54.11%[25] - 拥有"控制+驱动"、"显示+控制"等集成化技术,伺服模组产品应用于工业移动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领域[9][30] 行业地位 - 国内直流伺服市场占有率12%-13%,为第一大厂商[25] - 工业自动化行业2018-2023年市场规模从3,977亿元增至5,734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8,900亿元[30] - 全球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2022年2,134.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1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59%[29]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占比12.67%,同比增长16.04%[52] - 采用前瞻型技术研发与需求型产品研发双模式,建立跨部门矩阵式项目管理体系[16][17][18][19] - 重点布局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动"控制+驱动"等集成化产品发展[30] 市场与销售 - 采取直销与经销并重模式,直销聚焦战略客户,经销覆盖区域终端用户[15] - 产品应用于物流设备、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等30余个领域[6][7][9][10][11] - 伺服模组产品在协作机器人、无人叉车等新兴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9] 生产与供应链 - 采用"销售预测+订单"采购模式,关键原材料包括IC芯片、液晶屏等[13] - 生产结合库存生产与订单生产,PCBA环节采用外协加工[14] - 通过供应商管理制度保障原材料品质,建立滚动生产计划体系[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