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

搜索文档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1.3%,供需格局改善或支撑细分领域景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11:27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8),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 ETF发起联接C(014909)。 天风证券指出,新材料行业需求稳定且全球供给主导,重点关注三氯蔗糖、农药、MDI、氨基酸等细分 领域。内需驱动下,制冷剂、化肥、民爆、染料等子行业有望对冲关税冲击。有机硅和氨纶等产能先投 放的子行业或优先恢复,其中有机硅周涨幅达1.9%,企业预售订单显著增加,库存压力减轻。此外, OLED材料、催化材料、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也值得关注。基础化工板块近期表现较强,子行业中有 机硅、合成树脂、民爆制品涨幅居前。氯化钾市场因低库存和现货偏紧支撑价格,DMF因供需向好报 价持续上探。整体来看,新材料行业在供需格局改善和新兴应用推动下具备结构性机会。 新材料50ETF跟踪的是新材料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先进钢 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该指数聚焦于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 值的新材料行业,重点配置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领域的企业,以反映新材料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 现。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 ...
推荐 | 道生生物:生物基色素引领者!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8 00:06
#生物制造新品推荐 | 道生生物 生物基色素引领者 —— 道生 生物 已入驻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 平台-新品库 ( bio-basedlink ) https://www.bio-basedlink.net/index/brand/brand_show/article_id/199.html ↓↓↓ 道生生物(深圳)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2年,是全球首家采用生物合成技术实现合成生物靛蓝规模化量 产的合成生物认证企业,坐落于深圳市光明区,建有现代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 有国内外研究生背景,在合成生物学、多组学、微生物发酵、代谢工程和高精尖设备等领域有丰富研究 经验。公司在生物靛蓝合成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建立完整的"基因设计-菌株构建-代谢流调 控-发酵优化-产品纯化"技术平台,成功构建了生产天然靛蓝色素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目前, 生物合 成靛蓝色素项目中试产量已达40g/L,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 。与 传统化工靛蓝相比,公司的生物靛蓝产品具有环保无毒、生物安全、染色性能优异等显著优势。 公司产品线涵盖 靛蓝、黑色素、红色素、灵菌红素、靛玉红、黄色 ...
华润医药(03320.HK)订立有限合伙协议
格隆汇· 2025-07-17 18:55
基金成立 - 华润医药联合多家附属公司及独立第三方拟成立华润医药(成都)创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议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总年期为七年 [1] - 集团的拟议资本承担总额约为人民币245百万元,占基金资本承担总额约24.5% [1] - 基金投资团队包括华润医药(成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1] 投资方向 - 基金将主要从事股权投资、创业资本及投资管理活动,主要投资医药及健康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领域 [1] -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化学创新药、生物药(包括疫苗)、高端医疗器械(包括IVD)、中药滋补品类、合成生物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战略性新兴领域的企业 [1] - 投资方向考虑成都政府的产业政策及优惠措施 [1] 战略意义 - 公司可通过基金专业投资团队资源有效控制并购及创新项目风险,确保目标公司质量 [2] - 基金有助于储备优质战略项目资源,加速公司的战略并购 [2] - 该举措旨在实现公司在医药行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河南南阳发力合成生物产业 聚焦饲料氨基酸替代等多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1:37
南阳生物质资源与产业基础 - 南阳市年产生物质原料超3000万吨 农作物秸秆超1000万吨 生猪牛羊出栏量超1000万头 具备发展生物制造的原料优势 [1] - 当地已形成以牧原为代表的产业成果 并快速落地 [1] - 构建了热电联产 蒸汽管网及公铁联运物流体系等全方位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4] 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 召开"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 成立"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 [1] - 发布《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1.0版 目标打造千亿级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1] - 设立生物制造专项扶持基金 重点支持中试平台建设与非粮生物质技术攻关 [5] - 未来将聚焦饲料氨基酸替代 生物医药 生物基材料等核心领域 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6] 牧原股份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 携手西湖大学成立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和牧原实验室 [2] -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小品种氨基酸 实现豆粕减量替代 [2] - 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产品项目已投产 推动氨基酸生物合成技术产业化 [2] - 该技术可节省20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 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大贡献 [4] 牧原股份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102亿至107亿元 同比增长1129.97%至1190.26% [3] - 预计扣非净利润106亿至111亿元 同比增长882.95%至929.31% [3] -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年初13.1元/公斤降至6月低于12.1元/公斤 目标全年平均12元/公斤 [3] 南阳其他生物技术企业 - 千亩制药用猪小肠生产肝素钠 实现边料高附加值利用 [4] - 唐河金海生物利用废弃油脂开发生物柴油等核心产品 [4] - 恒利康生物研发的辛夷 益生菌 植物酵素等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4]
寻找自然资源可持续的答案,新京报小记者们走进合成生物科学馆
新京报· 2025-07-12 01:26
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 生物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合成生物技术阶段,通过设计改造微生物定向发酵实现"细胞工厂"生产[3] - 当前技术路径需以玉米、小麦等高产农作物作为发酵原料,经过基因改造、中试验证和生产发酵三阶段[4] - 华熙生物已建立完整的合成生物技术展示体系,包括科学馆和"细胞工厂"模型等实体展示[3][4]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 未来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所需物质[4] - 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获取燕窝酸、红景天苷等稀缺物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4] - 潜在应用包括食品改良(如草莓味香蕉)和濒危物种复活(如猛犸象)等领域[5][7] 合成生物技术商业化进展 - 华熙生物研发团队已具备基因编辑和细胞改造的技术能力[4] - 公司当前研发重点聚焦于可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方向[9] - 通过科普活动培育潜在人才,推动行业长期发展[9] 合成生物技术行业意义 - 该技术可解决资源短缺(石油依存度73%)、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1][3] - 代表生物科技从自然发酵(第一代)到定向发酵(第二代)再到合成生物(第三代)的演进[3] - 行业处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过渡阶段,部分应用已具备商业化条件[4][7]
支持单位确认!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作为SynBioCon 2025支持单位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7 17:54
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政策与规划 -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浙江省加快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涉及6大发展方向、11大地区产业布局、9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任务、10大核心技术攻关 [1] - 方案目标为2025年合成生物核心企业产值达200亿元,相关产业总规模达1500亿元,打造国际影响力产业高地 [1] - 到2027年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总规模目标维持1500亿元 [2] 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 - 联盟由浙江省经信厅指导,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牵头,联合产业链链主企业、科研院所等成立,属非营利组织 [2] - 联盟目标包括技术攻关、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等,重点依托浙江大学在人才、技术、平台方面的优势 [2] - 联盟开放申请,需提交电子版和盖章扫描版申请表至指定邮箱 [5]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科研进展 - 成立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搭建全球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的合成生物学自动化高通量科学装置iBioFoundry [4] - iBioFoundry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已作为共享科研平台开放服务 [4] - 姚远教授将出席SynBioCon 2025大会的「AI+生物智造」专场 [1] SynBioCon 2025大会信息 - 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农业、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6] - 活动包括高层闭门研讨会、项目路演、青年论坛及宏观论坛 [8] - 分论坛设置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智造、未来食品&农业、美妆原料四大方向 [9]
报告称中国健康科技产业已转向转型深化阶段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23:46
中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健康科技产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转型深化阶段,谋求高质量跃变 [1] - 产业链分为上游(科技赋能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服务终端与支付方式) [1] - 2024年中国医疗科技市场规模突破百亿,2025-2027年增速放缓但总规模稳健增长 [1] 细分领域分析 - 重点研究核酸药物、合成生物、医疗机器人与医疗大模型四大领域 [1] - 中国人工智能制药企业自研能力增强,进入全球AI药物发现领先梯队 [1] 行业活动与资源整合 - 首届健康科技50报告发布会评选出70家优秀上榜企业 [2] - 健康科技领域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涌入,产业链参与主体增加 [2] - 北京市东城区医药健康产业资源集聚,涵盖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全环节 [2] 企业动态与趋势讨论 - 上榜企业领袖分享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数字化运营平台等热门话题 [2] - 东城区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2]
英国启动“合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已获1300万美元资助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1 23:14
合成人类基因组计划(SynHG) - 由牛津大学杰森・钦教授领导,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7所高校参与,首期获得威康信托基金会1000万英镑资助 [1] - 目标是通过化学合成手段构建完整人类基因组,相关成果于《自然》子刊同步发表 [1] - 未来五年内将搭建完成基础技术框架,5-10年内目标人工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染色体 [2] - 项目核心目标是解析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不涉及合成生命创造 [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合成大型基因组能力可能完全改变对基因组生物学的认知,深刻改变生物技术与医学边界 [3] - 微生物染色体合成已深化人类对DNA认知,将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染色体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挑战 [3] - 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组装技术,引领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工程的革命性变革 [3] 行业应用与前景 - 合成生物工程领域新技术可能催生,在完整人类基因组合成实现前就可能带来关于细胞如何使用基因组的新发现 [2] - 可能为重大社会挑战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开创更可持续、更健康的未来 [3]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 [4] - 活动包括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等 [5] - 分论坛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生物智造、未来食品&农业、美妆原料等领域 [5]
杭州为合成生物技术“找市场”
杭州日报· 2025-07-01 11:03
行业动态 - 杭州举办AI+合成生物产业链创新融合对接会 主题为"智链共生 合成未来" 吸引生物医药 食品饮料 保健品等领域100多家企业参与 [1] - 恩和生物 衍进生物 华大基因 浙大国际科创中心等企业和平台进行路演 展示AI+合成生物领域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 [1] - 合成生物技术在医药 农业 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能解决传统食品制造业面临的成本高 效率低 污染大等问题 [1] - AI技术显著提升合成生物研发效率 使生物设计从"反复试错"转变为"精准预测" 推动基因设计和路径优化等环节 [1] 技术应用 - 合成生物通过"细胞工厂"定向合成技术 可生产天然色素 功能性多肽 保鲜剂等原料 在保鲜 防腐与营养功能原料方面具有优势 [1] - AI与合成生物技术融合 有望为食品 保健品等传统产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1] - 技术端与应用端存在信息壁垒 酶工程 合成菌种等先进技术难以对接实际场景需求 [2] 产业发展 - 杭州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的"五大风口潜力赛道"之一 是生物医药领域增长迅猛的新赛道 [2] - 杭州已出台专项政策 三年行动计划 组建产业联盟 设立专项基金 推动创新资源聚集和产业生态优化 [2] - 目前杭州已聚集172家相关企业 形成从菌种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产业产值约200亿元 [2] - 对接会旨在打通"技术供给-场景需求"双向通道 推动合成生物在食品 保健品 化妆品等领域落地 [2]
我国又一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AI4S)发布!20+单位已合作!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30 22:09
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建设 - 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芜湖市弋江区共建"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AI4S)",聚焦基因线路设计、酶的挖掘与优化、代谢途径挖掘、合成生物学大数据分析、人工细胞工厂创制及生物医药合成等六大研究方向 [1] - 平台已与芜湖华仁科技、安徽长江药业等20余家企业及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重点突破基因组设计和优化、酶分子改造等关键核心技术 [1] - 平台将构建合成生物学AI模拟与实验验证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与实验数据,实现"理性设计→智能进化"的高效协同 [3] 国内合成生物智能化平台布局 - 国内已有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布局类似平台,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天津大学等 [4]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拥有国内领先的"AI+自动化实验室",其"南燕云-数智化科教示范平台"是全球首个全流程智能化的高通量合成生物科教云平台 [5] - 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的AI4S平台聚焦基因线路设计、代谢工程、生物医药合成等方向,结合AI与自动化实验设备 [6]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融合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7] - 平台聚焦高效基因设计与优化、实验自动化与高通量筛选、数据驱动的生物制造优化、产业转化与规模化生产、跨学科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关键挑战 [7][8][9][10][11] - 华大智造、华恒生物、弈柯莱生物、镁伽科技、蓝晶微生物等企业均采用AI+自动化发酵优化平台加速产品研发和布局 [11] 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14] - 大会将邀请国际领先企业、代表性产业化专家、政府、园区、资本、协会和联盟等各方共探"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14] - 大会设有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分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等活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