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酸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以数据见证专业:QYResearch行业数据引用案例精选( 2025年10月)
QYResearch· 2025-10-31 18:48
车载图像信号处理器(ISP)行业 - 2024年全球车载ISP市场销售额已达到相当规模并预计未来几年保持增长趋势[1] 钠离子电池行业 - 预计到2031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521.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8.9%[3] 医疗器械行业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可达8626亿美元(超6万亿人民币) 主要受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5][51]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引用了QYResearch出版的医疗器械行业报告[4]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行业 - 2024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已达148亿美元 预计到2031年将激增至22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7] - 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引用了QYResearch出版的eVTOL市场报告[6] 汽车内外饰件行业 - 2024年全球汽车内外饰件市场规模达到1490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1571.8亿美元 2031年增至2242.3亿美元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9] - 舜宇精工引用了QYResearch出版的汽车内外饰件市场报告[8] 商用清洁机器人行业 - 预计2031年全球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1亿美元[11] - 格力博引用了QYResearch出版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市场报告[10] 风电齿轮箱行业 - 德力佳传动科技2023年全球风电齿轮箱市场占有率为12.77%居全球第三 中国市场份额高达20.68%排名第二[15] - 2024年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10.36%位列全球第三 中国市场占有率16.22%位列中国第二[29][31] 透明质酸市场 - 全球透明质酸市场持续增长 对抗衰老和护肤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主要驱动力[17] -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用了QYResearch出版的透明质酸市场报告[16] MLCC离型膜行业 - 2024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约为36.78亿美元 预计到2031年将达57.9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6.8%[21] - 2024年全球中高端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为19.18亿美元 2031年预计增至34.1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8.6% 目前市场由日企主导 全球前五家企业市占率近87%[21] -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引用了QYResearch出版的MLCC离型膜市场报告[20][22] 毫米波雷达行业 - 2025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约为181.4亿美元 预计到2031年将攀升至494.7亿美元 2025至2031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2%[23] 家用网络附加存储(NAS)设备行业 - 2023年全球家用NAS设备市场销售额达24.4亿元 预计2030年将达到289.3亿元[25] 半导体市场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预计到2035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3.5万亿元[28] 全光交换(OCS)交换机行业 - 全球全光交换(OCS)交换机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7278万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66亿美元 预计2031年将达到20.22亿美元[33] - 全球OCS交换机市场2020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49.80% 预计2031年将达到2022.21百万美元 2025年至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17.12%[61] USB桥接芯片市场 - 2024年按全球市场主要厂商USB桥接芯片销售收入市场份额排名 沁恒微排名全球第九、国内第一[35] 核酸药物市场 - 预计2031年全球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217.3亿美元[37] -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引用了QYResearch出版的核酸药物市场报告[36]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 - 2024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39.8亿美元 预计2031年将达到518.1亿美元 2025~2031年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8%[39] 透明显示器行业 - 2024年全球透明显示器市场规模为4.12亿美元 预计2031年将增长至7.01亿美元 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8.0%[41] 电容钽粉钽丝市场 - 2024年电容钽粉钽丝市场大约12.65亿美元 公司电容级钽粉国内市占率超50% 全球占20%-25%[43] 公共直流充电桩行业 - 预计2030年全球公共直流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273.5亿美元 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2.5%[45] 金属空气电池市场 - 预计到2031年全球金属空气电池市场的收入规模将从2023年的2.96亿美元增至8.52亿美元 2023~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4%[47] 高倍率锂电池市场 - 2023年全球高倍率锂电池的市场规模达到9.1亿美元 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到57.4亿美元[49] 植物肉市场 - 预测全球植物肉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0% 中国作为第二大消费市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人民币[53] 运动相机市场 - 2024年全球运动相机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2.92亿美元 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34.4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6.1%[55] 机器人多指灵巧手市场 - 预计2030年全球机器人多指灵巧手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 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4.6%[57] 磁性编码器市场 - 预计到2031年全球磁性编码器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98.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7.1%[59] 骨骼和关节营养补充剂市场 - 去年全球骨骼和关节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约34.52亿美元 预计2031年将达45.25亿美元[63] 车规级UWB芯片市场 - 预计到2031年全球车规级UWB芯片市场销售额会达到9.1亿元人民币 平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7%[66] 汽车零部件市场 - 公司2020年雨刮器总成销量约占中国市场的25% 2020年汽车座椅电机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1.44% 全球排名第四[68] 汽车智能大灯市场 - 预计2027年全球汽车智能大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3亿美元 2020~2027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4%[70] 浮式风电用锚链市场 - 预测浮式风电用锚链市场将从2024年的1.49亿美元飙升至2031年的13.6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37.9%[72] 家电市场 - 2023年全球家电市场规模约为2150亿美元 预计2029年将达到2711亿美元 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9%[74]
“中国医药港”核心区首次亮相数贸会
杭州日报· 2025-09-29 10:31
中国医药港核心区发展现状 - 展区吸引辉瑞、恩和生物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及和达、新想集团等园区运营方参展 成为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展示窗口 [1] - 单日接待40多组客户 多家企业表达落户意向 [1] - 生命健康产业高层次人才参访对接活动首站落地钱塘区 近百位生物医药人才参与 [1] 产业集聚与创新成果 - 已集聚企业1800余家 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1] - 引进中国科学院医学所、浙江大学等29个创新平台 [1] - 近三年90个创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1] - 拥有(准)独角兽企业34家 数量居全市第一 [1] 未来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围绕核酸药物、合成生物等赛道出台专项政策 落地全省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杭州核酸药谷" [2] - 被列入省级、市级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 [2] - 构建"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技能工匠"三位一体人才矩阵 获评浙江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专项试点 [2] - 系统布局市生物样本库、检验检测中心等功能平台 提供全要素产业支撑 [2]
卫光生物: 关于竞得土地使用权并签署成交确认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7 17:15
地块基本情况 - 宗地代码为440311201007GB00106 [2] - 宗地号为A628-0045 [2] - 土地位置位于光明区马田街道 [2] - 土地用途为普通工业用地 [2] - 土地面积达69,986.43平方米 [1] - 土地使用年限为30年 [1] 交易细节 - 公司以人民币60,400,000元成功竞得地块使用权 [1] - 竞拍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1]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1] - 签署成交确认书深土交成〔2025〕29号 [1][2] 战略规划 - 竞拍目的为满足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建设需求 [1] - 项目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1] - 基地建成后公司将整体迁移至新址 [1] - 现有厂区将配合光明区政府完成收回工作 [1] 政策契合度 - 地块用途符合深圳市第十三条"医药"产业政策要求 [1] - 项目涉及新药开发与产业化领域 [1] - 涵盖创新药、儿童药、罕见病用药等细分领域 [1] - 包括疫苗、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等生物医药方向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核酸药物‌行业产业链、行业现状、细分市场、厂商布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本土创新强势崛起,小核酸引爆药企研发新热潮[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4 09:16
核酸药物行业概述 - 核酸药物作为第三代药物模式 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或干预蛋白质合成精准治疗疾病 具有靶向不可成药靶点 长效性及研发周期短等优势[1][2] - 核酸药物分为小核酸药物和mRNA药物两大类 小核酸药物包括反义核酸 小干扰RNA 微小RNA 核酸适配体和转运RNA碎片等类型[3] - 行业核心机制在于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特异性识别内源性核酸序列 从基因转录后或翻译前阶段精准干预致病基因表达[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核酸药物市场规模突破230亿美元 预计2030年超5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15%[1][6] - 小核酸药物作为核心赛道 销售额从2020年29亿美元增至2024年5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15%[1][8] - 全球有超900家企业布局核酸药物研发 管线总数达2600条 其中罕见病药物占比达13.76% 70%项目处于临床前阶段[6] 竞争格局与产品表现 -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Spinraza 2024年销售额达15.73亿美元 占据31%市场份额[8] - Amvuttra凭借73%同比增速实现9.71亿美元销售额 占据19%市场份额 Leqvio以7.54亿美元销售额位居第三[8]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共22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 涵盖ASO(12款) siRNA(7款) 配体类药物(2款)及寡核苷酸端粒酶抑制剂(1款)[9] 技术发展与创新 -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 化学修饰工艺(如GalNAc缀合)及递送系统(如LNP载体)的突破大幅降低研发门槛[6] - 肝外递送技术成为新研发方向 旨在覆盖心血管 神经疾病等更广泛领域 AI辅助设计加速药物精准作用于非肝脏组织[11][12] - 头部企业通过长效化修饰(如半年一针)和肝外递送技术(如血脑屏障穿透)构建技术壁垒[9] 中国市场发展现状 - 国内近200家企业布局核酸药物领域 瑞博生物 艾博生物等十余款产品进入临床 预计三年内国产药物密集上市[1][9] - 截至2025年7月国内仅两款进口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2019年诺西那生钠和2024年托夫生[6] - 企业布局覆盖肿瘤 代谢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重大领域[9] 中国企业国际化突破 - 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41.65亿美元合作 靖因药业与CRISPR Therapeutics达成超8亿美元合作 彰显国际认可[1][9][11] - 国内企业通过License-out模式实现全球化突破 海昶生物2025年8月完成近5亿元C轮融资投向肝外递送系统研发[11] - 中国核酸药物创新从技术跟随转向体系化竞争 加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11]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建设 - 国家出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全链条政策 从技术研发 临床评价到产业化提供制度保障[1][4] - 产业链上游聚焦核苷单体 引物 探针等关键原材料及生产设备 中游为药物设计与递送系统开发 下游为医疗服务终端[4] - 天津规划230万平方米核酸医药产业园 构建研发-生产-合作生态链 形成集群效应[12][13]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沿"罕见病→常见病"路径发展 心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肿瘤等慢性病将成为主战场[13] - 规模化生产能力 成本控制及医保支付衔接成为关键 产业集群通过整合CDMO平台助力本土企业降本40%以上[13] - 预计首批国产小核酸药物3-5年内上市 中国在2030年后有望成为全球核酸药物市场核心参与者[1][13][14]
红杉中国杨云霞:生物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只有两个 | 投资人说
红杉汇· 2025-08-19 08:06
核心观点 - 医疗健康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人类对生命科学认知的突破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工具的进化,短期市场情绪不会动摇行业发展[7][11][12] - 中国创新药生态链的工程效率已得到验证,未来将更加蓬勃,国际化趋势明显[7][19][24] - 商业化成功需遵循"更快、更便宜、更好"的三角法则,三者兼顾最理想,但单点突破也能成功[15][17] - 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是策略性选择,可换取资金、背书或生存空间[19][20][22] - 投机型创业者正离场,行业将沉淀出优质创业者[24] 行业驱动力 - 生物医药是技术驱动型行业,依赖靶点理解和分子工具开发(如ADC、核酸药物)[9] - 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投入越大发展越快,但周期轮动不影响长期趋势[11] - AI加速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可能颠覆制药工业[14] 投资逻辑 - 红杉中国坚持投资能改变生命轨迹的产品、技术突破和最佳创新团队[12] - 一级市场投资验证周期长(5-8年),需耐得住寂寞[12] - ADC领域已验证中国创新药效率(如普方生物18亿美元被收购),双抗、多抗等可能是下一波机会[13] 商业化模型 - 商业化需满足"更快、更便宜、更好"三角法则,例如降血脂药半年一针虽贵但患者仍选择[15] - CAR-T疗法因成本高、流程复杂导致商业化低于预期[17] 国际化与交易策略 - License-out激增源于中国CRO/CDMO资源、国际化人才和临床数据质量的提升[19] - 交易可阶段性换取资金或获得大厂背书,支撑未来发展[20][22] 行业前景 - 中国医药将更深入融入全球生态,出海扩大创业公司想象空间[24] - 新药研发需10年长期投入,投机者离场后行业将更健康[24]
红杉中国杨云霞:生物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只有两个
36氪· 2025-08-06 09:01
行业核心驱动力 - 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核心驱动力始终是人类对生命科学认知的突破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工具的进化[1][5] - 药物研发取决于对药物靶点的生物学理解及开发针对靶点的分子工具,如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ADC、核酸药物等[2] - 随着靶点理解的深入和工具增加,药物分子形态越来越丰富,近期国内行业重磅交易多为这类研发的成功展示[4] 投资逻辑与策略 - 一级市场投资核心逻辑未变:寻找改变生命轨迹的产品、追逐技术突破、投资最好的创新团队[5] - 投资是漫长修行,结果需5-8年甚至更长时间验证,需在动态市场中调整心态[6] - 资本是重要生产要素,投入越大行业发展越快,但短期市场情绪不会动摇行业根本发展[4] 创新药发展趋势 - ADC、双抗等创新药物分子在中国迅速发展,普方生物以18亿美元被收购验证中国创新药生态链工程效率[7] -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下一波"如双抗、多抗、下一代ADC、小核酸药物等,生物制药进入形态多样化的时代[7] - AI加速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将显著加速甚至颠覆制药工业和医疗健康全链条[8] 商业化落地模型 - 商业化本质是新产品是否比现有产品更快、更便宜、更好,三者兼顾最理想,否则需将单一长板拉到极限[9] - 降血脂领域产品从每日口服升级为半年一针,极大提高患者依从性,尽管未更便宜仍受患者青睐[9] - CAR-T疗法在血液瘤治疗效果上做到"更好",但制备成本和使用流程复杂昂贵,商业化进展低于预期[11] 中国创新药国际化 -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激增,源于行业基础建设提升、人才国际化、临床数据规范等因素叠加[12] - 对外授权交易可成为阶段性策略选择,换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或获得行业大厂背书[13][15] - 中国生物医药更深入融入全球生态,出海趋势下创业公司想象空间更大,投资人热情更高[16]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创新药基础设施已成熟高效,医药产业生态链工程效率得到验证,未来发展将更加蓬勃[1][16] - 新药研发需长期投入,临床推进至获批动辄需10年,创业者和投资人均需强信念支持[16] - 投机型创业者在经历"冰冻期"后将离场,行业将沉淀出优质创业者[16]
★深圳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政策支持力度与范围 - 深圳市推出32项政策措施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的完整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生态链 [1] - 政策聚焦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入院推广等全链条环节 [1] - 专项支持"人工智能+"药械、生物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宠物药械、罕见病药、中医药、药械产品出海等新赛道 [1][2] 医药研发与引进支持 - 对完成临床试验并实现海内外上市的1类创新药,按Ⅰ期、Ⅱ期、Ⅲ期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资金奖励 [2] - 对获得一、二、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的宠物药,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500万元 [2] - 支持引进或自主培育核酸药物、蛋白和多肽药物、细胞药物、微生物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成果 [2] 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应用 - 推动人工智能在新药靶点挖掘、药物发现与设计、药物筛选、用药安全仿真分析等环节的应用 [2] -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 [2] - 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2] 临床试验与产业升级 - 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统筹大湾区临床试验资源,构建国际化临床试验网络体系 [3] - 将临床试验启动前机构内部整体用时压缩至25周内,支持罕见病用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申请减免临床试验 [3] - 拓展"港澳药械通"实施范围,加快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纳入目录并先试先用 [3] 产业空间与人才保障 - 每年新增不少于2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和100万平方米专业园区,建设"人工智能+药械"、合成生物等特色园区 [3] - 重点引进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战略科学家,将临床研究成果纳入职称晋升指标 [4] - 配套居住、教育等保障措施,打造人才发展优质生态 [4]
报告称中国健康科技产业已转向转型深化阶段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23:46
中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健康科技产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转型深化阶段,谋求高质量跃变 [1] - 产业链分为上游(科技赋能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服务终端与支付方式) [1] - 2024年中国医疗科技市场规模突破百亿,2025-2027年增速放缓但总规模稳健增长 [1] 细分领域分析 - 重点研究核酸药物、合成生物、医疗机器人与医疗大模型四大领域 [1] - 中国人工智能制药企业自研能力增强,进入全球AI药物发现领先梯队 [1] 行业活动与资源整合 - 首届健康科技50报告发布会评选出70家优秀上榜企业 [2] - 健康科技领域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涌入,产业链参与主体增加 [2] - 北京市东城区医药健康产业资源集聚,涵盖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全环节 [2] 企业动态与趋势讨论 - 上榜企业领袖分享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数字化运营平台等热门话题 [2] - 东城区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2]
成都先导20250618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公司 成都先导、英国子公司 Valadyx、英国公司 Vanadis、仙瞳生物、Vapotherm、百济神州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技术平台与研发进展** - 拥有 DNA 编码化合物库(DEL)、Galeo、靶向蛋白降解、AI 加分子生成四个核心技术平台,在各领域取得进展,如核酸药物设计实现一站式商业化,靶向蛋白降解找到新颖 E3 配体并转让分子[3][7][8] - 建设 DMTA 高通量分子优化平台,目前运行商业项目训练自研能力,预计四季度有更多结果披露[5][6] - 自研管线 HG146 针对 HDAC 靶点实体瘤进入二期临床,已入组 20 多例头颈癌患者,预计四季度披露更多数据,采取开放策略[2][10] - 第二代小分子抑制剂 3,918 项目针对 AAA 和 AF 疾病领域,确定三个 PCC,通过 BD 找合作机会,推进早期管线有失败风险[2][11] 2. **AI 制药优势与应用** - AI 制药依托自研“先导模型”,整合大量数据,构建分子发现平台,扩展化学空间,提供更多苗头化合物[15] - 推出 Halo 平台,结合 DEL 技术与 AI 及自动化,基于 SAR 数据实现高效分子优化,设备已投入使用[15][16] - AI 技术用于早期筛选、拓展化合物库组合方式,与大厂建库联盟、与 SGC 合作推进计划,但未达工业规模运用水平[19] 3. **业务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与仙瞳生物核酸药物生产合作完成首单商业项目,CDMO 核酸药市场竞争激烈,推行有价值项目稳健发展[4][30] - 进行并购,目标公司专注特殊制剂和下游药学评价,财务好现金流充裕,有望带来创新空间和国内市场拓展[4][14] - 有出海计划,与海外咨询机构合作,参加波士顿 Bio 会议,加强 BD 能力推动国际合作[27] 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研发投入和商业转化率稳步上升,服务端保持健康增速,通过多种技术实现成长第二曲线和财务目标[2][12] - 英国公司 Vanadis 经营改善,24 年基本盈亏平衡,国际业务趋向稳定[13] - 2024 年和 2025 年一季度表现不错,利润改善,一季度财务费用因汇兑和利息下降[14][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迪尔技术发展**:十年间从需大量验证到成为发现和设计分子、优化分子的高效可靠工具,正向大型跨国公司证明先导化合物优化能力[9] 2. **先导联盟合作**:六家公司分享特殊制剂等资源,总量达十几万级别,用于设计反应产生新苗头化合物,与 SGC 更新合作推进计划[18] 3. **自动化实验室作用**:由机械臂控制,24 小时高通量合成和检测,可定制操作,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17][20] 4. **其他研发进展**:主要专注小分子药物研发,探索核酸药递送载体,特殊肽设计有进展,头颈部实体瘤项目二期临床按计划入组[24][25][26] 5. **架构与投资考虑**:暂时无搭建 H 股架构计划,考虑海外机构投资需求但无确切预期[28]
热景生物参股创新药估值暴涨5倍多,主业持续亏损如何支撑百亿市值
第一财经· 2025-06-10 21:05
公司股价表现与股东减持 - 热景生物年内股价上涨155.5%,自去年"924"行情至今涨幅高达5.8倍,位居A股同期前五名 [1] - 6月10日报收158元,下跌1.95%,盘中曾冲高至上市以来最高点164.28元 [2] - 股东同程热景在4月15日至6月5日期间减持180万股,套现总额达2.14亿元 [1][6] 创新药业务布局 - 公司采取"诊断+创新药"双轮驱动战略,通过参股方式布局抗体药物与核酸药物领域 [3] - 截至一季度末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3.12亿元,2023年投资损失4361.36万元 [3] - 参股企业中研发进展最快的处于临床II期,聚焦急性心梗抗体药物 [3] - 其他参股企业分别聚焦消化道肿瘤筛查、阿尔兹海默病治疗和肝外靶向递送技术 [4] - 2024年参股企业中三家披露业绩的企业分别亏损2186.17万元、5360.56万元和557.08万元 [4] 诊断主业经营状况 - 2021年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海外收入暴涨15倍至50.63亿元,净利润近22亿元 [5] - 2022年营收下降33.76%,净利润下降56.78%至9.45亿元 [5] - 2023年营收断崖式下跌85%至5.4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932.99万元 [5] - 2024年营业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23.10%,但扣非净利润亏损2.31亿元 [6] - 2024年研发投入1.13亿元,占营收22.18%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324.16万元,同比下滑19.71%,净利润续亏2400.82万元 [6] 市场表现驱动因素 - 公司总股本0.93亿股,自由流通股0.62亿股,"924行情"启动时总市值仅约25亿元 [2] - 创新药主题投资风口与资金面助推股价高涨,5月底以来涨幅达41.7% [2] - Wind创新药指数5月29日以来累计上涨10.21% [2] - 市场认为参股创新药企业进入新领域是支撑估值抬升的主要逻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