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吸波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会议通知!第三届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9.11-12·合肥)
DT新材料· 2025-07-28 23:28
论坛核心信息 - 论坛主题为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聚焦宽频化、高耐温、高导热、高屏蔽效能、低介电损耗、多功能性材料的研发需求[1] - 时间定于2025年9月11-12日,地点在安徽合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担任大会主席[2] - 主办方为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等5家机构,支持单位涵盖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6家国家级及省级平台[2] 产业背景与需求 - 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因质轻价廉、耐腐蚀、易加工等特性,在AI、5.5G/6G、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激增[1] - 电子设备集成化、小型化、高功率化趋势推动材料向宽频化、高耐温等性能升级[1] - 6G通信、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对天线材料、热管理材料、屏蔽材料提出更高要求[8][10] 技术议题方向 材料研发 - 重点讨论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PET/环氧树脂/PEEK等)、吸波材料(环氧树脂/PU/PI等)、导热材料(橡胶/陶瓷/金属基)的性能调控[5] - 低介电材料涉及LCP、PI、PTFE等,碳基材料包括MXene、石墨烯、碳纳米管等[5][11] - 新型材料如MOFs、COFs、HOFs的前沿研究被纳入议题[6] 应用领域 - 5.5G/6G通信领域关注高频高速PCB基板、天线振子材料、基站组件解决方案[6][10] - 新能源汽车需解决车标/格栅一体化材料、雷达透波材料等问题[10] - AI服务器聚焦大算力场景下的电磁屏蔽材料应用[10] 同期活动亮点 - 设置工程塑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5个平行论坛,其中具身机器人领域提及量产成本年均下降18%[16] - 活动包含100+新技术展示、40+媒体曝光,预计吸引100万+流量[15] - 拟邀信维通信、3M、金发科技等企业参与产业链对话[10][31] 往届技术积累 - 西北工业大学顾军渭教授曾指出电磁屏蔽材料需向高性能化、宽频化发展,复合材料研发成行业共识[22] - 往届研究覆盖碳纳米管屏蔽材料(南开大学)、隔离网络结构设计(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方向[23][25] - 企业端如飞荣达、帕科莱纳米已展示测试技术及碳纳米管应用案例[30][31]
悦安新材(688786):MIM技术替代和电感需求增长 新产能渐迎释放
新浪财经· 2025-05-09 08: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18亿元,同比+13%,归母净利0.70亿元,同比-12%,扣非归母净利0.67亿元,同比-9% [1] - 2025Q1营收0.96亿元,同比+9%,环比-10%,归母净利0.17亿元,同比+0.3%,环比+20%,扣非归母净利0.16亿元,同比+7%,环比+7% [1] - 全年整体毛利率35.40%,同比-5.06pct,主要因募投项目转固导致折旧等营业成本增加 [1] 产品线表现 雾化合金粉 - 2024年营收0.46亿元,同比+13%,销量867吨,同比+27%,产量913吨,同比+33%,毛利率19.08%,同比+2.21pct [2] 羰基铁粉 - 2024年营收1.22亿元,同比+6%,销量2887吨,同比+9%,产量3159吨,同比+14%,毛利率44.76%,同比-4.91pct,受募投项目爬产影响 [3] 金属注射成型(MIM)喂料 - 2024年营收0.74亿元,同比+34%,销量1540吨,同比+72%,产量1632吨,同比+73%,毛利率18.23%,同比-4.04pct,技术替代传统工艺推动增长但市场竞争加剧 [3] 软磁粉 - 2024年营收1.53亿元,同比+19%,销量3111吨,同比+25%,产量3317吨,同比+26%,毛利率42.06%,同比-5.37pct,汽车智能化带动电感需求增长 [3] 吸波材料 - 2024年营收0.04亿元,同比+83%,销量65吨,同比+78%,产量65吨,同比+79%,毛利率50.67%,同比-1.57pct [4] 产能布局 - 原有产能:羰基铁粉5000吨/年,雾化合金粉1000多吨/年 [4] - 募投项目:羰基铁粉新增6000吨/年(爬坡中),雾化合金粉新增4000吨/年 [4] - 宁夏项目一期3000吨羰基铁粉土建完工,2025年试生产 [4] 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现2.50元(含税),合计分红0.30亿元,股利支付率42.62%,另每10股转增2股 [5]
悦安新材:MIM技术替代和电感需求增长,新产能渐迎释放-20250509
国投证券· 2025-05-09 08: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 - A”评级,12 个月目标价 32.4 元/股 [5][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收 4.18 亿元,同比+13%;归母净利 0.70 亿元,同比 - 12%,扣非归母净利 0.67 亿元,同比 - 9%;2025Q1 实现营收 0.96 亿元,同比+9%,环比 - 10%;归母净利 0.17 亿元,同比+0.3%,环比+20%;扣非归母净利润 0.16 亿元,同比+7%,环比+7% [1] - 公司全年整体毛利率 35.40%,同比 - 5.06pct,主要因募投项目转固,但项目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折旧等营业成本增加 [1] - 电感需求增长提振软磁粉需求,技术替代提升 MIM 需求,各产品产销量大多增长,但部分产品毛利率受募投项目爬产或市场竞争影响 [2][3] - 募投项目产能爬坡中,宁夏项目一期即将进入试生产阶段 [8]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50 元(含税),派发现金分红 0.30 亿元,股利支付率 42.62%,并拟以资本公积金每 10 股转增 2 股 [9]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99、6.54、8.98 亿元,预计净利润 1.01、1.30、1.95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4、1.08、1.63 元/股,目前股价对应 PE 为 31.5、24.4、16.3 倍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各产品情况 - 雾化合金粉:2024 年营收 0.46 亿,同比+13%;销售 867 吨,同比+27%;产量 913 吨,同比 33%;毛利率 19.08%,同比+2.21pct [2] - 羰基铁粉:2024 年营收 1.22 亿,同比+6%;销售 2887 吨,同比+9%;产量 3159 吨,同比+14%;毛利率 44.76%,同比 - 4.91pct [2] - 金属注射成型(MIM)喂料:2024 年营收 0.74 亿,同比+34%;销售 1540 吨,同比+72%;产量 1632 吨,同比 73%;毛利率 18.23%,同比 - 4.04pct [2] - 软磁粉:2024 年营收 1.53 亿,同比+19%;销量 3111 吨,同比+25%;产量 3317 吨,同比 26%;毛利率 42.06%,同比 - 5.37pct [3] - 吸波材料:2024 年营收 0.04 亿,同比+83%;销售 65 吨,同比+78%;产量 65 吨,同比 79%;毛利率 50.67%,同比 - 1.57pct [3] 产能情况 - 原有产能:羰基铁粉产能约 5000 吨/年,雾化合金粉产能约 1000 多吨/年 [8] - 募投项目产能:羰基铁粉项目完工后可增加 6000 吨/年,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雾化合金粉项目完工后可增加 4000 吨/年 [8] - 宁夏 10 万吨项目产能:一期 3000 吨羰基铁粉项目土建工程部分已完工,争取 2025 年进入试生产阶段,并逐步释放产能 [8] 财务预测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368|418|499|654|898| |净利润(百万元)|80|70|101|130|195| |每股收益(元)|0.67|0.59|0.84|1.08|1.63| |市盈率(倍)|39.7|45.1|31.5|24.4|16.3| |市净率(倍)|4.5|4.5|4.1|3.6|3.1| |净利润率|21.7%|16.8%|20.2%|19.9%|21.7%| |净资产收益率|11.4%|9.9%|12.9%|14.9%|19.3%|[11]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如营业收入增长率 2025 - 2027 年分别为 19.4%、31.0%、37.4%等 [12][13]
新莱福股价长期破发拟收购谋变,标的公司协同效应待考|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04-28 20:27
并购交易概况 - 公司发布复牌公告及并购预案,拟收购金南公司10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募集配套资金 [2] - 复牌首日股价冲高回落,收盘价39.17元,涨幅10.34% [3] - 标的公司主营马达磁条、吸波材料、软磁合金磁芯,与公司同属永磁材料行业 [4][9] 交易结构与定价 - 发行价定为定价基准日前60日均价的80%(33.98元/股),高于其他基准周期选项(前20日/120日均价80%分别为32.82元/31.27元) [8] - 标的公司2023-2024年未经审计营收分别为4.21亿/5.02亿元,净利润5710万/8340万元,增速显著 [8] - 实控人汪小明间接持有上市公司26.59%股权,并通过三家公司间接持有标的公司28.78%股权 [5][7] 并购背景与动机 - 公司上市后股价长期破发(收盘价39.17元接近发行价39.06元),2021-2024年营收增速波动明显(30.75%/-8.66%/7.88%/14.94%),净利润增速放缓(38.14%/-4.06%/7.96%/5.17%) [9][10] -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投资进度34.06%-40.15%),产能释放需时,短期难支撑业绩 [11][13] - 公司称并购可强化功能材料行业地位,共享销售渠道,整合团队与文化,但需验证协同效应 [9] 历史关联与监管关注 - 标的公司在IPO阶段因同业竞争和客户重叠被深交所问询,公司回应产品形态与用途不同,否认利益输送 [7] - 此次并购为实控人资产注入,存在潜在利益输送争议,但优质资产也可能提升经营质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