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
搜索文档
核心产品承压、收购失利,南新制药前三季度亏损持续扩大
贝壳财经· 2025-11-03 16:47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南新制药实现营业总收入8315.44万元,同比下降66.89%;归母净利润亏损 6863.38万元,上年同期亏损5721.59万元。 对此,南新制药表示,本报告期、年初至报告期末流行性感冒的病例少于往期,再加上受竞品增多和竞 品已进入国家集采目录等因素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和第三季度实现的产品销量 明显减少,造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南新制药自2020年上市至今,除了首年实现盈利外,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2020年-2024年,南新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0.29亿元、7.44亿元、6.99亿元、7.20亿元、2.63亿元;归母 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62亿元、-7883万元、-1087万元、-3.5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南新制药是一家专注于流行性感冒等抗病毒、传染病防治药品,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 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重大疾病治疗药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制药企业。其中,创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 注射液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流感药物,2013年上市后,经过多年产业化发展,逐渐成为南 新制药的主要营收来源。2020年,帕拉米韦的收入占营收的比 ...
破发股南新制药被立案 2020年上市募12亿西部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10-07 15:39
证监会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 - 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工作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相关资产组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2] - 终止原因为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交易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3] - 本次交易原拟收购资产包括已上市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和在研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Ⅲ)”及相关知识产权 [2]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0年3月2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34.94元,发行新股3500万股 [3]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12.23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11.35亿元,较原拟募集资金6.70亿元超出4.66亿元 [3] - 发行费用总计8761.77万元,其中保荐机构西部证券获得保荐及承销费用7110.75万元 [3] - 目前公司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历史权益分派 - 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总股本由1.4亿股增加至1.96亿股 [4] - 2023年度权益分派再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总股本由1.96亿股增加至2.744亿股 [4]
688189,被立案调查!
中国经济网· 2025-10-03 11:53
监管调查与公司治理 - 公司因涉嫌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 - 立案调查期间公司表示将积极配合调查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标的资产组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4] - 标的资产组包括已上市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和"(Ⅱ)"及在研品种"(Ⅲ)"和相关知识产权,整体作价不超过4.8亿元[6] - 终止原因为交易各方最终未能就本次交易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6] 公司业务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于抗病毒、传染病防治药品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治疗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8] - 本报告期(1-6月)营业收入为6184.6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1.28%[8][9]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000.2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3.23%[8][9]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27.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36%[9]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0.70亿元,比上年度末减少12.50%[9]
南新制药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同时终止4.8亿元收购案
中国经营报· 2025-10-02 06:57
公司监管与法律事件 - 南新制药于10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 因公司涉嫌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2] - 公司在同一天披露终止筹划一项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 终止的重大资产重组 - 南新制药原计划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标的资产组 包括已上市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和(Ⅱ)以及在研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Ⅲ)及相关所有权和知识产权 [2] - 该交易整体作价不超过4.8亿元 [2] - 收购事项披露后市场出现质疑声音 主要针对收购价格以及标的质量 [3] - 公司此前表示收购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将采用自有资金加并购项目贷及分阶段支付方式 不会对上市公司形成较大资金压力 [3] - 公司解释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实际上只有两家企业在销售 未来医药是其中主要企业并拥有十多年行业积累和完整销售渠道 [3] - 收购终止原因为交易各方最终未能就交易方案、合作内容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4] 公司业务与核心产品 - 南新制药专注于抗病毒、传染病防治药品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治疗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公司核心产品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国内首个上市的抗流感1.1类创新药 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3] - 近几年该核心产品受到需求减少和竞争加剧的不利影响 [3]
“掏空家底”收购引争议,南新制药业绩会:不会形成较大资金压力
新京报· 2025-09-05 22: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184.63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71.2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000.23万元 [1] - 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政策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调及流感病例减少导致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降低影响 [1] 研发进展规划 - 全力推动改良型新药帕拉米韦吸入溶液的Ⅲ期临床试验 [1] - 加速完成1类创新药盐酸美氟尼酮片项目数据分析与疗效评估 [1] - 同步启动丁苯酞口服冻干粉的I期临床试验工作 [1] 资本运作战略 - 拟以不超过4.8亿元现金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Ⅱ、Ⅲ)相关资产组 [2] - 收购将采用部分自有资金加并购项目贷方式 并购贷款比例上限从60%提升至70%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4.39亿元 [3] 战略发展布局 - 通过收购药品批件丰富产品线 寻求外延式扩张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1] - 收购将完善公司"全年龄健康管理"产品矩阵 优化"抗感染-慢病-营养支持"产品布局 [3] - 紧密贴合国家医药行业政策导向 持续加码创新药研发投入 [1]
南新制药拟不超过4.8亿元收购多款仿制药
中国经营报· 2025-09-05 13:09
收购交易概述 - 南新制药拟以不超过4.8亿元现金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Ⅱ)、(Ⅲ)及相关所有权和知识产权 [3] - 交易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正式方案未确定 可能采用自有资金加并购项目贷及分阶段支付方式 [4] -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4.39亿元 市场质疑"掏空家底" 但公司称不会形成较大资金压力 [3][4] 标的资产价值分析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2024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为国家医保乙类品种 适用于儿童微量元素补充 [4][5]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为国家医保乙类品种 用于成人肠外营养添加剂 [4]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Ⅲ)用于15kg以上儿童及成人营养需求 [4] - 卫信康同类产品2024年毛利率达91.7% 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6405.3万元(同比增长11.14%) [7] - 2024年成人多种微量元素注射剂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约13.82亿元 [7] 市场竞争格局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批文企业主要为未来医药和卫信康子公司 未来医药是主要销售企业 [4][5] -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批文企业包括未来医药、吉林四长制药、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 [5] - 卫信康为主要竞争对手 其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营业收入2021年0.55亿元 2022年1.82亿元 2023年1.3亿元 2024年1.18亿元 [6] - 市场集中度较高 原料药构成竞争门槛 [4] 战略意义 - 收购将丰富公司产品管线 完善"全年龄健康管理"产品矩阵 优化"抗感染-慢病-营养支持"布局 [5] - 未来医药在行业积累10多年 拥有完整销售渠道和推广体系 [4] - 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属于感冒与抗病毒领域 以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抗过敏疾病领域 [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0.62亿元(同比减少71.28%) 归属净利润-0.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9] - 核心产品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占营业收入七成 近年受需求减少、竞争加剧影响 [9][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700.95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76.01% 多个核心项目达关键节点 [11] - 2020年营业收入高峰达10.29亿元 净利润1.28亿元 [9] 交易背景 - 未来医药曾谋划上市 2023年12月与东吴证券签署辅导协议 但进程未有新进展 [8] - 多种微量元素(Ⅰ)和(Ⅱ)是未来医药的拳头产品 转让或与上市未取得进展有关 [9]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9月1日
新华财经· 2025-09-01 08:01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8月31日共5424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 合计营业收入34.9万亿元同比增长0.03% 净利润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45% [2] - 全市场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 77.03%公司实现盈利 53.61%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2][10] - 农林牧渔 钢铁 建筑材料 计算机 有色金属 传媒 电子 非银金融等行业业绩回暖明显 [2] 科技行业表现 - 工业富联市值突破万亿元 通信和电子行业单月涨幅超20% [1] - 157家AI及AI+概念公司中111家实现盈利 占比超七成 14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 15家同比扭亏 [5] - 算力 PCB 光模块行业经营表现突出 AI与医疗 汽车 消费电子融合贡献新增长点 [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全市场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 [12] - 软件开发 生物制品 半导体 化学制药 医疗器械等行业研发强度超10% [12] - 6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0亿元 包括比亚迪 中国建筑 中兴通讯 中国移动 上汽集团 宁德时代 [12] 分红情况 - 810家公司推出中期现金分红计划 拟派现6428.08亿元 金额和数量同比分别增长9.56%和15.06% [6] - 分红金额超10亿元公司中"中字头"占比约三成 [6] - 42家上市银行中近半数实施中期分红 7家银行首次实施 国有大行合计分红2046.57亿元 [7] 资金流向 - 中央汇金持有ETF市值超1.28万亿元 现身数十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4] - 企业年金 养老金 保险机构 外资等长线资金通过ETF入市 [4] - 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 宁德时代 阿里巴巴-W 新易盛 小米集团 紫金矿业等出海标的 [9] 行业动态 - 农药行业启动"正风治卷"三年行动 规范隐性添加 非法生产 低价倾销等问题 [8] - 中国农药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 目前处于磨底复苏关键阶段 [8] - 并购重组转向技术导向 年内21单交易涉及核心技术 合计金额25.69亿元 [11] 业绩展望 - 企业盈利从预期修复进入实绩验证周期 亏损面收窄 景气度持续改善 [3] - 预计2025年上市公司全年盈利将呈现逐季上行态势 [3] - 第二季度营收18.11万亿元同比增长0.43%环比增长7.15% 净利润增速较上年提升4.76个百分点 [10]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趋势:从“买规模”到“抢技术”
证券日报· 2025-09-01 00:46
核心观点 - 核心技术并购成为企业战略重心 交易数量同比增长50% 金额达25.69亿元 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领域最为活跃 [1][3][4] - 企业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关键技术 构建竞争壁垒 实现技术能力跨越式提升 并推动产业资源向技术密集型领域集聚 [2][5][6] - 核心技术并购从主流赛道向材料、高端装备等细分领域渗透 成为推动高技术产业整体升级的重要力量 [7] 行业趋势 - 年内涉及核心技术并购项目达21单 交易金额合计25.69亿元 较去年同期14单增长50% [1][3] - 医药制造领域占比近30%(6单) 信息技术领域4单 为最活跃的并购领域 [3][4] - 企业战略从"买规模"转向"抢技术" 通过专利、商标等IP资产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5] 交易特征 - 现金交易为主 如南新制药拟以不超过4.8亿元收购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相关资产 [1] - 4单项目已完成交易 其余项目有序推进 飞凯材料和步长制药年内均完成两起核心技术并购 [3] - 3家公司通过收购海外专利权实现"出海" 如自贡运输机械、万丰奥威汽轮 [6] 并购动因 - 快速获取关键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 缩短研发周期 应对技术迭代快的行业特性 [4] - 利用知识产权排他性构建竞争壁垒 强化市场优势 IP组合直接提升企业估值 [2][5] - 当前资本市场估值较低 并购成本合理 提升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活跃度 [4] 产业影响 - 促进资源向技术密集型企业流动 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 [2][6] - 技术与知识产权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催生新技术新产品 如洗霸科技收购硫化锂技术强化新能源布局 [6] - 并购定价以未来竞争格局预判为核心 而非依赖历史营收数据 [7]
9000亿芯片龙头筹划收购并停牌,本周披露并购重组进展的A股名单一览
凤凰网· 2025-08-31 12:08
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度 - 本周共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进展 显示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1] - 多起并购案例引发股价强烈反应 万辰集团和捷邦科技均实现20CM涨停 友阿股份和嵘泰股份均涨停[1] - 南新制药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后次日收获20CM涨停 显示市场对并购事件的积极反馈[3] 重大并购交易案例 - 中芯国际拟发行A股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 交易对手包括大基金一期等机构 标的公司拥有一条12英寸晶圆产线 技术节点覆盖65nm-24nm成熟工艺[4] - 泰凌微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磐启微100%股权 双方同属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设计领域 业务协同性较高[5] - 芯原股份筹划收购芯来智融股权 标的公司专注于RISC-V CPU IP研发 是本土RISC-V领域代表性企业[5] - 中国石油拟出资400亿元收购集团下属资产 是本周披露金额最大的并购计划[3] 并购交易规模与结构 - 并购金额跨度较大 从全新好子公司1200万元收购到中国石油400亿元收购 显示不同规模企业的并购需求[2][3] - 支付方式多样化 包括现金收购(如南新制药不超过4.8亿元现金收购)、发行股份(如泰凌微)以及混合支付方式[3][5] - 横向整合特征明显 如泰凌微收购同行业磐启微 芯原股份收购产业链相关企业芯来智融[5] 停复牌安排 - 5家公司因并购重组事项停牌 包括中芯国际、泰凌微、芯原股份、东珠生态和晶升股份[4][5][6][7] - 停牌时间均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显示监管对并购重组事项的规范化管理[4][5][6][7] - 泰凌微在公告后将于9月1日复牌 是唯一明确复牌时间的公司[5] 战略并购方向 - 半导体行业整合加速 中芯国际、泰凌微、芯原股份等多家芯片企业开展并购 强化产业链布局[4][5] - 跨界并购趋势显现 东珠生态拟收购卫星通信企业凯睿星通 标的公司曾参与神舟飞船等国家级项目[6] - 技术互补型并购增多 晶升股份拟收购手机测试服务提供商北京为准 拓展业务范围[7]
9000亿芯片龙头拟收购控股子公司剩余股权并停牌 本周披露并购重组进展的A股名单一览
新浪财经· 2025-08-31 10:29
A股并购重组市场热度 - A股市场并购重组活动持续升温 多家公司披露重大收购事项后股价表现强劲 万辰集团拟13.79亿元收购南京万优49%股权及捷邦科技拟4.08亿元收购赛诺高德51%股权均获20%涨停 友阿股份拟15.8亿元收购深圳尚阳通100%股权及嵘泰股份拟2.88亿元收购中山澳多51%股权均涨停[1] - 本周共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进展 涵盖半导体、医疗、汽车、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 包括星宸科技、中芯国际、爱尔眼科、中国石油等知名企业[1] - 南新制药拟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资产组 包括已上市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及相关知识产权 交易后公司周三收盘20%涨停 公司货币资金4.39亿元[3] 重大并购交易详情 - 中芯国际拟发行A股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股权 交易对手包括大基金一期等机构 中芯北方拥有一条12英寸晶圆产线 主要技术节点为65nm-24nm成熟工艺 公司股票自9月1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4] - 泰凌微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磐启微100%股权 双方同属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设计领域 交易旨在打造全场景物联网无线连接平台 公司股票9月1日复牌[5] - 芯原股份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智融股权 标的公司专注于RISC-V CPU IP研发 是国内RISC-V领域代表性企业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 公司股票自8月29日起停牌[5] 其他重要并购案例 - 东珠生态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凯睿星通控股权 标的公司为卫星通信技术企业 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卫星通信工程项目 公司总市值37.38亿元 股票自8月27日起停牌[6] - 晶升股份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为准控股权 标的公司为手机生产测试服务提供商 服务过数亿部手机 股票自8月26日起停牌[7] - 中国石油拟合计出资400亿元收购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股权 湖南发展拟15.12亿元购买铜湾水电90%股权 ST联合拟30.09亿元购买润田实业100%股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