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行者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3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 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应用场景广阔,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涵盖智能助手、具身智能、个性化服务等AI原生产品和服务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内"百模大战"逐渐收官,行业进入巨头竞争阶段 [2] - 我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超过100个,行业大模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形成上百种应用模式 [2] 大模型技术进展 - 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已在教育、医疗、汽车、金融、工业、能源等领域全面落地应用,并发布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的讯飞星火X1模型 [2] - 未来大模型将更加注重多模态信息融合,实现跨模态交互与复杂场景理解,提高智能化水平 [3] - 国产芯片技术成熟度和计算能力逐步逼近全球领先水平,大模型开源生态体系建设正在加快完善 [3] 人形机器人发展 - 优必选科技推出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具备20个自由度,能以每小时10公里速度奔跑,已进入交付期,预计两年后实现万台级别交付 [4] - 工信部等7部门将人形机器人排在"创新标志性产品"首位,10余个省市出台政策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5] - 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已在教育科研、商超药店、汽车制造等领域应用,5年内有望迎来AGI时代 [5][6] 人工智能应用前景 - 人工智能在消防、采矿等领域应用可显著降低人员安全风险和投资成本 [6] - 智能机器人预计将在农作物作业、港口自动化等行业获得规模化运用 [6] - 真正先进的人形机器人需要能自主识别、理解、感知并执行动作,解决实际问题 [6]
创新中心:马拉松冠军有备而来
北京商报· 2025-05-25 23:51
公司动态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旗下"天工"机器人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1] - 公司在科博会上展示"天工2.0"机器人,具备站立行走姿态无缝切换、智能人机互动、上下肢协同作业等能力[2] - "天工2.0"是全球首个实现134级户外台阶实时感知行走的人形机器人[2] - 公司于2023年11月成立,由优必选、京城机电、亦庄机器人等领军企业联合组建[2] - 2024年10月公司挂牌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国内首家具身智能软硬件全栈科技公司[3] 技术突破 - "天工2.0"基于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具备自适应地形与精细化作业能力[2] - "天工"机器人可完成上肢精细作业如超市货物分拣、收银结算、流水线分拣等[3]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技术部门负责人多为海外知名高校回国博士[2] - 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3] 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开源社区开放"天工"软件开发文档、结构设计文档等关键技术资料[4] - 已有上百家合作伙伴基于"天工"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涌现出"天工行者"等产品[4] - 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顶尖学府建立联合实验室[4] - 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1万亿元[5] 应用前景 - 工业制造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首个大规模应用领域[5] - 人形机器人可应用于工业生产、救援救灾等领域[5] - 将促进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拉动国产零部件性能提升[5] - 未来机器人可能成为继电脑、智能汽车之后的下一代人机交互中心[5]
穿透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迷雾,有几步?
36氪· 2025-05-15 19:40
行业现状与共识 -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载体,肩负重构生产关系的使命,这一共识源于全球产业升级和技术与劳动力结构变革的双重驱动 [1] -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提供现实切口,技术跃迁和产业链成熟则提供底层支撑 [1] - 行业正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关于"速度与方向"的论战是必经阵痛 [1] 融资与资本动态 - 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长周期、高壁垒"特征,全链条资金需求呈指数级递增 [2] - 资本呈现头部虹吸效应,成熟企业现金流正向但难进入,小创企则因壁垒弱陷入融资困境 [3] - 投资人偏好具备技术积累和差异化风格的项目,技术和场景较平的项目缺乏吸引力 [4] 商业化进展 - 2025年是行业从技术验证向场景深耕跃迁的关键转折点 [4] - 工厂因其结构化环境成为落地首选场景,但需拓展新场景避免同质化竞争 [4] - 部分企业仍存在"拿着锤子找钉子"的商业逻辑,场景验证生硬难以形成商业化积累 [4] 企业差异化路径 - 加速进化以体育赛事为特色标签,在RoboCup德国公开赛9:0夺冠 [6] - 松延动力布局仿生人和人形机器人双产品线,N2型号销量突破1000台 [6] - 宇树科技G1、众擎PM01、松延动力N2分别定价9.9万、8.8万和3.9万元,优必选"天工行者"定价29.9万元 [7] 技术自研与成本控制 - 宇树科技自研率达90%,关节电机成本为波士顿动力1/5,4D激光雷达成本为传统方案1/10 [7] - 众擎机器人通过全自主研发将售价控制在低点 [8] - 非全栈自研企业可选择聚焦具体场景落地,如小鹏Iron应用于汽车工厂,乐聚和宇树科技Unitree X用于康复护理 [8] 行业前景与展望 - 松延动力新增5000万订单,宇树科技等企业订单爆满 [9] - 未来10年机器人有望从工厂走进家庭,成为管家和朋友,重塑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 [9] - 中国有望走出一条"技术自主化、应用本土化、生态开放化"的独特发展路径 [10]
人形机器人「Pro化」:场景驱动下的功能进化与市场分野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4 11:53
人形机器人行业分化趋势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单一功能原型机向多场景细分机型快速演进,功能定位差异催生不同产品形态与技术路径,与智能手机早期发展轨迹高度相似 [1] - 行业进入"场景定义功能"新阶段,从"技术Demo"蜕变为"生产力工具",主流机型分为泛娱乐型、科研教育型、工业型、商用服务型四大方向 [1] - 分类逻辑根植于应用场景多样性,形成"场景即标准,需求即尺度"的基础生存指南,标志着行业百花齐放的大繁荣时代 [2] 娱乐型人形机器人 - 采用"低成本、轻功能"策略,产品逻辑接近大型智能玩具,身高1-1.5米,自由度20个以下,成本控制在几万到十几万元 [3] - 通过减少关节自由度、标准化模块和规模化生产将成本压缩至极致,接入主流大模型保证舞蹈动作、语音交互等核心功能 [5] - 覆盖90%商业娱乐场景表演需求,"功能极简主义"和性价比法则成为核心竞争力 [5] 科研教育型人形机器人 - 分为入门教育型和全尺寸高端科研型,前者功能基础支持教学,后者配备多模态传感器和高算力芯片支持复杂算法验证 [6] - 优必选天工行者采用轻量化高性能关节模组,最高550TOPS算力,售价29.9万元显著低于同类50万+产品,降低科研入门成本 [8] - 院校采购更关注"功能与预算平衡点",中端机型(50-100万元)成为主流,技术生态开放性成为竞争本质 [9] 工业型人形机器人 - 要求毫秒级响应精度、千小时级无故障运行和抗干扰能力,身高普遍超1.6米,强化关节稳定性、负载能力和手部作业能力 [10] - 特斯拉、Figure等企业产品操作误差小于0.1毫米,魔法原子提出多机协同概念实现工厂流水线全局优化 [10][11] - 工业场景价格容忍度高,汽车制造商愿为每小时减少30秒工时的机器人支付溢价,技术投入边际收益显著 [13] 商用服务型人形机器人 - 核心竞争力是"柔性适配能力",身高1.2-1.5米,硬件强调模块化设计,可通过更换夹具或传感器适配不同任务 [14] - 采用"硬件+服务"双轮驱动模式,硬件定价约十多万元,后续数据服务如客户行为分析成为主要盈利点 [16] - 需在低结构化环境中满足严苛安全性要求,技术成熟度距离真正商业化落地仍需努力 [16] 行业发展趋势 - 价格差异反映场景附加值,娱乐型售价数万元,工业型达数十甚至上百万元,价差源于舵机数量、传感器精度等指数级差异 [17] - 行业将从"功能堆料"走向追求"场景溢价",未来形态或类似iOS/Android生态平台,软件开发者与场景服务商成为主导者 [17][18] - Figure等厂商提出"群脑网络"概念,通过统一操作系统实现机器人数据共享与任务协同,竞争转向生态能力较量 [18][19]
一季度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充电桩等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深圳新质生产力迸发澎湃动力
深圳商报· 2025-04-30 01:28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一季度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重要动能,科技创新驱动工业经济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激发终端消费需求,深圳智造全球竞争力提升 [1][2][3][4][5] 产业新动能澎湃 - 2025年一季度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1 - 2月加快1.6个百分点 [1] - 今年一季度深圳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增长40.1% [1] - 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拥有相关专利企业近4000家 [1] - 一季度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3%,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重要动能 [1] - 高技术产品和产业在深圳工业经济中占比和贡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深圳工业经济支撑力进一步提升 [2] 创新动力更强劲 - 今年一季度多个创新成果在深圳落地,如镍氧化物材料高温超导、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头戴式成像显微镜等 [3]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90% [3] -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 [3] 工业产品需求旺 - 产业结构优化激发终端消费需求,带动产品产量显著增长 [4] - 今年一季度深圳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充电桩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8.2%、40.1%、38.0%、11.5% [4] - 深圳智造凭借过硬产品实力,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如影石创新全景相机Insta360 X5在纽约受抢购 [5]
“冠军”优必选 ,商业化向前与盈利滞后
北京商报· 2025-04-28 22:35
公司动态 - 优必选与采购方签订20台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产品包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与商用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C,用于汽车工厂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1][4] - 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H股全流通备案申请,约545万股内资股将转换为H股并在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4] - 2024年公司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23.7%,经调整净亏损9.15亿元,同比扩大11.9%[1] 业务进展 - 2025年4月公司多个高光时刻:成为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唯一人形机器人合作伙伴、牵头首批人形机器人系列国家标准立项、天工Ultra获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签署小批量采购合同[3] - 2024年1-4月公司官方公众号推文阅读量少有超5000,2025年已有5篇推文阅读量上万[3] - 2024年1月与富士康建立全方位长期战略合作,共同落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3] 产品与技术 - 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斩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1] - 3月联合发布售价29.9万元的全尺寸科研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3] - 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在领克汽车成都工厂与Wali瓦力轻载无人叉车F1200S、移动机器人操作系统UPilot协同作业[3] 行业合作 - 3月东风柳汽采购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5] - 先后与北汽新能源、奥迪一汽、东风柳汽在工业场景官宣合作[3] - 乐聚机器人已向汽车客户批量交付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客户包括北汽越野车、一汽红旗、蔚来汽车[5] 财务表现 - 2024年教育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4.6%[6] - 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营收3.22亿元,同比减少17.5%[6] - 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126.1%[6] - 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88.1%[6] - 2024年毛利率从31.5%降至28.7%[7]
【海外TMT】优必选2024年营收增长稳健,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赋能——海外机器人系列跟踪报告(七)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03 16:47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显著高于2023年4.7%的增长率,主要受益于消费级机器人和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业务的大幅增长 [2] - 2024年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但整体毛利率为28.7%,同比下滑2.8pct,主要系毛利率较低的消费级机器人收入占比上升 [2] - 2024年归母净亏损11.6亿元,同比收窄8.3% [2] 业务板块分析 - 行业定制机器人收入达1.4亿元,同比增长126.1%,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富士康、顺丰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进入全球众多工厂实训 [3] - 消费级机器人及智能硬件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智能猫砂盆、泳池机器人等新品跨境热销,海外渠道布局成效显著 [3] - 人工智能教育板块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覆盖国内25个省份及海外20余国,构建从课堂到国际赛事的全链条教育生态 [3] - 智慧物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5%至3.22亿元,主要系项目收入确认周期较长,部分大项目的交付和验收延迟至2025年 [3] 技术研发与新品 - 2024年研发投入4.78亿元,聚焦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实现多机协同作业 [4] - 持续开发基于DeepSeek–R1的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推理大模型,赋予机器人"人类常识级"决策能力 [4] - 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亮相,身高1.76米,重量69公斤,采用6种新材料,全身配备52个自由度 [4] - 预计2Q25推出基于Walker S2上半身的轮式底盘人形机器人,1H25完成东风柳汽20台Walker S1的首次批量交付 [4] 商业化进展与订单 - 汽车制造领域,Walker S1完成自主搬运、质量检测等高重复性任务,目标2025年完成百台规模的小批量量产交付 [5] - C端智慧硬件领域,持续推动智能家居产品开发,如猫砂机器人及智能割草机器人M10,计划扩展至M20、M30等更高端型号 [6] - 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全尺寸科研级机器人"天工行者"以29.9万元低价入场,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加速技术迭代 [6] - 居然智家计划2025年底前采购500台仿真人形情感陪伴机器人,合作期内目标销量1万台 [6]
具身智能国策下优必选(9880.HK)产业化提速 营收大增24% 投行估值对标特斯拉拐点前夕
格隆汇APP· 2025-03-31 17:34
2024年度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总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连续多年稳步增长 [1] - 研发投入4.78亿元,占营收比例36.6%,体现技术驱动战略 [1] - 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亏损同比收窄8.3% [1] - 行业定制机器人业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6.1%,增速最快 [1] - 消费级机器人及智能硬件业务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 [1] - 人工智能教育业务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 [1] 战略方向与技术布局 - 将"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作为战略主线,响应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的"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国家战略 [3] - 定位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攻坚者、场景定义者、生态共建者 [3] - 专注五大技术方向: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大模型、具身智能决策、端到端运动控制、L4级无人车自动驾驶技术迭代 [3] - 管理层认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佳载体和具身智能终极形态,属于新质生产力前瞻领域 [3] 群体智能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在极氪5G智慧工厂实现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3] - 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和人形智能网联中枢(loH)技术支持群体智能进化 [4] - 自研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推理大模型,赋予机器人类人类常识推理能力 [4] 技术成果与专利储备 - 具身智能关键技术获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系首个获奖的人形机器人技术 [6] - 在直线关节、仿人五指灵巧手、ROSA2.0、全身力控等12项技术上实现突破 [6] - 截至2024年底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新增超500件,发明专利占比57.87% [6] 商业化落地进展 - 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全球最多工厂实训,与特斯拉、FigureAI同赛道竞争 [6] - 合作车企包括东风柳汽、吉利、一汽-大众、奥迪、比亚迪等,全球唯一多车企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6] - 东风柳汽2025年部署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计划上半年完成全球首次批量进厂 [7] - 居然智家拟采购500台仿真人形机器人,合作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 [7] 产品创新与市场定位 - 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售价29.9万元(同类产品普遍50万元以上) [7] - 2025年工业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仿真人形机器人预计实现规模化订单交付 [7] - 被摩根士丹利评为全球"最接近纯正人形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8] - 获花旗翻倍看涨,估值类比特斯拉2010-2011年萌芽期水平(市销率24-25倍) [7] 资本市场认可度 - 上市一年获长江证券、广发证券等9家券商研究覆盖 [8] - 券商普遍看好行业前景,认可公司行业基本面和车企合作进展 [8]
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周报、月报:订单落地刺激军工电子,FSD国内表现不佳国产智驾受益-2025-03-17
国元证券· 2025-03-17 0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海外AI芯片指数上涨4.3%,国内AI芯片指数下跌2.2%,英伟达映射指数上涨7.3%,服务器ODM指数上涨0.1%,存储芯片指数下跌2.2%,功率半导体指数下跌0.4%,国元A股果链指数下跌0.6%,国元港股果链指数下跌1.7% [1] - 全球工业电脑库存水位逐步回归正常,中国台湾IPC企业预计2025年实现双位数增长;2024 - 2029年智能手表/手环用面板出货CAGR达5.7%,2025年TFT LCD面板出货谷底反弹,柔性AMOLED逐渐取代刚性;25Q1行情萎靡,十二家企业加权平均收入变化为 - 9%;2025年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迈入2nm量产阶段,预计晶圆制造产能年增7%,先进制程产能年增12% [2] - 胜宏科技等公司发布业绩预告或报告,英特尔亚利桑那厂启动试产线,特斯拉有新动作,FSD欲与百度合作,优必选推出机器人等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指数 - 海外AI芯片指数上周下跌6.8%,本周上涨4.3%,台积电2月销售额同比增长43%,英伟达GB200良率达标且召开GTC大会刺激股票上扬 [9] - 国内A股芯片指数上周上涨0.9%,本周下跌2.2%,中芯国际等领跌,翱捷科技涨幅超5% [9] - 英伟达映射指数上周上涨0.1%,本周续涨7.3%,受英伟达影响相关产业链公司受益 [10] - 服务器ODM指数上周下跌2.5%,本周上涨0.1%,仅超微因液冷布局增长,其他厂下滑 [10] - 国内存储芯片指数上周上涨1.8%,本周下跌2.2%,行情萎靡,产能调整后有望改善 [13] - 国内功率半导体指数上周上涨3.0%,本周下跌0.4%,需求未实质回暖,指数较稳定 [13] - 国元A股果链指数本周下跌0.6%,国元港股果链指数本周下跌1.7% [15] - 覆盖标的中强达电路股价增长超10%,强瑞技术本周回调下滑超8% [18] 行业数据 - 中国台湾IPC企业2024年下半年回暖,预计2025年营收双位数增长 [21] - 2024 - 2029年智能手表/手环用面板出货CAGR达5.7%,2025年TFT LCD面板出货谷底反弹,柔性AMOLED取代刚性 [24] - 国外头部企业25Q1多数预计收入下降,十二家企业加权平均收入变化为 - 9%,2025年半导体市场增速或下降,主要市场驱动因素疲软,经济有不确定性 [26] - 2025年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迈入2nm量产阶段,预计晶圆制造产能年增7%,先进制程产能年增12%;先进封装技术重要性凸显,FOPLP将成长,台积电CoWoS产能扩充 [30] - iPhone 16e上市三天销量比iPhone SE高60%,但不改变苹果25年在中国销量同比下滑2%预测,下半年预计占印度iPhone销量五分之一 [30] - 25年2月汽车总体销量同比增长49%达120万辆,环比1月下降3%;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下降7%,因苹果出货量下降 [31] 重大事件 - 胜宏科技25Q1归母净利7.8亿 - 9.8亿元,同比增加272.12% - 367.54% [33] - 鹏鼎控股2024年营收351.40亿元,同比增加9.59%,归母净利36.20亿元,同比增加10.14% [33] - 英特尔亚利桑那州厂Intel 18A试产线启动,英伟达、博通据传已测试 [33] - 特斯拉2026年上海厂量产低成本Model Y,成本降至少20%,小米2025年夏季推YU7 [33] - 特斯拉FSD在中国表现不佳,欲与百度合作改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33] - 优必选推出“天工行者”机器人,售价29.9万元,预计25Q2出货 [33] - 华硕将部分生产移出中国大陆,预估二季度PC产品营收季增30% [35] - 富士康印度工厂获697亿印度卢比(8.01亿美元)补贴,塔塔电子扩大移动制造业务 [35] - 苹果筹备重大软件改革,改版或改变操作系统外观,简化用户导航和控制方式 [36] - 深圳华强2024年营收219.54亿元,同比增长6.6%,净利润2.13亿元,同比下降54.43% [37] - 深南电路2024年营收179.07亿元,同比增长32.39%,净利润18.78亿元,同比增长34.29% [37]
择机到底是什么时候?
Datayes· 2025-03-13 20:42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A股市场呈现弱势格局,资金观望情绪浓厚,部分资金已撤离市场[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51.35亿元,电子行业净流出规模最大[16] - 北向资金总成交1887.78亿元,五粮液成交8.40亿元[20] - 南向资金净流入296.26亿元[23] 行业表现与资金流向 - 煤炭、银行、公用事业、石油石化、钢铁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17] - 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汽车、电力设备行业遭主力资金净流出前五[17] - 煤炭行业主力净买入42.93亿元,美容护理行业涨幅1.64%[19] - 机械设备行业下跌2.64%,电子行业下跌2.44%[19] 板块热点与投资机会 - 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工装备板块尾盘拉升[1][8] - 黄金股表现活跃,老铺黄金港股上市以来累计上涨近20倍[9] - 花旗预计铜价将在三个月内涨至每吨10,000美元[10][11] - 华为计划四月发布自研商用AI笔记本,搭载DeepSeek大模型[15] 市场风格与日历效应 - 2月至3月上旬小市值、高弹性风格胜率最高[1] -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市场风格趋于均衡[1] - 4月中下旬市场将聚焦绩优股和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1] 政策与产业动态 - 呼和浩特市推出育儿补贴政策,生育三孩可获10万元补贴[13] - 央行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范围[13] - 杭州发布首个多元异构算力资源调度服务平台[14] - 金融监管总局研究建立"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