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
icon
搜索文档
太极集团:公司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
证券日报· 2025-11-10 21:07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业务聚焦于"4+1"重点领域 [2] 核心产品领域 - 消化代谢用药领域以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和太罗为代表产品 [2] - 呼吸抗生素用药领域以急支糖浆和鼻窦炎口服液为代表产品 [2] - 心脑血管用药领域以通天口服液和丹参口服液为代表产品 [2] - 麻精抗肿瘤用药领域以盐酸吗啡缓释片、洛芬待因缓释片和小金片为代表产品 [2] 大健康产品布局 - 大健康产品以还少丹、太极上草、补肾益寿胶囊和五子衍宗丸为代表 [2] - 公司构建大健康产品矩阵,包括以太极上草和贵细为代表的高端精制饮片 [2] - 公司开发以中药轻养生茶饮、藿香小可乐、藿香个护产品和急支润喉糖为代表的大品种衍生品 [2]
太极集团(600129) - 太极集团关于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2025-10-24 17:16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9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99,896万元,同比降22.45%[2] - 医药工业收入402,586万元,较2024年1 - 9月降34.94%[1] - 医药商业收入470,761万元,较2024年1 - 9月降7.85%[1] - 中药材资源收入82,051万元,较2024年1 - 9月增13.38%[1] - 大健康及国际收入12,625万元,较2024年1 - 9月降64.46%[1] - 西南地区主营业务收入532,180万元,较上年同期降11.17%[3] 产品营收 - 消化及代谢用药营收129,91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26.57%[1] - 呼吸系统用药营收115,69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38.34%[1] - 抗感染药物营收20,09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76.3%[1]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营收8,66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55.24%[1]
太极集团:朝着“做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愿景稳步迈进
中国基金报· 2025-10-11 20:40
战略愿景与理念 - 公司提出“做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愿景,确立“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理念及“国药泽华夏,太极济苍生”使命 [2] - 公司聚焦“4+1”重点产品管线,加大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及创新药研发,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2] - 公司树立“正源出新 精益求精”核心价值观,提出“三源三新”理念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2] 研发创新与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8.12% [4] - 核心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通过人体全基因组泛GPCR受体靶点研究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4] - 公司与院士团队及顶尖院校合作,搭建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中药大模型”,整合1500万条基因信息及3000余万条成分靶点数据 [4] 全产业链与质量管理 - 公司拥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和1家市级绿色工厂 [5] - 药材种植执行“三无一全”标准,药渣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5] - 公司在七大道地产区布局不低于50个重点品种的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已有86个中药材品种实现全程追溯 [5] 数字化转型 - 2023年公司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构建“一个数字化太极”蓝图,贯通中药全产业链各业务板块和关键环节 [6] - 数字化转型战略旨在打通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任督二脉” [6] 品牌营销与国际化 - 公司创新推出“藿香小雪糕”“藿香味小可乐”等产品,并构建元宇宙IP矩阵,塑造“藿小香”“急支豹”等形象以推动品牌年轻化 [7] - 公司获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主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等30余个品规已出口至2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近100个海外注册文号 [7] - 公司实施“一区一品一策”本地化策略,例如在加拿大有7个产品成功突破准入壁垒,在马来西亚有产品进入专业医疗机构 [8]
太极集团:朝着“做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愿景稳步迈进
中国基金报· 2025-10-11 20:35
战略引领 - 公司提出"做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愿景,确立"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理念和"国药泽华夏,太极济苍生"使命 [3][4] - 公司聚焦"4+1"重点产品管线,加大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及创新药研发,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4] - 公司树立"正源出新 精益求精"核心价值观,提出"三源三新"理念,即正中华文明、中医文化、中药本草之源,创新产品形态、产出业态、产业生态 [4] - 公司拥有3家百年企业和"桐君阁"、"剑门"2个中华老字号及"铁船牌"、"庆余堂"2个地方老字号,历史底蕴深厚 [4] - 公司搭建老中青相结合传承人队伍,培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大国工匠,与国医大师共建传承创新工作室 [5] 研发创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8.12% [6] - 核心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通过人体全基因组泛GPCR受体靶点研究,系统性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6] - 公司与陈士林院士共建"中药研究创新"院士工作站,新获批"重庆市中药新药创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6] - 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合作搭建全球首个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中药大模型",整合1500万条基因信息和3000余万条成分靶点数据 [6] 全产业链与数字化 - 公司拥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和1家市级绿色工厂 [8] - 公司涪陵制药厂建立"种植—生产—废弃物再利用"生态链,药渣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药材种植执行"三无一全"标准 [8] - 公司在七大道地产区布局不低于50个重点品种的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打造半夏、金荞麦、前胡等优势中药材基地 [9] - 公司已有86个中药材品种实现全程追溯,5个品种通过GAP基地符合性延伸检查,2个品种获"三无一全"品牌认证 [9] - 2023年公司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构建"一个数字化太极"蓝图,形成战略价值、业务价值、技术价值"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10] 营销创新与全球化 - 公司创新推出"藿香小雪糕"、"藿香味小可乐",将传统中药与现代生活结合,推动品牌年轻化升级 [12] - 公司构建元宇宙IP矩阵,塑造"藿小香"、"急支豹"等拟人化形象,以生动方式传递产品价值 [12] - 公司获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30余个品规出口至2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近100个海外注册文号 [12] - 公司实施"一区一品一策"本地化策略,在加拿大有7个产品突破准入壁垒,在马来西亚有产品进入专业医疗机构,在中国澳门有经典名方获批 [13] - 公司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市场通过本地达人推广和适配社交平台的内容进行品牌传播 [13]
太极集团:目前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各环节的库存已趋于合理
财经网· 2025-09-02 21:20
业务发展策略 - 加快中药资源产业化发展 优化布局全链贯通 聚焦中药材大品种经营 黄连和黄芪销量大幅增长[1] - 推进连翘 大黄 苍术 丹参 甘草5个品种GAP基地建设 其中连翘已通过GAP符合性延伸检查[1] - 着力源头管控 提升中药材加工与供应能力 加大战略储备 全面推进战略储备加运营模式[1] - 聚焦4加1重点领域 包括消化代谢用药 呼吸抗生素用药 心脑血管用药 麻精抗肿瘤用药和大健康产品[2] - 以治疗性大众中西普药为基础性产品线 组成治疗领域广泛的产品群[2] 产品与营销 - 上半年医药工业收入下降44.03% 主要因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消化库存导致 目前各环节库存已趋于合理[1] - 下半年将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建强工业营销体系 强化品牌协同全面赋能 打造核心品牌矩阵[1] - 着力一终端开发和上量 全力做好二终端分销 动销和纯销 加快三终端网络建设[1] - 加大培育适合渠道销售的新产品 满足特色诊所需求 整合升级四终端 完善线上产品矩阵[1] - 推动O2O及内容电商销售突破 精细运营五终端 多渠道做好团购及海外销售推广[1] 研发创新 - 上半年获授权专利14项 仿制药生产申报受理件3件 一致性评价生产申报受理件5件[2] - 持续深化研发-市场-销售铁三角机制 强化学术与市场转化 深度参与产品管线建设[2] - 下半年将重塑科研组织体系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2] - 加快大品种二次开发 BD引进及新药创新 深化产学研医融合及科创平台建设[2] 数字化建设 - 启动一个AI数字化太极建设 形成AI应用场景建设蓝图及分阶段推进计划[3] - 加快推进全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持续推进数据运营及数字治理等工作[3] - 通过数字化赋能营销提升销量 赋能生产降低成本 赋能科研创新模式 赋能管理提质增效[3] 公司治理 - 实际控制人承诺通过资产置换 资产出售 设立合资企业 变更主营业务 资产注入 委托管理等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3]
太极集团(600129):调整持续影响 回购体现信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26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1H25收入56.6亿元,同比下降27.6%,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71.9%,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74.5% [1] - 2Q25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21.6%,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下降74.1%,扣非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84.4% [1] - 1H25毛利率27.7%,同比下降19.0个百分点,净利率2.5%,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 [4] - 2Q25经营性净现金流2.8亿元,同比改善(2Q24为-1.9亿元) [4] 医药工业板块表现 - 医药工业板块1H25收入28.4亿元,同比下降44.0% [2] - 一线产品消化及代谢用药收入8.6亿元,同比下降45.8%,毛利率41.9%,下降17.8个百分点,主因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下降 [2] - 呼吸系统用药收入8.7亿元,同比下降44.7%,毛利率45.1%,下降20.0个百分点,主因急支糖浆、鼻窦炎口服液、散列通等销售额减少 [2] - 二线产品中神经系统用药收入同比下降8.7%,大健康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2%,心脑血管用药收入同比增长33.9%,抗感染药物收入同比增长77.7%,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收入同比增长61.8% [2] 费用与资产结构 - 1H25销售费用率14.0%,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6.1%,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2.4%,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4] - 应收账款1H25为28.5亿元(1H24为27.7亿元),存货1H25为22.4亿元(1H24为30.9亿元) [4] 战略举措与未来发展 - 公司推动工业组织进化模式转型与终端下沉,优化营销架构与考核,推动核心品种进入指南教材,开展临床再评价与国际研究 [3] - 公司聚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与工业营销体系建设,深化循证医学研究、产品二次开发、降费增效,加强"4+1"管线精准谋划 [3] - 公司拟回购股份金额不低于0.8亿元,不超过1.2亿元,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回购价格上限28.03元/股 [4]
净利下滑、银行账户被冻结,太极集团接连“卖房”难挽业绩颓势
新京报· 2025-08-26 19:01
公司财务与法律状况 - 公司及子公司西南药业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冻结金额合计6292.12万元 涉及10个账户[1][2] - 账户冻结主要源于两起药品销售合同纠纷 其中4292.12万元涉及西藏慧业医药 2000万元涉及杭州悦明医药[2] - 冻结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73% 占货币资金的7.75%[4] 税务问题与业绩调整 - 子公司西南药业需补缴所得税8000万元 导致公司调整2024年业绩预告[1][3] - 四家子公司合计补缴税款及滞纳金7140.90万元 预提税款及滞纳金合计2.32亿元[3] - 2024年净利润同比降幅从80.98%调整至96.76%[3] 资产处置与资金运作 - 公司近期两度出售闲置房产 重庆渝北区房产挂牌价2584.98万元 成都成华区房产挂牌价3913.60万元 合计挂牌价超6400万元[1][4] - 出售房产目的为整合资源 降低运营成本 聚焦主业并盘活闲置资产[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56.58亿元 同比下降27.63% 净利润1.39亿元 同比下降71.94%[5] - 2024年全年净利润2665.27万元 同比下降96.76% 创近十年最低水平(除亏损年份外)[5] - 业绩下滑主因包括政策影响 产品社会库存消化 胃肠感冒类及抗感染类药品销量下降[1][5] 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工业收入同比下降44.03% 医药商业下降9.87% 大健康及国际业务下降64.15%[5] - 仅中药材资源板块营收实现0.55%增长[5] - 明星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2024年产销量分别为0.96亿盒和1.05亿盒 较2023年2.31亿盒产量和1.91亿盒销量显著下滑[7] 公司治理与发展战略 - 公司实控人于2020年10月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6][7] - 国药集团承诺2025年10月前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公司"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实现500亿元收入目标[7] - 公司坚持中药为本战略 聚焦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 急支糖浆 通天口服液等优势品种[7]
太极集团(600129):库存消化业绩承压,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国金证券· 2025-08-22 10:5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25-27年EPS预测分别为0.81/1.04/1.30元 现价对应PE分别为29/22/18倍 [5]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收入56.6亿元 同比-27.6% 归母净利润1.39亿元 同比-71.9% 扣非归母净利润1.20亿元 同比-74.5% [2] - 2Q25单季度收入28.3亿元 同比-21.6% 归母净利润0.64亿元 同比-74.1% 扣非归母净利润0.39亿元 同比-84.4% [2] - 医药工业收入28.4亿元 同比-44.0% 医药商业收入33.7亿元 同比-9.9% [3] - 消化及代谢用药收入8.6亿元 同比-45.8% 呼吸系统用药收入8.7亿元 同比-44.7% 抗感染药物收入1.5亿元 同比-77.7% [3] 经营策略与财务优化 - 销售费用率13.99% 同比大幅下降17.67个百分点 主要因营销组织架构优化和薪酬考核调整 [3] - 医药工业毛利率42.44% 同比-20.46个百分点 但随库存消化和终端动销强化 未来盈利能力具备修复空间 [3] - 拟回购股份0.8-1.2亿元 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彰显发展信心 [4]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25年收入预测至105.2亿元(原150.97亿元) 26年下调至116.5亿元(原166.41亿元) 新增27年预测127.2亿元 [5] - 下调25年归母净利润至4.52亿元(原8.48亿元) 26年下调至5.82亿元(原10.07亿元) 新增27年预测7.25亿元 [5] - 预计25-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5.06%/10.76%/9.1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595.55%/28.76%/24.56% [10] 估值与回报指标 - 25-27年预测ROE分别为11.46%/12.85%/13.80% 呈现持续改善趋势 [10] - 每股经营现金流预计从25年0.64元提升至27年2.74元 现金流状况显著优化 [10] - 资产负债率预计从25年72.09%降至27年64.37% 资本结构逐步改善 [11]
太极集团: 太极集团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21: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58亿元,同比下降27.6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71.94% [2] - 基本每股收益0.25元/股,同比下降71.91%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5亿元,上年同期为-3.57亿元 [2]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8.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26% [29] 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8.42亿元,同比下降44.03% [12] - 医药商业销售收入33.72亿元,同比下降9.87% [12] - 中药材资源板块销售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0.55% [12] - 大健康及国际业务销售收入0.95亿元,同比下降64.15% [12] 产品研发与创新 - 拥有中西药批文1241个,全国独家生产批文88个,获国家专利336项 [4] - 聚焦"4+1"重点领域:消化代谢用药、呼吸抗生素用药、心脑血管用药、麻精抗肿瘤用药和大健康产品 [4][26] - 报告期内获授权专利14项,仿制药生产申报受理3件,一致性评价生产申报受理5件 [15] - 经典名方华盖颗粒获澳门上市批件,为澳门药监局批准的首个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15] 营销与市场拓展 - 优化营销组织架构,加快销售模式转型 [13] - 6个核心品种进入3项诊疗指南和1项专家共识 [13] - 新增三级医院超400家,二级医院超1100家 [13] - 新开发诊所3.9万家,打造样板诊所1729家 [13] - 新启动12个品种首次注册,5个品种续注册 [13]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同比下降1.2% [9] - 利润总额1767亿元,同比下降2.8% [9] - 受医保控费与集采降价影响,中成药产量连续两年回落 [11] - 行业呈现"量减质增"的结构优化特征 [11] 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 涪陵制药厂年产口服液30亿支,糖浆剂1亿瓶,是国内产量最大的植物药提取基地 [21] - 新增一级供应商15家,第十批国采品种配送权18个 [16] - 推进连翘、大黄等5个品种GAP基地建设,连翘已通过GAP符合性延伸检查 [17] - 完成3个产地加工厂仓库建设,静态库存能力达1.3万吨 [17]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启动"一个AI数字化太极"建设,筛选确认20余个落地场景 [19] - 稳步推进APS系统、运输管理系统、SRM系统等项目 [19] - 涪陵制药厂为重庆市灯塔工厂种子企业 [21] - 产业大脑项目完成药材基地共享服务等方案设计 [18]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报告期内多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离任 [35] - 增补于宗斌、姜修昌等5人为新任董事 [35] - 修订《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等内部管理制度 [34] - 在万得WIND ESG评级中获评A级 [34]
太极集团: 太极集团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21:1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7.61%至55.96亿元,毛利率下降19.21个百分点至27.55% [1][2] - 医药工业收入大幅下降44.03%至28.42亿元,毛利率下降20.46个百分点至42.44% [1] - 所有主要治疗领域药品收入均出现显著下滑,其中抗感染药物收入降幅最大达77.74% [1] - 全国各地区收入普遍下降,华东地区降幅最大达46.85% [1][2] 分行业经营表现 - 医药工业收入28.42亿元同比下降44.03%,成本18.84亿元下降13.17%,毛利率42.44%下降20.46个百分点 [1] - 医药商业收入37.41亿元下降9.87%,成本34.13亿元下降9.54%,毛利率8.45%下降0.33个百分点 [1] - 中药材资源收入4.90亿元微增0.55%,成本4.47亿元增长0.74%,毛利率8.51%下降0.18个百分点 [1] - 大健康及国际业务收入2.65亿元下降64.15%,成本2.41亿元下降63.87%,毛利率8.47%下降0.71个百分点 [1] - 服务业及其他收入189.81万元下降63.95%,成本94.03万元下降75.72%,毛利率66.63%上升16.17个百分点 [1] 工业产品治疗领域表现 - 呼吸系统用药收入8.71亿元下降44.69%,成本4.78亿元下降13.15%,毛利率45.07%下降19.95个百分点,主要因急支糖浆、鼻窦炎口服液等销售额减少 [1] - 消化及代谢用药收入8.59亿元下降45.83%,成本4.99亿元下降21.97%,毛利率41.88%下降17.77个百分点,主要因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下降 [1] - 神经系统用药收入3.24亿元下降8.72%,成本0.97亿元下降31.38%,毛利率70.08%上升9.13个百分点 [1] - 大健康产品收入2.72亿元下降23.17%,成本1.86亿元下降5.38%,毛利率31.75%下降18.50个百分点 [1] - 心脑血管用药收入2.15亿元下降33.91%,成本1.01亿元下降24.64%,毛利率52.91%下降22.12个百分点,主要因苏合香丸、通天口服液销售额减少 [1] - 抗感染药物收入0.15亿元下降77.74%,成本1.44亿元下降48.16%,毛利率5.43%下降53.96个百分点,主要因益保世灵销售额减少 [1]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收入0.05亿元下降61.75%,成本0.30亿元下降26.14%,毛利率44.21%下降38.87个百分点,主要因小金片销售额减少 [1] 地区经营表现 - 西南地区收入37.97亿元下降8.58%,成本30.10亿元增长13.01%,毛利率20.73%下降15.14个百分点 [1][2] - 华东地区收入8.71亿元下降46.85%,成本5.14亿元下降22.06%,毛利率40.94%下降18.79个百分点 [1][2] - 华南地区收入2.85亿元下降56.80%,成本1.76亿元下降34.33%,毛利率38.09%下降21.19个百分点 [2] - 华北地区收入2.41亿元下降57.66%,成本1.04亿元下降49.75%,毛利率56.99%下降6.77个百分点 [2] - 华中地区收入1.93亿元下降47.85%,成本1.21亿元下降27.39%,毛利率37.22%下降17.69个百分点 [2] - 西北地区收入1.11亿元下降45.33%,成本0.69亿元下降19.23%,毛利率38.00%下降20.04个百分点 [2] - 东北地区收入0.93亿元下降27.12%,成本0.57亿元下降4.98%,毛利率38.49%下降14.34个百分点 [2] - 境外地区收入369.30万元下降34.18%,成本186.01万元下降48.92%,毛利率49.63%上升14.53个百分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