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智界
搜索文档
车企让渡 “灵魂”:华为的甜蜜与烦恼
虎嗅· 2025-10-11 16:28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市场表现 - 上汽集团与鸿蒙智行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尚界H5在2025年9月8日宣布预售一周后小订突破8万台[2] - 该车型于9月23日正式上市1小时后,大定订单仅为1万台,低于市场预期[3] - 购买华为智驾系统需要额外支付数万元费用的操作引发了外界的不解与质疑[3]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 - 华为与车企合作分为三种模式,按合作深度从浅到深分别为:零部件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HI模式)和鸿蒙智行模式[7] - 零部件模式下,华为提供ARHUD、激光雷达、热管理等单个零部件,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具备高研发能力的车企也会采用此模式[8] - HI模式下,车企负责整车设计制造并掌握主导权,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一汽红旗与华为的合作属于此类[9] - 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深度参与整车定义、产品设计、渠道销售等环节,该模式下的合作品牌包括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和上汽尚界,即“五界”[10][11] - 华为计划在年内发布一种名为“HI Plus”的新合作模式,东风猛士是该模式的试点,新模式下合作车型“除了不进华为门店,其他都跟鸿蒙智行差不多”[9] 车企选择与华为合作的原因 - 截至新闻发布,华为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主流国有车企如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江淮以及民营企业比亚迪、赛力斯、小鹏汽车和海外巨头丰田[5] - 阿维塔科技为保持品牌独立性,仅将华为视为Tier 1供应商,选择HI模式合作路线[12] - 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拥有多年合资品牌经验,不介意与华为共同打造新品牌,因此选择鸿蒙智行模式[13][14] - 奇瑞汽车2024年总销量达260.4万辆,但新能源车销量为58.4万辆,新能源渗透率仅为22.4%,低于行业45.7%的平均水平,其需要华为助力新能源高端化转型[19] - 上汽集团2024年销量为401.3万辆,净利润同比下降88.2%至16.7亿元,其需要华为的流量引擎和渠道优势以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充[25][28] - 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汽车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68.5%至9.6亿元,北汽蓝谷净亏损扩大至69.5亿元,连续5年累计亏损近300亿元,其与华为合作是破局之举[24] - 江淮汽车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27.4亿元,已连续八年为负,其将希望寄托于鸿蒙智行模式以实现翻身[31][33] 鸿蒙智行模式下的资源分配与品牌差异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2024年6月表示资源极度紧张,仅能承担四家合作车企,而目前资源需要分配给五家车企[35] - 资源分配不均,华为在问界品牌中话语权最大,合作最深,最新技术如ADS4.0和高压七合一电驱率先用于问界M8[39] - 截至2025年8月,鸿蒙智行累计交付超90万辆,其中问界交付75万辆,占比高达83%[43] - 为解决渠道资源紧张问题,华为开始将部分销售主导权让渡给车企,智界和尚界将设立独立销售渠道[41] - 尚界H5将价格下探至20万以下,但余承东曾表示20万以下车型会亏损,其盈利模式存疑[45][46] - 享界S9定价偏高,若价格能下探至25万左右可能成为走量车型[46] - 尊界S800因价格定位难以走量,对连续亏损的江淮汽车利润贡献有限[47] - 除赛力斯外,华为在其他车企的话语权有限,各品牌最终比拼的是自身的产品定义、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能力[44]
5月新能源车企销量:全线飘红下市场格局生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16:47
新能源汽车行业5月销量概况 - 5月新能源零售预计达98万辆 同比增长22% 渗透率维持在52 9% [2] - 行业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 新势力头部阵营洗牌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 [2] 新势力车企表现 销量排名变化 - 零跑汽车以4 5万辆连续三个月霸榜 同比增长148% 1-5月累计17 4万辆 [3][4][5] - 理想汽车交付4 1万辆 同比增长17% L系列焕新版带动销量回升 [3][5] - 赛力斯问界销量3 7万辆 同比增长35% 问界M9贡献50%销量 [3][5] 其他新势力动态 - 小鹏汽车交付3 4万辆 同比增长230% MONA M03及P7+为主力车型 [3][6] - 小米汽车稳定销售2 8万辆 第二款车YU7将于7月上市 [3][6] - 蔚来交付2 3万辆 同比增长13% 计划Q4实现月销5万辆目标 [3][7] 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销量38 2万辆 同比增长15% 王朝/海洋系列占比近90% [8][9] - 吉利汽车销售13 8万辆 同比增长135% 银河系列贡献10万辆 [9][10] - 长安汽车交付9 5万辆 同比增长70% 深蓝/阿维塔增速显著 [9][10] 二线车企进展 - 奇瑞汽车销量6 3万辆 同比增长48% 1-5月累计增速达112% [9][11] - 长城汽车销售3 3万辆 同比增长32% 魏牌同比大增115% [9][11] - 广汽埃安销量2 7万辆 同比下滑33% 仍处调整期 [9][11] 细分品牌亮点 - 鸿蒙智行5月销售4 4万辆 问界占比超80% [6] - 极狐汽车销量1 4万辆 同比增长200% [12] - 岚图汽车交付1万辆 同比增长122% [3][12]
赛力斯赚麻了!要去港股IPO,战略博弈暗藏哪些玄机?
搜狐财经· 2025-05-01 00:47
文章核心观点 赛力斯于2025年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若成功上市有望跻身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IPO行列,上市虽能带来资金支持推动发展,但企业面临高负债、技术依赖等风险,需妥善应对,对投资者而言IPO兼具吸引力与不确定性 [2][10][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86年以零部件业务起步,2016年开启新能源汽车转型之路,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2024年营收达1451.76亿元、净利润59.46亿元扭亏为盈,问界M7、M9合计交付35万辆,新能源车毛利率26.21%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7.91%、销量下降42.47%,问界M9销量同比激增117.83% [5] 港股上市情况 - 选择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国际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市场传闻拟募资超10亿美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 [6] - 70%资金用于核心领域研发,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1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6] 全球化战略 - 计划将业务覆盖至6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元化模式扩大海外产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有望抢占先机 [8] - 技术上对华为深度依赖,华为资源分流可能制约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 [8] 面临挑战 - 负债率高达87.38%,应付账款规模达685亿元,财务压力大 [10]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竞品不断涌现,港股IPO可能与奇瑞争夺“最大IPO”头衔 [10] 建议 - 持续深化与华为合作,加大自身研发投入,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 [12] - 海外市场拓展制定精准本土化市场策略 [12] - 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负债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2] 投资者视角 - 赛力斯港股IPO因过往业绩与华为背书有投资价值,但高负债、技术依赖等风险要求投资者保持理性谨慎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