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板
搜索文档
华菱钢铁“四化”转型前三季赚25亿 投42亿研发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产品
长江商报· 2025-11-24 08:35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钢铁行业市场景气度仍然不高,区域钢铁龙头华菱钢铁(000932.SZ)经营业绩逆势稳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华菱钢铁实现营业收入约950亿元,同比下降约15%;归母净利润逾25亿元,同比增长约42%。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增长约73%,环比下降35.80%。 近期,针对投资者提问称"三季度利润环比下降",华菱钢铁回应称,主要是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材料价格再 次抬头,而下游需求和钢材价格未有明显起色,市场因素导致供销两头剪刀差缩小。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处于"寒冬"之中,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亏损。华菱钢铁的业绩也出现了 调整,但未出现亏损。2024年的业绩,是华菱钢铁过去五年的低谷,其归母净利润仍然超过20亿元。 在财报中,华菱钢铁表示,公司加快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四化转型,积极投身研发,在多个 领域取得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打造了一批"隐形冠军"产品,带动了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同质化向中高端精品差 异化的转变。 2025年前三季度,华菱钢铁研发投入接近42亿元。 市场波动冲击但持续盈利 华菱钢铁逆势仍然保 ...
河南钢铁集团宽厚板产线创日产新纪录
河南日报· 2025-11-19 09:21
11月15日,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周钢")宽厚板生产线当日轧制量达7537吨,创 下日产新纪录,标志着"世界最宽产线"日产量正式达到设计年产260万吨产能目标。这一突破既是安钢 集团向先进钢铁材料高地迈进战略的生动实践,更为完善高端钢材产能布局、赋能区域产业升级奠定坚 实基础。 此次产能突破中,产线同步创下零时至8时单班轧制2981吨的班产新高,成为安钢集团优质产能释放的 重要亮点。借助智能化调度、绿色技术与高端工艺迭代,周钢宽厚板产线实现装备效能、操作精度、协 同效率全面提升,为后续冲击月产22万吨、稳产年产260万吨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安钢集团高端特钢布局的核心载体,周钢紧扣"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战略,统筹技术、生产、 运维等多部门资源,建立跨部门协同攻坚机制,清单化推进精轧机投产后设备调试、生产协同等瓶颈问 题整改。同时,结合订单结构优化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智能化调度与绿色生产标准,实现产能释放与 环保达标同步落地,彰显绿色发展强劲韧性。 在加快推进产线达产达效的同时,周钢强化人才支撑,聚焦智能化操作、绿色工艺优化、高端质量控制 等关键领域,提升基层人员技术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 ...
7537吨!河南钢铁集团宽厚板产线创日产新纪录
河南日报· 2025-11-19 09:07
11月15日,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周钢")宽厚板生产线当日轧制量达7537吨,创 下日产新纪录,标志着"世界最宽产线"日产量正式达到设计年产260万吨产能目标。这一突破既是安钢 集团向先进钢铁材料高地迈进战略的生动实践,更为完善高端钢材产能布局、赋能区域产业升级奠定坚 实基础。 此次产能突破中,产线同步创下零时至8时单班轧制2981吨的班产新高,成为安钢集团优质产能释放的 重要亮点。借助智能化调度、绿色技术与高端工艺迭代,周钢宽厚板产线实现装备效能、操作精度、协 同效率全面提升,为后续冲击月产22万吨、稳产年产260万吨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在加快推进产线达产达效的同时,周钢强化人才支撑,聚焦智能化操作、绿色工艺优化、高端质量控制 等关键领域,提升基层人员技术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为产线高效运转筑牢人才根基。 作为安钢集团高端特钢布局的核心载体,周钢紧扣"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战略,统筹技术、生产、 运维等多部门资源,建立跨部门协同攻坚机制,清单化推进精轧机投产后设备调试、生产协同等瓶颈问 题整改。同时,结合订单结构优化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智能化调度与绿色生产标准,实现产能释放与 环保达标同 ...
华菱钢铁(000932):公司点评|华菱钢铁
西部证券· 2025-11-02 14:5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平稳,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3.22%至7.62亿元 [1] - 公司顺应钢铁行业"反内卷"趋势,供给侧变革利好具备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2] - 基于盈利释放预期,上调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0.52元、0.58元、0.64元 [2]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5.98亿元,同比下降14.96%;归母净利润25.10亿元,同比增长41.72% [1] - 单季度营业收入318.04亿元,同比下降10.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增长134.06% [1] - 单季度毛利率为9.81%,同比提升2.9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31%,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 [1] - 利润总额环比第二季度下降30.06%,主要受铁矿石、炼焦煤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1] - 各生产基地表现分化,华菱湘钢和阳春新钢业绩相对稳定,而薄板和无缝钢管领域业绩波动较大 [1] 行业发展趋势 -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强调减量化和绿色化核心要求 [2] - 通过购买外部产能实现扩张的窗口期仅剩两年,未来产能整合需通过兼并重组推进 [2] - 行业产能产量持续管控、落后产能出清及兼并整合加速,将优化行业竞争格局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1342.16亿元,同比下降6.9%;归母净利润36.20亿元,同比增长78.1% [3]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0.52元,市盈率11倍;2026年每股收益0.58元,市盈率10倍 [2][3] - 预测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6.8%提升至2025年的9.1%和2027年的10.2% [8]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3.8%提升至2025年的6.5%和2027年的7.0% [8]
华菱钢铁:第三季度公司内部生产经营保持稳定
证券日报网· 2025-10-30 18:17
公司经营业绩 - 第三季度利润总额环比下降30.06% [1] - 生产经营保持稳定,业绩波动主要由市场因素导致 [1] 成本与价格分析 - 第三季度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价格再次上涨 [1] - 下游需求和钢材价格未有明显起色 [1] - 市场因素导致供销两头剪刀差缩小 [1] 各生产基地表现 - 华菱湘钢的宽厚板和工业线棒下游需求相对稳定,能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业绩波动较小 [1] - 阳春新钢表现相对稳定 [1] - 薄板领域处于传统销售淡季,华菱涟钢业绩波动较大 [1] - 无缝钢管领域国内外下游需求支撑较弱,华菱衡钢业绩波动较大 [1] 行业市场环境 - 不同钢材大类品种的钢价表现存在差异 [1] - 原燃料价格呈现强势上涨态势 [1]
五年GDP增量预计超35万亿 中国经济阔步新征程
证券时报· 2025-10-10 02:09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突破140万亿元,五年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 [2] - 五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 [2] - 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 [2] 工业与制造业基础 - 中国连续15年位列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多数产量全球居首 [2] - 南钢股份为国产首艘大型豪华邮轮提供钢板,厚度公差控制在-0.1至0.2毫米范围 [3] - 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已运营140余个航次,接待中外旅客超过53万人次 [3]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4] - 蓝晓科技的吸附分离技术支撑起全国近10万吨锂盐产能,将低品位盐湖卤水转化为锂电池原料 [4] - 高测股份上市后有效专利达1108件,比上市时增加4倍多,光伏大硅片产能达到63GW [5][6]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升级 - 中国已建成3.5万多家智能工厂,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 [7] - 科技部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百余个AI大模型标杆应用场景 [7] - 中信特钢旗下兴澄特钢的“灯塔工厂”实现智能化,一年降本增效超1亿元,并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 [8]
酒钢集团重磅项目投产:西北首条4200mm宽厚板生产线建成运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0:53
项目投产与产能规模 - 西北地区首条4200mm宽厚板生产线正式投产 总投资44亿元 历时547天建成 刷新行业同类项目建设速度纪录 [1] - 形成年产连铸坯230万吨和宽厚板120万吨的产能规模 填补甘肃无大宽幅轧机空白 [1] - 产品规格显著提升:厚度从6-40mm扩展至6-100mm 宽度从2800mm拓宽至3800mm [1] 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 - 实现风电用钢 压力容器用钢等五大类钢种全系列供货 [1] - 新能源用钢 高级别化工用钢等重点领域高端产品占比达70% [1][2] - 智能炼钢系统与板坯结晶器专家系统协同 使连铸坯生产效率提升20% 废品率降至0.2% [2] 智能化与绿色制造 - AI智慧炼钢 工业机器人与结晶器专家系统深度融合 构建炼钢全流程智能管控网 人工成本降低30% [2] - 采用LT干法除尘 铁水一罐制等工艺 吨粗钢碳排放量从351.51kg降至267.94kg 降幅达23.77% [2] - 粉尘排放量控制在8mg/m³以下 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 [2] 市场影响与战略意义 - 与现有2800mm产线形成高效互补 预计推动酒钢中厚板在西北区域市场份额提升至35% [2] - 成为西北地区装备最先进 品种最齐全 规格覆盖最广的中厚板标杆产线 [2] - 项目完善西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2] 工程建设与质量控制 - 建设团队克服戈壁滩严寒酷暑恶劣天气 零下22℃采用电伴热+棉被盖方法保证工程质量 [1] - 40℃高温下确保工程进度 最高峰时期3000名建设者同时作业 [1] - 68项重点设备全部选用行业明星品牌 41项重点分项工程100%举牌验收 质量事故为零 [1]
酒钢宏兴股价报1.66元 炼轧厂工艺升级项目投产
金融界· 2025-08-30 01:32
股价表现 - 股价报1.66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78% [1] - 开盘价1.68元 最高触及1.70元 最低下探1.66元 [1] - 成交量470276手 成交金额0.79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39.22万元 占流通市值0.11%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主力资金净流出2140.17万元 占流通市值0.21% [1] 产能建设 - 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正式投产 历时547天建设 [1] - 形成年产连铸坯230万吨 宽厚板120万吨的产能规模 [1] - 主打高附加值宽厚规格钢材 实现风电用钢 压力容器用钢等五大类钢种全系列供货 [1] 战略转型 - 项目投产是钢铁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步骤 [1] - 公司属于西北地区重要钢铁企业 在区域市场具有影响力 [1]
华菱钢铁(000932) - 2025年8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1 14:34
经营业绩 -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0.92亿元、利润总额29.84亿元、归母净利润17.48亿元,同比增长31% [3] - 第二季度单季实现利润总额17.81亿元、归母净利润11.86亿元,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111% [3] - 钢材销量1,110万吨,同比下降12.6%(考虑钢坯后同比下降约10%) [11] - 中钢协统计的8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上半年亏损面23.9%,呈收窄趋势 [3] 产品与技术 - 完成重点品种钢销量760万吨,占比68.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3] - 开发75个新产品,实现6个产品"国内首发"或"替代进口" [3] - 新增发明专利51项,获得冶金科技奖14项(含特等奖1项),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奖22项(含2项"金杯特优产品") [3] - 取向硅钢基料销售47.5万吨,同比增长38%,市场占有率突破60% [3] - 无取向硅钢第二条20万吨产线预计三季度投产 [5] 成本控制 - 铁水成本同比下降,32%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先进行列 [4] - 自发电量同比增加1.63亿度,月日均发电量2,948万度创历史新高 [4] - 财务费用为负数,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4] - 原燃料库存天数:铁矿石22-25天,煤焦10-15天 [17] 资本运作 - 发放现金分红6.87亿元,分红比例34%(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7] - 股份回购金额达2.01亿元,合计分红回购比例达归母净利润的44%-54% [7] - 控股股东增持2%股份,信泰人寿增持至5%股份 [7][8] - 硅钢项目引入外部投资者权益性资金15亿元 [3] 行业环境 -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4%,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降17.7%,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7.4% [3] - 三季度原燃料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钢价涨幅(炼焦煤尤为突出) [14] -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公司已申报"引领型规范企业" [10] 子公司动态 - VAMA汽车板:中外股东签订战略协议,推进三期项目(拟引入JVD技术),新增24项新钢种技术许可 [3][12] - 华菱衡钢:特大口径无缝钢管559机组项目预计明年初投产 [5] - 阳春新钢: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改造公示,盈利接近2023年水平 [13] - 硅钢子公司:上半年大幅减亏,全年有望扭亏 [11]
华菱钢铁受益材料降价净利17亿 财务费用转负陆股通社保基金加仓
长江商报· 2025-08-20 07:2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0%至17.48亿元 结束连续三年中期净利润下滑趋势 主要受益于行业自律控产 原材料成本下降及高端化转型战略 [1][2][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93%至630.92亿元 反映行业供需矛盾及钢材价格下行压力 [2][3]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 研发创新及成本控制实现盈利逆势增长 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提升至68.5% 财务费用近20年来首次转负 [1][6][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30.92亿元 同比下降16.93% [2] - 归母净利润17.48亿元 同比增长31.31% [2] - 扣非净利润15.22亿元 同比增长30.85% [2] -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一季度5.62亿元(同比增43.55%) 二季度11.86亿元(同比增26.22%) [3] - 财务费用-1610.31万元 近20年中期首次为负 [1][7] - 资产负债率55.62% 较年初下降0.40个百分点 [7] 行业环境 - 全国粗钢产量5.15亿吨 同比下降3.0% [3] - 粗钢表观消费量4.52亿吨 同比下降5.6% [3] - CSPI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93.75点 同比下降13.35% [3] - 铁矿石进口均价97.5美元/吨 同比下降17.7% [3] - 国产铁精矿 冶金焦 炼焦煤 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8.38% 24.69% 27.44% 14.40% [3] 产品与研发 - 研发投入28.42亿元 [1][6] - 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68.5% 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1][6] - 开发75个新产品 实现6个产品"国内首发"或"替代进口" [1][6] - 新增专利授权233项(含发明专利51项) 获冶金科技奖14项 [6] - 宽厚板领域实现铜钢复合板 NM600耐磨钢等国内首发 [6] - 薄板领域3项产品国内首发 工业线棒材实现狮子洋大桥专用钢国内首次应用 [6] 战略转型 - 推进"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 服务化"四化转型 [1][4] - 与华为 湖南移动合作发布全球首个钢铁大模型 落地百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7] - 实施环保改造项目86个 [7] - 通过结构调整降低采购成本约2.5亿元 [7] 资本市场反馈 - 陆股通加仓243.10万股 全国社保基金406组合增持4807.94万股 [7] - 信泰人寿等机构同步加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