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调味料
搜索文档
小龙虾价格像坐“过山车”,餐饮品牌如何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8-08 17:09
小龙虾价格波动 - 2025年6月6~8钱青虾、炮头青虾均价跌至历年最低值17元/斤、29元/斤,较1月分别下降66.7%、65.1% [3] - 6月下旬价格反转,7月6~8钱青虾、炮头青虾均价上涨至35元/斤、55元/斤 [3] - 价格波动对小龙虾门店营收造成冲击,行业面临赛道成熟与价格波动双重挑战 [3] 产业链发展 - 小龙虾产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养殖端与餐饮端协同发力推动全产业链延伸 [4][6] - 产业呈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特征,产值比重约2:1:7,第二产业(加工、饲料等)竞争激烈 [6] - 预制菜赛道升温,国联水产(小霸龙)、安井食品(洪湖诱惑)、颐海国际(筷手小厨)等布局C端电商 [7] - 调味料市场受追捧,美鑫食品、海天味业、仟味高汤等企业入局 [7] 餐饮端特征 - 全国超80%小龙虾品牌门店规模在10家及以下,规模化程度低 [8] - 区域化特征显著,湖北(肥肥虾庄)、安徽(边虾王)、广东(松哥油焖大虾)等地品牌深耕本地市场 [10][11] - 部分品牌如肥肥虾庄向全国扩张,已在合肥、深圳、西安等地开设直营店,覆盖社区、商圈等多类型选址 [11] 产品与模式创新 - 口味创新涌现酒醉、糖醋、芝士等地域特色产品,"小龙虾+"策略(如结合烧烤、火锅)打破季节性限制 [12][13] - 品质化路线兴起,肥肥虾庄采购8钱以上活虾(高于市场5钱标准),强化供应链时效 [13] - 场景创新如肥肥虾庄打造黄鹤楼联名店、樱花主题店,形成武汉地标IP [14] - 渠道转向线上线下结合,品牌通过直播、跨界联名、自有小程序实现年轻化 [14] - 自助模式在上海、广州等地试点,但连锁化程度低且人均消费较高,可持续性待验证 [15] 历史发展阶段 - 养殖端:从20世纪30年代引入自然繁衍,到70年代人工养殖试验,90年代稻田模式推广,2010年后进入技术多样化与产业链完善阶段 [6] - 餐饮端:60年代前作为饲料,80年代后消费兴起,2010-2018年品类爆发,2018年至今品牌化深耕跨区域与供应链建设 [6]
小龙虾价格一路坐“过山车”,餐饮品牌如何突围?
新浪财经· 2025-08-08 11:56
2025年小龙虾价格波动 - 2025年4-5月小龙虾价格处于低位,消费者可实现“小龙虾自由” [1] - 6月上旬6~8钱青虾和炮头青虾均价跌至历年最低,分别为17元/斤和29元/斤,较1月均价分别下降66.7%和65.1% [3] - 价格于6月下旬开始反转,截至7月,6~8钱青虾和炮头青虾平均价格分别上涨至35元/斤和55元/斤 [3][5] 小龙虾产业发展阶段 - 产业发展历经萌芽、起步、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 [7][8] - 养殖端从自然繁衍、人工试养、稻田模式推广发展到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 [8] - 餐饮端从有限消费、特色菜品出现、品类爆发增长进入品牌化深耕阶段 [8] 产业链结构与产值分布 - 产业链涵盖苗种繁育、养殖、捕捞、加工、销售、餐饮等环节,已逐步完善 [11] - 产业呈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特征,三者产值比重约为2:1:7 [11] - 第二产业(加工、饲料、设备制造等)产值占比最低,竞争相对激烈 [11] 预制菜与调味料市场升温 - 产业链完善推动预制菜热度持续攀升,从B端火到C端 [11] - 国联水产(小霸龙)、安井食品(洪湖诱惑)、颐海国际(筷手小厨)等品牌布局电商 [11] - 惠发食品、天海藏、信良记、海底捞等企业纷纷入局小龙虾预制菜领域 [11] - 小龙虾调味料市场受捧,美鑫食品、海天味业、仟味高汤等企业均有布局 [11] 餐饮品牌格局与区域特征 - 小龙虾已成为各类餐厅“必备菜品”,赛道呈现规模化程度不高、区域为王的特点 [3][13] - 超八成小龙虾品牌门店数规模在10家及以下 [13] - 品牌区域性发展突出,湖北(肥肥虾庄)、安徽(边虾王)、广东(松哥油焖大虾)、湖南(聚味瞿记)等地均有代表性品牌 [15][16] 品牌全国化扩张与门店策略 - 部分品牌正冲破区域限制向全国扩张,如肥肥虾庄在武汉、合肥、深圳、西安等地开设直营店 [18] - 品牌门店选址类型多样,涵盖居民社区店、购物中心店、商业街店、旅游景点店等 [18] 产品创新与品质升级 - 产品口味创新涌现酒醉、糖醋、芝士、咖喱、冬阴功等地域特色风味 [18] - 为打破季节性限制,品牌推行“小龙虾+”策略,加入烧烤、地方菜、火锅等丰富产品矩阵 [18] - 品质化路线并行,如肥肥虾庄坚持采购8钱以上活虾,标准高于市场常规5钱 [19] 消费场景与渠道创新 - 品牌通过打造主题店(如肥肥虾庄黄鹤楼联名店、樱花主题店)营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形成地标特色 [20] - 消费渠道由线下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品牌积极入驻即时配送平台、电商平台并开通自有小程序 [20] - 品牌通过直播、跨界联名、举办造节活动实现年轻化传播 [20] 新兴经营模式探索 - 自助模式进入小龙虾赛道,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出现小龙虾自助专门店 [21] - 该模式允许顾客自选鲜活小龙虾并定制口味,但多数尚未连锁化,常搭配烧烤、砂锅等,人均消费较高 [21]
“夜宵顶流”小龙虾的行业之变
贝壳财经· 2025-08-06 14:39
行业周期演变 - 小龙虾产业经历从资本涌入的爆发式增长到市场理性回归的完整周期,企业从抢风口转向练内功的优化调整阶段[1] - 2015-2020年为行业爆发期,60.5%的小龙虾企业成立于该阶段,2018年新增企业达5419家,世界杯推动夜宵经济使其成为"夜宵顶流"[3] - 2024年后行业进入调整期,国联水产终止6亿元小龙虾深加工项目,预制菜市场繁荣度减退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4] 供需结构变化 - 2024年小龙虾养殖规模达3050万亩(+3.39%),产量345万吨(+9.07%),养殖省份从2017年19个扩张至27个[6] - 海南、四川、黑龙江通过反季节养殖技术实现全年供应,北京胡大餐饮夏季日销超7500斤,节假日达万斤量级[7] - 加工端小规格虾需求激增,2025年加工厂收购周期延长至7月,"小青"均价6-8元/斤,大规格虾价格同比下降[17] 消费场景创新 - "小龙虾+"模式兴起,与川菜、江湖菜等品类融合,肯德基推出小龙虾汉堡,必胜客开发小龙虾比萨[8] - 预制菜占比从不足10%提升至25%,淘系平台2024年GMV达3500万元,天猫贡献1900万元[11][12] - 外卖成为重要渠道,胡大12%订单来自线上,美团卫星店成本回收周期缩短至8个月,晓飞歌"外卖驿站"拓展至600家[14][15] 产业链技术突破 - 苗种培育技术突破实现四季供应,如海南反季节养殖、黑龙江寒地室外池塘冰下越冬专利[6][7] - 加工产品结构优化,速冻品占65-70%,预制菜占25%,虾青素等精深加工品不足5%[11] - 江西虾谷"虾价指数"系统连接2000家采购商,鲜活虾损耗率降至5%以下[24] 市场竞争格局 - 加工企业数量超200家,湖北占50%以上,五省合计占全国加工量90%,行业出现兼并整合趋势[19] - 调味料市场同质化严重,晓飞歌通过冰镇柠檬等新口味实现80%复购率,头部品牌毛利率压缩至15%以下[21][22] - 安井食品收购新宏业、新柳伍,行业集中度提升,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成为竞争关键[26] 标准化建设 - 北京烹饪协会发布《簋街麻辣小龙虾烹饪技术规范》,明确选材、清洗、调料配比等标准[25] - 肥肥虾庄建立中央厨房体系,胡大饭馆拥有专属养殖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24][25] - 晓飞歌通过单一酱料包实现口味标准化,计划引入机器人炒制进一步降本增效[16]
颐海国际(01579.HK):渠道节奏优化 高分红增强估值支撑
格隆汇· 2025-07-06 11:09
出海战略 - 公司在泰国、马来西亚设有两大海外产业中心,泰国工厂2023年落地、2024年启动生产和渠道拓展,并在当地建立产品研发团队 [1] - 已推出火锅底料、复合调味、方便速食三大系列产品,涵盖粉类、炖汤包、中药汤等本地化创新方向 [1] - 产品进入东南亚KA商超、批发、电商等多种渠道,B+C两端均有布局 [1] - 出海路径从"产品试水"走向"本地建厂+组织搭建+渠道突破"的深耕期,有望复制国内渠道+供应链协同效率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下降13.3% [1] - 第三方收入同比增长10.4%,成为主要增长来源 [1] - 第三方业务中,火锅调味料增速6.4%、复合调味料21.7%、方便速食11.1%,其中小龙虾调味料新品贡献明显 [1] 经营策略 - 通过产品项目制、渠道差异化选品机制,有效激发组织活力 [1] - 推进定价优化与供应链降本,逐步抵消关联方价格调整影响 [1] - 主力单品依然具备份额提升空间,后续有望延续"品类突破+场景创新"的组合打法 [1] 分红政策 - 2024年全年合计派息0.6775元/股(人民币),派息比率达94.5%,维持历史高分红风格 [2] - 公司现金流稳定、运营现金净流入充裕,具备持续分红能力 [2] - 在收入逐步恢复、海外放量前期,通过高分红策略对冲业绩短期扰动,有助于稳定股东回报预期和估值锚定 [2]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2亿元、9.48亿元、10.28亿元(原2025年预测值为11.05亿元) [2] - 第三方业务恢复节奏不及预期,叠加费用端投入节奏相对前置,短期盈利承压 [2] - 给予公司2025年17倍PE,对应目标价15.1港元(按1港元=0.91人民币汇率折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