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调味料

搜索文档
金龙鱼(300999) - 2025年9月11日、9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6 19:14
生产基地与业务布局 - 公司在全国已建成83个生产基地 [1] - 重庆企业群占地约800亩,包含大豆压榨、包装油、大米、面粉、中央厨房和蛋鸡业务 [1] - 杭州企业群占地约200亩,涉及油脂精炼、包装油、大米加工及中央厨房业务 [1] - 重庆蛋鸡厂占地670亩,蛋鸡存栏量75万羽 [2] 大健康产品线 - 泰州工厂生产低GI大米和植物甾醇系列产品 [1] - 廊坊央厨生产低GI米饭和18谷物杂粮饭等常温米饭 [1] - 石家庄工厂生产低GI黑青稞苦荞面 [2] - 秦皇岛工厂生产DAG油(甘油二酯油) [2] 中央厨房业务模式 - 采用高标准化厂房设计(层高8米),适配多数食品企业需求 [2] - 为客户提供原料、仓储、物流、研发及销售一站式供应链服务 [2] - 通过参股至灿丰厨公司生产火锅底料和复合调味料 [2] - 提供两种渠道合作方式:直接通过公司渠道销售或推荐外部渠道资源 [2] 细分业务表现 - 重庆面粉业务通过专用粉产品(裹粉/包子粉/饺子粉)实现逆势增长 [2] - 蛋鸡业务利用现有饲料原料和销售渠道,产品涵盖无抗鸡蛋/富硒鸡蛋/可生食鸡蛋 [2] - 鸡蛋主要销售渠道为传统商超及地方连锁超市 [2]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周黑鸭开卖椰子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3 22: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 行业整体承压[2] - 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3] -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3][4] 企业财务表现 - 煌上煌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主要受益于原材料成本走低和门店缩减[3] - 周黑鸭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通过关闭低效门店和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实现[4] - 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 鸭副产品成本下降使煌上煌酱卤肉制品毛利率提升2.23个百分点[5] 门店运营调整 - 煌上煌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减少762家至2898家 出现负增长[3] - 周黑鸭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减少167家至2864家 通过优化门店提升单店销售额[4][5] - 绝味食品营收下降主要因内销量下降 未披露具体门店变化[3] 新业务拓展 - 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与申唐食品合作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6] - 煌上煌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 进入冻干食品赛道[6] - 绝味食品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 跨界至休闲餐饮销售炸卤/甜品/果酒[7] 行业挑战与转型 - 消费场景变化导致老店单店收入持续下降 门店拓展不达预期[3] - 卤味行业价格偏高性价比不足 消费意愿/能力/信心下探带来重大挑战[5] - 企业需在降本与创新间找到平衡 新业务需与品牌定位契合避免盲目跨界[7]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周黑鸭开卖椰子水
第一财经· 2025-09-13 22:3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 行业整体承压 [3] - 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6] -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6] 企业利润策略 - 煌上煌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周黑鸭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6] - 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走低和门店缩减策略 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 [5][7] - 煌上煌关闭762家门店至2898家 周黑鸭关闭167家门店至2864家 [6] - 周黑鸭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控制收入降幅 煌上煌酱卤肉制品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 [6][7] 新业务拓展 - 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与申唐食品合作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 [9] - 周黑鸭与山姆会员店合作推出卤料包和风味鸭肉酱 业务模式转为卤味+复合调味料双主业 [9] - 煌上煌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 进入冻干食品赛道 [9] - 绝味食品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 跨界休闲餐饮销售炸卤/甜品/果酒 [10] 行业挑战与转型 - 消费场景变化导致老店单店收入持续下降 门店拓展不达预期 [6] - 行业整体价格偏高且性价比不足 消费意愿/能力/信心下探带来重大挑战 [7] - 企业需在降本与创新间寻找平衡 新业务需与品牌定位契合避免跨度太大 [3][11]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的三巨头 靠卖椰子水能否逆袭
第一财经· 2025-09-13 21:1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行业整体承压 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挑战[1] - 消费意愿走低 消费能力下探对行业形成重大挑战[4] - 卤味品类价格偏高 性价比不足影响销售表现[4] 绝味食品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2] - 营收下降主要原因是内销量下降[2] - 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跨界休闲餐饮 销售炸卤甜品果酒等产品[7] 煌上煌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2] - 肉制品加工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1.65% 米制品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36%[2]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660家减少762家至2898家[2] - 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 切入冻干食品赛道[5] 周黑鸭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3]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031家减少167家至2864家[3] - 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控制收入降幅[3] - 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5] 成本控制措施 - 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 鸭副产品成本下降提升毛利率[4] - 煌上煌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4] - 企业通过战略收缩和削减成本维持利润[2] - 优化关闭低效门店控制运营成本[3] 业务转型举措 - 三巨头尝试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5] - 周黑鸭业务模式转变为卤味+复合调味料双主业[5] - 与山姆会员店合作推出卤料包和风味鸭肉酱[5] - 煌上煌通过收购进入新兴冻干食品市场[6]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的三巨头,靠卖椰子水能否逆袭
第一财经· 2025-09-13 21: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行业整体承压 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挑战[1] - 行业增长乏力源于消费场景变化 消费意愿走低和消费信心下探[2][4] - 卤味品类价格偏高且性价比不足 对行业挑战较大[4] 绝味食品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2] - 营收下降主要原因是内销量下降[2] 煌上煌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2] - 肉制品加工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1.65% 米制品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36%[2]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660家减少762家至2898家[2] - 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使生产成本下降 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4] 周黑鸭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3]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031家减少167家至2864家[3] - 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带动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3] 成本控制措施 - 公司通过缩减门店和控制成本等方式暂时稳住利润[1][2] - 战略收缩和削减成本成为提高净利润的主要驱动因素[2] - 优化关闭低效门店但提升单店运营效能[3] 业务转型举措 - 三巨头尝试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1][5] - 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5] - 周黑鸭业务模式转变为卤味+复合调味料双主业模式[5] - 煌上煌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进入冻干食品赛道[6] - 绝味食品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跨界至休闲餐饮 出售炸卤甜品果酒[7] 新业务发展前景 - 新业务能否成为真正第二增长曲线仍需市场检验[1] - 进入新领域需与品牌定位契合 品类跨度不宜过大[7] - 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综合评估自身能力与竞争力[7]
宝立食品(603170):业绩稳健,C端利润改善
天风证券· 2025-09-12 09:0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3][5] 核心观点 - 复调业务保持稳健 B端复苏及新品推出有望延续增势 轻烹业务C端回暖有望实现双轮驱动 [3] - 25H1实现收入13.80亿元同比+8.39% 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7.53% [1] - 25Q2实现收入7.11亿元同比+9.54% 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22.45% [1] - 25H1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元合计56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48% [1] 业务表现 - 25Q2复合调味料收入3.28亿元同比+9% 轻烹解决方案收入3.35亿元同比+15% 饮品甜点配料收入0.33亿元同比-17% [1] - C端空刻意面实现营收5.05亿元同比+11% 净利润889万元实现扭亏 [1] - 25Q2华东区域收入5.6亿元同比+9% 华南0.4亿元同比+47% 华北0.4亿元同比-8% 华中0.2亿元同比-5% 东北0.2亿元同比+21% 西南0.1亿元同比+6% 西北0.04亿元同比+2% 境外0.1亿元同比+165% [2] - 25Q2末经销商503家同比+58家 平均经销商收入22万元/家同比-10% [2] 盈利能力 - 25Q2毛利率34.68%同比+2.58pct 净利率9.22%同比+0.57pct [2] - 25Q2销售费用率16.47%同比+1.41pct 管理费用率2.59%同比+0.10pct 财务费用率0.29%同比+0.51pct [2] - 预计25年毛利率33.55% 26年34.04% 27年34.46% [9][10] - 预计25年净利率8.88% 26年9.24% 27年9.51% [9][10] 财务预测 - 预计25年营收29亿元同比+11% 26年32亿元同比+11% 27年36亿元同比+10% [3]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12% 26年3.0亿元同比+15% 27年3.4亿元同比+13% [3] - 对应25年PE 22X 26年19X 27年17X [3] - 预计25年EPS 0.65元 26年0.75元 27年0.85元 [8][9]
天味食品20250907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复合调味料行业 天味食品[1] **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处于成长期 2021年规模1423亿元 预计2026年B端和C端规模将分别达到1423亿元和1024亿元 近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1.4%和11.5%[2][5] * 中国复合调味料渗透率仅20.8% 远低于美国的53%和日本的52.2% 增长空间巨大[2][5][9] * C端需求受益于家庭小型化和生活节奏加快 B端需求受连锁餐饮对口味一致性及降本增效的驱动 行业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长[2][6] * 疫情期间C端需求激增 B端需求下降 竞争加剧导致主要企业销售费用率上升 盈利能力下降[2][7] * 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自2023年以来大批退出或转型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2][7][8] * 对标国际市场 中国有望复制日本等国的发展路径 复合调味料使用量将持续提升[9] * 2023年以来行业并购频繁 许多小企业愿意接受或被大企业并购[10] **公司核心观点与论据** * 天味食品是川菜调料市场的龙头 市占率不断提升[3] *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双轮驱动发展 内生增长侧重产品与渠道 外延并购重视行业整合[3] * 公司具备规模、生产和渠道优势 与第二梯队拉开差距 使其在全国化和市场份额提升方面具有领先地位[4][11] * 2025年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22%和63% 显示出业绩拐点[4][12] * 川菜调料业务增速达17.8% 底料业务增长29%[12]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收购实现1.38亿元收入增量 其中加点滋味贡献收入1.33亿元[4][12] * 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提升3.6和4个百分点 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费用效率提升[4][13] * 公司缩减C端费用 将更多资源投向小B渠道以加大小B费用投放力度[1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7亿元、42亿元和47.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亿元、7.5亿元和8.6亿元[4][14] *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对应PE分别为19倍、17倍和15倍 性价比凸显[4][1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从C端起家 收购食萃后补充了小B端渠道 使B端占比提升至20%左右[3] * 公司通过大红袍等产品拓展小B端业务[3] * 2023年完成食萃收购补齐线上小B渠道 2024年收购加点滋味补齐产品口味和渠道短板[2][3]
宝立食品(603170):2025年半年报点评:渠道拓展多管齐下,利润率改善表现亮眼
长江证券· 2025-09-07 22: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13.8亿元(同比+8.39%),归母净利润1.17亿元(+7.53%),扣非净利润1.11亿元(+12.14%)[2][4] - 2025Q2营业总收入7.11亿元(+9.54%),归母净利润5841.03万元(+22.45%),扣非净利润5364.33万元(+14.66%)[2][4] - 2025H1毛利率提升1.61个百分点至33.68%,2025Q2毛利率提升2.58个百分点至34.68%[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亿元、3.01亿元、3.3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5元、0.75元、0.84元[10] 业务分项表现 - 分产品看:2025Q2复合调味料收入+9.22%、轻烹解决方案+14.98%、饮品甜点配料-16.83%[10] - 分渠道看:2025Q2直销收入+11.89%、非直销收入+2.29%,经销客户环比增加38个至503个[10] - 分类型看:2025H1空刻网络收入5.05亿元(+11.21%),非空刻网络收入8.75亿元(+6.82%)[10] 费用结构变化 - 2025H1期间费用率上升0.76个百分点至19.9%,其中销售费用率+0.5pct、管理费用率-0.07pct、研发费用率+0.04pct、财务费用率+0.29pct[10] - 2025Q2期间费用率上升2.08个百分点至21.38%,其中销售费用率+1.41pct、管理费用率+0.1pct、研发费用率+0.06pct、财务费用率+0.51pct[10] 渠道拓展策略 - 积极开拓会员制卖场、大型连锁商超、零食折扣门店、O2O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10] - 通过深度洞察渠道特征开发契合消费新势力需求的产品,已完成入驻量贩零食渠道、定制会员制卖场专属产品等工作[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3倍、19倍、17倍(2025-2027年)[10]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65元,每股净资产3.48元(截至2025年8月29日)[7][10]
涪陵榨菜(002507)2025年半年报点评:榨菜主营稳健 加大终端营销促进新品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9-05 10: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13亿元,同比增长0.51%,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下降1.66% [1] - 公司毛利率54.15%,同比提升3.29个百分点,营业成本6.02亿元,同比下降6.22%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6.00亿元,同比增长7.59%,扭转第一季度同比下降4.75%的负增长态势 [1] - 销售费用率14.87%,同比上升2.7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1.95亿元,同比增长22.94% [1] - 管理费用率3.58%,同比微升0.12个百分点,净利率33.57%,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 [1] 产品结构 - 榨菜产品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0.45%,占比85.52%,保持稳定 [2] - 萝卜产品收入0.33亿元,同比增长38.35%,占比提升0.22个百分点至2.53% [2] - 泡菜产品收入1.19亿元,同比下降8.37%,占比回落0.88个百分点至9.03% [2] - 其他产品收入0.37亿元,同比增长9.30%,占比2.78% [2] 战略发展 - 公司制定"内生式增长+外延式并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将并购重组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3] - 拟收购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借助其成熟B端资源切入餐饮市场 [3] - 通过收购快速开辟第二增量市场,拓展复合调味料等非榨菜品类的产品线 [2][3] - 设立餐饮渠道事业部,与头部连锁餐饮企业达成合作,努力打通B端市场 [2] 渠道建设 - 全国布局8个大区、63个办事处,推动渠道下沉 [4] - 通过社区团购、生鲜超市、直播平台等新兴渠道实现多品下沉和终端覆盖 [4] - 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数量2446家,净减少186家,较2024年同期优化数量明显下降 [4] - 对布局不合理、终端冲突的经销商进行优化整顿市场秩序 [4] 管理机制 - 完善销售人员激励机制,制定三年中长期激励计划 [4] - 调整销售人员考核机制,降低基础任务考核,增加调货额激励比例 [4] - 薪酬体系调整提升销售人员稳定性,增强渠道开发积极性 [4] 成本优势 - 2024年及2025年青菜头收购价维持在较低水平,原料成本稳定可控 [1] - 低成本优势支撑加量不加价策略执行,带动毛利改善 [1] 行业环境 - 终端销售竞争激烈,行业存量博弈加剧 [1][6] - 餐饮消费承压明显,影响泡菜等餐饮端品类销售 [2] - 公司在线下大商超、连锁便利店及生鲜渠道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1]
【私募调研记录】观富资产调研涪陵榨菜
证券之星· 2025-09-05 08:12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以提升业绩和销售体量为主 不单纯牺牲利润 [1] - 通过并购味滋美切入复合调味料市场 实现渠道互补 [1] - 募投项目调整适应消费变化 增加多规格和酱类产品线 [1] - 持续考察并购标的 [1] - 推出多价格带产品 实施加量不加价策略满足性价比需求 [1] 供应链与成本管理 - 成本结构稳定 原料占40% 包材占20% [1] - 青菜头库存超40万吨 可用至明年中期 [1]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对优质经销商适度授信 年底收回 [1] - 优化低效经销商不影响营收 [1] - 餐饮定位中高端 服务连锁餐饮与酒店 [1] - 出口自然增长 暂无大规模海外推广 [1] - 面对消费意愿变化与人口流动 推进拓品类与拓市场 [1] 机构调研背景 - 观富资产对涪陵榨菜进行现场参观及电话交流会调研 [1] - 观富资产成立于2015年 恪守逆向思维 信仰均值回归 精通价值评估 [2] - 由首批开放式基金经理带队 合伙人均在"老10家"公募基金担任重要管理职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