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索道
icon
搜索文档
从源头抑制景区摆渡车这种人造消费需求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23:41
景区摆渡车乱象及治理 - 西安市新规要求景区内垄断性交通工具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禁止强制游客乘坐并收费 [1] - 2024年1-7月全国景区摆渡车相关消费维权舆情达3万多条 反映行业乱象严重 [1] - 部分景区人为拉长核心景点与大门距离 变相强制游客消费摆渡车服务 [2] 行业现状分析 - 景区摆渡车操作简单粗暴 表面满足需求实则创造伪需求以增加收入 [1] -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部分景区借安全环保名义跟风收费 消费者难以辨别合理性 [2] - 行业普遍存在变相强制消费现象 已成为系统性设计问题 [3] 治理难点 - 垄断性容易界定 但"普遍需求"标准模糊 难以明确纳入政府指导价范围 [2] - 景区线路规划存在系统性设计问题 需从源头消除伪需求 [3] - 现行治理仅关注价格合理性 未触及不合理的景区规划问题 [3] 行业影响 - 乱象持续将损害行业声誉 加剧游客不满情绪 [2] - 西安新规被视为整治范本 但实际效果仍需观察 [1] - 行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善景区规划 才能真正提升游客体验 [3]
又一个泡沫破了!旅游,正成为2025年最难做的生意
商业洞察· 2025-06-30 17:06
行业现状与核心矛盾 - 旅游行业整体陷入困境,44家上市公司中56.8%营收负增长,部分企业如青海旅投破产清算[4][16] - 航空业持续亏损,南方航空、中国东航、中国国航一季度分别亏损7.47亿、9.95亿、20.44亿[7] - 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6.4%,总花费增长18.6%,但行业盈利恶化[8] 典型案例分析 **青海旅投** - 省级国资文旅平台,注册资本4.8亿耗尽,涉及高管团灭、2371万投资无产权营地等乱象[4] - 被执行总金额超3.23亿,被限制高消费27.89万[15] **张家界旅游集团** - 一季度营收5899万,净亏损3125万,核心资产"大庸古城"日均客流量不足20人[17][18] - 20亿仿古综合体因设计缺陷沦为"四不像"[19] **曲江文旅** - 旗下"大唐不夜城"IP运营成功但盈利薄弱,2024年上半年日均净利润仅1307元[24][25] 市场结构性变化 **渠道端崛起** - 在线旅游平台成最大赢家:携程一季度净利润43亿(利润率31.16%),同程净利润11.59亿(同比+41.3%)[28] - 美团到店订单量增25%,客单价提升8%[28] **供给端过剩** - 2019-2023年A级景区增3000家,平均收入降40%[31] - 旅行社数量增2万家,单社年均利润仅6.65万[31] - 连锁酒店数量达5.96万家(较2020年+52.92%)[33] 成功商业模式 **体验驱动型** - 九华旅游一季度净利润6865.86万(+31.83%),受益寺庙游热潮[36][39] - 迪士尼一季度净利润25.54亿美元(+34%),上海迪士尼2023年客流超1400万[36][42] **情绪价值创造** - Citywalk、演唱会等新形态崛起,2023年演唱会跨城观演率超60%[51][52] - 成功案例共性:强沉浸感设计(如迪士尼IP全场景还原)[42][43] 行业转型趋势 - 从1.0观光游(依赖门票经济)向2.0体验游(情绪价值主导)转型[46][50] - 传统景区面临淘汰风险,部分国资文旅平台或成"地方政绩融资工具"[56] - 政策收紧:主题公园、仿古城被纳入专项债"五大类禁止项目"[56]
又一个泡沫破了,旅游,正成为2025年最难做的生意
36氪· 2025-06-25 21:56
行业现状 - 2025年一季度44家文旅上市公司中25家营收负增长占比56.8% [1] - 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同比增长26.4% 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4] - 景区数量增加但平均收入下降近4成 旅行社年均利润降至6.65万元 [14] - 航空公司持续亏损 南航/东航/国航一季度分别亏损7.47/9.95/20.44亿元 [3] 典型案例分析 - 青海旅投破产 涉及被执行金额3.23亿元 曾投入2371万建设无产权营地 [1][7] - 张家界旅游集团一季度营收5899万净亏3125万 核心景区不属于上市公司 [8] - 曲江文旅持续亏损 大唐不夜城日均净利润仅1307元 [11] - 九华旅游一季度净利润6865.86万同比增31.83% 受益寺庙游热潮 [15][17] 市场结构变化 - 在线旅游平台表现突出 携程Q1净利润43亿 同程净利润11.59亿同比增41.3% [13] - 迪士尼Q1净利润25.54亿美元同比增34% 上海迪士尼2023年客流超1400万 [15] - 连锁酒店数量达5.96万家较2020年增长52.92% [15] - 六大航司一季度需求增15.2%但上座率降1.5个百分点 [14] 商业模式转型 - 旅游1.0时代依赖稀缺资源 门票+索道+演出为主要盈利模式 [19] - 2.0时代体验感成为核心 Citywalk/音乐节等新型业态崛起 [20] - 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310% 情绪价值成为关键 [17][18] - 仿古城等商业设施被纳入专项债券"五大类禁止项目" [21] 行业挑战 - 国资文旅平台普遍面临融资环境恶化 可能重蹈地产商覆辙 [22] - 传统景区转型困难 投资冲动强但运营能力弱 [20] - 中间商挤压利润空间 景区实际收益被分流 [13][1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趋严 限制部分文旅项目融资 [21]
西域旅游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西域旅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情况**:2025年新疆旅游市场游客人数增速约10%,但客单价略有下滑,餐饮和酒店消费占比偏低,二次消费项目增长乏力[2][3][4] - **应对措施**:加强与旅行社合作,推广索道、太空舱营地等项目提升二次消费收入;立足自身扩展自驾游等项目应对旺季交通和住宿瓶颈;稳固天山天池景区,通过项目合作拓展其他景区运维和管理[2][5][10] - **股东情况**:控股股东2024年获得表决权后计划增持不超1.35%股份加强实际控制,避免触发要约收购;二股东昌吉州国投目前无增持或减持计划[2][6][7] - **管理团队**:文旅集团管理团队变动为内部调整,不影响战略方向,将继续加快对西域旅游的战略布局和实际控制力度[2][8] - **暑期旺季**:已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和营销准备,确保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加强天山天池景区宣传[2][9] - **低空经济**:已向自治区发改委汇报争取政策扶持和飞行运营许可,但因国家层面规章制度未完善,商业化运营时间表未定,推进难度大[2][11] - **冰雪旅游**:2025年规划未明确,计划延续2024年与世界冰帆赛合作,扩大冬季景区宣传和项目推广[2][12] - **成本趋势**:未来人工费用可能上升,设备运维费用相对稳定,新投项目投入期可能支出较大[15] - **外延扩张**:以项目合作方式进行外延扩张,通过景区整合推动工作,但需符合规则和条件,需要时间实现[16] - **资源整合**:目前首要任务是稳步推进省内工作,未考虑整合国资委体系以外资源,未来不排除可能性但无具体计划[17] - **股东回报**:已制定股份回购计划,将在既定范围内继续回购扩大力度;未来符合条件将坚持实际分红回馈投资者[18][19] - **资产整合**:集团资产整合尚无明确时间表[5][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超联赛在乌鲁木齐举办与公司主业关联不大,对景区运营带动作用有限,公司更关注促进主业发展项目[14]
“五一”财报细读|旅游及景区行业:火爆的入境游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证券时报· 2025-05-03 17:29
旅游及景区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22家旅游及景区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54.23亿元,同比增长15.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73亿元,同比增长7.19%,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均位居社会服务细分行业首位 [1] - 2025年一季度23家旅游及景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42亿元,同比增长3.45%,延续良好增长态势 [4] - 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兴趣快速增长,为行业带来新发展机遇 [1] 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 - 山西5月2日接待国内游客540.33万人次,同比增长20.36%,其中80个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170.67万人次 [3] - 吐鲁番市5月1日接待游客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22.35%,游客花费1.9亿元,同比增长22.25% [3] - 2025年五一假期旅行热度或达2023年以来同期峰值,出行高峰预计出现在假期前两日 [4] 上市公司业绩分化 - 一季度11家旅游及景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天府文旅、祥源文旅、九华旅游营收同比增幅超过30% [6] - 天府文旅2025年将持续强化影视业务,推进"文旅+影视"业务,深入探索影旅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 [6][7] - 部分公司如中青旅、ST张家界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5] 入境游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190万人次,同比增长61%,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 [9] - 2025年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73% [9] - 离境退税便利化措施推出,多层面优化境外游客入境旅游体验,有望提升入境旅游吸引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