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悟界系列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构建人工智能的“生态雨林”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掠影
金融时报· 2025-07-25 13:48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北京已从文化之都转型为"人工智能第一城",在政府、科研院所、产业基金和企业共同努力下构建了完整的AI生态 [1] - 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国总量一半 [10] -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29家企业,累计金额28亿元,其中超30%为早期企业 [7] 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 成立于2018年,定位为"人工智能的源头",专注于突破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AI技术 [2] - 2021年推出"悟道1.0"填补中文超大预训练模型空白,2023年6月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 [3] - 已孵化约20家AI创业公司,多家估值超百亿元,并与全球20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3][6] - 微软总裁将其与OpenAI、谷歌并列为全球AIGC领域三大领先机构 [5] 技术创新成果 - "悟界"系列包含Emu3多模态模型、Brainμ脑科学模型、RoboOS 2.0具身框架等四大核心模型 [3] - 具身智能技术可使机器人实时互动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需求定制减脂汉堡餐 [2][3] - 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可预测蛋白质/DNA结构,潜在应用于AI制药领域 [4] - 智谱华章研发的AutoGLM智能体可执行50+步骤的复杂操作,GLM-4-9B模型幻觉率仅1.3% [6][7] 人才培养模式 - 中关村学院采用"超常规"培养模式,打破学科边界,每年从31所高校选拔330名博士生 [8][9] - 实行项目制学习,学生可自主立项获取算力与资金支持,鼓励跨学科创新 [9] - 开设8小时前沿短课应对AI领域"三月一迭代"的技术更新速度 [9] 企业创新案例 - 智谱华章布局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智能体服务,已在万余家单位实现规模化应用 [7] - 面壁智能专注端侧大模型研发,致力于为移动设备赋予更多AI能力 [7] - 孵化企业成果包括全球最低幻觉率大模型、最高抓取成功率机器人等突破性技术 [6]
北京人工智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驭势科技的"人工智能司机"已应用于千余台车辆,包括香港机场摆渡车和内地工厂物流车,累计安全行驶5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44圈多 [1] - 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一半以上 [1] - 北京备案上线大模型产品132款,居全国第一 [2] 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悟界"系列大模型,能在虚拟空间模拟物理世界运行并预测变化 [2] - 智源研究院走出的人才已创办10多家核心技术企业,其中1家估值超百亿元,5家超10亿元 [2] - 北京已建设23家重点实验室和4家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 [2] 基础设施建设 - 北京经开区"模数世界"社区直连5000P公共算力资源,算力成本降低30% [3] - 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汇集20余个行业海量数据 [3] - 2025年一季度北京新增智能算力1.1万P,总规模超3.3万P,汇聚数据集180余个,数据总量超2000TB [3] 开源生态建设 - 智谱华章发布全球首个能深度思考并执行的智能体"AutoGLM沉思",开源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000万次 [4] - 智谱华章联合发起Z基金出资3亿元支持全球人工智能开源社区 [4][5] - 北京举办国际人工智能研讨班,35个发展中国家代表参与,智源大会开幕式吸引205万观众 [5] 政策支持与规划 - 北京出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 [3] - 北京市科委表示已在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产业要素、创新生态等方面形成系统布局 [5] - 北京计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5]
北京崛起“人工智能第一城”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2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已集聚全国超40%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拥有超过2400家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500亿元,企业数量与核心产业规模均占全国一半[1]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最新大模型成果"悟界"系列,包括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Brainμ等多个技术突破[1] - 智源研究院通过举办智源大会、建设智源社区等形式构建产学研用"内行生态圈",已孵化出近20家创业企业[2] 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化 - 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清华大学技术转化,研发出千亿基座模型、代码模型、对话模型等,提升我国大模型领域自主创新能力[2] - 驭势科技研发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已在6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无人驾驶里程数达580万公里,投入运营服务的无人车超过1000台[3] -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完成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4]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北京建设首批23家人工智能领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涵盖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多个方向[3] - 北京出台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科技赋能文化专项行动等多项产业政策,推动AI向文化、交通、制造等传统领域渗透[3] - 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21年的超1.76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超2.2万亿元,数字经济已成为全市主要经济形态[4] 产业发展目标 - 北京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中国方案"[5]
北京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新京报· 2025-06-17 20:53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概况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一半 [1] - 北京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拥有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超40%的顶尖人才 [2] - 北京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全国第一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北京建设4家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产出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大模型Emu等原创成果 [2] - 智源研究院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其中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已完成超100万单位神经信号预训练 [3] - 北京产出全球首款光训练芯片,并布局光计算、晶圆级芯片等颠覆性技术路线 [4] 大模型技术发展 - 智源研究院2021年推出悟道1.0(中国首个超大规模信息智能模型)和悟道2.0(1.75万亿参数规模全球最大预训练模型) [2] - 智源开源技术体系FlagOpen已开源约200个模型和160个数据集,模型全球总下载量超6.4亿次 [3] - 面壁智能推出端侧模型小钢炮MiniCPM,集成无限长文本、超清OCR识图等功能 [4] 行业应用与场景落地 - 面壁智能在教育领域推出MAIC全自动课堂,实现AI辅助备课、自适应授课等功能 [5] - 北京前瞻布局AI+生命健康、AI for Science等前沿交叉领域 [6][7] - 北京构建"一委一业、一区一品"应用发展格局,推进大模型产品落地应用 [7]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北京2024年新增算力8620P,累计智能算力规模超3.3万P [7] - 北京发布中文互联网语料库CCI 4.0,上线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180余个数据集(总量超2000TB) [7] - 北京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 [7]
计算机行业周报:智源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高德开放平台发布智能眼镜解决方案-20250612
华鑫证券· 2025-06-12 11: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计算机行业算力租赁价格有波动,智源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实现技术突破;AI应用方面,部分平台流量有变化,高德开放平台发布智能眼镜解决方案;AI融资领域,Anysphere获9亿美元融资;投资上建议关注字节火山引擎大会及部分中长期公司[4][7][10][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算力动态 - 数据跟踪:本周算力租赁价格有波动,A100 - 40G中腾讯云16核 + 96G价28.64元/时、阿里云12核 + 94GiB价31.58元/时;A100 - 80G中恒源云13核 + 128G价6.8元/时环比降5.8%、阿里云16核 + 125GiB价34.74元/时;A800 - 80G中恒源云16 + 256G价环比增26.0%[23][26] - 产业动态:6月6日智源研究院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含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 2.0与具身大脑RoboBrain 2.0、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Emu3构建统一表征空间,推动脑科学研究催生见微Brainμ;RoboOS 2.0有两项全球首创,性能提升30%,响应时延压缩至3毫秒以下,端云通信效率提升27倍;RoboBrain 2.0在任务规划、空间推理等指标超主流模型;OpenComplex2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新突破[4][5][7] AI应用动态 - 周流量跟踪:2025.6.1 - 2025.6.7访问量前三位为ChatGPT(1244.0M)、Bing(317.6M)和Canva(190.5M),访问量环比增速第一为Perplexity(1.71%);平均停留时长前三位为Character.AI(00:16:58)、Discord(00:11:40)和NotionAI(00:09:11),平均停留时长环比增速第一为Gemini(2.91%)[36] - 月流量跟踪:2025年5月访问量前五位为ChatGPT(5.68B)、Bing(1.46B)、Gemini(544.4M)、DeepSeek(431.7M)和Github Copilot(292.9M),访问量环比增速第一为Sora|ChatGPT(121.25%)[37] - 产业动态:6月5日高德开放平台发布智能眼镜解决方案,依托AI大模型等推出全链路AI导航智能体,与多家企业合作建设“AI + AR”导航新生态;实现本地生活服务与导航功能深度融合,提升出行智能性与安全性;在空间感知领域构建技术壁垒;推进智能穿戴设备技术创新,未来探索更多应用[7][8][41] AI融资动向 - 6月5日Cursor 1.0发布后第二天,其背后公司Anysphere获9亿美元融资,由多家知名投资机构领投,估值达99亿美元;Cursor的“Agent Mode”允许开发者用自然语言下达任务指令,底层采用MCP协议;融资将用于深化技术研发、吸引人才、加速商业化和市场拓展[10][46][47] 行情复盘 - 本周AI算力指数/AI应用指数/万得全A/中证红利日涨幅最大值分别为3.41%/2.04%/0.71%/0.37%,AI算力指数/AI应用指数/万得全A日跌幅最大值分别为 - 0.44%/-0.31%/-0.05%[51] 投资建议 - 关注字节火山引擎大会,其发布新模型并升级AI云原生服务,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持续高速增长;中长期建议关注嘉和美康、科大讯飞、寒武纪、鼎通科技、亿道信息、迈信林、泓淋电力、唯科科技等公司[13][60]
对话智源王仲远:机器人的大小脑可能会“合体”,但不是今天
AI前线· 2025-06-11 16:39
智源研究院"悟界"系列大模型发布 - 推出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Brainμ、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2.0与具身大脑RoboBrain2.0以及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 [1] - Emu3基于下一个token预测范式统一多模态学习 构建模态无关的统一表征空间 实现文本、图像、视频的任意组合理解与生成 [3] - Brainμ基于Emu3架构 引入脑信号模态数据 实现单一模型完成多种神经科学任务 在自动化睡眠分型等任务中性能显著超越现有专有模型 [4] 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技术突破 - Emu3支持多模态输入输出的端到端映射 验证自回归框架在多模态领域的普适性 为跨模态交互提供技术基座 [4] - Brainμ整合超过100万单位神经信号预训练 支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和脑机接口应用 有望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AlphaFold"模型 [5] - 与强脑科技BrainCO合作 首次在便携式消费级脑电系统上重建感觉信号 展现脑机接口应用潜力 [5] 具身智能技术进展 - RoboOS2.0是全球首个基于具身智能SaaS平台的开源框架 支持无服务器一站式轻量化机器人本体部署 整体性能提升30% 全链路平均响应时延低至3ms以下 [6][7] - RoboBrain2.0在多项空间推理与任务规划指标上超越主流大模型 任务规划准确率相较1.0版本提升74% 空间智能性能提升17% [8][9] - 新增多本体时空记忆场景图共享机制和深度思考能力 支持动态环境下的实时感知与建模 提升任务执行稳定性与成功率 [7][9] 微观生命模型突破 - OpenComplex2实现从静态结构预测到动态构象分布建模的突破 能表征生物分子系统的连续演化能量景观 [11] - 在CASP16竞赛中成功预测蛋白质T1200/T1300的空间构象分布 成为23支参赛队伍中唯一取得该突破的团队 [12] - 突破静态结构预测瓶颈 为原子级结构生物学提供全新建模工具 有望显著缩短生物医药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12] 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正加速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是实现物理AGI的重要发展路径 [2][3] - 公司预判大模型技术将从大语言模型向多模态尤其是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方向发展 当前工作布局围绕该趋势展开 [2] - 未来5-10年可能出现大小脑融合模型 但当前数据受限不具备融合条件 现阶段采用大小脑协作框架 [7]
环球问策|智源研究院王仲远:当前正是AI产品爆发的“前夕”
环球网· 2025-06-10 12:42
大模型技术发展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成为主流,从单纯文本训练转向多模态能力,GPT-o3和GPT-4o为代表[1] - Scaling Law依然成立,未来可能通过人工智能合成数据实现自我学习和进步[3] - 大模型与硬件结合,通过具身智能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成为可能[3] Agent产品化趋势 - 2025年被行业视为"Agent元年",基础大模型达到可用状态后,Agent成为产业界发力重点[1][3] - Agent领域可能出现"杀手级"应用,创业公司需聚焦专业领域而非通用领域[3] - 一人或少数人组成的创业公司有机会在特定领域创造独特的大模型产品[4] 智源研究院最新成果 - 推出"悟界"系列大模型,包含Emu3、Brainμ、RoboBrain 2.0和OpenComplex2四个模型[4] - RoboBrain 2.0任务规划准确率较1.0提升74%,空间智能性能提升17%并新增空间推理能力[4] - 已开源核心资源,与20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共建协同生态[4] 产业发展环境 - 人工智能进入产业爆发期"拐点",需辩证看待技术快速发展阶段的落地现实[5] - 政府应创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大中小企业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展[5]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大模型技术远没有发展到尽头
中国经营报· 2025-06-08 22:54
大模型技术发展现状 - 大语言模型性能提升速度明显放缓 主要受限于互联网数据使用瓶颈 [1] - 智源研究院推出"悟界"系列开源大模型 涵盖多模态世界模型 脑科学模型 具身大脑框架等创新方向 [1][3] - 行业从"百模大战"转向多元化探索 大语言模型竞争不再是唯一焦点 [1] 大模型性能突破路径 - 行业探索三种主要路径:强化学习提升推理能力 数据合成技术突破 多模态数据开发利用 [2] - 多模态数据规模是文字数据的成百上千倍 但当前利用率低下 [2] - 智源研究院聚焦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 旨在实现AI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与交互 [2] 悟界系列大模型技术细节 - 包含Emu3多模态世界模型 Brainμ脑科学模型 RoboOS 2.0具身框架等四大核心模块 [3] - RoboOS 2.0与RoboBrain2.0适配轮式 双足 四足等各类机器人形态 已与2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 [3] - AI Agent发展进入"好用"阶段 产业开始基于基础模型开发解决实际需求的智能体 [3]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进展 - 人形机器人2024年实现行走 2025年目标达到奔跑能力 但稳定性仍需突破 [6] - 行业面临"循环悖论":具身能力不足限制数据采集 数据稀缺又制约模型发展 [6] - 解决方案包括降低硬件成本至数千元级别 以及通过仿真数据补充训练 [7] 产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智源研究院与香港投资管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 推动人才 技术 资本协同发展 [4] - 机器人硬件厂商聚焦展示能力上限与成本控制 认为亲民价格将加速数据积累 [7] - 银河通用等企业展示具身大模型在商超场景的落地应用 [6]
对话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AI正加速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19:49
AI技术发展趋势 - AI技术从数字世界加速向物理世界转化,重点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训练和落地[1] - 大语言模型性能提升遇到瓶颈,强化学习优化推理能力、合成高质量数据替代人类标注、激活海量多模态数据成为三大解法[1] - 多模态数据规模可达文本数据的"百倍乃至万倍",将成为未来技术突破的关键[1] 世界模型技术路线 - 大模型技术路线从大语言模型转向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理解[2] - 智源研究院推出"悟界"系列大模型,包括Emu3、见微Brainμ、RoboOS 2.0、RoboBrain 2.0和OpenComplex2[2] - Emu3的核心突破在于建立对物理因果关系的理解,而非简单的多模态信息拼接[2] 具身智能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长期价值显著,因其更易融入社会基础设施且利于模型训练,但短期内四足、轮式等形态将共存[3] - 具身智能面临"硬件能力不足限制数据采集,数据稀缺制约模型进化"的循环困局,可通过互联网视频数据训练基础能力再微调解决[3] - 工厂场景成为具身智能优先落地领域,因其封闭环境可规避安全风险且存在重复任务刚需[3] 大小脑融合与泛化性 - 当前具身智能数据量不足以支持大小脑融合模型训练,预计5-10年内可能成熟[3][4] - 具身智能VLA模型泛化性不足,未来需突破专有任务达到跨领域泛化性[4] - 具身大模型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类似GPT-3前的探索期,面临技术路线分歧和产业落地挑战[5][6] Agent与产业应用 - Agent成为产业界发力领域,类比移动互联网APP,基于可用基础大模型开发[4][5] - 基础大模型竞争已收敛至少数玩家,未来可能出现基于基座模型+垂类数据的"千模大战"[5] - 具身智能需解决"感知-决策-行动"协同、多模态数据融合等基础问题才能实现大规模商用[6] AGI发展里程碑 - 物理AGI的重要标志是机器人能真正理解物理因果关系,如"咖啡杯放桌沿会摔碎"[7] - 当前AGI刚过起跑线,具身智能仍需突破技术路线共识和产业落地障碍[5][6]
博通和Ciena财报说明了什么?
国盛证券· 2025-06-08 18: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但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对部分重点标的给出“买入”评级,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沪电股份、英维克等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经济中,网络是AI系统性能释放的前提,海外算力复苏趋势显著,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同时关注光器件及受关税影响但有新增量逻辑的公司;还介绍了近期AI领域的多项进展,包括大模型发布、商战、模型即将面世、开源智能体、机器人模型、基建投资、开源模型及人机内容协作新模式探索等 [2][8][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策略 本周建议关注算力和数据要素相关企业,算力领域包括光通信、铜链接、算力设备、液冷、边缘算力承载平台、卫星通信、IDC等细分方向的企业;数据要素领域包括运营商和数据可视化企业。本周算力板块因海外厂商技术升级信号走强,博通交付新一代交换芯片催化光模块升级,海外算力复苏趋势显著,推荐相关企业 [14][15][17]。 行情回顾 本周(2025年6月3日 - 2025年6月6日)上证综指收于3385.36点,通信板块上涨,表现优于上证综指。细分行业指数中,光通信、云计算、量子通信涨幅居前,卫星通信导航下跌。中嘉博创领涨,还有多家公司因不同概念受益上涨 [18][19][20]。 周专题 博通:网络的重要性 博通FY25 Q2季报营收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合并毛利率79%,业绩得益于AI业务增长和VMware并表整合。产品结构上,半导体解决方案营收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AI业务44亿美元,同比增长46%);基础设施软件营收6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公司指引FY25 Q3营收158亿美元,AI业务51亿美元。在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经济中,网络是AI系统性能释放的前提,体现在网络是AI算力体系的“新瓶颈”、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及以太网是确定性更强的增长方向 [22][23][24]。 Ciena:国产替代的展望 Ciena FY25 Q2财报营收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GAAP净利润90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680万美元,增长受益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带来的高速连接解决方案需求增加。但毛利率为41%,较去年同期的43.5%下滑,受可插拔光学模块强劲需求影响带来成本压力。若中美供应链环境稳定回暖或客户对成本敏感性上升,重回国内供应链体系是提升毛利率的有效路径,国内零部件厂商中长期有渗透全球高端客户的能力 [7][28][29]。 智源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 2025年6月6日,第七届“北京智源大会”开幕,汇聚众多国际明星机构、技术团队代表、互联网大厂及AI公司创始人等。智源研究院推出“悟界”系列大模型,包括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 2.0与具身大脑RoboBrain 2.0以及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智源一直坚持开源开放原则,其开源技术体系FlagOpen已开源约200个模型和160个数据集,模型全球总下载量超6.4亿次,开源数据集下载量近113万次,开源项目代码下载量超140万次,升级后的FlagOS支持更多开源大模型跨硬件平台运行 [30][32][33]。 “AI编程”商战启动 Anthropic大幅削减平台对Claude 3.7 Sonnet和Claude 3.5 Sonnet模型的访问权限,Windsurf称受此限制,公司需临时寻找第三方算力供应商,目前虽有部分资源但远不能满足需求,短期内影响用户访问Claude模型的稳定性。Windsurf四月年营收已突破1亿美元,无法直接接入Claude模型可能拖累其发展,目前提供“自带密钥”临时方案但复杂且费用高,支持多种模型是AI编程领域竞争力体现 [35][36]。 OpenAI最强模型GPT - 5即将面世 OpenAI在墨西哥举办的AI Summit峰会上表示正在开发GPT - 5,计划与Gemini 2.5 Pro、Claude 4等竞争。GPT - 5性能将远超现有模型,初步定于今年夏天发布,目标是7月,但发布时间可能调整,会优先确保模型质量 [38]。 微软开源发布Athena智能体 微软6月4日宣布Teams应用整合Athena智能体,源代码开源托管在GitHub。Athena能协助团队在Teams内完成任务,处理代码审查、工作项管理和安全检查等,为产品经理和工程领导提供项目状态更新,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加速交付周期并提升代码质量 [39]。 Hugging Face称其开源机器人模型SmolVLA效率极高 Hugging Face发布开源机器人AI模型SmolVLA,在虚拟和现实环境中优于许多大模型,致力于普及视觉 - 语言 - 行动(VLA)模型使用和加速通用机器人智能体研究。该模型基于LeRobot社区数据集训练,参数4.5亿个,规模小,可在消费级GPU甚至MacBook上运行,支持“异步推理堆栈”,已可在官网下载,有用户用其控制第三方机械臂 [40][41]。 亚马逊加码AI基建 亚马逊当地时间本月4日宣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投资约100亿美元扩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持AI和云计算技术,预计创造至少500个新的高技能工作岗位,在供应链中带来数千个其他岗位,还承诺为当地社区提供教育、技能培训、奖学金及设立社区基金 [42]。 阿里开源Qwen3新模型Embedding及Reranker 阿里开源Qwen3 - Embedding系列模型,专为文本表征、检索与排序任务设计。该系列模型具有卓越的泛化性、灵活的模型架构,支持表征维度自定义、指令适配优化、全面的多语言支持等定制化特性,Embedding模型输出文本语义表示,Reranker模型输出文本对相关性得分 [44][46][47]。 Claude Explains首秀 Anthropic上线Claude Explains博客项目,内容由Claude家族模型生成,聚焦技术主题,经公司“主题专家和编辑团队”严格把关,旨在展示Claude写作能力,探索AI在内容创作中的潜力,未来计划扩展博客主题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