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癌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共潮生 · 香帅年度财富展望2025(演讲全文)
第一财经· 2025-10-19 10:52
全球资金流向与资产配置逻辑重置 - 2025年全球资金流向出现显著变化,呈现“岛链化配置”特征,即资金从集中于美元资产转向寻找多个独立锚点 [5][6] - 2025年初至9月底,黄金价格上涨43%,白银上涨55%,比特币上涨18%,而美元指数下跌超过10% [6][7] - 欧洲与亚洲股市普遍上涨,德国股市涨28%,意大利涨40%,希腊股市涨72%,韩国股市涨41%,港股涨30%,A股15%的涨幅在全球仅属中等水平 [6][7] 美元体系信用基石动摇 -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征收全球关税被视为拐点,其政策动摇了美元体系的信用基石,即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而顺差国再将美元投资回美国资产的循环 [9][10] - 特朗普试图将各国持有的短期美债置换为超长期债券,并以外交安全为筹码,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对美元信用的冲击,而非简单的贸易政策 [11] - 美元资产定价的基础是信心,而地缘政治已成为资金配置中最重要的变量,投资者需为任何资产增加政治风险过滤器 [13][15] 叙事成为资本市场核心驱动力 - 当前资本市场最强驱动力并非基本面而是叙事,即“真实+想象”结合的故事,例如DeepSeek大模型引发的市场热情 [18] - 叙事盛行的原因在于全球政治(如特朗普政策)与科技(如AI突破)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结构从自上而下转变为网状扩散,任何人都可能制造“信息瀑布” [22][23] - 资本市场机制会放大叙事效应,故事推高价格,价格反过来强化故事,形成互相喂养的循环,例如AI叙事驱动A股寒武纪(寒王)成为股王,科创50指数估值翻倍 [25][26][28] 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卡位与升级 - 中国多个产业出现“DeepSeek时刻”,即从边缘弱小突然冲进主流,实现预期重置,例如创新药领域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原研创新药全球占比从10年前的4%提升至2024年的38% [32] - 通过分析2004、2014、2024年的出口集装箱可见中国产业结构质变,从玩具服装转向半导体、汽车、电池、高精尖材料,在全球价值链复杂网络中完成关键节点卡位 [38][40][41][45] - 中国企业已在多个关键环节占据主导地位,例如90%以上的磷酸铁锂电池、70%以上的多晶硅、50%以上的光模块来自中国,并拥有稀土全产业链优势 [46] 中国企业出海与全球布局深化 - 出海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硬逻辑,2024年出海TOP100企业整体收益率达32.65%,比其他主板股票高出10个百分点,2025年4月8日至9月底进一步上涨47.85%,超额收益达23个百分点 [65][67] - 出海企业特征包括专注细分赛道、高国际化(海外收入占比常超70%)、高附加值,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已成为国际巨头核心供应商 [69][70] - 出海模式正从“产品出海”迈向“产能出海”,通过将生产环节、研发基地真正“搬出去”以应对贸易摩擦,未来竞争将是“跨国生产网络 vs 跨国生产网络” [71] 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分化与重置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K型消费”与割裂态势,具体表现为“老登股”(如茅台、海天味业)普遍下跌,而“小登股”(如泡泡玛特、老铺黄金)价格翻倍,泡泡玛特市值达4106亿元,超过五家传统消费龙头市值之和 [84][85] - 消费逻辑根本变化源于“后物质价值观”转型,中国约6亿人(人均GDP超1.3万美元)的消费从物质满足转向意义建构,关注体验、审美、身份符号 [88][90][92] - 企业生存法则需从生产者视角的4P转向消费者视角的4C:Consensus(寻找小共识重新定义产品功能)、Context(通过内容与场景创造体验)、Co-creation(用户共创降低试错)、Compounding(数据沉淀形成复利) [102][104][105][110][121][124]
海南封关进入倒计时!美国加税中国零关税,普通人的机遇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16 18:41
海南封关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 每位游客每年享有10万元人民币免税购物额度,购买如苹果手机等商品可比内地最高节省2000元,飞天茅台、高端化妆品亦在免税范围内 [3] - 零关税政策显著缩小了国内外商品价差,有助于将海外消费回流至国内市场,激活内需 [3][5] - 政策改变消费者习惯,使海南成为“全球折扣店”,减少消费者为价差而出国“扫货”的需求 [3] 医疗行业的机遇与进步 -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可引进内地尚未注册上市的抗癌新药和尖端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新希望 [5] - 截至2021年,该区已完成约375例先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772例处理器升级,帮助先天失聪儿童恢复听力 [7] - 该区域作为“医疗接口”,加速全球新药引进(最快2-3年进入中国),为国内药企提供研发参考,长远推动中国医疗水平提升 [7][8] 就业市场与产业发展 - 封关后企业综合成本预计下降约20%,得益于零关税进口原材料及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0] - 食品加工、化妆品制造、生物医药等成本敏感型产业加速集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10] - 双语医疗协调员月薪可达1.2万元以上,航天材料工程师、精密仪器技师等技术岗位月薪可达1.5万元,高于内地同岗位水平 [10][12] - 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吸引超700家航天产业链企业,为普通人进入高潜力行业创造机会 [12] 中美贸易政策对比 - 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对中国10%、对越南等国20%、对英国等盟友10%),旨在保护本土产业,例如对钢铁加征25%关税曾使美国钢铁行业利润率提升22%并保住14万个岗位 [14][16][18] - 但高关税推高下游产业(如汽车、机械、造船)成本,导致美国汽车因钢板价格高于国际两成而丧失竞争力,长期损害经济 [16][18] - 中国通过海南封关实施“减税开放”战略,旨在“把蛋糕做大”,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融入合作共赢的全球产业链 [18][20] 全球贸易规则与供应链重构 - 海南封关通过零关税、极简审批(企业注册一天办结)、国际职业资质互认(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解决纠纷等规则,吸引东南亚企业投资,挑战由美国消费市场(2023年消费额18.8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4.5倍)主导的传统贸易秩序 [23][25] - 政策构建“零关税进口原材料—本地加工—内销”供应链模式,规避关税战成本波动,增强供应链稳定性,避免如美国汽车业过度依赖墨西哥零部件导致的“断链”风险 [25][27] - 海南作为“连接器”促进双循环:生物医药企业通过零关税进口设备及原材料降低20%-30%成本,研发新药既可满足内需又可出口东南亚,实现内外市场协同 [29] 封关的战略意义与经济影响 - 封关超越“大型免税店”概念,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构建公平多元贸易规则的关键举措 [23][25] - 政策通过吸引国际资源(如2024年免签85国,接待俄罗斯游客17.84万人次,同比增长10倍以上)提升经济开放度,为国内产业开辟新发展路径 [20][29] - 模式成熟后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形成“向内深度”与“向外广度”结合的发展格局 [29][31]
中国10强地级市GDP大洗牌!南通远超佛山,泉州首破6400亿,温州增速12.42%!
搜狐财经· 2025-10-05 10:04
榜单总体格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普通地级市GDP十强榜单出炉,苏州以13002.35亿元位居榜首 [1] - GDP超过6000亿元的地级市增至6个,较去年同期新增泉州、东莞两城 [3] - 区域经济竞争正从“规模竞争”迈向“质量竞速”的新阶段 [1] 主要城市表现与排名变化 - 南通市以6581.2亿元GDP反超佛山市(6366.87亿元),排名发生变化 [1][2] - 泉州市GDP首次突破6400亿大关,达到6357.04亿元 [1][2] - 温州市以12.42%的名义增长率成为最大黑马,增速位居十强之首 [1][2][5] 行业与公司驱动因素 - 南通市制造业能级跃升,中天科技新建海缆生产基地拉动电气机械业增长23% [2] - 通州湾新出海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达15.4%,带动物流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 [2] - 佛山市家电、家具等传统产业占比仍超40%,整体技术迭代速度滞后 [2] - 泉州市安踏体育数字化工厂投产带动纺织鞋服业增值9.3% [4] - 九牧卫浴智能产业园吸引47家配套企业聚集 [4] - 温州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38% [5] - 正泰集团光伏逆变器产能居全球前三 [5] - 伟明环保装备产业园年产值突破百亿 [5] - 苏州市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均超20% [8] - 信达生物研发的抗癌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带动产业链产值增长31% [8] 增长质量与产业转型 - 苏州、泉州、烟台等5个城市名义增速超过7%,而佛山、无锡增速不足5%,增长质量呈现显著差异 [3] - 依赖传统制造的城市增长乏力,提前布局新兴产业的城市动能强劲 [3] - 泉州市研发投入强度升至2.8%,九成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4] - 温州市“浙南科技城”已集聚大数据企业127家,推动传统电气产业向物联网解决方案转型 [5] - 苏州市工业园区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达87%,企业建设智能车间可获30%投资补贴 [8] 城市竞争核心逻辑 - 城市竞争本质是产业升级速度的赛跑,产业赛道选择决定排位更替 [2] - “新质生产力”成为共同考题,能快速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动能、将区位优势升级为产业链优势的城市将掌握主动权 [8]
“颠覆!中国又一数据远超欧盟,几乎追平美国”
观察者网· 2025-07-14 16:17
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崛起 - 中国生物技术进步迅猛 已超越欧盟并接近美国水平 2024年进入研发阶段的新型药物达1250多种 接近美国的1440种 [1] - 中国从仿制药大国转型为创新药研发力量 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转变 [1] 研发规模与增长 - 中国新药研发规模前所未见 2015年仅160种新化合物进入全球研发线 占比不足6% 2024年达1250多种 [2] - 中国制药与医疗技术专利数量自2014年以来增长379% 增速远超韩国的134% [8] - 全球新药候选数量最多的50家公司中 20家来自中国 五年前仅为5家 [11] 质量突破与国际认可 - 中国创新药疗效获国际认可 传奇生物细胞疗法被强生引入全球市场 康方生物抗癌新药疗效优于默沙东Keytruda [5] - 美国FDA和欧洲EMA授予中国药品"优先审评""突破性疗法"等加速审评资格 中国在获得加速审评资格上已略领先欧盟 [6] - 辉瑞与中国三生制药达成12亿美元预付款合作协议 共同开发抗癌药物 [5] 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 - 中国拥有庞大患者群体和集中式医院网络 癌症和肥胖症药物早期试验招募患者时间仅为美国一半 [7] - 中国以更低成本快速开展研发 自2021年起成为全球发起临床研究最多的国家 [7] - 研发效率使企业能同时进行多个试验 快速筛选成功项目 [7] 企业转型与全球化 - 恒瑞医药从仿制药巨头转向创新药研发 2020-2024年成为全球创新药研发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 [9] - 中国药企志在全球市场 尽管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行业本质是全球性行业 [13] 地缘政治影响 - 特朗普威胁对进口药品征收200%关税 中国药企面临风险增长 [12] - 美国通过设备出口管制和投资壁垒遏制中国生物技术发展 同时加速本国生物技术产业 [12] - 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警告中国在先进生物技术领域正超越美国 [12]
这支基金“国家队”收获296个IPO
投中网· 2025-06-03 14:36
国投系基金发展历程 -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国家战略在投资领域实施的重要使命[4] - 2009年设立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成为较早探索以市场化模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央企[4] - 2014年受托管理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开展产业扶贫[5] - 2016年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5] - 目前旗下在管基金超50只,管理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300亿元[2] 基金投资成果 - 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2]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 -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4000亿元,带动就业约800万人次,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2000亿元[5] - 国投创合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通过"母基金+直投"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13] 重点投资领域 - 集成电路领域:278亿元重仓全产业链,投资336个项目包括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寒武纪等[8] -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98亿元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0家领军企业[9] - 生物医药领域:263亿元投资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等214个项目[10]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企业25家,总金额超过40亿元[10] 投资策略与方法 - 形成"四创"协同共进局面: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各司其职[6] - 坚持产业链投资思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投资[11] -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放大国家基金投资效能[13] - 将超过2/3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3] 典型案例 - 寒武纪:领投A轮和B轮超9亿元,成为最大机构投资人,助力其成为"AI芯片第一股"[8] - 比亚迪:2016年逆势领投15亿元,8年后以427万辆新能源车的年销量登顶全球市场[9] - 宁德时代:2016年领投早期轮融资,见证其成长为新能源电池领域龙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