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技术

搜索文档
外媒聚焦服贸会:看好中国潜力,企业“更有信心在这里扎根”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6:03
9月14日,观众观看机器人舞蹈表演。当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中 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机遇遍地:"中国掀起绿色发展浪潮" 《老挝时报》报道称,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吸引了 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绿色创新等一系列发展 成果。 《斯洛文尼亚时报》关注到,在今年的服贸会上,新型储能技术、智能回收机以及一系列绿色产品服务 引发广泛关注。报道称,捷克公司Beistar CZ技术总监耶尔马科夫表示,中国开放的营商环境给人留下 了深刻印象,服贸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拥有更大的机遇。" 耶尔马科夫还提到了中国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中国正掀起一股绿色发展的浪潮。政府和民众 已采取诸多举措,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阿联酋大新闻网关注到,本届服贸会展现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市场潜力,其中体育服务专题引发外界 兴趣,凸显了中国体育产业巨大的商业潜力。 外媒聚焦服贸会:看好中国潜力,企业"更有信心在这里扎根" 中新网9月16日电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 ...
国家能源局:能源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实现“三个加快”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3:55
能源市场化改革进展 - 煤电和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 用户侧除居民和农业用电外定价完全市场化 电力成为可自由交易商品 大部分电量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 [1] - 建成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中长期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全覆盖 现货市场在7个地区及省间建成运行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现连续运行 [1] -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初步建立 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顺畅自由流动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力超市 [1] 能源新业态发展 - 虚拟电厂总规模超3500万千瓦 相当于1.5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 聚合利用闲置可调节资源 [2] - 新型储能总规模约9500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增长约30倍 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40% 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且国际领先 [2] - 智能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等产消融合新模式快速发展 绿电直连政策更好满足多样化绿色用能需求 [2]
高温用电连破纪录 能源上市企业合力保供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03:25
电力供需形势 - 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连续四次创纪录 国家电网用电负荷五次创新高 江苏、山东、广东、河南等省级电网负荷接连突破历史新高 [1] -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持续高位运行 保持在2亿吨以上 可用天数超过30天 [2] - 全国主干天然气管网最高日下载量达6.45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2.7% 高出历史同期日极值1200万立方米 [2] 煤炭保供措施 - 晋控煤业集团旗下同忻煤矿智能化采煤设备不间断运行 日均发运煤炭数十万吨 [1] - 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有效降低了下游用能成本 [2] 清洁能源发电 - 国家能源集团国内在运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1.5亿千瓦 迎峰度夏期间单日发电量超11亿千瓦时 [3] - 三峡能源在运新能源项目356个 累计并网容量超4900万千瓦 [3] - 新天绿能7月完成发电量84.42万兆瓦时 同比增长9.32% 其中风电业务发电量80.55万兆瓦时 同比增长6.44% 太阳能业务发电量3.87万兆瓦时 同比增长149.53% [3] 新型储能技术 - 协鑫能科电网侧储能项目有2个已完成并网 其他在建项目超过10个 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重庆、广东等地 [6] - 淮河能源虚拟电厂已完成硬件安装调试 平台已接入安徽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6] - 三峡滨海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日均充放电约1.5次 最大可释放8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 [6] - 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集中调度47座储能电站、16座虚拟电厂 供电用电双向调节最大功率达225万千瓦 [7] - 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 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 [7] 企业保供措施 - 永泰能源7月旗下火电厂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全月完成发电量47.03亿千瓦时 [2] - 兆新股份安徽合肥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新能源场站全面满负荷运行 [3] - 新天绿能强化设备设施管理 加强对长输管网、城燃管网等关键输气场站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严密监控 [2]
“绿能智创,驱动未来”—2025第三届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启动报名
势银能链· 2025-08-12 11:47
全球能源转型与零碳技术发展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 绿氢 绿碳 燃料电池 储能 新制氢技术 智慧能源等零碳技术迎来关键突破期 [1] - 能源安全与气候治理双重挑战催生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机遇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CCUS商业化 新型储能技术迭代 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1] 2025年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 - 大赛由水木易德投资 势银 水木兴创 GI绿能先锋实验室联合发起 聚焦创新技术孵化与产业化落地 旨在发掘最具潜力的零碳科技企业 [1] - 大赛目标包括为科技创新者提供展示舞台 加速技术产业化 为产业伙伴对接前沿技术 推动零碳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 为投资机构发掘高成长性项目 [1] - 大赛设置六大赛道:绿氢储能 绿碳 燃料电池 新能源+储能 新体系制氢 智慧能源 [6][7][8][9][10][11] 大赛活动安排与资源支持 - 活动安排包括2023年预选赛四场(上海 北京) 2024年预选赛五场(北京2场 上海2场 深圳1场) 2025年北京分站赛于8月26日启动 [20][21][23][29] - 参赛项目可获得融资辅导 市场品牌支持 孵化加速 投资机构推荐 产业上下游合作机会 媒体曝光等权益 [12][13][14][15] - 资源伙伴共享包括优质项目挖掘 零碳技术创新生态打造 行业交流活动 品牌升级支持 [16] 联合主办与生态伙伴 - 联合主办单位包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国际绿氢组织 欧亚绿色产业中心 绿光气候研究院 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水木兴创 GI绿能先锋实验室 [3] - 生态伙伴涵盖东方江峡产投 上海电气 现代汽车集团 申能能创 壳牌中国 隆基氢能 中科创星 博世中国等知名企业 [3] 参赛与报名方式 - 项目报名需扫描二维码填写参赛报名信息 参会报名需扫描二维码填写参会报名信息 [30]
记者手记:创新成果加速从“书架”走向“货架”,活力从何而来?
新华社· 2025-07-26 14:2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 2024年湖南37所本科高校技术合同登记项数和成交额均增长50%以上,单笔技术转让和许可合同成交额均值增长近50% [1] - 成果转化从"不敢转、不想转、不愿转"转变为顺畅走向"货架",活力提升体现在三个"更加":评价导向更加鲜明、需求对接更加精准、转化生态更加完善 [1] 评价导向变化 - 高校科研人员从专注实验室转向主动对接企业,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引入激励措施,设立持股平台增加转化收益分配 [2] - 湖南连续2年发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突出转化应用导向 长沙理工大学通过完善科研考核机制使2024年技术转化周期平均缩短60%,转化项目数同比增长120% [2] 需求对接机制 - 企业需求与高校技术能力不匹配是主要难题,湖南通过"双高"对接活动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取酬 [3] - 企业现场发布技术需求案例:华菱线缆围绕合金导体与高分子材料发布3项需求,促成研发实验室共建和全链条合作 [3] 转化生态创新 - 湖南推出"先用后付"制度创新,采用"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模式,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并盘活高校存量成果 [4] - 中南大学新型储能技术成果通过该模式在启标新能源实现小规模生产,成为湘潭首个"先用后付"案例 [4] 政策支持体系 - 湖南省设立天使(种子)投资引导基金,深化知识价值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实施"技术经理人培优计划"强化全链条服务 [5] - 科技部门计划持续建设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培育转化生态以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