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银保监会:去年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新增5807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政策导向 - 银保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 督导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金融服务制造业12项措施 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 [1] - 持续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 [2] 金融支持措施 - 引导银行机构结合制造业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风险特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提供差异化综合化金融服务 [1] - 优化银行信贷结构 鼓励加大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投放 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支持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制造业提供资金支持 [2] - 保持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 延续小微企业两项直达货币政策至2021年底 [1] 机制建设 - 督导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内部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 健全对制造业企业"敢贷愿贷"的激励机制 [1] - 提升银行业"能贷会贷"水平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1] 实施成效 - 截至2021年末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8万亿元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1万亿元 [2] - 制造业信用贷款新增1.1万亿元 [2] - 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新增5807亿元 [2] 未来规划 - 银保监会将继续增强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2]
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的挑战与策略
金融时报· 2025-06-30 11:18
科技金融的重要性 - 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AI技术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约7万亿美元价值[2] - 大国竞争的焦点是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各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争夺科技制高点[3] -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4] - 科技金融通过资本配置为技术资本提供孵化温室,加速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程[5] 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 - 创业投资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2024年早期投资占比达67.43%[7]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86家,A股市值合计6.80万亿元,债券市场"科技板"首批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8]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9] - 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全国科技保险保费收入388亿元,风险保障规模超7万亿元[10] 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 - 早期科创项目识别能力薄弱,技术专业性强且缺乏跨领域人才和有效识别机制[11] - 耐心资本体系培育不足,科技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特性与民间资本逐利性相悖[12] - 政府资本投资面临追责机制与退出机制双重困境,影响投资可持续性[13] - 政府投资撬动民间资本困难,资本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国有资本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14] 科技金融政策建议 - 构建跨领域评估人才网络和数智化评估工具,完善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闭环[15] - 培育耐心资本需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市场化运作与生态协同[16] - 构建"投退闭环"机制,国有资本"后端托底"并强化风险管理与激励机制[17][18] - 优化投资环境需增强政策引导、优化竞争格局、完善服务体系[19] - 体制机制创新需差异化布局科技金融资源,构建全周期动态监测框架[20]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0:34
构建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的战略意义 -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保障,提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1] - 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优化创新资本供给 [2] - 增强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力,支撑国家战略安全与产业链稳定 [2] -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向中西部、东北等地区下沉 [3] - 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际竞争力 [3] 科技金融顶层设计的核心政策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 [4] -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投入机制,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资金及企业创投基金 [5] - 推出十五条政策措施,覆盖资金供给、产品创新、风险分担、生态营造及开放合作 [4]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 发展科技贷款专属产品,建立差别化授信政策与投贷联动机制 [6] -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证券化试点,开发知识产权保险产品 [6] - 鼓励保险机构研发覆盖研发全周期的科技保险,如首台套装备保险 [6] - 简化科技企业上市流程,发展创新创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 [6] 风险分担与评价体系构建 - 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 [7] - 推行科技金融风险容错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 [7] - 创新积分制动态评估企业创新能力,引导资源精准配置 [7] 区域协同与生态建设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建设科技金融试验区 [8] - 发展第三方科技评估机构与技术交易平台 [8] - 推动高校与金融机构联合培养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 [8] 开放合作与政策执行保障 - 鼓励科技企业跨境融资与国际并购,对接全球创新资源 [9] -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科技金融政策清单与责任分工 [9] - 加强政策执行监测评估,确保措施落地 [9] 实践层面的关键制度完善 -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专业能力与激励机制 [10] - 强化大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估体系与资源精准投放 [10] - 推动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缩短政策落地路径 [10]
【宏观洞见】用好“股贷债保”工具箱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新华财经· 2025-03-24 15:53
【宏观洞见】用好"股贷债保"工具箱 做好科技金融 大文章 新华财经北京3月24日电(分析师王欣蕾)近年来,管理层密集点题"科技金融",突出以高质量科 技金融服务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 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对科技金融服务作出 了更细化的指示,在既往政策强调用好信贷资源、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的基础上,突出了债券市场和 股权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服务功能,引导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政策引导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 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指明了方向。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体现中央层面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突出以高质量科技金 融服务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强调进 一步增强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