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控及驱动系统

搜索文档
华锋股份上市9周年:归母净利润增长225.46%,市值较峰值蒸发63.05%
搜狐财经· 2025-07-26 23:54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控及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同时保持电极箔的研发、生产、销售 [2] - 核心产品分为新能源汽车电控及驱动系统和电极箔,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控及驱动系统收入占比52.26%,电极箔占比47.73% [2] 财务表现 - 公司2016年上市时归母净利润0.26亿元,2024年达到0.85亿元,9年间累计增长225.46% [2] - 9年间有3年出现亏损,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55.56% [2] - 2020年营收4.40亿元,2024年达到10.31亿元,2024年营收增速43.3% [3] - 2020年归母净利润-3.05亿元,2024年实现0.85亿元,从深度亏损转为盈利 [4] 市值表现 - 从上市首日至今市值实现2.50倍增长 [6] - 2018年5月22日市值达到峰值67.65亿元,股价49.34元 [6] - 截至7月25日收盘股价12.17元,市值25.00亿元,相比峰值市值减少42.65亿元,蒸发63.05% [6]
华锋股份: 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7
公司信用评级 - 联合资信维持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维持"华锋转债"信用等级为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公司2024年利润实现扭亏,主要受益于处置资产及政府土地收储形成的较大规模资产处置收益及投资收益[5]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EBITDA对"华锋转债"的保障能力尚可,"华锋转债"违约概率较低[5]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仍从事电极箔与新能源汽车电控及驱动系统业务,在技术资源与客户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4] -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及营业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长,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业务对下游单一客户依赖程度仍高[5] - 公司电极箔业务已成为日本尼吉康、贵弥功等知名铝电解电容器生产企业的供应商[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处置子公司联营企业股权、收回土地收储款项回笼较大规模资金,为流动性形成有效补充[5] - 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随着新能源板块业务的拓展而快速增长,对营运资金形成占用[5] - 公司商誉账面价值较大且仍存在减值风险,2024年末商誉2.46亿元,占总资产的11.91%[8] 行业分析 - 电子铝箔行业2024年景气度有所回升,受益于消费电子领域复苏和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长[18]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4年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20]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厂商面临竞争激烈局面,产品降价导致盈利空间小[24] 债券情况 - "华锋转债"余额1.42亿元,将于2025年12月到期[14] - 公司以土地、房产、机器设备及存款单等资产为"华锋转债"提供不超过2.70亿元的担保[7] - 2024年末公司非受限现金类资产1.60亿元,为"华锋转债"余额的1.13倍[9]
华锋股份(002806) - 2025年5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18:34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2806,证券简称华锋股份;债券代码 128082,债券简称华锋转债 [1] - 2025 年 5 月 23 日下午 15:00 - 17:00 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谭帼英、董事兼总经理林程等 6 人 [2] 产品与业务进展 - 基于 1/4 驱动转向角模块的智能无人天线车已小批量销售,角模块及智能滑板底盘项目在物流配送等领域加快应用 [2] - 研发 4μm 超薄铜箔涂碳技术和针对 15μm 以下铝箔的刻蚀技术,均有送样客户 [3] - 依托新能源汽车电控及驱动系统技术积累,布局低空飞行器核心部件和电动船舶电控技术 [3] - 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借助 AI 赋能,拓展电动商用车电控系统产品 [4] - 与福田汽车、一汽解放等主流商用车企业合作,产品涵盖整车控制器等 [4] - 新开发下一代重卡全集成控制器等产品,面向下一代电控及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5] 市场竞争力与发展策略 - 从材料、部件到整车三个层面构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解决方案,拓展市场占有率 [5] - 结合锂离子电池应用拓展研究成果,拓展电化学等相关业务,构建完备业务体系 [5] - 各事业部发挥独特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 [5] 技术领先与应对竞争 - 电力电子层面完善底层软件开发能力等,通过 ASPICE 认证 [5] - 动力系统层面完成标准化三电方案及整车性能平台开发等 [6] - 实验测试层面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取得 CNAS 实验室资质认证 [6] 新能源商用车竞争优势 - 依托高校资源,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联盟,带动产品和技术迭代升级 [6] - 凭借优质客户服务和供应链体系整合,推动产业链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水平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