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僚机

搜索文档
无人智能僚机:全球新一代制空力量
2025-08-07 23:0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无人智能僚机领域,属于新一代制空力量,与五代机、六代机协同作战[1] - 主要公司包括沈飞、成飞(总装)、佳驰科技(隐身材料)、航发动力(发动机)、712所(电子系统)[4][11][13] ---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规模与测算** - 预计"十五五"期间市场规模不亚于每年新增五代机对应价值量,按1架有人机配4-8架僚机估算[1][5] - 中国预计"十五五"实现千架级采购量,美国计划2030年前达1,000架规模[1][7] **技术特征** - 隐身技术为核心标志,中程僚机普遍采用无垂尾设计降低雷达反射截面[1][8][9] - 数据链协同能力是关键,需实现有人/无人互联互通作战[1][10] - 自主性随军用AI提升,未来无需双座机操作[10] **作战能力提升** - 增强态势感知(多维度探测网络)、电子对抗(自带设备)、分布式杀伤(多目标打击)[1][6] - 软穿硬穿功能:高价值有人机专注核心任务,僚机执行侦察/攻击[6]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国2015年提出"忠诚僚机"概念,2022年已小批量交付[7][9] - 俄罗斯、法国、韩国、印度处于研发初期[9] --- 产业链与投资机会 **总装环节** - 沈飞、成飞为主导企业[4][11][13] **核心配套** - 隐身材料:佳驰科技深度参与研发[4][11][13] - 发动机:航发动力主导中等推力涡扇机[11][13] - 电子系统:712所为核心,涉及雷达/加密(新劲刚、嘉元科技等)[11][13] **未来催化剂** - 航空工业集团新型中程僚机公开亮相,海军/空军型PK确定采购份额[12] - 数据链技术突破推动有人/无人协同能力[12] --- 其他重要信息 - 无人僚机与传统无人机区别:协同作战模式(以有人机为中枢)、隐身能力[3] - 产业链延伸:材料加工(光威、中简)、装配(爱乐达、广联航空)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