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制造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罗博特科涨2.02%,成交额8.2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83.0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10:4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3日盘中股价244.40元/股,上涨2.02%,总市值409.84亿元,成交额8.23亿元,换手率2.31%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083.05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9.16%和19.92%,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5.99%和28.98% [1] - 年内股价涨幅8.49%,近5日/20日/60日涨幅分别为-8.04%、42.83%和77.06% [1]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最近8月25日净买入3.87亿元,买入总额8.77亿元(占比21.98%),卖出总额4.90亿元(占比12.28%)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2011年4月成立,2019年1月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端自动化装备和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系统软件,收入构成自动化设备93.18%、智能制造系统4.13%、其他2.69%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其他自动化设备,概念板块包括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集成电路、百元股、华为海思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35万户,较上期增加13.07%,人均流通股4425股,减少11.56%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南方中证500ETF新进持股151.02万股,光伏ETF持股119.03万股(减少12.52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新进持股112.93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退出十大股东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682.36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675.16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减少65.53% [2] - 归母净利润-3333.02万元,同比减少161.47% [2]
福田发布企业出海支持清单 深企携前沿成果叩响东南亚市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8-30 19:25
大会背景与意义 - 第二届越南-深圳高科技发展合作大会在越南河内举办 由深圳市高科技企业协同创新促进会 越中商业委员会及越南越中商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1] - 大会搭建越深科技合作高端对话平台 推动深圳企业服务资源落地越南 彰显深圳企业出海强劲动力[1] 合作逻辑与需求 - 深圳与越南科技合作是产业链互补的必然选择 深圳在电子信息 人工智能 绿色能源等领域具有产业优势[4] - 越南企业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存在迫切期待 为深圳企业进入越南市场提供清晰需求画像[4] 服务机构与机制建设 - 深圳市福田区总商会出海服务站正式落地越南 发布涵盖政策咨询 市场对接 资源整合三大核心的企业出海服务清单[5] - 深圳高促会与越中商业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 细化合作机制 推动从点对点对接迈向产业链协同[5] 企业参与与技术展示 - 深圳和广州共8家企业与越南1家企业展示创新成果 覆盖电子信息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6][7] - 具体参展企业包括启迪知行科技(数字化解决方案) 魔方卫星科技(航天技术应用) 深科汇创智能(智能制造系统) 雏鹰视界健康(医疗科技产品)等[7] - 惠州市斯泰尔科技 深圳市恒超投资等多家企业出席大会 主动与越南企业对接交流[7] 合作机遇与挑战 - 越南拥有广阔市场空间与劳动力优势 深圳具备技术与产业链优势 双方合作潜力巨大[7] - 面临文化差异和政策适配等挑战 需通过产业链协同 政策对接和文化融合推动合作[7] 平台职能与战略方向 - 深圳高促会以协同创新和科技桥梁为使命 推动科技出海与民间科技外交[8] - 通过组织国际展会 搭建跨国合作平台 提供海外市场调研等方式助力企业走出去和资源引进来[8] - 将继续推动深圳企业携技术成果出海 贡献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民间力量[8]
川机器人:上交所上市申请开始进入辅导期
新京报· 2025-07-31 21:49
上市辅导进展 - 公司与华安证券于2025年7月25日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 [1] - 2025年7月28日向四川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材料 [1] - 四川证监局于2025年7月30日正式受理备案并进入辅导期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机器人零部件及周边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1] - 核心产品包括谐波减速机、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一体化关节及智能制造系统 [1] 企业资质认定 - 公司被认定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1]
去年境外业务同比猛增151%,客户是谁?交易金额多少?科捷智能一一回复上交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07:31
经营业绩 - 公司2024年营收13.9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862.68万元,连续两年亏损 [1] - 境外收入3.38亿元,同比上涨150.55%,毛利率达22.55%,显著高于境内业务的8.72% [1][3] - 境内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较低主要因采取更具性价比的报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 [2] 境外业务增长驱动 - 境外高增长源于2023年与Shopee、赛轮集团等新签大额订单在2024年集中验收 [1] - 主要客户包括Shopee、Flipkart等国际电商企业及跨境电商客户,以及国内大型工业企业出海建设需求 [3] - 境外前五大客户均为终端客户,包括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和轮胎企业赛轮集团 [3] 境内业务表现 - 智能物流系统业务前五大客户以京东、顺丰等头部物流企业为主 [2] - 核心设备及其他业务前五大客户终端为京东、顺丰、字节跳动和中国邮政速递 [2] - 对字节跳动销售毛利率较低,因2023年合同签订时市场竞争激烈且报价优惠 [2] 合同负债与关联交易 - 2024年末合同负债达7.05亿元,同比增长43.78%,其中账龄超1年的1.40亿元 [4] - 前十大合同负债客户包括昊华轮胎、赛轮集团、Shopee等,涉及智能仓储、智能分拣系统 [4] - 向关联方蚂蚁机器人采购AGV系统及解决方案4789.02万元,较往年大幅增长 [4] 募投项目进展 - 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延期至2025年5月,营销网络及数字化建设项目延期至2026年12月 [4] - 营销网络及数字化建设项目当前投入进度为31.29% [4] - 公司称延期为审慎决策,未改变投资内容或实施主体,对主营业务无重大不利影响 [5]
科捷智能: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5 00: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9,360.36万元,同比增长21.35%,归母净利润-5,862.68万元,连续两年亏损 [1] - 境内收入102,284.26万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8.72%;境外收入33,771.78万元,同比增长150.55%,毛利率22.55% [1] - 2023年第二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新签订单金额23.85亿元,同比增长67.65% [2] 业务结构分析 - 智能物流系统业务境内前五大客户包括京东、顺丰、拼多多、希音和联邦快递,对京东和顺丰的销售毛利率相对较低 [7] - 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境内前五大客户包括广州巨湾、浙江软控、南通瑞翔等新能源和家居行业企业 [8] - 核心设备及其他业务境内前五大客户包括字节跳动、壹米滴答、中国邮政速递等 [12] 海外业务发展 - 2024年海外新签订单11.36亿元,同比增长81.18% [3] - 海外业务收入分领域:智能物流系统24,400.45万元(同比+167.65%),智能制造系统9,222.18万元(同比+494.66%) [19] - 主要海外客户包括Shopee、Berrmak、Blibli、Flipkart等国际电商企业 [15] 订单与产能规划 - 截至2025年3月末在手订单31.91亿元,同比增长30.51%;预计2025年6月末在手订单约40亿元 [26] - 通过募投项目"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产品扩产建设项目"增加核心零部件自产比例 [25] - 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智能物流系统3.41亿元,智能制造系统3.79亿元 [24] 财务指标分析 - 2024年合同负债7.05亿元,同比增长43.78% [29] - 2025年一季度末预付款项2.2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8.37% [29] - 账龄超过1年的合同负债13,989.75万元,主要系项目周期较长所致 [36] 关联交易情况 - 2024年向关联方蚂蚁机器人采购AGV系统4,789.02万元 [45] - 选择蚂蚁机器人作为供应商主要因其核心调度软件具备混场调度不同品牌AGV的能力且报价更具优势 [46]
深市机器人企业驱动产业提“智”向新 全链布局赋能“智造”新蓝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9:07
机器人产业概述 - 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应用场景多样化,包括时装走秀、拳击比赛、工厂制造等 [1] - 政策与市场共振,新赛道加速拓展,深市已形成超100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集群 [1] - 产业链覆盖材料、零部件、电子系统、总装集成等环节,支撑产业创新 [2] 工业机器人市场 -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725.38亿元,同比增长14%,2024年预计达842.62亿元 [2] - 2025年销售额预计超900亿元,保持稳定增长 [2] - 埃斯顿市场占有率10.3%,连续7年位居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出货量第一 [4] 人形机器人市场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69.0亿元,同比增长76.6% [2] - 预计2027年迎来商业化突破,后续可能高速增长 [2] 重点企业分析 埃斯顿 - 产品覆盖3-700kg负载的87款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光伏、锂电池等领域 [4] - 累计专利及软著900余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0% [8] - 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形成三大人才梯队 [8] 固高科技 - 专注运动控制技术,为60多个行业提供核心能力服务 [5] - 技术覆盖机器人"小脑"及执行单元,未来将探索分层商业化空间 [8] 智微智能 - 布局边缘计算与AI,打造工业场景"神经中枢" [3] - 2024年拓展智算业务,构建算力供应体系 [5][6] - 拥有有效专利801个,软件著作权222项,推进"AI+"战略 [7] 技术创新与布局 - 行业聚焦感知AI、生成式AI等全链条技术,业务模式向ODM+OBM+服务升级 [7] - 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前瞻性技术,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