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系统

搜索文档
德马科技实控人方拟询价转让 2023年3.6倍溢价收购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5:47
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 德马科技首发前股东德马投资、创德投资、湖州力固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合计出让7,788,393股,占总股本2.9530% [1] - 德马投资转让6,128,735股(占总股本2.3237%),创德投资转让1,203,108股(0.4562%),湖州力固转让456,550股(0.1731%),转让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求 [2] - 上述股东与实控人卓序存在控制关系,德马投资为控股股东,三者系一致行动人且合计持股超5%,创德投资和湖州力固为员工持股平台 [2] 公司IPO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6月2日科创板上市,发行21,419,150股,发行价25.12元/股,募资总额5.38亿元,净额4.61亿元,超原计划募资8,295.51万元 [3] - 原募资计划3.78亿元用于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物流系统产业基地改造、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保荐机构光大证券获承销及保荐费用5,557.99万元,总发行费用7,711.28万元 [3] 重大资产收购事项 - 2023年10月完成收购江苏莫安迪100%股权,交易对价5.51亿元,评估增值率358.59% [4][5] - 收购采用50%股份支付(发行14,616,877股)+50%现金支付,交易对方包括王凯等8名股东,其中王凯直接及间接控制莫安迪67.57%股权 [6][7][8] - 莫安迪主营物流输送分拣设备核心部件(电动滚筒、直线电机等),与德马科技存在上下游关系,2021-2023年5月交易金额累计1,160.08万元 [9] 业务协同与人事变动 - 收购后莫安迪成为子公司,可降低公司对外采购成本,实控人卓序自2023年10月起任莫安迪董事长 [9] - 交易对方王凯于2023年11月起任公司董事,2024年6月起任副总经理,其与关联方上海隼慧交易后合计持股7.34% [7][9]
去年境外业务同比猛增151%,客户是谁?交易金额多少?科捷智能一一回复上交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07:31
经营业绩 - 公司2024年营收13.9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862.68万元,连续两年亏损 [1] - 境外收入3.38亿元,同比上涨150.55%,毛利率达22.55%,显著高于境内业务的8.72% [1][3] - 境内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较低主要因采取更具性价比的报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 [2] 境外业务增长驱动 - 境外高增长源于2023年与Shopee、赛轮集团等新签大额订单在2024年集中验收 [1] - 主要客户包括Shopee、Flipkart等国际电商企业及跨境电商客户,以及国内大型工业企业出海建设需求 [3] - 境外前五大客户均为终端客户,包括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和轮胎企业赛轮集团 [3] 境内业务表现 - 智能物流系统业务前五大客户以京东、顺丰等头部物流企业为主 [2] - 核心设备及其他业务前五大客户终端为京东、顺丰、字节跳动和中国邮政速递 [2] - 对字节跳动销售毛利率较低,因2023年合同签订时市场竞争激烈且报价优惠 [2] 合同负债与关联交易 - 2024年末合同负债达7.05亿元,同比增长43.78%,其中账龄超1年的1.40亿元 [4] - 前十大合同负债客户包括昊华轮胎、赛轮集团、Shopee等,涉及智能仓储、智能分拣系统 [4] - 向关联方蚂蚁机器人采购AGV系统及解决方案4789.02万元,较往年大幅增长 [4] 募投项目进展 - 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延期至2025年5月,营销网络及数字化建设项目延期至2026年12月 [4] - 营销网络及数字化建设项目当前投入进度为31.29% [4] - 公司称延期为审慎决策,未改变投资内容或实施主体,对主营业务无重大不利影响 [5]
科捷智能: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5 00: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9,360.36万元,同比增长21.35%,归母净利润-5,862.68万元,连续两年亏损 [1] - 境内收入102,284.26万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8.72%;境外收入33,771.78万元,同比增长150.55%,毛利率22.55% [1] - 2023年第二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新签订单金额23.85亿元,同比增长67.65% [2] 业务结构分析 - 智能物流系统业务境内前五大客户包括京东、顺丰、拼多多、希音和联邦快递,对京东和顺丰的销售毛利率相对较低 [7] - 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境内前五大客户包括广州巨湾、浙江软控、南通瑞翔等新能源和家居行业企业 [8] - 核心设备及其他业务境内前五大客户包括字节跳动、壹米滴答、中国邮政速递等 [12] 海外业务发展 - 2024年海外新签订单11.36亿元,同比增长81.18% [3] - 海外业务收入分领域:智能物流系统24,400.45万元(同比+167.65%),智能制造系统9,222.18万元(同比+494.66%) [19] - 主要海外客户包括Shopee、Berrmak、Blibli、Flipkart等国际电商企业 [15] 订单与产能规划 - 截至2025年3月末在手订单31.91亿元,同比增长30.51%;预计2025年6月末在手订单约40亿元 [26] - 通过募投项目"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产品扩产建设项目"增加核心零部件自产比例 [25] - 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智能物流系统3.41亿元,智能制造系统3.79亿元 [24] 财务指标分析 - 2024年合同负债7.05亿元,同比增长43.78% [29] - 2025年一季度末预付款项2.2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8.37% [29] - 账龄超过1年的合同负债13,989.75万元,主要系项目周期较长所致 [36] 关联交易情况 - 2024年向关联方蚂蚁机器人采购AGV系统4,789.02万元 [45] - 选择蚂蚁机器人作为供应商主要因其核心调度软件具备混场调度不同品牌AGV的能力且报价更具优势 [46]
【私募调研记录】甄投资产调研兰剑智能
证券之星· 2025-07-18 08:10
公司调研情况 - 知名私募甄投资产近期对兰剑智能进行了调研,调研形式包括特定对象调研、券商策略会/交流会、现场及线上 [1] - 公司订单充足,下游行业覆盖新能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行业及传统行业 [1] - 2024年海外市场取得显著进展,新开拓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匈牙利、印尼等市场,并成功实施西班牙、泰国、新加坡等项目 [1] - 新成立兰剑匈牙利子公司,目前已有三家境外子公司 [1] - 海外市场项目落地金额达2.4亿元,较去年增长281% [1] -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8个月,特大型项目超过12个月 [1] - 针对应收账款较多的问题,公司已构建完善的跟踪系统,实行跨部门管理机制以加强清理工作 [1] 机构背景 - 上海甄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7月,累计发行40余只私募基金产品 [2] - 管理规模突破20亿,累计管理规模突破50亿 [2] - 专注于固定收益投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稳健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 [2]
杭叉集团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智慧物流、机器人 - **公司**:杭叉集团、杭叉智能、国自机器人、奥卡姆、海尔智能、新航大智能、汉合智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并购相关 - **背景和目的**: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友商积极布局,杭叉需通过并购进入智慧物流和机器人赛道;结合双方优势实现协同效应,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完善产业链,增强市场地位[3][4] - **新公司结构**:命名为浙江杭叉国自智能科技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杭叉科技智能、国自机器人、奥卡姆及海尔智能资源[5] - **财务影响**:通过发行4000多万股股份收购,无现金支付,不影响现金流,预计提升营收[6] 业务板块情况 - **云航差智能物流板块**:市场占有率超70%,包括无人卡车及AGV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和专业软件开发;2024年AGV产量超4000台,国内占比75%,同比增长超50%;客户有农夫山泉、比亚迪等[2][8][9] - **国自机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有100项专利,产品包括智能物流系统、巡检仪器和软件系统;客户有国家电网、上海地铁等;2023年智能物流集成系统被杭叉并购[2][10][11] 未来规划 - **团队整合**:融合管理、技术与销售团队,共享资源[12] - **产品规划**:进入机器人万亿赛道,开发决策执行一体化单楼系统和人形物流机器人系列产品[12] - **资本规划**:三年内启动香港或A股分拆上市[12] - **业绩规划**:五年内实现50亿收入与5亿利润,国内外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0%和50%以上;国资部分约占40%份额,即约20亿元[12][19] 市场布局 - **国内市场**:重点布局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2025年实验并展示,目标百亿规模;聚焦制造业物流,渗透电商和工业领域[3][13][20] - **海外市场**:重点布局北美、欧洲和东南亚;2025年海外订单预计增长超200%,上半年超2亿;国自机器人主要服务北美全球500强企业;未来规划20亿收入[3][24][26] 技术与协同 - **技术优势**:国自机器人在智能感知、导航和控制算法等方面领先[32] - **协同整合**:市场端共享信息,技术上软硬件分开管理;Grace系统与WMAX系统互补融合[17][3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人叉车市场**:目前渗透率约2%,未来几年市场占有率将显著提高[16] - **现金流管理**:选择优质客户、缩短生产周期、及时了解客户情况以管理现金流[21] - **业绩承诺差异**:2025年业绩承诺基于未来收益法预测,与2024年实际业绩因不同预期和布局策略有差异[22] - **业务协同**:杭叉智能采购杭叉集团零部件组装调试,新科技公司独立运行[34] - **上市控股**:杭叉集团通过持股平台对新航大智能绝对控股,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并融资[35] - **产品推广**:计划2025下半年或2026年全面推广新产品,性价比高,客户一年内可回收成本[43] - **市场展望**:2025年三、四季度国内外市场预计正向增长,外销台量至少增长20%以上[46][49] - **长沙市场**:总公司规划50亿五年发展计划,并购提升公司竞争力[50]
【行业深度】一文洞察2025年中国智能物流系统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04 11:39
行业概述 - 智能物流系统(ILS)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实现物流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与优化 [3] - 核心目标是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服务可靠性,推动物流行业向自动化、数字化、可持续方向转型 [3]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系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785亿元,同比增长17.65% [2] - 202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工业品物流占比超七成 [11] - 社会物流总费用19.0万亿元,同比增长4.40%,单位GDP物流成本仍在上升 [11] 行业特征 - 技术融合加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渗透,如京东物流动态路径优化技术降低运输成本,顺丰运用区块链实现冷链溯源 [2] - 应用场景拓展:从电商仓储向制造业、医药、跨境等领域延伸,如今日国际为特变电工打造的5G智能工厂提升仓储效率30% [2] - 市场格局分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与生态布局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突破 [2] 技术应用 - 智能仓储系统:RFID、自动化设备、WMS应用于电商仓储、冷链物流、制造业库存管理 [5] - 智能运输系统:GPS、GIS、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城际货运、城市配送、冷链运输 [5] - 智能配送系统:物联网、AI算法、5G通信应用于快递末端配送、社区团购 [5] - 智能供应链系统:大数据、区块链、AI预测模型应用于零售、制造业、跨境电商 [5] - 智能质检系统: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应用于食品、医药、电子产品质检 [5] 发展历程 - 机械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以机械设备为主,计算机应用有限,全自动控制系统稀缺 [6] - 自动化阶段(21世纪初至21世纪1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与物流装备结合,推动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立体库、AGV等技术普及 [6] - 智能化阶段(21世纪10年代中期至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物流系统向智能化升级,无人配送车、无人机商业化提速 [7] 产业链 - 上游:硬件设备(钢材、铝材、传感器、伺服电机等)和软件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9] - 中游: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 [9] - 下游: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电子商务、工业等领域 [9] 降本增效路径 - AI算法优化运输网络:京东物流动态路径规划技术降低干线运输空驶率15% [12] - 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力:顺丰"亚洲一号"智能仓分拣效率提升300%,人力成本下降40% [12] - 数字孪生技术提升库存周转率: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25% [12]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今天国际(300532)、东杰智能(300486)、德马科技(688360)、昆船智能(301311)、科捷智能(688455)、兰剑智能(688557)、顺丰控股(002352)、中科微至(688211)、北自科技(603082)、京东物流(02618) [2] - 其他企业:宝山钢铁、中国铝业、金发科技、汇川技术、中控技术、奥普特科技、歌尔股份、拓斯达、华为、商汤科技、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宁德时代、海尔智家 [2]
研判2025!中国智能物流系统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市场规模破万亿,技术驱动与场景拓展成增长双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44
行业概述 - 智能物流系统(ILS)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流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行业自动化、数字化转型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系统市场规模达12785亿元,同比增长17.65% [1][12] - 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2.33%),工业品物流占比超70%,民生物流增速快于整体 [9] - 社会物流总费用19.0万亿元(+4.40%),成本上升主因人力/土地成本、绿色化投入及国际物流波动 [9] 行业特征 - **技术融合加速**:京东物流动态路径优化降低干线空驶率15%,顺丰区块链冷链溯源 [1][10] - **应用场景拓展**:从电商延伸至制造业(如今天国际5G智能工厂提升仓储效率30%)、医药、跨境等领域 [1][12] - **市场格局分化**:头部企业(京东物流、菜鸟网络)主导,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 [1][14] 技术应用 - **智能仓储**:顺丰"亚洲一号"分拣效率提升300%,人力成本降40% [10] - **运输优化**:京东物流AI算法降低运输成本 [1] - **数字孪生**:提升库存周转率25% [10] 重点企业 - **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园区覆盖全国,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16] - **菜鸟网络**:依托阿里生态,整合物流数据中台与IoT设备,强化跨境物流 [14][16] - **顺丰控股**:区块链+温湿度传感器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14] - **北自科技**:2025Q1营收4.41亿元(+1.25%),净利润0.42亿元(+2.38%) [16] - **昆船智能**:2024年智能物流营收8.64亿元(-18.52%),毛利率6.75%(-15.76pct) [18]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物联网、AI、区块链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优化物流仿真 [20] - **场景拓展**:电商、制造业、医药/冷链专业化、跨境电商全球化需求 [21][22] - **政策支持**:政府推动行业标准、智慧城市协同及产业链合作 [23] 产业链 - **上游**:硬件(钢材、传感器等)+软件(IoT、AI、机器视觉) [7] - **中游**:系统集成商 [7] - **下游**:交通、仓储、电商、工业等领域 [7]
德马科技携手智元新创完善布局 第一季净利增49%研发费率7.08%
长江商报· 2025-06-19 07:46
战略合作与产业链布局 - 公司与上海智元新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创新应用,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系统 [1][2] - 合作不涉及具体金额,未来业绩影响取决于项目推进情况,但将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 -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斯克斯机器人,在技术端共建实验室、产业端建设核心部件生产基地、市场端开拓人形机器人增量市场 [4] - 公司卡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两端:场景端(物流)和核心零部件端,物流被视为人形机器人最佳落地场景 [4] 技术研发与专利积累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05%至2485万元,研发费用率提升至7.08% [6][7]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逐年增长(6527万元→6977万元→9384万元),研发费用率从4.27%提升至6.44%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684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覆盖智能部件、物流机器人、智能控制等领域 [5] 财务表现与市场拓展 - 2017-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8年增长,2024年归母净利润9251.92万元(同比+5.63%),扣非净利润8316.93万元(同比+10.97%)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10亿元(同比+25.55%),归母净利润3163万元(同比+49.12%),毛利率达32.12%为同期最高 [7] - 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在澳大利亚、美国、罗马尼亚设生产基地,海外客户包括虾皮、SHEIN等 [5] 行业合作与生态构建 - 2024年1月与浙江大学湖院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物流行业技术创新 [3] - 同年1月与源络科技合作研发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4月与鹿明机器人合作开发关键零部件及应用场景 [3] - 公司基于电机技术积累,推动核心零部件进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并探索"数采服务"市场 [5]
北自科技联合星动纪元拓展业务 坚持科技创新首季毛利率超18%
长江商报· 2025-06-12 07:42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星动纪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人形机器人在智能物流场景的应用开展合作 [2][3] - 合作内容包括人形机器人基础技术、场景化二次开发、硬件与底层技术、软算与仿真平台、场景落地等研发合作 [4] - 双方将通过相互优先推荐方案、最优条件供应、标准制定、联合立项等方式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产业化落地 [4] - 星动纪元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是唯一一家清华大学占股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团队由陈建宇教授领衔 [3]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为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从规划设计到客户培训的"交钥匙"一站式服务 [3] - 2024年营业收入20.62亿元(同比+10.64%),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9.58%),扣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9.96%)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1.25%),归母净利润4221万元(同比+2.38%),扣非净利润4163万元(同比+1.03%) [7]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8.05%,2020-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分别为12.87%、16.72%、17.06%、17.27%、17.79%、18.05% [7] - 截至2024年末在手订单45.51亿元,对经营规模和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9]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费用7345万元(研发费用率3.56%),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968万元(同比+42.23%,研发费用率4.46%) [8] - 截至2024年末有效授权专利237项(发明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143项 [7] - 研发人员188人,占总人数比例30.03% [7] 其他战略合作与并购 - 2024年与世界玻纤龙头中国巨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玻纤行业智能化升级 [5] - 与TMT机械株式会社合作研发全球独家销售的纺丝卷绕设备用自动生头机器人(Birdie),拓展全球化纤市场 [5] - 拟收购苏州穗柯智能科技,整合技术能力与市场渠道,拓展下游应用场景并实现降本增效 [6] 客户资源 - 客户包括中国巨石、蒙牛乳业、伊利股份、五粮液、正大集团、东鹏集团、中粮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 [8]
先导智能(300450):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固态电池提升空间
东北证券· 2025-05-18 23: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3][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海外业务持续高增长,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达28.31亿元,同比增26.31%,收入占比提至23.88%,毛利率升至39.32%,体现全球化战略推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 [1]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整线关键技术突破,2024年推出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设备已发货至多国并获认可和重复订单 [2] - 公司财务指标明显改善,减值计提阶段或迎尾声,经营现金流和合同负债向好 [3]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3/217.88/22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6/20.38/24.32亿元 [3][1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发展历程:2002年成立,早期主营电容器设备,2008年后转向锂电池及光伏产业,2015年上市,2017年进军3C行业,现具备多领域智能装备制造研发能力 [20] - 股权结构:总股本15.66亿股,实控人为董事长王燕清,持股32.33%,宁德时代持股1.19% [22] - 公司业务及财务分析 - 主营业务分析:核心收入来自锂电池智能装备和智能物流系统,锂电池领域全球领先,固态电池有先手布局优势;智能物流系统依托子公司拓展;还发展光伏和3C业务 [26][27] - 财务分析: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118.55亿元,同比降28.7%,2025年一季度环比增13%,同比降幅收窄;毛利率较稳定,海外盈利能力较高;2024年归母净利润降83.88%,2025Q1修复;减值计提或迎尾声;费用结构有改善空间;研发投入稳定 [30][31][32] - 公司订单:2022 - 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下降,依赖度降低;2025年一季度合同负债改善,余额达131.17亿元,新增15.2亿元,环比增13.11% [49] - 应收账款:2020年来持续上升,2024年降11.52%,2025年一季度降8.74%,坏账风险下降 [53] - 单季净经营现金流:2023年后承压,2024年末回正,2025年一季度净流入8.64亿元,经营状况改善 [56] 全球液态锂电池行业分析 - 新能源车国内处于稳步增长期、海外处于高速增长期:2020 - 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爆发增长,2022年后增速回落,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约41.24%,2025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增41%,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 [59][62] - 国内步入稳定增长期,海外处于高速增长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的5.26%升至2024年的40.92%,海外2024年为6.86%左右;海外市场有望拉动新增量,中国锂电设备企业或“随厂出海” [68][74] - 海外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度阶段性下滑,行业走向多点竞争格局,2023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总装机量增长,中日韩企业份额结构变化,新企业份额提升,利好中国锂电设备厂商 [79][80] -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洗牌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国内69.82%市场份额,宁德时代份额下降,比亚迪翻倍增长,本土企业扩张,市场竞争激烈,电池毛利率承压 [82] - 深耕新能源车行业,公司营收增长可期:公司营收早年依赖新能源电车渗透率提升,目前海外渗透率低,公司有望受益海外增长实现二次高速增长 [89][93] - 锂电设备市场:领先优势明显:2024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降28.8%,未来有望恢复增长;中国占主导,先导智能市场份额9.2%排名第一,具备全流程覆盖能力 [94][95] - 锂电设备厂商:海外收入呈现上升趋势:2020 - 2024年头部企业海外收入普遍增长,先导智能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59.3%,已在多国销售交付,“出海”成增长路径 [96][101] 固态电池性能优异、量产可期 - 性能优势明显:传统液态锂电池有技术瓶颈,固态电解质优势显著,可提升电池性能,降低成本 [102][103] - 政策趋势利好行业发展:多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新规或使固态电池成技术变革方向,为设备厂商带来订单增长空间 [105][106] - 多种技术方向选择,电解质研发聚焦三大方向:固态电池技术多条路线并行,主流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电解质,产业链沿“半固态→全固态”演进 [110][111] - 固态电池带来生产设备更新:固态电池技术演进对锂电设备提出改造或替换需求,先导智能已攻克核心工艺,构建整线解决方案能力 [112][115] - 行业多路线并进,量产规划有望落地:行业从实验验证迈向中试,预计2027年左右量产;海外企业多聚焦硫化物路线,美国企业技术探索差异大;中国呈现多元技术路线,车企和电池厂商发展迅速,产能规划明确 [118][122][123] - 市场空间测算:短期全球及中国固态电池智能装备规模上升,年增长率超30%;长期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将提升新能源车渗透率,带动电池产能扩大,增量市场将带动设备投资需求增长 [124][128][12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73/217.88/22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6/20.38/24.3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