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师

搜索文档
把握人工智能快速演进形势 迈入智能发展新阶段——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
新华财经· 2025-08-29 00:20
新华财经北京8月28日电(记者陆宇航余蕊)"与此前实施的'互联网+'行动相比,此次'人工智能+'行动 实现了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推进经济社会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我国全面 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 心)主任霍福鹏表示。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哪一 阶段?"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将如何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福祉?在这个过程中, 又应当如何防范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对霍福鹏进行了专访。 系统性看待人工智能发展释放更大应用潜力 "当前,人工智能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我们以更系统性的视角去看待其发展。"霍福鹏表 示,"在技术层面,过去关注算法等单点技术突破,现在则涉及算法、数据、算力等整个技术体系的升 级。在应用层面,过去大家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在语音助手、图像识别等个别点上的应用,现在则扩展到 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不只是局部的、技术点上的现象。因此,也就有 必要出台更加系统性的文件,加强顶层 ...
人工智能+加速落地,教育行业的大考开始了
36氪· 2025-08-28 10:47
一纸《意见》,让人工智能的想象从产业走向了课堂。 昨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在经济、产业、社 会多个领域提出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被反复提及,并被明确纳 入「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和「强化基础支撑能力」的重点板块。文件强调要「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 式」,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模式,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 提升。 学校如何重塑教学方式,企业又如何从卖课平台转型为「智能学习伙伴」的提供者? 学习方式的革命:AI驱动的人机协同教育 在《意见》中,最引人注目的表述之一是:「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智能学 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这一 句话,背后蕴含着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第一是强调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传统教育的核心是知识传递,而 AI 驱动的教育强调能力 塑造。政策明确提出「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这意味着课堂不再是以考试为 中心的单一评价,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层面,AI 可以通过模拟实验 ...
首次写入政策 “智能经济”发展路线图划定
北京商报· 2025-08-27 00:24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通过"人工智能+"重点行动推动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 明确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三阶段发展目标 [1][3] 产业发展规划 - 培育智能原生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鼓励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 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3] - 定义智能原生产业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基因创造的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 例如大模型内容创作平台、自动驾驶系统、智能体和通用机器人 [4] - 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4] - 加快人工智能驱动育种体系创新 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4] - 加快服务业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 在金融、法律、交通、物流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广泛应用 [4][5] 应用普及目标 -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超90% [3]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6] - 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 [6] 消费与民生应用 -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培育智能服务业态 发展提效型和陪伴型智能原生应用 [6] - 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6] - 探索人机协同新型组织架构 培育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 在劳动力紧缺和环境高危岗位应用 [6] - 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医疗场景应用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7] 教育文化应用 - 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 创新智能学伴和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7] - 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 推动灵活自主学习 [7] - 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具有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内容 壮大文化产业 [7]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布局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 降低应用创新门槛 [8] - 通过在制造、医疗、交通、金融、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布局应用中试基地 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孵化创新主体 [8] -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