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尔泊肽(Tirzepatide)
搜索文档
曾与阿斯利康达成约20亿美元重磅交易 诚益生物赴港IPO
BambooWorks· 2025-10-23 15:58
公司概况与核心产品 - 公司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以应对心血管代谢疾病和炎症性疾病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3] - 核心产品ECC5004是一款每日1次的低剂量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有望成为同类最佳及第二个在全球市场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1][3] - ECC5004凭借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随餐服用,用药便利性优于需严格空腹服用的现有口服GLP-1药物 [3] 业务进展与合作伙伴 - 公司在2023年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重磅交易,将ECC5004在中国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许可给阿斯利康,该交易首付款高达1.85亿美元,未来还有资格获得高达18.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总价值近20亿美元 [3] - 在阿斯利康支持下,ECC5004目前正进行两项针对肥胖/超重症及二型糖尿病的全球IIb期试验,同时在中国开展桥接Ib期试验,这两项临床试验预期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3] - 公司目前尚无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所有收入均源自与阿斯利康的合作 [7] 财务表现与融资估值 - 公司财务表现波动较大,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36亿美元、2.21亿美元和55.7万美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52亿美元、盈利1.39亿美元和亏损0.2亿美元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43万美元,可为后续临床研发提供资金支撑 [7] -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4轮融资,A轮融资投后估值为2.02亿元,到2023年12月阿斯利康入股时投后估值达4.98亿美元(35.48亿元),短短3年内估值增长16.75倍 [2][6]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正迅猛增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3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9%,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465亿美元 [2][5] - 口服剂型因能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便利性与依从性,成为GLP-1赛道新一轮竞争焦点,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已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礼来的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5] - 中国本土创新药进展迅速,信达生物开发的玛仕度肽已经获批上市,还有至少8款国产司美格鲁肽在排队上市、14款GLP-1创新药物在三期临床阶段 [5] 港股市场与IPO前景 - 港股减肥药赛道在2025年持续成为资本市场焦点,多家GLP-1类药物相关公司登陆港股后市场表现瞩目,例如银诺医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超5,300倍,派格生物自5月登陆港股后累计涨幅已超过240% [7] - 相较于银诺医药上市后164亿港元的市值,公司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为35.48亿元,在推进IPO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 [7]
速递|七名董事会成员已辞职!诺和诺德基金会更换公司董事会,领导层内部分歧严重
GLP1减重宝典· 2025-10-22 20:42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诺和诺德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领导层过渡,这一变动是由公司最大股东——Novo基金会推动的,该基金会呼吁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来 振兴这家丹麦制药巨头。根据变动,董事会主席Helge Lund和另外六名董事成员将辞职,前CEO Lars Rebien Sørensen将再次担任 CEO,并同时担任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 Sørensen曾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担任Novo Nordisk的CEO,他在周二的电话会议中对公司的未来表示信心。他表示:"在Mike Doustdar担任新CEO的情况下,实施中的转型计划和重新组成的董事会,我相信Novo Nordisk有一支强大的领导团队,完全致力于成 功。" 随着Sørensen的回归,公司将更加受到Novo基金会的控制,基金会是一个慈善组织,拥有Novo Holdings,并通过它管理基金会的投 资,持有Novo Nordisk和Novonesis的控股权。Sørensen计划在CEO职位上停留两到三年,但他强调,基金会不打算长期参与:"这不 是我们希望的治理结构。" 根据周二的公告,诺和诺德将在11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EGM), ...
替尔泊肽vs司美格鲁肽,谁的减重效果更加显著?
GLP1减重宝典· 2025-08-30 18:23
研究背景与药物概述 - 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均为GLP-1类2型糖尿病药物 同时具备减重功效 [4] - 研究比较两种药物对肥胖或超重成年人的有效性 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 [5] 研究设计与参与者 - 研究纳入18,386名参与者 采用倾向评分匹配队列 [6] - 参与者平均年龄52岁 52%患有2型糖尿病 平均随访时间165天 [6] - 约50%参与者停止每种药物治疗 胃肠道不良事件风险两组相似 [6] 减重效果数据对比 - 3个月时替尔泊肽组体重减轻5.9% 司美格鲁肽组减轻3.6% [12] - 6个月时替尔泊肽组体重减轻10.1% 司美格鲁肽组减轻5.8% [12] - 12个月时替尔泊肽组体重减轻15.3% 司美格鲁肽组减轻8.3% [12] - 体重减轻≥5%比例:替尔泊肽组81.8% 司美格鲁肽组66.5% 风险比1.76 [10] - 体重减轻≥10%比例:替尔泊肽组62.1% 司美格鲁肽组37.1% 风险比2.54 [10] - 体重减轻≥15%比例:替尔泊肽组42.3% 司美格鲁肽组18.1% 风险比3.24 [10] 研究结论与专家观点 - 替尔泊肽在减重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司美格鲁肽 [14] - 无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效果优于糖尿病患者 但替尔泊肽在两组均更有效 [16] - 替尔泊肽使用者体重减轻10%的可能性是司美格鲁肽使用者的两倍多 [16] - 替尔泊肽使用者体重减轻15%的可能性是司美格鲁肽使用者的三倍 [16] - 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有效性 可用性和保险覆盖范围等因素 [16]
Nature Medicine:替尔泊肽能够有效治疗遗传性肥胖
生物世界· 2025-08-28 15:30
药物疗效研究 - 礼来公司开发的GLP-1/GIP双重激动剂替尔泊肽是已上市减重效果最好的药物 在临床试验中可帮助肥胖者显著减重20%以上 [2] - 替尔泊肽可能对重度肥胖患者特别有益 重度肥胖定义为BMI>40 kg/m² [2][5] - 黑皮质素-4受体功能缺陷导致的MC4R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肥胖症 表现为食欲亢进和严重肥胖 [5] - MC4R缺乏症目前尚无获批治疗方法 严格的饮食和身体活动干预措施效果不佳 MC4R激动剂在临床试验中未能显示疗效 [5] 临床试验数据 - 研究团队对2291名参与者DNA样本进行分析 其中32人携带致病MC4R突变 占比1.4% [6] - MC4R突变携带者基线BMI为40 kg/m² 高于非携带者的38 kg/m² [6] - 治疗72周后 MC4R突变携带者减重18.3% 非携带者减重19.9% 减重轨迹相当 [6] - 替尔泊肽对MC4R突变携带者和非携带者的代谢参数影响没有差异 [6] 研究结论 - 替尔泊肽能够帮助MC4R缺陷的遗传性肥胖者有效减轻体重 其效果与非遗传性肥胖者相当 [2][6] - 替尔泊肽可能是治疗最常见遗传性肥胖症MC4R缺乏症的有效选择 [2][6] - 该研究由礼来公司联合剑桥大学附属阿登布鲁克医院完成 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期刊 [2]
被追捧的孟加拉“减肥神药”,安全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21:41
替尔泊肽市场概况 - 礼来研发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72周使用者中平均减重22.8公斤,2025年Q1全球销售额达61.5亿美元[2] - 孟加拉因专利豁免权可仿制专利期内原研药,至少6种孟加拉版替尔泊肽在中国流通[2] - 礼来原研药2.5mg单价405元(四支起售),孟加拉仿制药单价190-260元且可单支购买[2] 仿制药流通链条 - 孟加拉版药品通过代购渠道进入中国,运输存在变质风险,使用者多无处方且不符合适应证[3][4] - 实际流通模式为代理经销:从孟加拉药企采购后经带货人入境,再分层分销至终端[7][8] - 主要仿制药企包括Aristopharma、Popular和Ziska,后者单次进货量可达1000支[8] 用户画像与用药风险 - 主要用户为BMI正常或略超重人群(如BMI 24.2kg/㎡),多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接触代购[3][13] - 代购常建议超剂量使用(如直接推荐5mg而非2.5mg),80%代购未对正常BMI者提出医疗咨询建议[4] - 仿制药未经过中国临床验证,杂质与佐剂差异可能影响药效代谢并引发不良反应[13][14] 法律监管现状 - 未经批准的药品进口违反《药品管理法》,销售可能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或非法经营罪[16] - 法律仅允许个人携带少量自用药品入境,但明确禁止营利性销售行为[17] - 海关暂未大规模查扣相关仿制药,但代理称单次被没收量可达2000支[8][17] 行业竞争格局 - 礼来原研药专利2036年到期,孟加拉仿制药凭借TRIPS协定第66条豁免专利限制[10][11] - 社交平台成为代购主要推广渠道,代理通过体重对比图吸引客户[9][13] - 医疗机构强调需通过正规渠道评估用药,反对非适应证使用[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