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物滥用
icon
搜索文档
被追捧的孟加拉“减肥神药”,安全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22:00
核心观点 - 孟加拉版替尔泊肽在中国市场通过代购渠道流通,价格显著低于礼来原研药(190-260元 vs 405元),吸引大量消费者自行购买使用 [1][2] - 使用者多为BMI正常或轻微超重人群,不符合药物适应证条件,存在严重用药风险 [5][6][8] - 代购渠道存在假药风险、运输变质风险,且缺乏专业医疗指导 [10][11] - 孟加拉药企利用TRIPS协议专利豁免权合法仿制,但进口至中国可能侵犯专利权 [18] - 该现象反映社会对"瘦即美"的过度追求,医生强调应重视健康减肥方式 [20][22][24] 市场现状 - 2025年Q1礼来原研替尔泊肽全球销售额达61.5亿美元 [2] - 中国市场至少流通6种孟加拉仿制版本,主要通过代理分销模式进入 [14][15] - 典型代理模式:孟加拉药企→国内采购商→带货人→冷库分装→终端客户 [15][16] - 单次代理进货量可达1000支,海关没收量达2000支 [15][16] 产品差异 - 原研药与仿制药价差达43-53%(405元 vs 190-260元)[1][2] - 仿制药在佐剂、杂质、纯度等方面可能存在质量控制差异 [23] - 仿制药未经过中国人群临床试验,安全性存疑 [24] 渠道特征 - 主要销售平台为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代理通过身材对比图吸引客户 [7][17] - 仅12.5%代购会建议BMI正常者咨询医生(8名中1名)[9] - 运输环节存在冷链断裂风险,部分药品到货时已升温 [11] 法律风险 - 未经批准进口药品可能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非法经营罪等 [26][27] - 平台明知违法仍允许销售需承担刑事责任 [26] - 个人自用少量药品可免于处罚,但销售行为不受此保护 [27][28] 用户画像 - 典型用户:23岁女性,BMI 24.2kg/㎡(正常范围上限),职业需求驱动 [5][6] - 小基数用户(BMI正常者)占比高于大基数肥胖患者 [22] - 用户普遍未经问诊/处方/检查,自行决定用药剂量 [8]
被追捧的孟加拉“减肥神药”,安全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21:41
替尔泊肽市场概况 - 礼来研发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72周使用者中平均减重22.8公斤,2025年Q1全球销售额达61.5亿美元[2] - 孟加拉因专利豁免权可仿制专利期内原研药,至少6种孟加拉版替尔泊肽在中国流通[2] - 礼来原研药2.5mg单价405元(四支起售),孟加拉仿制药单价190-260元且可单支购买[2] 仿制药流通链条 - 孟加拉版药品通过代购渠道进入中国,运输存在变质风险,使用者多无处方且不符合适应证[3][4] - 实际流通模式为代理经销:从孟加拉药企采购后经带货人入境,再分层分销至终端[7][8] - 主要仿制药企包括Aristopharma、Popular和Ziska,后者单次进货量可达1000支[8] 用户画像与用药风险 - 主要用户为BMI正常或略超重人群(如BMI 24.2kg/㎡),多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接触代购[3][13] - 代购常建议超剂量使用(如直接推荐5mg而非2.5mg),80%代购未对正常BMI者提出医疗咨询建议[4] - 仿制药未经过中国临床验证,杂质与佐剂差异可能影响药效代谢并引发不良反应[13][14] 法律监管现状 - 未经批准的药品进口违反《药品管理法》,销售可能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或非法经营罪[16] - 法律仅允许个人携带少量自用药品入境,但明确禁止营利性销售行为[17] - 海关暂未大规模查扣相关仿制药,但代理称单次被没收量可达2000支[8][17] 行业竞争格局 - 礼来原研药专利2036年到期,孟加拉仿制药凭借TRIPS协定第66条豁免专利限制[10][11] - 社交平台成为代购主要推广渠道,代理通过体重对比图吸引客户[9][13] - 医疗机构强调需通过正规渠道评估用药,反对非适应证使用[12][14]
为更能“卷”,他们偷偷吃上了治疗多动症的药
核心观点 - "聪明药"在高压行业和考试群体中被滥用,形成灰色产业链 [1][3][5][6][7] - 国内ADHD患者面临药物短缺,供需失衡催生市场机会 [10][12][13] - 立方制药推出国产仿制药,资本市场反应热烈但波动剧烈 [14][16][17] 行业现状 - 全球ADHD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11%至2034年2114亿美元 [15] - 国内唯一获批药物"专注达"由西安杨森生产,2021年纳入医保但产能不足 [10][12] - 2024年"专注达"销售额达641亿美元,显示强劲市场需求 [15] 公司动态 - 立方制药2024年4月获批首款国产仿制药,股价连续5个涨停板 [14][16] - 公司表示仿制药与"专注达"药效等效,供应链更便捷且产能有保障 [16] - 财报显示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股价在短期炒作后断崖式下跌 [17] 市场供需 - 中国6-16岁儿童ADHD患病率626%,成人患病率25-49%,估算每30名上班族有1例患者 [10] - 药物短缺导致原价20元/粒的"聪明药"在黑市被炒至100元/粒 [12] - 西安杨森计划2025年Q2前将包装工序转移至国内工厂以缓解供应压力 [13] 产品特性 - "聪明药"主要成分为治疗多动症的阿得拉、利他林或治疗睡眠障碍的莫达非尼 [3] - 药物通过兴奋脑神经元提高注意力,但会引发成瘾性及心脏疾病等副作用 [5][7][17] - 美国FDA要求"利他林"添加黑框警告,高血压等患者需谨慎使用 [17]
职场高等牛马,偷吃聪明药
虎嗅· 2025-05-13 12:20
行业现状 - "聪明药"主要指治疗多动症和睡眠障碍的精神兴奋性药物 如阿得拉 利他林 莫达非尼等 通过改变脑细胞代谢提高注意力 但属于国家严管的第一类精神药品 具有成瘾性和严格渠道控制[6][7] - 国内唯一获批的"聪明药"是强生子公司西安杨森生产的"专注达" 2005年上市 2021年纳入医保 但产能有限导致全国多地缺货 患者需抢购[27][28][30] - 全球ADHD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7 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4 11% 2034年将达211 4亿美元[35] 市场需求 - 国内6~16岁儿童ADHD患病率6 26% 成人2 5%~4 9% 平均每30名上班族有1名患者 形成巨大药物缺口[26] - 非患者群体如考生 职场人士通过灰色渠道购药 药贩子将20元/粒的"聪明药"炒至100元/粒 跨境走私现象频发[9][15][32] - 华尔街等高压行业滥用现象普遍 美国精神科医生50%客户来自华尔街 七位数年薪促使员工突破底线[18][19] 国产替代 - 立方制药2024年4月获批首款国产仿制药 药效与"专注达"一致 解决等效平替问题 供应链更便捷[37][38] - 消息公布后立方制药股价连拉5个涨停 但随后因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而断崖下跌[37][41][42] - 国产仿制药有望缓解"专注达"短缺问题 在中美关税背景下抢占市场[40] 产品特性 - "专注达"需三把钥匙开启保险柜保管 仅限确诊ADHD患者凭处方购买 原料供应受全球监管 产能扩张决策链路长[8][33] - "聪明药"实际仅提高专注力 不增强记忆力或逻辑能力 违规使用会导致失眠 抑郁 心脏病等副作用[45][46] - 英国剑桥大学10%学生曾用"聪明药" 牛津大学提议考试前进行药检但未实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