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物滥用
icon
搜索文档
双11,处方药也能狂欢?
经济观察网· 2025-11-10 19:29
电商平台处方药促销活动概况 - 今年双11期间,京东、阿里、美团等电商平台将百亿补贴、满减、秒杀等促销手段应用于处方药销售 [2][3] - 促销活动覆盖平台自营药房、药企旗舰店及零售药店,涉及阿利沙坦酯片、达格列净片、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多款处方药,补贴后价格较标价下降10%–20% [3][6] - 以替尔泊肽注射液为例,京东大药房百亿补贴后价格从2760元降至1999元,阿里健康大药房通过五重补贴从3034元降至1799.1元,美团自营大药房从2520元降至2470元 [7] - 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满300元减50元、满1件享9折、限时秒杀、下单抽免单等 [2][10] 促销活动涉及的处方药品种 - 减肥类处方药成为促销热点,京东双11活动开始后减肥药成交额增长超5.7倍 [6] - 热门促销药品包括礼来的替尔泊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等,其中司美格鲁肽曾登顶全球“药王”,替尔泊肽在三季度有望超越它 [6] - 除减肥药外,促销处方药还涵盖男科药他达拉非片、乙肝药恩替卡韦片、心衰药托伐普坦片、儿童用抗生素头孢克洛混悬剂等多个治疗领域 [12] 促销活动潜在的合规挑战 - 法律意见指出,“下单抽免单”活动涉及赠送药品,可能构成被明令禁止的处方药买赠行为 [10][11] - 满减、秒杀等促销若力度过大,可能诱导消费者为凑单而超量购买或购买与病情无关的药品,偏离合理用药初衷,存在被监管认定为违规的风险 [11] - 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媒体发布特定处方药降价信息,具有推荐目的,可能被认定为违反《广告法》中禁止处方药面向大众做广告的规定 [12][13] - 平台在商品页面展示功能主治、适应证、用法用量等信息,或开设“用药提示”栏目详细说明药物信息,可能超出《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允许的展示范围 [14] 平台营销中的药效承诺与处方审核 - 平台推出“不瘦必赔”等兜底药效的活动,例如阿里健康大药房承诺患者购买替尔泊肽后若按计划未达减重目标,最高可申请赔付50%用药金额(最高5000元),这可能违反《广告法》关于药品广告不得含有功效断言或保证的规定 [15][16] - 线上处方审核流程存在随意性,记者测试在未提交任何病历资料的情况下,最快10秒即可开出覆盖糖尿病、肥胖症等重大疾病的处方,仅个别平台强制要求审核首诊记录 [17] 行业专家观点与潜在风险 - 行业专家指出药品营销的市场冲动与药物使用的临床规则之间存在冲突,长期积累的危害爆发后,买单方往往是政府和广大患者 [18] - 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热门处方药的说明书中均带有最高级别的黑框警告,提示尚不清楚是否可能引起人类甲状腺C细胞肿瘤等严重不良反应 [3][17] - 医疗专家强调,由于一些药物临床使用时间不长,未来可能出现新的未知风险,用药总归不是最佳选择,满足治疗需求才是核心目标 [18][19]
涉“钱德勒”之死案最后一名被告认罪:毒贩“K粉女王”承认提供“致命剂量”氯胺酮致其死亡
环球网· 2025-09-04 11:49
事件概述 - 演员马修·派瑞于2023年10月因氯胺酮急性作用死亡 毒贩贾斯文·桑加承认提供致命剂量氯胺酮 [1][3] 司法进展 - 毒贩贾斯文·桑加承认五项指控 包括2023年向派瑞出售致死氯胺酮 将于12月10日被判刑 面临最高65年监禁 [3] - 检方起诉五名嫌疑人 包括派瑞助理 两名医生 毒贩及中间人 指控其合伙榨取派瑞钱财 [3] - 桑加是第五名因派瑞之死认罪的被告 [3] 交易细节 - 派瑞去世前四天花6000美元购买25小瓶氯胺酮 [3] - 检方调查记录显示派瑞死于氯胺酮注射过量 [3] 背景信息 - 派瑞长期与毒瘾斗争 死前一年自曝花掉至少900万美元戒毒戒酒 [3] - 派瑞最初因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接触氯胺酮 后成瘾并设法获取更多药物 [3] - 专业机构称派瑞是氯胺酮滥用受害者 强调滥用药物如同玩轮盘赌游戏 [3] 行业影响 - 事件暴露利用氯胺酮获利的大型地下犯罪网络 [3]
被追捧的孟加拉“减肥神药”,安全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22:00
核心观点 - 孟加拉版替尔泊肽在中国市场通过代购渠道流通,价格显著低于礼来原研药(190-260元 vs 405元),吸引大量消费者自行购买使用 [1][2] - 使用者多为BMI正常或轻微超重人群,不符合药物适应证条件,存在严重用药风险 [5][6][8] - 代购渠道存在假药风险、运输变质风险,且缺乏专业医疗指导 [10][11] - 孟加拉药企利用TRIPS协议专利豁免权合法仿制,但进口至中国可能侵犯专利权 [18] - 该现象反映社会对"瘦即美"的过度追求,医生强调应重视健康减肥方式 [20][22][24] 市场现状 - 2025年Q1礼来原研替尔泊肽全球销售额达61.5亿美元 [2] - 中国市场至少流通6种孟加拉仿制版本,主要通过代理分销模式进入 [14][15] - 典型代理模式:孟加拉药企→国内采购商→带货人→冷库分装→终端客户 [15][16] - 单次代理进货量可达1000支,海关没收量达2000支 [15][16] 产品差异 - 原研药与仿制药价差达43-53%(405元 vs 190-260元)[1][2] - 仿制药在佐剂、杂质、纯度等方面可能存在质量控制差异 [23] - 仿制药未经过中国人群临床试验,安全性存疑 [24] 渠道特征 - 主要销售平台为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代理通过身材对比图吸引客户 [7][17] - 仅12.5%代购会建议BMI正常者咨询医生(8名中1名)[9] - 运输环节存在冷链断裂风险,部分药品到货时已升温 [11] 法律风险 - 未经批准进口药品可能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非法经营罪等 [26][27] - 平台明知违法仍允许销售需承担刑事责任 [26] - 个人自用少量药品可免于处罚,但销售行为不受此保护 [27][28] 用户画像 - 典型用户:23岁女性,BMI 24.2kg/㎡(正常范围上限),职业需求驱动 [5][6] - 小基数用户(BMI正常者)占比高于大基数肥胖患者 [22] - 用户普遍未经问诊/处方/检查,自行决定用药剂量 [8]
被追捧的孟加拉“减肥神药”,安全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21:41
替尔泊肽市场概况 - 礼来研发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72周使用者中平均减重22.8公斤,2025年Q1全球销售额达61.5亿美元[2] - 孟加拉因专利豁免权可仿制专利期内原研药,至少6种孟加拉版替尔泊肽在中国流通[2] - 礼来原研药2.5mg单价405元(四支起售),孟加拉仿制药单价190-260元且可单支购买[2] 仿制药流通链条 - 孟加拉版药品通过代购渠道进入中国,运输存在变质风险,使用者多无处方且不符合适应证[3][4] - 实际流通模式为代理经销:从孟加拉药企采购后经带货人入境,再分层分销至终端[7][8] - 主要仿制药企包括Aristopharma、Popular和Ziska,后者单次进货量可达1000支[8] 用户画像与用药风险 - 主要用户为BMI正常或略超重人群(如BMI 24.2kg/㎡),多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接触代购[3][13] - 代购常建议超剂量使用(如直接推荐5mg而非2.5mg),80%代购未对正常BMI者提出医疗咨询建议[4] - 仿制药未经过中国临床验证,杂质与佐剂差异可能影响药效代谢并引发不良反应[13][14] 法律监管现状 - 未经批准的药品进口违反《药品管理法》,销售可能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或非法经营罪[16] - 法律仅允许个人携带少量自用药品入境,但明确禁止营利性销售行为[17] - 海关暂未大规模查扣相关仿制药,但代理称单次被没收量可达2000支[8][17] 行业竞争格局 - 礼来原研药专利2036年到期,孟加拉仿制药凭借TRIPS协定第66条豁免专利限制[10][11] - 社交平台成为代购主要推广渠道,代理通过体重对比图吸引客户[9][13] - 医疗机构强调需通过正规渠道评估用药,反对非适应证使用[12][14]
为更能“卷”,他们偷偷吃上了治疗多动症的药
核心观点 - "聪明药"在高压行业和考试群体中被滥用,形成灰色产业链 [1][3][5][6][7] - 国内ADHD患者面临药物短缺,供需失衡催生市场机会 [10][12][13] - 立方制药推出国产仿制药,资本市场反应热烈但波动剧烈 [14][16][17] 行业现状 - 全球ADHD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11%至2034年2114亿美元 [15] - 国内唯一获批药物"专注达"由西安杨森生产,2021年纳入医保但产能不足 [10][12] - 2024年"专注达"销售额达641亿美元,显示强劲市场需求 [15] 公司动态 - 立方制药2024年4月获批首款国产仿制药,股价连续5个涨停板 [14][16] - 公司表示仿制药与"专注达"药效等效,供应链更便捷且产能有保障 [16] - 财报显示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股价在短期炒作后断崖式下跌 [17] 市场供需 - 中国6-16岁儿童ADHD患病率626%,成人患病率25-49%,估算每30名上班族有1例患者 [10] - 药物短缺导致原价20元/粒的"聪明药"在黑市被炒至100元/粒 [12] - 西安杨森计划2025年Q2前将包装工序转移至国内工厂以缓解供应压力 [13] 产品特性 - "聪明药"主要成分为治疗多动症的阿得拉、利他林或治疗睡眠障碍的莫达非尼 [3] - 药物通过兴奋脑神经元提高注意力,但会引发成瘾性及心脏疾病等副作用 [5][7][17] - 美国FDA要求"利他林"添加黑框警告,高血压等患者需谨慎使用 [17]
职场高等牛马,偷吃聪明药
虎嗅· 2025-05-13 12:20
行业现状 - "聪明药"主要指治疗多动症和睡眠障碍的精神兴奋性药物 如阿得拉 利他林 莫达非尼等 通过改变脑细胞代谢提高注意力 但属于国家严管的第一类精神药品 具有成瘾性和严格渠道控制[6][7] - 国内唯一获批的"聪明药"是强生子公司西安杨森生产的"专注达" 2005年上市 2021年纳入医保 但产能有限导致全国多地缺货 患者需抢购[27][28][30] - 全球ADHD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7 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4 11% 2034年将达211 4亿美元[35] 市场需求 - 国内6~16岁儿童ADHD患病率6 26% 成人2 5%~4 9% 平均每30名上班族有1名患者 形成巨大药物缺口[26] - 非患者群体如考生 职场人士通过灰色渠道购药 药贩子将20元/粒的"聪明药"炒至100元/粒 跨境走私现象频发[9][15][32] - 华尔街等高压行业滥用现象普遍 美国精神科医生50%客户来自华尔街 七位数年薪促使员工突破底线[18][19] 国产替代 - 立方制药2024年4月获批首款国产仿制药 药效与"专注达"一致 解决等效平替问题 供应链更便捷[37][38] - 消息公布后立方制药股价连拉5个涨停 但随后因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而断崖下跌[37][41][42] - 国产仿制药有望缓解"专注达"短缺问题 在中美关税背景下抢占市场[40] 产品特性 - "专注达"需三把钥匙开启保险柜保管 仅限确诊ADHD患者凭处方购买 原料供应受全球监管 产能扩张决策链路长[8][33] - "聪明药"实际仅提高专注力 不增强记忆力或逻辑能力 违规使用会导致失眠 抑郁 心脏病等副作用[45][46] - 英国剑桥大学10%学生曾用"聪明药" 牛津大学提议考试前进行药检但未实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