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电池

搜索文档
智元机器人及产业链深度解读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智源机器人、上纬新材、恒工精密、蓝思科技、中大力德、斯菱股份、冠盛股份、博众精工、荣鑫股份、东阳光、宇树、特斯拉、优必选、长盛轴承、尚伟新材、华瑞精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智源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机遇期驱动因素 - 政治和资本层面需求推动持续反攻,如 2025 年 4 月发布灵犀 X2 产品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启动港股独立 IPO 并拟收购上纬新材 60%以上控股权[2] - 监管层面收购上纬新材后不重大改变主营业务避免借壳上市,通过人员招聘等注入资源使上纬进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2] - 市场表现上,上纬新材成智源影子股,市值有望对标优必选推动股价上涨[2] 国产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大投资机遇期开启原因 - 产业链角度,T 链低潮,国产链处于政策和产业上升期,如宇树登央视春晚、马斯克点赞提升国产机器人关注度[4] - 窗口期内中移动子公司下达 1.2 亿元订单,北京将举办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推动市场热情[4] - 二级市场层面,上轮窗口期长盛轴承涨幅近 10 倍,此次尚伟新材有望成 10 倍股带动国产链表现[4] 智源机器人发展情况 - 发展历程:2023 年 2 月成立,8 月推第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远征 A1;2024 年 8 月发布 5 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及具身智能相关成果[5] - 研发创新:截至 2024 年底累计申请 189 项专利,建成全球首个数据采集规模最大、质量最优数采工厂;2025 年发布国内首个通用巨声基座大模型智源启元大模型[3][8][11] - 产品矩阵:商用人形机器人包括双足机器人远征 A2、灵犀 X2 及轮式通用机器人,场景覆盖率高,各产品有不同应用场景[10] - 商业化进度:截至 2025 年 1 月 6 日,通用巨声机器人累计下线 1000 台,预计今年出货数千台,量产进度国内第一梯队[12][13] - 供应链特征:采用开放供应链策略,与多家企业合作,与华发集团设珠海巨升智能创新中心[14] 智元与宇树全球竞争力 2025 年出货量预计超越特斯拉,宇树吹响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号角,智源是第二家应重点关注的国产主机厂,智源后续资本运作和展会预计有持续动作[7] 推荐标的优势 - 中大力德:国内行星减速器龙头企业,智元量产定点供应商,技术基础深厚,具备三种精密减速器量产能力,行星减速器市场地位高,获量产定点有订单,今年拟投资 2 亿扩产[3][16] - 恒工精密:智源股东占比 0.69%有营收贡献,国内连铸球墨铸铁龙头企业,材料用于谐波减速器有成本低等优势,市场占有率超 60%,布局人形机器人生态,产品供货头部减速器厂商。假设 2027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 100 万台,预计能带来 180 亿估值提升,主业对应市值 50 亿,总计 230 亿,折算到 2025 年预计市值 220 亿左右[17][18][20] - 华瑞精密:已进入智源产业链,向恒工和中大力德提供刀具,通用刀具行业首家业绩拐点公司,未来三年预计收入 18 亿左右,小四倍利润,对应 100 亿市值,人形机器人机加环节刀具对应 90 亿左右市值,总计 190 亿市值展望[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刀具行业正进入头部企业集中阶段,国产民营品牌崭露头角,龙头企业如华锐精密有望成为行业领军者,类似 2020 - 2022 年的海天精工[22]
亿纬锂能携多项创新技术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大圆柱电池研发进展
环球网· 2025-04-27 17:43
核心技术产品展示 - 公司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及汽车电子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 [1] - 重点展示大圆柱电池技术,通过高精度成组、超薄焊接及全域发泡等工艺突破,强调标准化、零膨胀及本验安全等技术特性 [1] 大圆柱电池技术特点 - 标准化设计提升制造效率,系统零部件标准化率较方形电池提高10倍 [3] - "固定尺寸+多元化学体系"技术路线兼容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三元锂等多种体系,支持电量、续航等参数的灵活调整,缩短电池系统研发周期至3-6个月 [3] - 圆形结构设计实现全生命周期"零膨胀",减少电池系统应力管理需求 [3] 工艺突破与专利布局 - 突破四项关键技术:实现-30℃环境下25分钟快充的低温解决方案;系统成组精度达垂直方向200μm、水平方向250μm;焊接熔深精度控制在80μm;全域发泡技术使电池包扭转刚度超15000NM [5] - 在大圆柱电池领域累计申请专利超2300项,覆盖15个国家 [5] 低空飞行器与回收网络 - 针对低空飞行器领域推出分层能源方案,涵盖320Wh/kg以下的高成组效率产品及更高能量密度的软包电池技术 [6] - 发布全球化锂电回收网络"摇篮计划",在四大洲30余国布局回收网点,构建从电池回收到材料再生的闭环体系,累计装车超3.2万台 [6]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推进大圆柱电池技术研发,并与全球车企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技术应用场景 [6]
最前线 |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装车超3.2万台,单车行驶程超21万公里
36氪· 2025-04-26 21:33
文章核心观点 亿纬锂能携系列核心技术产品亮相上海车展,大圆柱电池是核心产品,具备标准化、原位升级、“零膨胀”等优势,公司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实现量产,有大量专利,出货量可观且已拓展多家主机厂 [1][2][3][4][5] 公司参展情况 - 亿纬锂能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产品亮相上海车展 [1] 大圆柱电池优势 标准化 - 大圆柱电池契合汽车工业效率要求,可解决产能错配问题,减少电池多样化,提升汽车工业效率 [1] - 相较于方形电池,大圆柱电池有10倍的制造效率,系统零部件设计和成组工艺标准化,可让电池成为汽车标准零部件 [1] 原位升级 - 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周期压缩至12 - 18个月的现状下,大圆柱电池“固定尺寸 + 多元化学体系”技术路线可解决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 [1] - 大圆柱电池可兼容多种化学体系,实现电量等灵活调整,将电池系统研发时间缩短到3 - 6个月,降低80%的研发费用 [1] “零膨胀” - 大圆柱电池圆形结构及特殊材料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尺寸始终如一,省去复杂应力管理设计,让电子系统存储变简单 [2] 安全性 - 亿纬锂能电池系统基于多种技术叠加,让电子系统底部磕碰能量吸收达1000焦,是新国标6.6倍 [2] 攻克的技术难题 低温难题 - 亿纬锂能经过4年研发攻克低温难题,实现低内阻技术、系统保温加热技术突破,让大圆柱电池在 - 30℃环境下保持25分钟快充,低温续航提升20% [2] 高精度成组 - 亿纬锂能在系统成组高度方向实现200μm的垂直度控制,水平方向位置度精准到250μm,确保传热均匀一致 [3] 可靠焊接 - 亿纬锂能将大圆柱电池焊接熔深精度做到80μm,确保每个焊点稳定可靠工作 [3] 高致密发泡 - 大圆柱电池强度是方形电池的5倍,叠加全域发泡技术后,电池包可实现超15000NM的扭转刚度,让汽车底盘达到超5万μm的扭转高度 [3] - 3摄氏度温控管理和1:4的发泡比例确保发泡过程可控,实现高致密发泡和超强刚度 [3] 专利情况 - 亿纬锂能在大圆柱电池方面构建的全球化专利网络覆盖15个国家,累计申请超2300项专利,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3] 出货情况 - 亿纬锂能作为国内首家量产大圆柱电池的企业,规模化量产15个月以来累计交付装车超3.2万台,单车超21万公里零事故记录 [4] 客户拓展 - 亿纬锂能大圆柱产品已拓展长安、一汽、宝马、蔚来、江淮等多家主机厂,未来将进入规模交付阶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