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MNI全能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竞赛再升级 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30 02:42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上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展示动力系统新技术新产品,动力系统竞争进入全产业链、全场景复合博弈阶段,多种动力技术发展将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竞争激烈促使企业提升技术与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1][4][7] 企业密集“秀肌肉” - 惠州亿纬锂能展示大圆柱电池领域专利布局及前沿技术成果 [2] - 蜂巢能源针对新能源越野车需求推出堡垒越野电池 [2] - 中创新航携顶流电池及全域系统解决方案亮相 [2] - 比亚迪发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车型“海狮07EV”和“星舰” [2] - 动力电池企业在固态、高镍三元、磷酸铁锂等电池技术路线均有布局,高镍三元用于高端车型,磷酸铁锂用于中低端车型和储能,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发展方向 [2] - 宁德时代发布多款新品,骁遥双核电池成焦点,董事长称固态电池不是“出路”,双核、多核才是 [3] - 宁德时代双核电池通过双核架构组合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兼顾低温性能、续航、快充与安全,不同组合有不同优势 [3] - 业内人士称动力电池进入“多核时代”,从单一材料竞争走向多元体系协同,核心逻辑是“场景化适配”,创新架构将在全领域落地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 [4]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 锂动力电池升级同时,钠离子、氢燃料电池、醇类燃料等动力技术加速发展 [5]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电池,突破材料性能边界,可大规模量产,降低对锂资源依赖,实现全温域适配 [5] - 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用于商用车,车展上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亮相,搭载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满足长续航和环保舒适驾乘体验 [5][6]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展示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醇氢生态,带来全球首款醇氢电动大VAN和明星车型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甲醇能源车端应用近4万辆,累计行驶超200亿公里 [6] - 专家表示2025年汽车动力系统竞争更激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发展 [6] - 协会秘书长称动力系统竞争中企业要以低成本、快速度实现技术场景化落地,需加强研发、提升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加强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7]
刘金成鏖战锂电问鼎储能全球第二 亿纬锂能多线布局首季营收增37%
长江商报· 2025-04-28 08: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扣非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 [1] - 2023年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滑0.35%,动力电池营收191.67亿元,同比减少超两成,营收占比从49.16%降至39.43% [7] - 2023年储能电池营收163.4亿元,占比33.5%,2024年储能电池营收190.27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比39.14% [7] 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2023年出货量28.08GWh,同比增长64.22%,国内市场份额4.45%,排名第四 [6] - 储能电池2024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第二 [8] - 2024年一季度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8] 技术布局与战略 - 2015年切入圆柱18650锂离子电池,2016年涉足方形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2018年与SKI合作开发软包三元电池 [6] - 2025年大圆柱电池预计需求5GWh,刘金成认为圆柱较方形更适合插混,2024年将是多种材料体系大圆柱电池元年 [1][9] - 近期推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 [8] 创始人背景与历史 - 创始人刘金成拥有物理化学专业背景,1985年进入电池行业,2001年创办亿纬锂能前身惠州晋达电子 [2] - 早期为小灵通生产2000多万个电池,2008年锂亚电池国内市场份额39%,2009年公司上市时营收2.06亿元 [3] - 2013年营收突破10亿元,2014年收购麦克韦尔50.1%股权,2019年投资收益达8.4亿元 [3][4]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显著优势,其他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7] - 公司通过拓展储能赛道打破动力电池内卷困境,储能业务已成为营收支柱 [7][8]
亿纬锂能携多项创新技术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大圆柱电池研发进展
环球网· 2025-04-27 17:43
核心技术产品展示 - 公司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及汽车电子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 [1] - 重点展示大圆柱电池技术,通过高精度成组、超薄焊接及全域发泡等工艺突破,强调标准化、零膨胀及本验安全等技术特性 [1] 大圆柱电池技术特点 - 标准化设计提升制造效率,系统零部件标准化率较方形电池提高10倍 [3] - "固定尺寸+多元化学体系"技术路线兼容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三元锂等多种体系,支持电量、续航等参数的灵活调整,缩短电池系统研发周期至3-6个月 [3] - 圆形结构设计实现全生命周期"零膨胀",减少电池系统应力管理需求 [3] 工艺突破与专利布局 - 突破四项关键技术:实现-30℃环境下25分钟快充的低温解决方案;系统成组精度达垂直方向200μm、水平方向250μm;焊接熔深精度控制在80μm;全域发泡技术使电池包扭转刚度超15000NM [5] - 在大圆柱电池领域累计申请专利超2300项,覆盖15个国家 [5] 低空飞行器与回收网络 - 针对低空飞行器领域推出分层能源方案,涵盖320Wh/kg以下的高成组效率产品及更高能量密度的软包电池技术 [6] - 发布全球化锂电回收网络"摇篮计划",在四大洲30余国布局回收网点,构建从电池回收到材料再生的闭环体系,累计装车超3.2万台 [6]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推进大圆柱电池技术研发,并与全球车企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技术应用场景 [6]
最前线 |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装车超3.2万台,单车行驶程超21万公里
36氪· 2025-04-26 21:33
文章核心观点 亿纬锂能携系列核心技术产品亮相上海车展,大圆柱电池是核心产品,具备标准化、原位升级、“零膨胀”等优势,公司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实现量产,有大量专利,出货量可观且已拓展多家主机厂 [1][2][3][4][5] 公司参展情况 - 亿纬锂能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产品亮相上海车展 [1] 大圆柱电池优势 标准化 - 大圆柱电池契合汽车工业效率要求,可解决产能错配问题,减少电池多样化,提升汽车工业效率 [1] - 相较于方形电池,大圆柱电池有10倍的制造效率,系统零部件设计和成组工艺标准化,可让电池成为汽车标准零部件 [1] 原位升级 - 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周期压缩至12 - 18个月的现状下,大圆柱电池“固定尺寸 + 多元化学体系”技术路线可解决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 [1] - 大圆柱电池可兼容多种化学体系,实现电量等灵活调整,将电池系统研发时间缩短到3 - 6个月,降低80%的研发费用 [1] “零膨胀” - 大圆柱电池圆形结构及特殊材料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尺寸始终如一,省去复杂应力管理设计,让电子系统存储变简单 [2] 安全性 - 亿纬锂能电池系统基于多种技术叠加,让电子系统底部磕碰能量吸收达1000焦,是新国标6.6倍 [2] 攻克的技术难题 低温难题 - 亿纬锂能经过4年研发攻克低温难题,实现低内阻技术、系统保温加热技术突破,让大圆柱电池在 - 30℃环境下保持25分钟快充,低温续航提升20% [2] 高精度成组 - 亿纬锂能在系统成组高度方向实现200μm的垂直度控制,水平方向位置度精准到250μm,确保传热均匀一致 [3] 可靠焊接 - 亿纬锂能将大圆柱电池焊接熔深精度做到80μm,确保每个焊点稳定可靠工作 [3] 高致密发泡 - 大圆柱电池强度是方形电池的5倍,叠加全域发泡技术后,电池包可实现超15000NM的扭转刚度,让汽车底盘达到超5万μm的扭转高度 [3] - 3摄氏度温控管理和1:4的发泡比例确保发泡过程可控,实现高致密发泡和超强刚度 [3] 专利情况 - 亿纬锂能在大圆柱电池方面构建的全球化专利网络覆盖15个国家,累计申请超2300项专利,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3] 出货情况 - 亿纬锂能作为国内首家量产大圆柱电池的企业,规模化量产15个月以来累计交付装车超3.2万台,单车超21万公里零事故记录 [4] 客户拓展 - 亿纬锂能大圆柱产品已拓展长安、一汽、宝马、蔚来、江淮等多家主机厂,未来将进入规模交付阶段 [5]
每日速递 | 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
高工锂电· 2025-04-23 19:28
电池 - 宁德时代与本田汽车合作开发将电池直接放置在车身内的高效平台,并共同开发磷酸铁锂电池,计划用于第三代YE系列车型 [3] - 亿纬锂能发布OMNI全能电池原位升级计划,通过化学材料体系创新实现不同性能需求,可将研发时间缩短至3-6个月并降低80%研发费用 [4][5] - 吉利控股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统一金砖电池和神盾短刀电池品牌为神盾金砖电池,并首发搭载该电池的"银河战舰"SUV原型车 [6][7] 材料 - 安徽相源新能源计划投资60亿元在四川遂宁建设锂电池项目,重点生产多种型号圆柱形锂电池,应用于电动工具、车辆、无人机等领域 [8][9] - 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广东韶关,总投资16亿元,由湖南钠科新材料等三方合作分三期建设 [10][11][12] - 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电池出货210GWh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90GWh增长120% [13] 设备 -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全极耳和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涵盖设备研发、工艺优化等领域 [15]
每日速递 | 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
高工锂电· 2025-04-23 19:28
电池 - 宁德时代与丰田汽车合作开发磷酸铁锂电池 计划在第三代YE系列车型中采用该电池 [2] - 亿纬锂能发布OMNI全能电池"原位升级"计划 通过化学材料体系创新实现不同性能 可缩短研发时间至3-6个月并降低80%研发费用 [3] - 吉利控股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电池产业集团 统一神盾金砖电池品牌 并发布搭载该电池的"银河战舰"SUV原型车 [4] 材料 - 相源新能源60亿元锂电项目签约遂宁 重点生产多种型号圆柱形锂电池 应用于电动工具、车辆、无人机等领域 [6] - 16亿元钠电负极项目落地广东韶关 由钠科新材等三方合作分三期建设 [7] - 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 其中动力电池210GWh增长41% 储能电池90GWh增长120% [8] 设备 -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就固态电池签约合作 将在全极耳和方形铝壳固态电池方向展开深度合作 [10][11]
亿纬锂能发布OMNI全能电池“原位升级”计划
快讯· 2025-04-23 12:48
亿纬锂能OMNI全能电池原位升级计划 - 公司发布"原位升级计划" 通过化学材料体系创新在不变尺寸下实现电量 续航里程 充电速度 整车功率等性能提升 [1] - 建议选择大圆柱电池作为原位升级路径 可将电池系统研发时间缩短至3-6个月 [1] - 该技术可降低80%的研发费用 [1] 技术优势 - 原位升级技术突破传统电池研发模式 实现多维度性能优化 [1] - 化学材料体系创新是核心技术路径 [1] - 大圆柱电池被推荐为最佳实施载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