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圆柱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邀请函: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2025年12月17-19日·深圳)
起点锂电· 2025-09-16 18:27
活动概况 - 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2025起点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将于2025年12月17-19日在深圳举办 [1][2] - 活动同期举办2025第十一届锂电金鼎奖颁奖典礼 [1][2] - 活动主题为“突围技术迭代新周期 共筑十年安全新纪元” [2] - 活动规模为线下2000+人,在线直播观看30000+人 [3] - 活动地点为深圳市维纳斯皇家酒店二楼维纳斯厅 [3]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宝马宣布大圆柱电池2026年装车,引发行业加速布局46系大圆柱电池 [1]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新国标,引发行业对动力电池性能的广泛讨论 [1] - 多家企业2025年全极耳圆柱电池已开始量产,其高倍率、长寿命优势有望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智能家居等领域 [1] - 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优势,2025年热度持续维持在高位 [1] - 2025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引发业内对储能电池未来需求的担忧 [1] - 314Ah逐步替代280Ah成为主流电芯,同时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企业发布500Ah以上容量电芯,储能电芯逐步往大容量趋势发展 [1] - 2025年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储能行业造成一定冲击 [1] - 人形机器人用电池成为各家电池企业争相布局新方向 [1] - 各地低空经济政策频出,引导加速发展eVTOL行业 [1] - 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开始大规模应用 [1] - 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两轮车纷纷开始试水应用 [1] - 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逐步增多 [1] 活动亮点 - 细分领域龙头齐聚、电池新贵企业出席 [3] - 会议规模年度最大、2000+嘉宾论道行业发展 [3] - 九大专场论坛,60+重磅演讲嘉宾,深度探讨核心议题,前瞻解析技术突破、破题安全挑战与价值链重构 [3] - 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锂电行业权威奖项--第11届锂电金鼎奖评选同期举办 [3] - 2025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年会同期举办,企业高层直接对接 [3] - 50+展商,涵盖锂电池、储能电池、3C数码电池、固态电池等上下游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企业、材料、设备、电池及零部件企业等 [3] - 起点锂电视频号全程线上直播20000+专业观众,覆盖全行业100万+粉丝传播 [3] 专场议题 - 锂电行业年会 圆柱电池技术专场 - 全极耳圆柱电池快充生态:5分钟200km续航的工程实现 [5] - 大圆柱电池“四维价值重构”:标准化、安全性与制造革命 [5] - 46系大圆柱储能电池:长循环寿命与低温应用场景拓展 [5] - 超高镍三元+硅碳负极在大圆柱电池中的产业化协同 [5] - eVTOL动力电池新范式:全极耳圆柱电池“三高一快一长”性能验证 [5] - AI驱动圆柱电池制造:数字孪生与缺陷预测系统落地案例 [5] 方形电池技术专场 - 磷酸锰铁锂方形电池产业化:电压平台提升20%与吨级成本优化路径 [5] - CTP 4.0技术进阶:方壳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80%的结构革命 [5] - 800V高压平台方形电池:4C快充下的析锂抑制与界面稳定性策略 [5] - 半固态电解质方形电池:室温离子电导率10-3 S/cm量产工艺突破 [5] - 超薄化方壳电池制造:0.8mm盖板激光焊与≤2μm叠片精度控制 [5] - GB 38031-2025新国标下电池安全技术重构 [5] 软包电池技术专场 - 软包电池超快充与热管理革命:五面液冷技术如何突破6C充电极限 [5] - 软包封装如何成为高能量密度(500Wh/kg+)电池的核心载体 [5] - 软包电池结构强度与寿命延长的创新解决方案 [5] - 低空经济爆发:软包电池如何赋能eVTOL与无人机万次循环安全飞行 [5] - 卷绕→叠片工艺革命:软包电池97%空间利用率如何打开消费电子新想象 [5] - 软包电池如何避免“充电宝式”行业安全危机 [5] 电池材料技术专场 - 超高镍三元正极产业化:从9系量产到资源卡脖子破局 [5][6] - 锂锰基正极崛起:4.5V高电压与降本路径 [5][6] - 硅基负极进阶:气相沉积与膨胀抑制策略 [6] - 锂金属负极商业化:界面工程与固态电解质耦合 [6] - 负极材料新规解读:480mAh/g门槛下的技术突围 [6] - 回收再生技术:闭环经济与低品位材料再利用 [6] 电池设备技术专场 - 干法电极+等静压技术:破解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瓶颈的制造革命 [6] - 从卷绕到叠片:固态电池中段工艺变革如何推动设备价值量提升 [6] - 新一代电池安全检测设备如何超越GB 38031-2025国标极限 [6] - 干法电极设备国产化突围进展 [6] - 固态电池设备改造的“低成本过渡”策略 [6] - 中国锂电设备商如何以“整线输出+本地化服务”破局欧美市场 [6] 电池安全技术专场 - 快充性能与电池安全之间的博弈 [6] - 从液态到半固态:低熔点合金负极如何破解快充循环300次后的枝晶生长困局 [6] - -40℃极寒环境下的电池动力安全保障 [6] - 消费电池安全预警:从电芯缺陷检测到云端联防 [6] - 智能电池生态:从BMS预警到车-云-桩协同安全防护 [6] 专场议题 - 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 户用家庭储能及电池技术专场 - 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及细分排行榜发布 [6] - 户用储能多级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与实践 [6] - 户用储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6] - 海外户用储能市场趋势 [6] - 下一代大电芯户储的技术挑战 [6] - 户储BMS技术发展趋势 [6] 便携式储能及电池技术专场 - 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专家解读 [6] - 户外经济+应急备灾:便携储能的千亿蓝海掘金地图 [6] - 新国标下便携式储能系统安全及电池安全变化 [6] - 方形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 [6] - 32140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优势 [6] - 40135大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 [6] 工商储及电池技术专场 - 国内外工商储市场及产品发展趋势 [6] - 储能产品出海如何实现一站式安全运输 [6] - 下一代工商储电芯技术发展趋势 [6] - 工商储智能BMS技术发展趋势 [6] - 储能电池智能制造创新解决方案 [6] - 钠电池在工商储的应用机遇与挑战 [6] - 半固态电池在工商储的应用及解决方案 [6] 金鼎奖评选 - 金鼎奖是起点研究院(SPIR)、起点锂电、起点储能联合国内外超过100+行业技术专家、研究机构等推出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优秀品牌评选活动 [7] - 评选一年一届,2025年为第11届 [7] - 评选报名时间为2025年9月1日-2025年10月15日 [8] - 企业初审打分及入围企业确定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2025年10月20日 [8] - 最终获奖名单终审确定时间为2025年10月21日-2025年11月1日 [8] - 线下颁奖时间为2025年12月19日 [8] - 具体奖项包括2025年度锂电电芯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发电侧及电网侧储能电池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户储电池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工商储电池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便携储电池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轻型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锂电材料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锂电设备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锂电PACK及应用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锂电安全技术创新奖、2025年度锂电行业优质服务商、2025年度锂电行业明星产品奖、2025年度锂电行业贡献奖、2025年度锂电行业零碳/低碳案例奖、2025年度锂电行业客户信赖品牌 [9] 拟邀企业 - 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弗迪电池、LG新能源、三星SDI、SKI、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中创新航、欣旺达、鹏程无限、力神电池、楚能新能源、昆宇电源、比克电池、中比新能源、远东电池、星恒电源、卓能新能源、赣锋锂电、利维能、陀普电池、睿恩新能源、海雷新能源、海四达电源、博力威、派能电池、保力新、珠海冠宇、蓝京新能源、银高储能、德赛电池、力华电池、天鹏电源、创明等 [9] - 轻型电池企业包括雅迪、爱玛、台铃、新日、比特安、星云股份、三合能源、智租换电、智莱科技、铁塔能源、雅迪换换、爱玛换电、九号电动车、小牛、西六楼、宇谷科技、光宇出行、E换电、小哈换电、嘟嘟换电、星恒电源、亿纬锂能、华立源、鹏辉能源、利维能、利信(江苏)能源、孚能科技、陀普能源、诺达智慧、海雷新能源、河南克能、中比新能源、海四达、广西卓能、新能安、比克、弗迪、国轩高科、博力威、南都电源、赣锋锂电、横店东磁、天能、超威、芯驰、创明电池、派能电池等 [9] - eVTOL及无人机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赣锋锂电、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蜂巢能源、力神、远景能源、正力新能、万向一二三、巨湾技研、因湃电池、创明电池、天能电池、南都电源、鹏辉能源、多氟多、陀普科技、耀宁新能源、德赛电池、豪鹏科技、中天科技、潍柴动力、正业科技、泰星能源、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太蓝新能源、领新新能源、恩力动力、冠盛东驰、高能时代、运达股份、金羽新能、欣界能源、合源锂创、华盛羲能、中固时代、中科巨擎、中机巨电、金启航、安瓦科技、亿晟达、国联动力、创鲁先进、毅华新能源、福建巨电等 [10] - 材料企业包括璞泰来、德方纳米、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多氟多、恩捷股份、金力新能源、永兴材料、巴斯夫杉杉、厦门钨业、容百科技、巴莫科技、北大先行、贝特瑞、深圳振华、长远锂科、华友钴业、湖南裕能、富临升华、盟固利、江西紫宸、东莞凯金、尚太科技、南南铝箔、新宙邦、天赐材料、天津金牛、珠海赛维、昆仑化学、诺德股份、时代瑞象、铜冠铜箔、华创材料、中一科技、星源材质、容百新能源、中材科技、惠强新材、沧州明珠、嘉元科技、九江德福、紫江股份、明冠新材、科达利、天奈科技、回天新材、硅宝科技、海创锂电、迈奇化学、翼动新能、瑞逍新能源、滨州裕能等 [10] - 设备企业包括先导智能、逸飞激光、新嘉拓、大族激光、赢合科技、杭可科技、金银河、赢多美立、海目星、联赢激光、瀚川智能、科瑞技术、光大激光、吉阳智能、成泰科技、利元亨、达力智能,乔戈里、海康智能、泽源智能、信宇人、智佳能、今天国际、星云电子、中天和、广州红运、天蓝智能、铂纳特斯、华自科技、尚水智能、华阳自动化、时纬科技、华冠科技、海裕百特、鸿宝科技、、新威尔、时代高科、欧华机械、博路威等 [10] - 储能企业包括华为、比亚迪、阳光电源、艾罗能源、派能科技、麦田能源、德业股份、沃太能源、首航新能、安克创新、三晶股份、易事特、阿斯特、泽塔电源、果下科技、固德威、合康新能、大秦数能、思格新能源、锦浪科技、古瑞瓦特、利星行能源、乾正新能源、广州尚能、铭普光磁、深圳睿电绿能、电将军、深圳领芯源、威胜能源、华自科技、弘正储能、安科瑞科技、正浩创新、德兰明海、华宝新能、安克创新、移族、大疆、Goal Zero、马贝罗、东莞锐明科技、公牛、纽曼、绿联、传音、品胜、睿量、威顿、创维、京东京造、山克、先科等 [10] 报名信息 - 报名套餐为2888元/人,含3天会议门票、3天自助午餐、19号年会晚宴、2025全球锂电池行业白皮书及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各1份 [11]
二线动力电池厂对比(财务数据)
数说新能源· 2025-09-16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三家锂电企业营收规模相近(353.92-560.21亿元),但净利润分化显著(40.76亿、12.07亿、14.68亿元),核心差异源于高附加值业务占比、研发转化效率、成本控制及资产效率的分化 [1][2][5][6] 财务数据对比 - 营收规模:欣旺达560.21亿元(+17.05%)、亿纬锂能486.15亿元(-0.35%)、国轩高科353.92亿元(+11.98%)[1] - 归母净利润:亿纬锂能40.76亿元(-0.63%)、欣旺达14.68亿元(-36.43%)、国轩高科12.07亿元(-28.56%)[1] - 净利润率:亿纬锂能8%、国轩高科3.4%、欣旺达2.6% [2] 毛利率与产品结构差异 - 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50.45GWh,+91.9%),储能系统毛利率28.87%(+7.55pct),消费电池毛利率超25% [2] - 国轩高科动力电池占比73%,储能业务基数低(2023年营收69亿元,仅为亿纬1/3),海外业务占比33%(+115%)但以中低毛利磷酸铁锂为主 [3] - 欣旺达消费电池占比54%(营收304亿元),毛利率仅10%-15%,动力电池出货量增116%但议价权弱 [4] 研发与管理效率 - 亿纬锂能研发费用35亿元(占营收7.2%),人均研发薪酬37.2万元,大圆柱电池获486GWh意向订单 [5] - 欣旺达研发费用超40亿元(占营收7.1%)但业务分散导致资源稀释 [5] - 国轩高科管理费用增25%,财务费用率3.5%(高于亿纬1.8%和欣旺达2.2%) [5] 规模效应与资产效率 - 人均利润:亿纬锂能14万元、国轩高科4.6万元、欣旺达2.7万元 [6] - 产能利用率:亿纬锂能70%(有效产能100GWh)、国轩高科55%(60GWh)、欣旺达50%(50GWh) [6] - 亿纬锂能单GWh成本较行业低15%,欣旺达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约60% [6]
邀请函: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锂电十周年庆典(2025年12月17-19日·深圳)
起点锂电· 2025-09-14 18:24
活动背景及行业趋势 - 2025年初宝马宣布大圆柱电池2026年装车 引发行业加速布局46系大圆柱电池热潮 [1] - 工信部2025年3月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GB38031—2025 引发行业对动力电池性能广泛讨论 [1] - 多家企业2025年全极耳圆柱电池开始量产 其高倍率、长寿命优势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及智能家居领域 [1] -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被誉为下一代新型电池 2025年热度持续维持高位 [1] - 2025年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引发业内对储能电池未来需求的担忧 [1] - 314Ah电芯逐步替代280Ah成为主流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企业发布500Ah以上容量电芯 储能电芯向大容量趋势发展 [1] - 2025年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储能行业造成冲击 [1] - 人形机器人用电池成为电池企业争相布局新方向 低空经济政策频出引导eVTOL行业发展 [1] - 材料领域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开始大规模应用 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和两轮车试水应用 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逐步增多 [1]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名称: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锂电十周年庆典、2025起点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 [2] - 活动主题:突围技术迭代新周期 共筑十年安全新纪元 [2] - 活动时间:2025年12月17-19日 [2] - 活动地点:深圳市维纳斯皇家酒店二楼维纳斯厅 [3] - 活动规模:线下2000+参会者 在线直播观看30000+ [3] - 主办单位:起点锂电、起点固态电池、起点储能、起点研究院SPIR [2] 活动亮点 -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电池新贵企业出席 [3] - 九大专场论坛 60+重磅演讲嘉宾深度探讨核心议题 [3] - 第11届锂电金鼎奖评选同期举办 [3] - 2025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年会同期举行 企业高层直接对接 [3] - 50+展商涵盖锂电池、储能电池、3C数码电池、固态电池等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3] - 起点锂电视频号全程线上直播覆盖20000+专业观众 全行业100万+粉丝传播 [3] 技术专场议题 圆柱电池技术 - 全极耳圆柱电池快充生态:5分钟200km续航工程实现 [5] - 大圆柱电池四维价值重构:标准化、安全性与制造革命 [5] - 46系大圆柱储能电池:长循环寿命与低温应用场景拓展 [5] - 超高镍三元+硅碳负极在大圆柱电池中的产业化协同 [5] - eVTOL动力电池新范式:全极耳圆柱电池三高一快一长性能验证 [5] - AI驱动圆柱电池制造:数字孪生与缺陷预测系统落地案例 [5] 方形电池技术 - 磷酸锰铁锂方形电池产业化:电压平台提升20%与吨级成本优化路径 [5] - CTP 4.0技术进阶:方壳电池体积利用率突破80%的结构革命 [5] - 800V高压平台方形电池:4C快充下的析锂抑制与界面稳定性策略 [5] - 半固态电解质方形电池:室温离子电导率10-3S/cm量产工艺突破 [5] - 超薄化方壳电池制造:0.8mm盖板激光焊与≤2μm叠片精度控制 [5] - GB 38031-2025新国标下电池安全技术重构 [5] 软包电池技术 - 软包电池超快充与热管理革命:五面液冷技术突破6C充电极限 [6] - 软包封装成为高能量密度(500Wh/kg+)电池核心载体 [6] - 软包电池结构强度与寿命延长创新解决方案 [6] - 软包电池赋能eVTOL与无人机万次循环安全飞行 [6] - 卷绕→叠片工艺革命:软包电池97%空间利用率打开消费电子新想象 [6] - 软包电池避免"充电宝式"行业安全危机 [6] 电池材料技术 - 超高镍三元正极产业化:从9系量产到资源卡脖子破局 [6] - 锂锰基正极崛起:4.5V高电压与降本路径 [6] - 硅碳负极进阶:气相沉积技术与膨胀抑制策略 [6] - 锂金属负极商业化:界面工程与固态电解质耦合 [6] - 负极材料新规解读:480mAh/g门槛下技术突围 [6] - 回收再生技术:闭环经济与低品位材料再利用 [6] 电池设备技术 - 干法电极+等静压技术:破解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瓶颈制造革命 [6] - 从卷绕到叠片:固态电池中段工艺变革推动设备价值量提升 [6] - 新一代电池安全检测设备超越GB 38031-2025国标极限 [6] - 干法电极设备国产化突围进展 [6] - 固态电池设备改造低成本过渡策略 [6] - 中国锂电设备商以整线输出+本地化服务破局欧美市场 [6] 电池安全技术 - 快充性能与电池安全之间的博弈 [7] - 低熔点合金负极破解快充循环300次后枝晶生长困局 [7] - -40℃极寒环境下电池动力安全保障 [7] - 消费电池安全预警:从电芯缺陷检测到云端联防 [7] - 智能电池生态:从BMS预警到车-云-桩协同安全防护 [7] 用户侧储能专题 户用家庭储能 - 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及细分排行榜发布 [7] - 户用储能多级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与实践 [7] - 户用储能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7] - 海外户用储能市场趋势 [7] - 下一代大电芯户储技术挑战 [7] - 户储BMS技术发展趋势 [7] 便携式储能 - 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专家解读 [7] - 户外经济+应急备灾:便携储能千亿蓝海掘金地图 [7] - 新国标下便携式储能系统安全及电池安全变化 [7] - 方形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 [7] - 32140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优势 [7] - 40135大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的应用 [7] 工商储技术 - 国内外工商储市场及产品发展趋势 [7] - 储能产品出海实现一站式安全运输 [7] - 下一代工商储电芯技术发展趋势 [7] 金鼎奖评选 - 金鼎奖是起点研究院联合100+行业技术专家推出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优秀品牌评选活动 [9] - 评选旨在鼓励行业创新发展 表彰突出贡献企业 为行业提供采购参考 [9] - 2025年为第11届评选 报名时间2025年9月1日-10月15日 [10] - 设置15个奖项类别包括电芯技术创新、储能电池创新、材料设备创新等领域 [10] - 最终获奖名单2025年11月1日确定 线下颁奖12月19日在深圳举行 [10] 参会企业范围 - 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企业涵盖宁德时代、弗迪电池、LG新能源、亿纬锂能等50+头部企业 [11] - 轻型电池企业包括雅迪、爱玛、台铃、星恒电源、亿纬锂能等40+企业 [11] - eVTOL及无人机电池企业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清陶能源等60+企业 [11] - 材料企业包含璞泰来、德方纳米、天齐锂业、容百科技、贝特瑞等50+企业 [11] - 设备企业涉及先导智能、逸飞激光、大族激光、杭可科技等40+企业 [11] - 储能企业涵盖华为、比亚迪、阳光电源、派能科技、德业股份等50+企业 [11] 参会费用 - 报名套餐2888元/人 含3天会议门票、3天自助午餐、19号年会晚宴 [12] - 包含2025全球锂电池行业白皮书及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各1份 [12]
慕尼黑车展观察|BBA困于“昂贵”,中国车企“平价”猛攻
高工锂电· 2025-09-13 17:52
欧洲电动化转型的矛盾与挑战 - 欧洲电动化转型面临结构性矛盾 电动车零部件数量仅为燃油车的六分之一 预计冲击超过80万个就业岗位[4] - 转型在创新、就业、产业链安全与环保目标间寻求平衡 强制禁燃时间表与充电基础设施匮乏形成尖锐对峙[5] - 消费者里程焦虑和补能不便可能导致政策适得其反 激进政策或引发节点前燃油车抢购潮[6] 欧洲本土车企防御性战略 - 大众集团发起正面反击 计划2026年推出四款起价25000欧元入门电动车 目标2030年欧洲纯电占比70%并投资200亿欧元建设6座电池工厂[23] - 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利润下滑56% 汽车部门利润率降至6% 被迫调整豪华战略 未来三年推电动GLC/C级/CLA弥补中高端市场缺位[23][25][26] - 宝马投入超100亿欧元开发Neue Klasse平台 首款量产车iX3起价69000欧元 搭载108度大圆柱电池续航超900公里 目标通过大圆柱电池节省最高50%制造成本[28][29][31] 中国品牌欧洲系统性进攻 - 中国品牌2025年Q2在欧洲汽车市场份额达创纪录的5.7% 电动车市场份额上升至10.7% 但大众仍以30%份额保持领先[35][36] - 比亚迪推出Seal 6 DM-i Touring起价42990欧元对标大众帕萨特 匈牙利工厂2025年底投产年产能20万辆 土耳其工厂2026年投产 目标三年内实现全系本土化生产[40][41][42] -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2026年Q3西班牙本土化生产 产品覆盖2万欧元T03至3.6万欧元C10 广汽/奇瑞/长安等通过差异化策略进入市场[44] 电池供应链竞争格局 - 日韩电池企业深度绑定欧洲车企 LGES为大众供应14.8GWh电池 松下向特斯拉欧洲供应20GWh SK On向起亚/现代/福特供应超15GWh 三星SDI向宝马供应4GWh[11][12][13][14] - LGES拿下奔驰超150GWh大圆柱订单 其中107GWh为2025年9月新签 与宁德时代共同瓜分雷诺39GWh磷酸铁锂订单[15] - 中国企业虽与宝马/奔驰建立供应关系并推动本土产能落地 但缺乏明确需求信号 日韩握有存量与增量订单 中方具规模效应产能优势[16][17] 产品与技术路线演进 - 欧洲市场小型车严重萎缩 2019年售价低于1.5万欧元车型有49款 如今仅剩1款 小型车整体销量过去20年下滑约40%[19][20] - 欧盟推出"小型经济型汽车计划" 强调环保性、经济性和欧洲本土供应链 宝马Neue Klasse平台兼容内燃机与混动 保留战略灵活性[20][31] - 奔驰通过与中国团队合作显著降低下一代电动动力系统可变成本 承认内燃机平均利润率仍高于电动车[26]
吉利汽车电池策略
数说新能源· 2025-09-12 11:26
电池业务整合与产能 - 吉利电池业务整合至吉曜通行公司 全国共八个生产基地 2027年产能将达70GWh[1] - 衢州基地年产能24GWh 已全面投产[1] - 电池产品包含超快充、高能量密度和超级混动三大系列[1] 技术发展与产品发布 - 电池业务始于2019年布局 2023年12月发布金砖电池 充电倍率最高达5.5C 用于极氪纯电车型[1] - 2024年6月发布神盾电池 电芯能量密度192Wh/kg 属行业第一梯队 用于领克和银河车型[1] - 2025年4月神盾与金砖电池整合为神盾金砖品牌 统一由吉曜通行管理[1] - 与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合资合作的电池业务均归属吉曜通行[1] 新电池形态规划 - 正在规划方壳电池和大圆柱电池 方壳电池将搭载于星耀8长续航版本[1] - 大圆柱电池采用4695方案 仍处于规划阶段[1] 垂直整合战略意义 - 电池占新能源车成本最高 自研自产可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对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的议价能力[1] - 产能提升后更多采用自供电池 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与定价优势 形成正向循环[1] 新电池形态的战略价值 - 当前主力产品为短刀磷酸铁锂电池 支持超快充与高能量密度 对比比亚迪长刀片电池无法实现超快充[1] - 方壳电池可应用于混动车型小电池包 减少外采依赖 推动全面自供[1] - 方壳与大圆柱形态支持三元锂电池 预示吉利可能自产三元锂电池 实现电池全面自研自产自供[1] - 彻底摆脱对电池供应商依赖 缓解因外部供应限制导致的产能问题及利润分流[1] 行业动态 - 主机厂采购电芯需兼顾性能与成本[6] - 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发力出海[6] - 宁德时代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6]
中坚力量”,增长强劲!中国汽车产业从“学习者”变身“参与者
展会概况与参展规模 - 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于9月8日开幕 9月9日至14日向公众开放 该展会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1] - 参展商总数748家 其中中国企业116家 较2023年70家增长66% 数量创新高[1] - 中国企业展示内容覆盖新能源整车 三电系统 汽车智能化软硬件等全产业链领域[1] 中国品牌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纯电动车型销量份额达9.9%[2] - 中国品牌在整个欧洲汽车市场占有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大关 7月达到5.3%[2] - 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海外出口销量超2万台 7月在欧洲订单突破4000台[2] 产业合作与本土化布局 - 广汽集团与斯泰兰蒂斯集团建立深度合作模式[2] - 中国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与合资合作实现从直接贸易出口向"走进去"战略转型[3] - 比亚迪 奇瑞 零跑 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欧洲建立工厂或开展深度合作[3]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升级 - 中国电池企业在慕尼黑车展展示锂电池 钠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大圆柱电池等尖端技术[3] - 部分企业已完成在欧洲的本土化产能布局[3] - 汽车产业从单一产品贸易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的"生态出海"模式[3]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趋势 - 中欧汽车产业关系从"竞合"转向"共融"[2] -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绿色化智能化变革中从学习者转变为参与者[2] - 本土化 多元化 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成为欧盟市场发展关键词[3]
国际观察|从慕尼黑车展看汽车产业技术转型三大趋势
新华社· 2025-09-11 21:18
电动化深度拓展 - 电池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比亚迪推出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的千伏兆瓦纯电平台 最高峰值充电速度达1秒2公里 [2] - 电池安全性能显著提升 宁德时代推出热失控时不产生明火和烟雾的NP3.0安全技术 支持车辆高压不断电安全驶离 [2] - 替代动力系统多样化发展 雷诺和里马茨等企业推出氢燃料电池增程概念车与固态电池单元 [3] - 德国车企电动化进程加速 梅赛德斯-奔驰新款纯电GLC SUV搭载800伏电气架构 最大功率达360千瓦 支持330千瓦直流快充 [2] 软件定义数字化 -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核心技术焦点 采埃孚展示软件定义底盘与线控转向技术 实现更精准操控和更高安全性 [4] - 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博世推出包含高性能车载计算机和可扩展车辆基础架构的产品组合 [4] - 汽车计算架构发生根本转变 从依赖马力转向依赖计算能力 从机械系统转向软件堆栈 [4] - 英伟达推出全栈式综合安全系统 整合车辆架构 AI模型 芯片和软件服务 确保自动驾驶安全开发 [4] 智能化全面发展 - 智能驾驶加速从概念走向量产 展会设立L3和L4级自动驾驶专属测试区域 展示车路协同多种应用场景 [6] - 中国企业成为智能化重要力量 小鹏汽车展出智能电动车 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的科技全家桶 [6] - AI技术深度赋能汽车行业 元戎启行推出具备思维链优势的VLA模型 能快速适应不同国家交通体系 [6] - 2026年被视为AI汽车临界点 汽车将划分为有AI的车和无AI的车两种类型 [6]
从慕尼黑车展看汽车产业技术转型三大趋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20:56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慕尼黑车展)于近期开幕。业内专家认为,本届展会凸 显了汽车产业技术转型的三大趋势:深度拓展的电动化、软件定义为核心的数字化以及AI赋能的智能 化。这三大趋势在展会现场的量产车型、概念车和试驾演示得到了体现。 新华社照片,慕尼黑(德国),2025年9月10日 9月9日,人们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户外展区的比亚迪 展台参观。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慕尼黑国际车展)9日在慕尼黑开幕。本届博览会 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750家企业参展。除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本土企业外,国际展商比例 超过55%,创历届新高。其中,中国展商数量延续上届增长势头,达到116家,在国际展商中居首。 新 华社记者 张帆 摄 电动化深度拓展 电动化已不再是"新兴趋势",而是在技术和市场层面更深入发展。观察人士认为,电池技术和替代动力 系统作为未来汽车的核心备受重视,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问题在本届展会也受到关注。 在本届车展上,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与技术实力:比亚迪推出乘用车千伏兆瓦纯电平台,在充 电速度上实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最 ...
【环球财经】从慕尼黑车展看汽车产业技术转型三大趋势
新华社· 2025-09-11 20:36
核心观点 - 2025年慕尼黑车展凸显汽车产业技术转型三大趋势:深度拓展的电动化、软件定义为核心的数字化、AI赋能的智能化 [1] 电动化深度拓展 - 电动化在技术和市场层面深入发展 电池技术和替代动力系统成为核心关注点 [2] - 中国企业展现创新力:比亚迪推出千伏兆瓦纯电平台实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和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 宁德时代推出热失控无明火烟雾的NP3.0电池技术及神行Pro产品 亿纬锂能展示零膨胀大圆柱电池和电池护照溯源体系 [2] - 德国车企推出新型电动车型:梅赛德斯-奔驰新款纯电GLC SUV搭载800伏架构最大功率360千瓦支持330千瓦直流快充 宝马iX3纯电SUV配备自研能量智控系统 大众推出ID系列新款 [2] - 氢能与固态电池等替代动力系统成为重要话题 雷诺和里马茨展示氢燃料电池增程概念车与固态电池单元 [3] 软件定义数字化 - 数字化成为出行生态系统关键驱动力 软件定义汽车是重要技术焦点 [4] - 采埃孚展示软件定义底盘与电动化出行技术 推出自研车辆运动控制软件cubiX 线控转向技术以软件连接取代机械传动实现精准操控和高稳定性 [4] - 博世展出高性能车载计算机、控制器局域网络和可扩展车辆基础架构 推动汽车数字化革新 [4] - 英伟达强调汽车从依赖马力转向计算能力 从机械系统转向软件堆栈 展出全栈式综合安全系统整合AI模型和芯片确保自动驾驶安全开发 [4] 智能化全面发展 - 汽车智能化进入AI驱动与软件赋能新阶段 智能驾驶加速从技术概念走向全球规模化量产 [5] - 小鹏汽车展出智能电动车、飞行汽车及人形机器人科技全家桶 预计2026年成为AI汽车临界点 [5] - 元戎启行展示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 IO 2.0及自研VLA模型 具备思维链优势和语义理解能力 可快速适应不同国家交通体系 [5] - 展会设立L3和L4级自动驾驶专属测试区域 通过真实路段测试展示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包括施工现场警告和交通拥堵管理 [6]
国际观察丨从慕尼黑车展看汽车产业技术转型三大趋势
新华网· 2025-09-11 20:24
新华社德国慕尼黑9月11日电 题:从慕尼黑车展看汽车产业技术转型三大趋势 新华社记者单玮怡 康逸 车云龙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慕尼黑车展)于近期开幕。业内专家认为,本届展 会凸显了汽车产业技术转型的三大趋势:深度拓展的电动化、软件定义为核心的数字化以及AI赋能的 智能化。这三大趋势在展会现场的量产车型、概念车和试驾演示得到了体现。 电动化深度拓展 电动化已不再是"新兴趋势",而是在技术和市场层面更深入发展。观察人士认为,电池技术和替代 动力系统作为未来汽车的核心备受重视,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问题在本届展会也受到关 注。 在本届车展上,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与技术实力:比亚迪推出乘用车千伏兆瓦纯电平台, 在充电速度上实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宁德时代推出热失控时 不产生明火和烟雾的电池安全技术NP3.0和电池产品神行Pro,还能进一步实现车辆高压不断电,支持车 辆安全驶离和应急避险;亿纬锂能重点展示具备标准化、零膨胀和高强度特性的大圆柱电池以及为每一 颗电池赋予"数字身份证"的电池护照,构建电池的全链路溯源体系。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