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资产

搜索文档
【广发金工】当前宏观、技术视角均看多权益资产:大类资产配置分析月报(2025年8月)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9-03 11:34
核心观点 - 基于宏观与技术分析的大类资产配置观点显示权益、债券和黄金资产被看多,工业品资产被看空 [1][2][23] - 资产配置组合的历史表现显示固定比例+宏观指标+技术指标组合年化收益率达11.96%,最大回撤为9.06% [3][28] - 宏观指标趋势通过T检验方法评估,技术指标基于价格趋势、估值和资金流分析,两者结合提升配置有效性 [4][5][21] 宏观分析视角 - 权益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受CPI同比(1月周期利多)、10年期国债收益率(12月周期利多)和美元指数(1月周期利多)支撑,但PMI(3月周期利空)和社融存量同比(1月周期利空)形成部分抵消 [7][8] - 债券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主要受PMI(3月周期利多)、社融存量同比(3月周期利多)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月周期利多)推动,但CPI同比(3月周期利空)产生负面影响 [7][8] - 工业品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空,因PMI(3月周期利空)、WTI原油(1月周期利空)和社融存量同比(1月周期利空)指标均显示负面信号 [7][8] - 黄金资产宏观层面整体利多,受益于PMI(3月周期利多)、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1月周期利多)和美国M2同比(12月周期利多) [7][8] 技术分析视角 - 权益资产技术层面趋势向上,估值适中和资金流入:趋势指标显示1.02%向上,估值ERP分位数为52.65%,资金流指标为31亿元净流入 [12][13][16][19][20] - 债券资产技术层面趋势向下,趋势指标为-0.79% [12][13] - 工业品资产技术层面趋势向上,趋势指标为1.35% [12][13] - 黄金资产技术层面趋势向上,趋势指标为2.66% [12][13] 资产配置组合表现 - 固定比例+宏观指标+技术指标组合2025年8月收益率2.64%,2025年累计收益率6.82%,年化收益率11.96%,最大回撤9.06%,年化波动率6.92% [3][28] - 波动率控制+宏观指标+技术指标组合2025年8月收益率3.50%,年化收益率9.50%,最大回撤9.25%,年化波动率5.91% [3][30] - 风险平价+宏观指标+技术指标组合2025年8月收益率0.79%,年化收益率9.63%,最大回撤5.41%,年化波动率4.36% [3][30] - 组合权重调整基于宏观和技术信号,权益资产基准权重10%调整至5%,债券资产基准权重30%调整至5%,商品和货币资产权重保持稳定 [24][25] 方法论框架 - 宏观指标趋势使用历史均线法和T检验评估,筛选不同趋势下资产收益显著分化的指标,周期包括1月、3月和12月 [4][5][6] - 技术指标基于价格趋势(如LLT和收盘价计算)、估值(ERP分位数)和资金流(净流入额)分析,优选历史测试有效的计算方法 [9][13][16][19] - 宏观与技术信号结合,平均相关系数约0.17,通过得分加总提升配置有效性,如权益总得分3(宏观2+技术1),黄金总得分4(宏观3+技术1) [21][22]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 居民存款入市信号增强
第一财经· 2025-08-14 22:04
非银存款多增,活化程度提升 数据显示,7月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与之相对应,7月居民存款净减少1.1万 亿元,同比多减近0.8万亿元。1~7月非银存款合计多增4.6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3万亿元,7月当 月这一结构性趋势延续并放大。 对于非银存款和居民存款的"一增一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主因是银行年中考核时点 已过,加之近期股市上行,居民存款大规模向理财回流。 华西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肖金川表示,由于7月理财规模增幅不及去年同期,加之今年5月存款利率 下调,部分资金可能从居民存款流出,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流向股市、债市,以及期货市场的潜 在增量资金。 7月金融数据中,非银存款大幅多增,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数据,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 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如何看待非银存款大幅多增?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人士均表示,7月非银存款大增,反映出居民存 款向金融产品转移的趋势,"可能受近期股市'慢牛'行情影响,居 ...
存量券受青睐 资金配置或分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23:00
政策核心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1] - 2025年8月8日前已发行债券(含后续续发部分)继续免征增值税至到期 [1] 债券市场影响 - 新老券利差可能走阔 存量券因免税优势更受青睐 [2][3] - 新发债券需在票面利率上提供税收补偿 各期限基准利率预计上行 [2] - 机构短期可能抢购存量券 推动其收益率下行 [2][3] - 新发债券因征税对机构吸引力下降 [2][3] 资金配置变化 - 部分资金从利率债转向信用债(尤资质较好品种) [3] - 权益资产吸引力相对提升 资金可能流向盈利稳定、股息率有竞争力的红利板块 [3] - 部分资金可能转向REITs、商品等其他领域 [3] - 债券基金调整大额申赎额度应对配置变化 [3] 机构策略调整 - 固收+类产品可能增加可转债、REITs、权益资产占比以弥补纯债收益下降 [4] - 税收调整对公募基金中长期影响较为稳定 [3] - 对信用债影响有限 资金配置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概率较低 [3]
存量券受青睐,资金配置或分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22:56
税收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存量债券继续免税至到期 [1] - 政策公布后市场剧烈波动 新债利率因征税预期先涨后跌 老债因免税优势受资金抢筹导致利率下行 [1] - 政策采取"新老划断"机制 存量券与新发券形成结构性差异 [1][2]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 机构普遍认为税收调整对债市影响偏中短期 中期走势影响有限 但新老券利差可能走阔 [2] - 存量券因免税优势受青睐 新发券需通过票面利率补偿税负 导致基准利率上行 [2] - 短期可能出现抢购存量券现象 推动其收益率下行 新发券吸引力下降 [2][3] 资金配置分流趋势 - 部分资金从利率债转向信用债(尤其资质较好品种)、股市(红利板块)、REITs及商品等领域 [3] - 公募基金调整债券基金申赎额度 含老券的债券基金吸引力提升 [3] - 私募机构计划增加"固收+"产品中可转债、REITs、权益资产占比以弥补纯债收益下降 [4] 机构观点与策略调整 - 中信保诚基金认为政策整体中性 但存量券具结构性优势 [2] - 禅龙资产指出短期配置思路变化有限 债券风险仍低于权益资产 [3] - 广发基金投顾提示资金可能流向多元资产以应对利率债持有成本上升 [3]
【晨观方正】征收国债增值税如何影响债市/创新高后的美股后市展望 20250805
新浪财经· 2025-08-05 21:37
固收 | 征收国债增值税如何影响债市 - 政策框架:以2025年8月8日为分界点,新发行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法人机构6%,资管产品3%),存量债券维持免税,形成"增量征税、存量免税、税率分层"框架 [2] - 短期效应:免税存量债券吸引力提升,收益率或下行,新发与存量债券利差走扩,国债/地方债因可原代码续发占优,金融债面临定价调整压力,"多老券空新券"或成主流策略 [3] - 中长期影响:利率债实际收益下降可能改变与传统信用债比价关系,资管产品配置需求上升,资金可能流向同业存单、信用债、REITs、权益等资产 [4] - 机构应对:商业银行通过资管产品优化税务管理,调整持有至到期资产比例,关注国股行存单、高等级信用债配置机会 [5] 海外宏观 | 创新高后的美股后市展望 - 近期表现:4月9日至7月28日,纳斯达克指数涨38.7%,标普500涨28.2%,道指涨19.1%,纳指和标普500创历史新高 [7] - 上涨动因:关税政策修正+经济韧性形成类金发女郎环境,AI板块景气延续(25Q1 AI和医疗健康板块EPS增速领先),市场预期标普500全年EPS增速9.8%,通讯服务/信息技术板块领涨 [8] - 短期风险:25H2美国经济或温和下行,标普500 PE(FY1)达24.3X(超10年中位数),ERP降至-0.8%,前十大公司市值占比31.7%创2005年来新高,通讯服务和医药板块性价比凸显 [9] - 长期展望:维持"盈利驱动+驱动宏观"判断,AI景气与经济韧性支撑盈利,但需降低预期收益至5.1%~8.3%年化区间 [10]
薛洪言:净值化时代需接受“收益非线性增长”,含权理财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新浪财经· 2025-08-04 10:30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与市场格局重塑 - 净值化彻底打破刚兑预期 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 对混合类及权益类等高波动产品接受度明显提升 为居民财富入市创造更好条件 [1][3] - 利率下降环境倒逼理财机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重构投研体系与产品结构 具备权益投资和风险管控优势的机构有望脱颖而出 [3] - 2025年下半年理财市场面临资金充裕与优质资产荒的结构性矛盾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储蓄搬家提速 理财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但高息资产稀缺导致配置压力加大 [3] 产品创新与资产配置策略 - 固收+产品因风险等级适中且收益弹性较高 成为平衡收益与波动的重要工具 含权理财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4] - 通过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分散的合理配比实现风险分散 另类资产涵盖REITs及黄金等低相关性工具 [2][5] - 配置压力倒逼行业产品创新 在稳净值同时增收益 权益资产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为港股基石投资及红利低波组合等提供时间窗口 [4] 投资者资产配置框架 - 年轻群体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比例 借助含权理财或指数增强产品博取长期收益 临近退休者则以固收类及低波资产为主 [5] - 采用三笔钱框架优化配置:短期资金(1年内)配置短债及同业存单理财 中期资金(1-3年)配置混合型产品 长期资金(3年以上)配置权益资产或养老主题产品 [5] - 建立季度检视+年度再平衡机制 当权益资产占比偏离预设区间时及时逆向调整 资金使用节点前3-6个月需降低权益比例 [5] 人工智能在理财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 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实现智能投顾全流程覆盖 依据用户风险特征动态生成资产配置方案 大幅拓宽服务半径 [7] - 面临数据安全与算法可靠性挑战 金融数据需严格脱敏 市场突发波动可能导致依赖历史数据的模型失效 [8] - 技术投入与人才缺口加剧行业分化 AI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复合型人才严重稀缺 [8] 个人养老理财市场发展机遇 - 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催生庞大养老财富管理需求 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覆盖范围从36个城市扩展至全国 [10] - 产品供给持续丰富 形成涵盖储蓄及理财等超千只产品的多元货架 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提升服务体验 [10] - 税收优惠政策灵活性不足且领取阶段税率设计未体现缴费年限差异 需通过阶梯式税率等政策优化释放市场潜力 [12] ESG投资发展趋势 - ESG公募基金及绿色债券发行量显著攀升 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保持高速增长 [13] - ESG表现优异银行更易获得低成本资金 绿色债券发行利率普遍低于同类普通债券 [14] - 面临数据基础薄弱挑战 范围3碳排放披露覆盖率低且缺乏统一核算方法 企业实践存在漂绿风险 [13] 固收类基金策略调整 - 实施风险因子分层拆解 将久期风险细分为利率久期和信用久期 开放式产品严控信用久期 [15] - 短债产品聚焦票息安全边际 中长期纯债产品侧重利率债与信用债价值挖掘 固收+产品实施股债动态平衡 [15] - 增配可转债及公募REITs等另类资产 利用5%-20%权益仓位参与市场上涨红利 [15] 市场风险特征与防御体系 - 利率风险敏感性上升 信用风险敞口扩大 流动性风险易触发赎回-抛售-折价的负反馈循环 [16] - 需构建全流程防御体系:事前通过风险平价模型优化资产配比 事中实施阶梯式仓位管理 事后建立分级止损机制 [16] - 监管政策处于动态优化阶段 产品净值化转型等调整可能短期冲击市场结构 [16] 理财行业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 理财业务通过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形成直接拉动 稳定投资收益可增强家庭消费能力 [17] - 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就业 间接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 形成正向循环 [17] - 消费金融产品需依托场景融合与客群定制实现创新 针对绿色消费等领域开发专项信贷产品 [18]
【广发金工】当前权益资产趋势仍然向上:大类资产配置分析月报(2025年2月)
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2025-03-03 10:11
大类资产配置观点 宏观视角 - 权益资产当前宏观层面整体利空,主要受PMI(3月)、CPI同比(1月)、社融存量同比(1月)等指标下行影响,宏观指标得分为-1 [5][6] - 债券资产当前宏观层面整体利多,PMI(3月)、社融存量同比(3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月)等指标上行,宏观指标得分为2 [5][6] - 工业品资产当前宏观层面整体利空,PMI(3月)、WTI原油(1月)、社融存量同比(1月)等指标下行,宏观指标得分为-3 [5][6] - 黄金资产当前宏观层面整体利多,PMI(3月)、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1月)等指标上行,宏观指标得分为3 [5][6] 技术视角 - 权益资产价格趋势向上,历史5年ERP分位数为78.50%显示估值偏低,但资金流指标为-715亿元显示资金流出 [8][10][13] - 债券资产价格趋势向下 [8] - 工业品与黄金资产价格趋势均向上 [8] 综合观点 - 权益资产看平(宏观利空与技术面向上抵消) [16] - 债券资产看多(宏观利多主导) [16] - 工业品资产看空(宏观利空压制技术面向上) [16] - 黄金资产看多(宏观与技术面双重利多) [16] 资产配置组合表现 固定比例+宏观技术指标组合 - 2025年2月收益率0.85%,2006年3月至今年化收益率11.91%,年化波动率6.96%,最大回撤9.06% [2][19][20] - 组合调整后权益类权重从基准20%降至10%(沪深300与中证500各5%),债券类从60%降至10% [19] 波动率控制与风险平价组合 - 波动率控制组合2025年2月收益率1.36%,年化收益率9.28%,年化波动率5.91% [21] - 风险平价组合同期收益率0.47%,年化收益率9.64%,年化波动率4.38% [21] - 组合设置约束:权益资产≤30%、商品资产≤20%,单资产月度换手率≤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