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搜索文档
茂名高州43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25 15:41
"村集体和村民'双向奔富'!"7月初,茂名高州市长坡镇大石冲村举行了一场简朴而热烈的颁奖仪式, 23名村干部领到总额4万多元的集体经济创收奖励。 原来,为了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凝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合力,2023年高州市出台发展壮大村 级集体经济激励实施办法,从增收中拿出一定比例奖励贡献突出的村干部。去年,大石冲村"两委"领办 种养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梅花鹿养殖和香蕉加工,不仅村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长了16.9 万元,由此也有了上述村干部领取"创收红包"一幕。 据统计,截至目前,高州43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收入达50万—100万元 的26个,100万元以上的26个。 薄弱村增收有"薪"动能 走进高州长坡镇大石冲村,草木生机盎然。梅花鹿养殖场里,两百多头"萌宠"悠闲踱步,它们是村里 的"流量明星""致富宝贝";不远处,香蕉片加工中心热气腾腾,"蕉"香扑鼻,深加工不仅解决了香蕉储 存运输问题,也让其身价倍增。 "增收越多,奖金越高,顶格20万元。加油干!"村党支部书记林家权的话,道出了《高州市发展壮大村 级集体经济激励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激励办法")的核心——锚定" ...
京西山水间上演非遗盛宴,千年技艺奏响乡村振兴新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0 13:50
非遗展演活动 - "声动山河·技承古今"国家级非遗展演在洪水峪村启幕 西城区与门头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与活动 [1] - 展演现场亮点包括:驻村第一书记与中学生同台献艺 三名传承人以口技模拟现代军事场景震撼开场 88岁口技宗师牛玉亮演绎《百鸟争鸣》 北京皮影剧团表演《龟与鹤》 何丹表演梅花大鼓《七律·长征》 [3] - 活动创新融合书画、皮影等元素 在山水实景中打造沉浸式美学空间 系统梳理2300年口技发展谱系 [8] 非遗保护与发展 - 清水镇探索"非遗活化+生态赋能+文化兴旅"新路径 2023年有6项本土技艺列入区级非遗名录 包括清水豆腐、灵山山茶等 [9] - 西城区与门头沟区开展对口协作 首次实现西城区国家级非遗口技、皮影戏及市级非遗梅花大鼓等项目集体进山展演 [9] - 2023年文保中心与清水镇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 计划促进门头沟非遗项目走进西城交流 [9] 展演效果与反响 - 展演包含魔术《快乐十分》、原创口技相声《听见洪水峪》、《我是一个兵》等节目 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被称为"老百姓看得懂的高雅艺术" [9] - 活动构建"山为骨、水为韵、声为魂"的活态博物馆 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8][9]
(活力中国调研行)粮食收购量创新高 黑土地保护显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7:08
粮食产量与收购 - 2024年长春全市累计入库新粮1116.5万吨,同比增加19.6万吨,粮食收购量创近10年新高 [1] - 2024年长春粮食产量达259.9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提高到每亩1090.2斤 [1] - 长春6个产粮县(市、区)全部进入国家粮食生产百强县 [1] 农业经济指标 - 长春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40亿元 [1] - 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74元,比5年前增长30%以上 [1] - 2024年长春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达787.1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的三分之一 [6] 粮食质量与储备 - 长春共抽检粮油样品502批次,确保新收获粮食和成品粮油质量安全 [2] - 主城区成品粮油储备供应量保证15天 [2] - 2021年建立成品粮油储备以来,在承储企业选定、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管 [2] 科技创新与农田建设 - 2022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合作,建成1个万亩级、17个千亩级示范基地 [2]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03万亩,构建现代化农田体系 [2] - "梨树模式"推广面积从225亩增至2025年超340万亩,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面积超1亿亩 [3] - 农安和公主岭的两个无人农场展示耕、种、管、收各环节无人化作业应用场景 [6] 产业链与品牌建设 - 玉米加工、大米、生猪、肉牛、肉鸡、梅花鹿等多个优势产业链已形成 [6] - 借力成都糖酒会、长杭对口合作等平台,累计达成购销合作约3万吨 [2]
随着金价上涨,金银纪念币价格也涨了不少
搜狐财经· 2025-07-17 23:14
金价上涨对纪念金币市场的影响 - 金价自2023年开始上涨,近两年涨幅接近翻倍,推动纪念金币价格显著上升 [1] - 当金价突破650元/克后,前几年发行的金币价格明显松动,多数品种实现30%以上的涨幅 [1] - 2015-2022年发行的纪念金币普遍表现优异,例如梅花猴金银套涨幅37 6%,紫禁城金银套涨幅40 5% [1] - 2023年后发行的金币因初始定价较高,市场价仍低于发行价,涨幅相对有限 [1] 纪念金币价格变动数据 - 梅花猴金银套从8900元涨至12250元,涨幅37 6% [1] - 五福拱寿金银套从4720元涨至6230元,涨幅32 0% [1] - 彩金银鸡套从1980元涨至2580元,涨幅30 3% [1] - 孔子150克金币从87000元涨至37 9% [1] - 平遥古城金银套从5000元涨至6900元,涨幅38 0% [1] - 紫禁城金银套从1850元涨至2600元,涨幅40 5% [1] - 火星探测大全套从91300元涨至35 8% [1] 纪念金币投资特性 - 金银纪念币升水幅度较高,与金银饰品相当 [3] - 若无金价大幅上涨支撑,纪念币并不适合作为投资标的 [3]
5角硬币里含黄金?真的还是假的?多亏银行朋友提醒,看完涨知识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37
五角硬币材质分析 - 目前流通的五角硬币主要分为两种:1991-2001年发行的梅花五角(铜锌合金)和2002年后发行的荷花五角(钢芯镀铜)[3] - 1991-1994年梅花五角采用进口精黄铜,色泽与黄金接近但无黄金成分[3] - 荷花五角通过钢芯镀铜加抛光工艺实现金色视觉效果[3] 含金误解的成因 - 视觉误导:硬币金色外观与黄金高度相似[5] - 商贩炒作:部分手工匠人散布谣言诱导硬币熔铸首饰牟利[5] - 历史信息闭塞:90年代部分地区对货币材质认知不足[5] 经济逻辑验证 - 当前金价485元/克下,若含1%黄金则单枚成本达18.43元(远超面值0.5元)[7] - 货币发行需确保材质成本低于面值,否则将引发熔币套利[7] - 历史上曾出现因铜钱含铜量过高导致熔钱卖铜现象[7] 收藏市场价值 - 1993年梅花五角流通品相单枚价格14.8元,整卷未流通品可达50元[8] - 1980-1986年铜合金梅花五角完好品相单枚价格达7280元[8] - 收藏价值取决于发行量、存世量和品相,与黄金成分无关[8] 法律与卫生风险 - 熔毁人民币制首饰属违法行为,严重者可构成犯罪[8] - 流通硬币表面细菌滋生,直接接触皮肤存在卫生隐患[8]
古人如何过夏天(文化中国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古代消夏智慧 - 古代夏季服饰采用丝、麻葛等天然纤维,轻薄透气且散热性能佳,如西汉素纱单衣仅重49克[2] - 唐代已出现类似乳酪的"酥山"冷饮,宋代发展出冰镇绿豆汤、荔枝膏水等商业化冷饮产品[3] - 商代已建立冰窖系统,唐代出现民间冰商,使用青铜冰鉴等设备实现食物冷藏与室内降温[3] 建筑与生活纳凉设计 - 传统民居通过坐北朝南布局增强通风,江南天井设计结合水池蒸发吸热降低室温[4] - 民间普及瓷枕、竹凉床、藤枕等降温工具,权贵阶层则建造专用"清凉殿"等设施[4][5] - 避暑旅游活动如泛舟、垂钓等成为古人消暑方式[5] 材料与技术传承 - 丝棉麻等天然纤维材料从古代延续至今仍受现代市场青睐[2] - 唐代至元代的冷饮制作技术通过马可·波罗传播至欧洲[3] - 明清改良的酸梅汤成为大众化消暑饮品[3]
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徐永胜任主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3 14:29
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 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首都戏剧教育事业进入新阶段 [1][3] - 成立大会由北京剧协主席冯远征、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董昕等领导出席,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1][3] 专委会组织架构 -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任专委会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等3人任副主任 [6] - 委员会共16名成员,覆盖专业院校、剧院团、演出机构及新文艺团体代表 [6] 专委会职能与发展方向 - 专委会将构建从青少年启蒙到专业人才培养的闭环式戏剧教育体系 [3] - 未来重点推进三大方向:构建培养体系、促进实效落地、协同行业发展 [8] - 发起成立"首都高校戏剧联盟",整合高校资源深化校际合作,制定教育标准提升国际影响力 [8] 行业资源整合与协同 - 专委会将发挥桥梁作用,连接院校培养与院团实践,托举青年戏剧人才成长 [10] - 计划通过平台聚合、品牌活动(如国际戏剧教育论坛)和创新推动促进行业协同 [3][10] 政策与执行依据 - 专委会成立严格遵循《北京戏剧家协会专业艺术委员会工作办法》,成员经主席团审批产生 [13]
一位梅花匠人的“苦寒”与诗意
杭州日报· 2025-07-11 11:13
"你看,这面墙就是一幅天然的画。早上来和下午来看到的画是不一样的。"阳光下,胡中指着梅 花"横斜"在墙上的影子,向游客传授"探梅秘籍"。 灵峰探梅是杭州人每年冬春之际的一场盛事。景区内6000余株梅树次第绽放,游人如织、暗香浮 动。每到这时,梅花匠人胡中便当起"导游",让游客在欣赏梅花之美的同时,还能领略到梅花文化的深 厚底蕴与历史传承。 胡中是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景观营建中心主任、园林高级工程师。与梅相伴的 三十余载时光里,他收集保存了国内外100余个梅花品种,制定了梅花品种名录,还提炼了灵峰探梅"一 枝独秀、二梅争艳、四季赏梅"的独特意境……从梅树的栽培养护、梅花品种的引种繁殖到梅花盆景的 制作,胡中已是西湖梅花发展的领头人之一。 在这期间,胡中也从技术骨干成长为梅花研究领域的领军人。2018年,胡中培育出轰动杭城的"五 色梅",一株梅树可绽放五种不同颜色的梅花。这是胡中用五种不同梅花嫁接起来的。怎么嫁接?胡中 胡中(中间佩戴话筒者)在给游客讲解梅花相关知识。 介绍,如同外科手术一样,先将一个品种的梅枝切开一条长口子,再把另一品种的梅枝插入,之后还要 通过精细的管理保障其成活。 "其实你看 ...
兰州西固达川:抓实五大农旅产业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发展网· 2025-07-09 11:39
农文旅融合 - 以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口,聚焦"五大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1] - 完善三江口生态文化廊道基础设施,包括1.2公里天鹅观赏区生态健步廊、500余个泊位停车场及旅游公厕 [1] - 引入旋转木马、小火车等游乐设施,开发研学游、冰雪运动项目,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2000人次 [1] - 投资315万元改造岔路村综合市场,带动村民农闲增收超30万元 [1] 特色农业 - 投资2700万元建设玉米育种试验田,配套3.56公里沟渠、8座节水灌溉设施及20.2公里硬化道路 [2] - 投入1000万元建成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物联网监测与智能水肥管理 [2] - 甘肃和恒农业建设500亩玉米育种试验园区,已选育40个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 [2] 特色养殖 - 藏香猪年出栏量超300头,定位绿色高端林下养殖 [3] - 梅花鹿养殖结合旅游开发,推出鹿血、鹿茸等保健产品及互动体验项目 [3] - 鸵鸟养殖形成肉、蛋、皮毛产业链,赛马繁育基地发展骑乘体验与马术培训 [3] 特色农产品 - 中蜂养殖形成蜂产业链,提升土蜂蜜附加值 [4] - 依托千年枣树开发古法酒枣,推广便携礼品包装 [4] - 推行"林上果+林下鸡"模式,年产桑林鸡数千只,建立可追溯体系 [4] - 利用北纬36°地理优势发展冬麦面精深加工 [4] 特色餐饮 - 标准化发展"马俊"水盆羊肉品牌,带动小尾寒羊养殖 [5] - 生态养殖黄河鲤鱼,开发红烧、清蒸等特色做法 [5] - 提升新春鲜卤肥肠工艺标准,形成风味卤味名片 [5] - "易荣"大盘土鸡结合林下散养鸡,突出原汁原味特色 [6]
余华作品再次登上话剧舞台,“爱情”到底要说些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7-08 14:44
话剧《古典爱情》制作与演出 - 孟京辉将余华1988年短篇小说《古典爱情》搬上话剧舞台,这是两人继《活着》《第七天》后第三次合作 [1][3] - 该剧在2025阿那亚戏剧节作为开幕大戏演出,门票提前售罄,首演因观众过多延迟开演 [3] - 8月6日至10日将重返北京蜂巢剧场 [3] 艺术风格与舞台设计 - 舞美设计充满先锋特质:几何迷宫空间、梯子书架、土壤、钢琴等元素构建抽象场景 [3] - 德国艺术家GolemKIon VIII运用动态捕捉技术呈现"饥饿寓言",灯光与骨骼投影营造炼狱奇观 [7] - 独立乐队EBvirus融合电子与古典乐,强化角色精神分裂与命运齿轮的隐喻 [3][7] 内容改编与主题表达 - 原著打破才子佳人传统范式,加入人吃人、掘坟复生等残酷情节,结局体现失而复得的终极绝望 [5] - 孟京辉在改编中穿插《鲜血梅花》故事线,通过多时空切割舞台呈现后现代虚无感 [7] - 余华称创作初衷是戏仿冯梦龙小说但颠覆传统,"要来一个他杀",探索人性贪婪与矛盾 [5][8] 主创艺术理念 - 孟京辉认为先锋是"前倾姿态"而非结果,改编坚持个人风格,强调"古典方式+永恒爱情"的核心 [9] - 余华主张作品灵魂在于"时间处理"而非外貌,如《许三观卖血记》用三场骂戏跨越十年 [10] - 两人合作始于《活着》,余华给予导演绝对改编自由,认为原著应成为导演自我发现的题材 [9] 市场反响与文化影响 - 阿那亚演出现场有观众因剧情残酷啜泣,印证作品情感冲击力 [7] - 余华观察到《活着》持续畅销,意大利版上市27年后仍居书店畅销柜台,被评价"教会如何不死" [11] - 莫里哀戏剧《唐璜》在当代的先锋演绎佐证伟大作品需具备跨时代先锋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