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检测试剂盒
icon
搜索文档
万孚生物股价微跌1.03% 子公司9款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金融界· 2025-07-30 02:3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15时28分,万孚生物股价报24 1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25元,跌幅1 03% [1] - 当日开盘价为24 37元,最高触及24 38元,最低下探23 68元 [1] - 成交额3 92亿元,换手率3 80%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快速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涵盖传染病、慢性病、毒品检测等多个领域 [1] - 所属板块包括医疗器械、广东板块等 [1] 产品研发进展 - 全资子公司天深医疗自主研发的9款检测试剂盒近日获批上市,包括血栓五项检测试剂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 [1] - 截至2025年7月,公司单人份化学发光系统累计获得16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检测菜单覆盖心标、炎症、血栓等9大领域 [1] 资金流向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100 11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 2% [1]
万孚生物:全资子公司9款检测试剂盒新品获批上市
中证网· 2025-07-29 22:45
产品获批上市 - 万孚生物全资子公司天深医疗自主研发的9款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监局和广东省药监局批准上市 包括血栓五项检测试剂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 [1] - 血栓五项检测产品(TAT PIC TM t-PAIC FDP)适用于全血样本 相比传统指标更早出现数值变化 指标敏感 可反映疾病进展 [1] - 血栓五项联合D-Dimer有助于血栓性疾病辅助诊断 DIC早期诊断 溶栓和抗凝药物疗效监测 再栓监测及血管内皮系统损伤的诊断 [2] 产品技术优势 - 天深医疗是业内可提供较全心脏标志物检测产品的品牌之一 包括hs-Tnl cTnl Myo CK-MB BNP NT-proBNP D-Dimer H-FABP等 [1] - 血栓四项(TAT PIC TM t-PAIC)是有效反映机体内血管内皮 凝血及纤溶系统早期改变的有效指标 [1] - 截至2025年7月 万孚生物单人份化学发光系统累计获得16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医疗器械注册证 成为国内套餐最齐全的小型发光系统 [2] 产品线布局 - 万孚生物单人份化学发光产品线已推出多款不同通量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2] - 全球范围内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50余项 检测菜单涵盖心标 炎症 血栓 甲状腺 性激素 贫血 骨代谢及肿瘤 传染病检测等9大领域 [2] 研发战略 - 公司将持续依托高水平 全球化的研发创新体系 坚持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2]
万孚生物:全资子公司9款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0:25
产品获批 - 万孚生物全资子公司天深医疗自主研发的9款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1] - 获批产品包括血栓五项检测试剂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 [1] - 这些产品可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检测菜单和更便利的组合 [1] 肿瘤标志物检测 - 截至2025年7月 万孚生物单人份化学发光系统累计获得16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公司成为国内套餐最齐全的小型发光系统 [1] 产品线布局 - 万孚生物单人份化学发光产品线全球范围内已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50余项 [1] - 检测菜单涵盖心标 炎症 血栓 甲状腺 性激素 贫血 骨代谢及肿瘤 传染病检测等9大领域 [1]
巨亏下达安基因董事会再度大换血
新浪财经· 2025-05-12 14:53
董事会换届 - 达安基因第九届董事会换届议案以7票赞成2票反对通过,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黄志征、韦典含等6人,其中5人来自大股东广州金控背景,梁志坤是唯一技术背景成员[1] - 第八届董事会除韦典含外全部被替换,包括现任董事长薛哲强,薛哲强来自广州金控且对大股东决定无反对意见[1] - 两张反对票来自任职超10年的黄珞与张斌,他们认为新董事会"高度同质化,以纯金融背景为主",缺乏体外诊断行业技术领导者[1][2] 管理层变动背景 - 黄珞与张斌均为金融背景人士,曾通过补选进入第八届董事会,代表原管理层的总经理周新宇此前已辞职[4] - 广州金控曾给予黄珞机会希望改善业绩,但2024年公司出现20年内最大亏损,促使大股东决定全面接管管理权[4] - 当前达安基因被定义为缺乏核心成长性的中型诊断公司[4] 财务表现 - 疫情前(2014-2019年)扣非净利润长期徘徊在几千万元水平,营收2014年突破十亿但2017-2019年快速回落[5] - 疫情期间(2020-2022年)业绩爆发:营收从53.41亿增至120.46亿,扣非净利润从23.67亿增至51.81亿[5] - 后疫情时代(2023-2024年)业绩急转直下:营收降至11.81亿和8.53亿,扣非净利润亏损3.64亿和8.23亿[5] 经营问题 - 未能及时调整疫情后的成本结构和产能利用,固定费用、应收账款和存货跌价导致利润反噬[5] - 产品线单一且面临降价压力:2016年已预警价格下降趋势,2024年分子诊断产品价格较2019年显著下降[6] - 毛利率从2020年70.15%降至2024年37.55%,低于疫情前40%以上的平均水平[6] - 2024年生物制品业试剂类产销量同比下滑80%以上,显示产品市场竞争力存疑[6] 业务战略 - 2016年起发展金融服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2018年该业务创收8800万元占比6%,但2023-2024年缩水至3000万元规模[7] - 公司称金融服务为产业孵化配套业务,目前坚持聚焦主业并已缩减该业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