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氟代碳酸乙烯酯
icon
搜索文档
华盛锂电跌4.34%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8.7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10-27 16:37
股价表现与发行概况 - 公司股票今日收报41.25元,跌幅4.34%,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为2800万股,发行价格为98.35元/股 [1] - 上市后第三个交易日(2022年7月15日)盘中最高价达129.20元,为上市以来最高价 [1]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7.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1.87亿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5.67亿元 [1]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18.67亿元,原计划募集资金为7.00028亿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拟用于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3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 发行费用构成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费用总额为1.867955亿元 [1] - 其中承销费用为0.1431396亿元,保荐费用为0.0087736亿元 [1] 利润分配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 公司于2023年5月10日实施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以方案实施前总股本为基数 [2] -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5股 [2] - 本次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9日,除权日为2023年5月10日 [2]
华盛锂电跌4.75%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8.7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7:12
股价表现与发行概况 - 截至新闻发布日收盘价报43.31元,单日跌幅为4.75% [1] - 公司股价目前处于破发状态,较发行价98.35元/股有大幅下跌 [1] - 该股上市以来最高价出现在2022年7月15日,盘中报129.20元 [1]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为2800万股 [1] 首次公开发行募资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7.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25.67亿元 [1]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出18.67亿元,原计划募资7.00028亿元 [1] - 发行费用总计1.867955亿元,其中承销费用为1.431396亿元,保荐费用为877.36万元 [1] - 计划募投项目为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3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 [1] 公司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实施利润分配方案,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2] -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5股 [2] - 该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9日,除权日为2023年5月10日 [2]
华盛锂电跌5.37%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8.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10-21 18:02
股价表现与发行概况 - 公司股票于2024年10月21日收盘价为45.47元,当日下跌5.37%,目前股价低于发行价[1]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98.35元/股,发行数量为2800万股[1] - 上市后第三个交易日(2022年7月15日)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129.20元[1]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7.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5.67亿元[1]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7亿元超出18.67亿元[1] - 原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3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 发行费用构成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费用总额为1.87亿元,其中承销费用为1.43亿元,保荐费用为877.36万元[1] 股东回报方案 - 公司于2023年实施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5股[2] - 该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9日,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5月10日[2]
华盛锂电连亏两年半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8.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10-09 10:50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72.02%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73.89万元,亏损额与上年同期的-7252.33万元基本持平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5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966.59万元亏损收窄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63.51万元显著扩大 [1][2] 2024年全年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下降3.83%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亿元,亏损额较上年的-2391.18万元大幅扩大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9亿元,亏损额较上年的-6332.96万元显著扩大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1亿元,较上年的-1.35亿元有所改善 [2][3] 首次公开发行(IPO)情况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为2800万股,发行价格为98.35元/股 [3]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27.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5.67亿元,较原计划的7亿元募集目标多出18.67亿元 [4] - 发行费用总计1.87亿元,其中承销费用和保荐费用分别为1.43亿元和877.36万元 [4][5] - 上市后第三个交易日(2022年7月15日)盘中最高价报129.20元,为上市以来最高价,但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4] 历史财务数据与公司行动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1亿元 [3] - 2023年5月公司实施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以方案实施前总股本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5股 [5]
华盛锂电跌5.33%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9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7:14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收报33.42元 单日跌幅5.33%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98.35元/股 [1] - 上市第三日(2022年7月15日)盘中创历史最高价129.20元 [1] 首次公开发行 - 发行数量2800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27.54亿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1.87亿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25.67亿元 [1] - 实际募集净额较原计划超额18.67亿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7亿元 用于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3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 [1] 发行费用构成 - 总发行费用1.87亿元 其中承销费用1.43亿元 保荐费用877.36万元 [1] 股东回报 - 2023年5月实施利润分配方案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2] - 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5股 [2] -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9日 除权日为2023年5月10日 [2]
华盛锂电跌5.82% 2022年上市即巅峰超募19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16:33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股价收报31.90元人民币 单日跌幅5.82% [1]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98.35元/股 发行数量2800万股 [1] - 上市后第三个交易日(2022年7月15日)创历史最高价129.20元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1]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27.54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1.87亿元后净额25.67亿元 [1]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7亿元超出18.67亿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3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 [1] 发行费用构成 - 发行费用总额1.87亿元 其中承销费用1.43亿元 保荐费用877.36万元 [1] -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蔡福祥和李骏 [1] 股东回报方案 - 2023年5月实施利润分配方案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2] -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5股 [2] -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9日 除权日为2023年5月10日 [2]
电解液新型添加剂行业技术水平、发展态势及竞争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5-06 04:59
电解液新型添加剂行业基本情况 - 电解液添加剂分为常规添加剂和新型添加剂 [4] - 常规添加剂如VC、FEC等早期应用于3C领域,后扩展至动力和储能电池,但难以满足高电压、高比能等新需求 [5] - 新型添加剂如MMDS、DTD等通过少量添加即可提升锂电池的高电压、低温循环等性能,2020-2022年出货量占比从12.7%升至14.5%,预计2025年达25% [6] 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 新型添加剂是提升锂电池性能的核心原材料,用量少但效果显著,预计2030年出货占比达46% [8] - 技术门槛高,纯度需达99.5%以上,水分低于200ppm,国内能批量生产的企业较少 [9] - 品种持续丰富,含氟、含硫等新型添加剂适应多样化电池体系 [10] - 高电压保护和安全性是重点,含硼类、含硫类添加剂可形成保护膜,防过充和阻燃添加剂需求增长 [11] 行业发展态势 - 国产化替代加速,2022年中国企业占全球新型添加剂市场份额46%,预计2025年升至67.4% [13][14] - 行业集中度提升,2022年前五名企业市占率53.5%,技术领先和规模优势成为竞争关键 [15] - 硅基负极添加剂是重要方向,需解决硅材料体积膨胀导致的SEI膜不稳定问题 [16] -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可能变革添加剂需求,钠电池需开发稳定SEI膜的专用添加剂 [17] 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圣泰材料、苏州祺添、浙江天硕等,均规划扩产 [19] - 国际龙头包括韩国天宝(LiFSI商业化先驱)、日本三菱化学(全球第五大化工企业)、日本宇部兴产(合资成立MU电解液) [20][21][22] - 圣泰材料拥有46项境内专利,主导产品M001、D003实现商业化,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 [26][27] - 苏州祺添产品涵盖硫酸乙烯酯等,浙江天硕为天赐材料子公司,瀚康新材隶属新宙邦 [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