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氟磺酰亚胺锂
icon
搜索文档
化工新材料周报:丙烯腈、己内酰胺价格反弹,制冷剂、硅材料等维持高位-20250803
太平洋证券· 2025-08-03 21:44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近期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本周下跌1.69%,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0 [59][60] - 石油石化行业本周下跌2.64%,排名第22 [59] - 本月基础化工行业下跌0.04%,排名15,石油石化行业下跌1.76%,排名30 [60] 核心观点 - 硅材料、制冷剂、生物质能源等产品价格表现较好,建议关注兴发集团、卓越新能等公司 [5] - 低空经济/机器人产业链材料需求增长,建议关注同益中、碳纤维相关公司 [5] - 高性能纤维/轻量化材料受益于机器人及低空经济产业链,关注度持续提升 [4] 细分领域跟踪 重点化工新材料产品价格 - 多晶硅基准品现货价53190元/吨,较上周上涨0.2% [9] - 丙烯腈市场均价8200元/吨,较上周上涨1.86% [9] - 己内酰胺市场均价8950元/吨,较上周上涨3.77% [9] - 聚偏氟乙烯粒料市场均价5.5万元/吨,较上周下跌8.33% [9] - 制冷剂R32价格55000元/吨,较年初上涨27.91% [10] 电子化学品 -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4年达675亿美元,2017-2024年CAGR为5.3% [18]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17-2023年从525亿元提升至951亿元,CAGR达10% [18] - 重点关注湿电子化学品、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电子特气等领域 [12] 新质生产力材料 - 碳纤维价格企稳,关注低空经济、机器人技术等领域需求增量 [25]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等优异性能 [30] - PEEK材料需求快速增长,2012-2021年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CAGR达42.84% [31] 锂电/储能上游材料 - 多壁碳纳米管粉体市场均价6.4万元/吨,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均价2.75万元/吨 [34] - 钠电池普鲁士蓝类化合物材料价格3.6万元/吨,硬碳负极材料价格7万元/吨 [36] 光伏/风电上游材料 - EVA市场均价10460元/吨,POE8999(8480指标)价格1.10万元/吨 [43] - 光伏胶膜主要分为EVA胶膜、POE胶膜与EPE胶膜等 [37] 生物基材料及能源 - 生物航煤(SAF)欧洲FOB价格2065美元/吨,较年初上涨11.38% [46] - 生物柴油市场均价8183元/吨,较年初上涨9.11% [46] 可再生及改性塑料 - 中国塑料制品产量每年接近8000万吨 [48] - 原生塑料PET价格6060元/吨左右,再生PET价格4200元/吨 [52] 涂料油墨颜料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39亿台,PC出货量2.45亿台 [55] -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3009万辆,全球销量达9272万辆 [55] 行情表现 - 本周基础化工三级子行业中,橡胶制品(+2.73%)、合成树脂(+1.03%)涨幅居前 [64] - 民爆用品(-5.51%)、纯碱(-4.44%)、锂电化学品(-3.71%)跌幅较大 [64] - 个股方面,上纬新材本周上涨39%,天承科技上涨29% [67]
宝明科技:第四代复合铜箔送样;永太科技:双氟磺酰亚胺锂相关专利仍有效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07:16
宝明科技第四代复合铜箔产品 - 公司开发出第四代复合铜箔产品,针对锂电池高安全、超快充市场需求,通过微结构创新提高快充性能并减少锂枝晶生成,提升安全性能 [1] - 产品已进行客户送样测试,技术突破有望为锂电池材料领域带来新发展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奥特佳管理层变动 - 董事兼总经理丁涛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即日生效,但仍担任子公司空调国际公司总经理,并协助董事长开展战略投资与规划工作 [2] - 丁涛持有134万股公司股票,与公司利益关联紧密,公司计划尽快补选新任总经理及董事,管理层变动对业务影响有限 [2] 永太科技专利澄清 - 公司澄清网络传言,确认"双氟磺酰亚胺锂制备方法"专利仍有效,专利申请日期为2017年5月10日,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2月26日 [3] - 专利作为核心技术壁垒,其有效性对公司业务发展至关重要,及时回应市场疑虑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3]
锂电行业加速优化产能结构“不卷价格卷价值”成为共识
证券时报· 2025-07-09 02:26
行业现状 - 锂电行业陷入"内卷"困局,价格持续磨底直逼成本线,企业普遍遭遇生存困境,开工率不足30% [1] - 锂电池产业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中,去年有65家企业净利润下滑,超60家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 [1] - 行业从"卷产能"转向"卷价格",低价竞争成为主要表现 [2] 内卷原因 - 前几年新能源产能"大跃进",地方政府补贴力度大,导致扩产计划远超实际需求 [2] - 市场增速放缓,供需格局生变,前期投建产能逐步释放 [2] - 行业"僧多肉少",企业被迫以价格打动客户、撬动市场份额 [2] 应对措施 - 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 [3] - 加速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建立落后产能有序出清机制 [3] - 企业采取减产限价措施,但难以对抗价格大趋势 [3] - 部分企业终止扩产计划,如欣旺达终止两个项目合计140亿元投资 [4] - 跨界玩家叫停锂电项目,如普利特终止102亿元电池项目 [4] 技术创新 - 行业共识转向"不卷价格卷价值",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6] - 头部企业推出新产品:宁德时代神行、麒麟电池预计2025年出货占比达60%-70% [7] -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量产装车超3.13万台 [8] - 国轩高科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续航达1000公里以上 [8] - 材料环节技术持续创新: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快充负极、新型电解液等 [9] 政策与标准 - 政府引导项目审批阶段进行筛选,从源头遏制产能过剩 [5] - 2026年将实施新电池安全标准,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要求 [9] - 新标准将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9]
A股两大锂电材料巨头发生诉讼纠纷!涉案金额超8.8亿
证券时报· 2025-07-03 12:09
天赐材料商业秘密侵权诉讼案 -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起诉永太科技及其合资公司邵武永太高新材料等12名被告,指控其侵犯液体六氟磷酸锂工艺技术商业秘密 [2][3] - 被告李胜曾担任九江天赐电池生产部工艺技术总监等职,被指控离职后伙同他人非法使用公司技术秘密于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 [3] - 九江天赐提出7项诉讼请求,包括要求销毁侵权产线设备、赔偿经济损失8.87亿元等 [4] - 此前法院已对李胜等人做出刑事判决,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未涉及永太科技 [4] 涉事公司业务情况 - 天赐材料主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发生产 [5] - 永太科技业务涵盖含氟医药、植保与新能源材料,已布局锂盐原料、电解液等多种锂电材料产品 [5] - 永太科技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首期6.7万吨已于去年1月进入试生产阶段 [5] 技术争议焦点 - 双方争端主要围绕新一代电解液材料"双氟磺酰亚胺锂"产品 [6] - 该产品具有优越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等特点,市场需求增长明显 [6] - 永太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2024-2025年每年供应不少于10万吨电解液(含该产品) [6] 永太科技回应 - 公司声明生产工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诉讼不会影响核心技术 [7] - 目前仅生产固态六氟磷酸锂产品,未涉及案件所涉产品 [7] - 反对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倡导创新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7]
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145.4万吨,同比增长29.4%
起点锂电· 2025-06-30 19:24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13] - 活动由起点锂电、起点钠电等主办 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超30家企业参与赞助或合作 [2] 锂电池电解液市场数据 - 2024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145.4万吨 同比增长29.4% 主要受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驱动 [2] - 预计2030年出货量将达515万吨 未来6年年均复合增速23.5% [2] - 行业竞争格局呈"一超多强" 天赐材料市场份额超30% 比亚迪、新宙邦市场份额均超10% 2024年CR5为73.8% 较2023年下降1.4个百分点 [4] 电解液技术发展趋势 溶质技术 - 六氟磷酸锂(LiPF6)为当前主流电解质 但存在化学不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缺陷 [9]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因更高电导率、热稳定性和低温性能 有望成为下一代溶质 [9] 溶剂技术 - 主流溶剂包括DMC、DEC、EMC等碳酸酯类 生产工艺分EO和PO两类 PO工艺当前占主导 [10] - 因PO材料在基建领域应用增加 未来EO与PO技术路线将并行发展 同时布局两者的企业更具可持续性 [10] 添加剂技术 - 当前主流添加剂为VC、FEC等 但单一添加剂难以满足需求 [11] - 多功能添加剂成为方向 如12-冠醚-4可同时提升锂离子导电性和优化SEI膜 [11] 研究报告目录 - 报告涵盖锂电池电解液定义、构成、产业链分析(含溶质/溶剂/添加剂细分行业)及价格成本分析 [12][14]
三美股份10亿电解质项目大幅延期 跨界锂电5年陷入困局
新浪财经· 2025-06-26 15:04
公司动态 - 三美股份全资子公司福建东莹化工投资10.72亿元建设的"6.2万吨/年电解质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延期至2027年6月完成,项目首次公布已两年但尚未实质投入建设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12亿元,归母净利润4.01亿元,但在业绩亮眼背景下选择推迟战略转型项目 [1] - 福建东莹6000吨/年六氟磷酸锂及100吨/年高纯五氟化磷项目进度不及预期,2024年10月仅建成1500吨/年六氟磷酸锂产能,仍处于试生产及技改阶段 [1] 行业现状 - 电解质市场供需结构发生根本转变,下游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成本控制诉求提升导致行业困境 [1] - 六氟磷酸锂行业面临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低迷三重困局,产品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1]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2022年高峰期的近60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的不足10万元/吨 [3] 战略转型 - 公司2020年开始向锂电池材料领域拓展,利用氟化工产业链中上游原材料优势切入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 [2] - 2021年双管齐下布局锂电材料:1月投资6.2亿元建设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8月投资2.3亿元建设6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 [2] - 规划产业链延伸路径清晰,从无水氟化氢到六氟磷酸锂,再到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型电解质 [2] 转型挑战 - 面临市场风险:六氟磷酸锂价格周期性波动,行业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价格持续下行,新装置产品需要客户认证周期 [3] - 面临技术迭代风险:新能源电池、固态电池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六氟磷酸锂被新产品替代 [3] - 从传统氟化工到锂电池电解质生产需要突破技术壁垒、重建客户认证体系、适应不同市场节奏 [3] 未来展望 -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剧烈变化,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推进使液态电解质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5] - 公司10亿电解质项目何时重启尚未可知,延期可能只是诸多挑战的开始 [5]
总投51.8亿!一期六氟磷酸锂项目投产成功!
鑫椤锂电· 2025-06-11 17:21
项目概况 - 浙江健立化学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六氟磷酸锂、50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2000吨碳酸亚乙烯酯、5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新能源材料建设项目,总投资518000万元 [2] - 项目分二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内容为年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及其配套公用工程设施 [2] - 项目位于浙江台州仙居经济开发区现代医药化工园区,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2] - 项目同时生产100498吨/年工业盐酸、7204吨/年亚硫酸钠等副产品 [2] 公司背景 - 浙江健立化学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是浙江司太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 [3] - 司太立成立于1997年,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X-CT非离子型造影剂系列和喹诺酮类系列原料药及中间体 [3] - 此次新能源材料项目是司太立在新领域的重要布局 [3] 行业活动 -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上海举行 [5] - 论坛由鑫椤资讯主办 [5]
研判2025!中国含氟新材料行业现状、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22
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氟化工行业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58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15.8万吨,市场需求强劲且产品附加值逐步提升[1][7] - 含氟新材料是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配套材料,技术含量高且应用广泛[1][9]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天赐材料、多氟多、昊华科技等12家企业,覆盖锂电池、光伏等热门领域[2] 含氟新材料特性与历史发展 - 含氟新材料因氟原子特性具备耐高温、耐腐蚀、低表面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2] -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实现含氟材料工业化应用,中国自60年代起开发出聚烯烃类氟橡胶等产品,最初服务于国防军工[4] 政策支持与区域布局 - 福建、山东等省份出台专项政策推动含氟新材料高端化发展,重点支持电子级氢氟酸、含氟聚合物等产品[4][6] - 江西省提出提高高端氟化工产品比重,河南省重点发展含氟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6] - 龙岩市、赣州市将含氟新材料列为重点产业链,部署研发平台建设[6]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 - 萤石是基础原材料,2023年中国产量占全球70%(630万吨),2024年增至670万吨,氟化工领域消费占比超50%[11] - 2024年中国硫酸总产能达1.41亿吨(同比+4.4%),产量1.20亿吨(同比+7.7%),新建产能1500万吨[13] 下游应用领域分析 锂离子电池 - 2024年中国锂电池产量1170GWh(同比+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15] - 六氟磷酸锂2024年全球出货量20.8万吨(同比+23.1%),但市场规模下滑33.3%至129.6亿元,行业产能过剩[17]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2024年出货量约3万吨(同比+100%),有望替代六氟磷酸锂[19] - PVDF作为正极粘结剂和氟代碳酸乙烯酯作为添加剂显著提升电池性能[21] 光伏领域 - 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累计装机885.68GW,均为全球第一[22] - PVDF和PVF是主流光伏背板材料,PVDF在抗紫外线、阻燃性等方面优于PVF但成本较高[24][25] 氢能领域 - 2024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超817MW,氢能重卡平均功率提升至131KW[27] -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依赖进口,技术壁垒高,国内量产能力不足[29] 未来发展趋势 - 下游应用扩张将持续驱动市场规模增长,技术突破将拓宽含氟新材料应用场景[30] - 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区域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6][30]
华神科技(000790) - 2025年0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8:08
公司活动信息 - 活动类别为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2] - 时间为2025年05月15日15:00 - 16:30,地点是价值在线网络互动 [2] - 参与人员为线上全体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黄明良等 [2] 股价与项目投产 - 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坚持聚焦主业推动发展提升价值 [2] - 山东凌凯项目双氟磺酰亚胺锂产品已送厂商验证开展客户导入,硫酰氟推进试生产准备工作 [3] 业绩亏损原因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89%且净利润亏损 [3] - 原因包括收缩建筑钢结构业务规模、山东凌凯项目处于试生产调试阶段有研发投入和折旧摊销、银行融资规模增加致财务费用攀升 [3] 核心竞争力与优势 - 核心医药产品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多个产品入选医保目录,2025年4月三七通舒胶囊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3] - 大健康业务承载主体华神蓝光有稀缺矿泉资源,主营多种品级品牌,碧瑞59产品偏硅酸含量高,是成都桶装水市场占有率第一供应商 [3] 研发规划 - 研发费用波动与在研项目进度相关 [4] - 未来聚焦中药大品种深度挖掘与二次开发,以三七通舒胶囊等为核心开展适应症拓展和质量标准提升 [4] 政策应对 - 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跟进分析政策影响 [4] - 通过拓展院外市场、丰富健康产品管线增加抗风险能力,做好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专注主业发展适应市场变化 [4] 市场拓展 - 核心中药产品三七通舒胶囊原料药为国际化奠定基础,未来综合考虑是否布局海外市场 [4] - 基于优势产品拓展产业链,延伸开发相关健康产品及服务扩充产品线 [4] 资产重组与战略投资 - 基于发展战略结合市场情况审慎评估相关资源,如有相关事项将及时披露信息 [5][6]
永太科技(002326)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21:5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89 亿元,同比增长 11.18%;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44 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36.26% [4] - 2024 年公司营收增长得益于锂电材料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18.07%,植保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91.79%,医药板块通过市场拓展和成本优化保持相对稳定业绩 [2] 园区建设与负债情况 - 内蒙古乌海、福建、浙江三大新园区部分项目已投产,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将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能利用率 [3] - 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与扩大生产规模资金需求及融资策略相关,正积极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负债率 [3] 产业链优势与发展 - 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形成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从锂盐原料到电解液全流程覆盖,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 未来将进行技术工艺改进,深化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强化产业链优势 [3] 业务影响与应对 - 固态电池发展对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公司将关注其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 [3][4][7] 项目相关情况 - 乌海项目四期按既定经营发展战略,结合市场需求推进建设 [4] -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虽产销规模扩大,但受产品市场价格影响仍未扭亏为盈,公司正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6]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未来盈利增长由锂电材料业务拓展、医药业务稳定增长、植保业务市场拓展、氟化液等新业务增长潜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产业链整合和协同效应、全球市场拓展和客户合作深化以及成本控制和管理优化等因素驱动 [4] 合作项目情况 - 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的新型锂载体分子技术与公司锂电材料研究方向一致,有望带来新机遇,合作项目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5] 核心业务规划 - 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 [6] - 市场拓展方面,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客户沟通合作,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7] 国际市场拓展 - 2023 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 GDR,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拓宽海外融资渠道,增强与国际投资者联系 [7] - 未来将深化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7] 客户合作情况 - 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电池厂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下游重要客户合作进展顺利,尚未进行固态电池方面合作 [7] 行业发展前景 - 新能源领域锂电材料市场规模将扩大,医药行业市场持续增长,植保行业产品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液冷行业氟化液市场需求增长 [8][9] 市值与产品情况 - 公司致力于强化基本面,提升经营业绩和透明度,目前未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9] - 公司目前无 PEEK 材料产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