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锆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氧化锆行业价格、开工率及毛利润情况:全球锆资源供给放量叠加国内产能扩张,2025年6月氧化锆价格同比回落8%至4.6万元/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7 09:24
行业概述 - 氧化锆化学式为ZrO₂,具有高熔点(2715℃)、高硬度(莫氏硬度6.5-7.5)、低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及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2] - 氧化锆常温下为电绝缘体,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氧离子导电性,理论密度为5.89g/cm³ [4] - 氧化锆的相变特性使其具有高断裂韧性和抗热震性,能承受温度急剧变化 [4]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锆英砂、稳定剂、添加剂等原材料及电弧炉、破碎机等生产设备 [5] - 中游为氧化锆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于结构陶瓷、电子陶瓷、齿科材料、锂电池等领域 [5] 行业现状 - 全球锆精矿新增产能释放推动供应量大幅增加,锆英砂国际市场价格自2022年峰值后持续走低 [7] - 2025年6月中国氧化锆价格4.6万元/吨,同比下降8.00%,行业开工率34.92%,同比减少2.22个百分点 [7][9] - 行业毛利润1.01万元/吨,同比增长14.28%,主要因原材料成本下降及工艺优化(如连续法生产、水热法) [1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三祥新材电熔氧化锆产能2.6万吨居国内第一,2024年锆系列产品销量2.83万吨,同比增长26.35% [13][15] - 东方锆业2025年Q1营收2.84亿元(同比-33.93%),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156.11%) [17] - 国瓷材料为全球首家水热法生产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的厂商,产品用于手机背板、锂电池正极添加剂等 [15] 行业发展趋势 - 纳米技术、水热合成法等工艺进步推动氧化锆性能提升,尤其在电子、医疗、航空航天领域 [19] - 固态电池领域需求显著增长,氧化锆作为关键原料受益于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20] - 行业向绿色化发展,企业通过绿色工艺减少能耗和排放,政策支持推动高端化转型 [21]
化纤头条 | 首日大涨386%,又一家尼龙头部企业上市受热捧!另一家尼龙企业开启IPO
搜狐财经· 2025-06-15 08:26
海阳科技上市表现 - 海阳科技于6月12日登陆上证主板,首日涨幅达386.7%,盘中最高涨幅超500% [1][5][7] - 发行价11.50元/股,静态发行市盈率12.69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23.65倍 [7] - 公司为尼龙6系列产品头部企业,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国际先进 [5][7] 海阳科技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产品包括尼龙6切片、尼龙6丝线和帘子布(含尼龙6/66及涤纶帘子布) [7] - 2023年市占率:尼龙6切片5.60%、尼龙帘子布15.71%、涤纶帘子布6.14% [8] - 客户涵盖巴斯夫、晓星集团、中策橡胶、玲珑轮胎等全球知名企业 [7][8] 长裕集团IPO动态 - 5月21日主板IPO获受理,计划募资7亿元投向主业项目 [9][12] - 募投项目包括4.5万吨超纯氧氯化锆、1万吨高性能尼龙弹性体制品等 [12] - 2022-2024年营收波动:16.69亿元→16.07亿元→16.37亿元,净利润2.55亿元→1.89亿元→2.08亿元 [12] - 特种尼龙产品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9.09%增至2024年20.62% [12][13] 尼龙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锦纶表观需求量从2017年323万吨增至2023年397万吨(CAGR 3.52%),2025年预计达426万吨 [14] - 全球尼龙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311.3亿美元增至2028年463.1亿美元(CAGR 5.8%) [14] - 特种尼龙市场规模2020年26.64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33.37亿美元(CAGR 4.03%) [16] 国内尼龙产能布局 - 尼龙6:当前9个在建项目合计203.4万吨/年,2028年总产能预计达928万吨/年 [18] - 主要企业包括恒申集团(60万吨)、聚合顺(63.5万吨)、鲁西化工(40.5万吨)等 [18][19] - 尼龙66:在建/拟建项目超30个,总产能873万吨/年,2025年预计达200-250万吨/年 [19][20] - 天辰齐翔(200亿元)、华峰化学(50.89亿元)、新和成(100亿元)等企业主导大型项目 [20]
淄博又一家!长裕集团报考A股上市,计划募资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2 16:52
上市计划与募资用途 - 公司计划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募资7亿元 用于4 5万吨超纯氧氯化锆及深加工项目和年产1万吨高性能尼龙弹性体制品项目 [1][3] - 若上市成功 淄博市将新增一家A股上市公司 [1]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 前身为长裕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3 67亿元 法定代表人刘其永 [3][4] - 控股股东为刘其永 刘策父子 合计控制53 20%表决权 刘其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策任董事兼副总经理 [5][7] - 主要股东包括刘其永(38 90%) 姜益军(11 47%) 刘策(9 36%) 付中文(6 77%)等 [4][5] 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为锆类产品及特种尼龙产品供应商 形成无机锆制品与有机新材料"双链"一体化发展格局 [7] - 主要产品包括氢氧化锆 碳酸锆 氧化锆 纳米复合氧化锆 特种尼龙 长碳链二元酸等 [7] - 锆类产品收入占比超70%(2024年70 85%) 特种尼龙产品为另一核心收入来源 [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 69亿元 16 07亿元 16 3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 55亿元 1 89亿元 2 08亿元 [7][8] - 2024年资产总额16 72亿元 资产负债率5 1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 73% [8]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3 2%-3 4%区间 [8]
长裕集团上交所主板IPO获受理 氧氯化锆产能位居全球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19:00
公司概况 - 长裕集团上交所主板IPO申请已获受理 拟募资7亿元 西南证券为保荐机构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锆类产品、特种尼龙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氧氯化锆、碳酸锆、氧化锆、纳米复合氧化锆、特种尼龙等 [1] - 氧氯化锆产能7.5万吨/年全球最大 特种尼龙聚合产能1.5万吨/年国内领先 [1] - 产品应用于汽车、通讯、消费电子、高性能陶瓷、医疗等领域 销售覆盖中国大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 [1]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69亿元、16.07亿元、16.3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1.89亿元、2.08亿元 [2] - 2024年资产总额16.72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2.67亿元 资产负债率5.16% [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56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7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4亿元 [3]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3.19%-3.39%区间 [3] 业务结构 - 锆类产品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但仍为主力 2022-2024年占比分别为76.17%、72.43%、70.85% [1] 行业格局 - 锆制品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 传统产品竞争格局稳定 高端纳米复合氧化锆市场被法国圣戈班、日本东曹等国际巨头主导 [2] - 特种尼龙行业分散化明显 国际化工巨头杜邦、阿科玛掌握主要产能 国内企业以中小规模民企为主 [2]
爱迪特(301580) - 301580爱迪特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0
2025-05-20 08:12
公司业绩与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公司业绩表现优于去年,结合细分市场业务机会做出策略调整 [2] - 对2025年韩国沃兰收入规模有较高增长预期,2024年控股韩国沃兰,2025年发力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2][3] 产品价格与销售结构 - 公司氧化锆产品价格稳定,均价变动因产品销售结构变动和阶梯价格政策导致 [2] 市场风险与应对 - 2024年上半年境内收入占比41.22%,中国市场是公司发展根据地,重视境内市场拓展 [2] - 境外销售区域分布均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散市场风险 [2] - 出口至美国商品关税大部分由客户承担,分散经营风险 [2] 业务发展与解决方案 - 积极响应临床正畸数字化需求,推出隐形矫正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全套正畸方案,团队侧重市场机遇和行业洞察 [4] - 本年度产能提升依赖设备自动化改造,预计产能不影响产品出货 [5] - 2025年全面升级车削机产品系列,推出49分钟快速烧结炉,3D打印产品有突破,两款打印设备上市,永久修复打印材料获中美市场准入认证 [6] - 精准匹配海外市场客户需求,加强海外核心市场品牌建设和培训,坚持价值客户关系和渠道建设,加强海外本土团队组织能力 [7] - 2024年推出全口可切削义齿,2025年推出3D打印增材制造全口活动义齿解决方案,优先在美国市场推广,产品医疗支付进入美国医保服务体系,使用极植种植导杆提供无牙颌全口种植修复精准取模解决方案 [8] - 种植体产品需长时间临床验证,沃兰产品经市场反馈验证产品力强,受国内集采政策影响临床植入数量增加,公司积极进行渠道布局和市场投入 [8] 生产布局规划 - 2024年控股韩国沃兰后在韩国拥有一处生产基地,正积极考虑在欧洲、亚洲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可行性方案 [8]
国瓷材料(300285):多领域齐发力 公司收入实现稳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收入9.7亿元(同比+17.9%,环比-9.8%)[1] - 归属净利润1.4亿元(同比+1.8%,环比+10.8%)[1] - 归属扣非净利润1.3亿元(同比+4.9%,环比-0.2%)[1] - 2025Q1毛利率36.8%(同比-2.0 pct),净利率15.3%(同比-2.4 pct)[4] - 研发费用率7.3%(同比-0.2 pct)[4]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子材料:受益消费电子补贴政策及汽车电子、AI服务器需求增长,MLCC介质粉体销量有望回升[3] - 催化材料:进入海外头部客户供应体系,乘用车领域覆盖国内自主品牌,产品搭载燃油及混动车型[3] - 生物医疗:子公司深圳爱尔创科技推出荧光氧化锆瓷块等新产品,形成系统化产品布局[3] - 新能源:高纯超细氧化铝和勃姆石覆盖主流锂电池厂商,产销快速提升[3] - 精密陶瓷:受益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快充技术推广,陶瓷轴承球业务快速增长[3] - LED基板:凭借技术和产业链协同优势,稳定供货全球头部企业[3] - 通讯射频微系统芯片封装管壳:技术领先,预计成为新增长点[3] - 其他材料:陶瓷墨水受国内地产竣工面积下降影响,积极开拓海外市场[3] 研发与新产品 - 覆铜板用填充材料实现球形氧化硅技术突破,多家客户小试验证合格[4] - 氧化锆、氧化钛分散液用于背光模组、AR显示领域,开始小批量销售[4] -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构筑壁垒,搭建精益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4] 未来展望 - 催化材料与精密陶瓷处于放量阶段,将持续推动增长[3]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为6.9/8.5/10.5亿元[4]
国瓷材料(300285)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 国产替代与海外拓展双轮驱动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核心观点 - 看好平台型企业多元产品矩阵接力,国产替代与海外拓展双轮驱动 [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0.47亿元,同比+4.86%,扣非后归母净利5.81亿元,同比+7.05% [2] - 24Q4营收10.80亿元,同比+0.78%,环比+6.67%,扣非后净利1.27亿元,同比-8.69%,环比-12.73% [2] - 25Q1营收9.75亿元,同比+17.94%,环比-9.76%,扣非后净利1.27亿元,同比+4.88%,环比-0.17% [2] - 下调25-26年EPS至0.77/0.93元(原为0.88/1.04元),新增27年EPS为1.11元 [2] 产品矩阵表现 - 电子材料营收同比+4.22%,催化材料+10.01%,生物医疗+6.53%,新能源材料+48.34%,精密陶瓷+41.68%,数码打印及其他材料-17.10% [3] - 浆料成为电子材料板块重要增量,MLCC介质粉体拓展车载、AI相关领域产品应用 [3] - 铈锆固溶体新建产能快速投放,生物医疗板块形成系统的新产品上市路径 [3] - 固态电解质、制氢领域新产品协同行业客户推进,成立硫化物路线研发小组 [3] - "康立美"数码纺织墨水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 - 球形氧化硅技术突破,可用于高频高速覆铜板填充,多家客户小试验证合格 [3] - 氧化锆、氧化钛分散液用于背光模组、AR显示等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并小批量销售 [3] 国产替代与海外拓展 - 蜂窝陶瓷载体领域,美国康宁和日本NGK占全球市场份额90%以上,公司产品成为国内主机厂和整车厂供应链安全及降本方案之一 [3] - 精密陶瓷业务布局卫星通讯、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高端氮化铝、氮化硅粉体新产品建设加速推进,解决粉体依赖进口现状 [3] - 生物医疗红筹架构有望助力海外业务拓展 [4] - 国瓷康立泰重点开拓海外市场,形成中东北非、东南亚、欧洲等七大销区协同布局 [4]
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有望27年装车,把握电池、材料、设备、资源端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2 19:02
全固态电池装车预期 - 行业对全固态电池装车时间线预期收敛至2027年小批量生产,2030年大规模商用,宁德时代、比亚迪、欧阳明高院士等均持此观点 [1][2] - 2027年批量示范装车将推动技术路线明晰化,如硫化物与卤化物混配方案,同时带动锂电设备与锂资源需求增量 [2] 材料端发展路径 - 固态电解质路线逐步定型:半固态电池以氧化物为主(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全固态聚焦硫化物(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卤化物电解质方案获一汽、中创新航等支持 [4] - 受益于行业β的共有材料环节:碳纳米管/导电炭黑用量提升(改善快充与循环寿命)、硅负极成主流选择(蔚来150kWh电池、vivo手机应用)、半固态隔膜作为电解质载体需求增长 [4] 设备端投资机会 - 锂电设备板块2025年迎反转:国内电池厂扩产+海外需求提升驱动订单增长,头部厂商减值计提后业绩弹性显著 [6] - 固态电池催生设备增量需求:半固态带来设备升级,全固态工艺变革推动新一轮投资,2027年量产预期加速今明两年技术突破 [6] 资源端需求变化 - 氧化物路线带动锆需求:2030年固态电解质氧化锆需求量预计达7.8万吨,为2023年的395倍 [7] - 硫化物路线推动锂单耗翻倍:锂金属负极需求达1455吨LCE/GWh(传统电池的2.4倍),奔驰路测与日本硫化锂产能布局验证可行性 [7] 2025年行业催化事件 - 现代汽车3月展示全固态电池试验线,计划年底推出原型车 [8] - 4月上海车展或发布固态电池新技术(参考宁德时代2023年凝聚态电池发布) [8] - 上汽名爵Q2新车型全系标配半固态电池,可能成为首款高交付量平价车型 [8] 核心投资方向 - 2025年为半固态放量+全固态技术定型关键年,建议关注电池、材料(电解质/硅负极等)、设备、资源(锆/锂)产业链机会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