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G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登陆港股的另一面:加码折叠屏,苹果“大招”渐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9:48
公司上市与融资 - 蓝思科技从递表到港股挂牌仅耗时100天,发行价每股18.18港元,集资额47.68亿港元,首日收盘价上涨9.13%至19.84港元,市值达1041亿港元 [1] - 公司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包括小米集团(1000万美元)、世运电路(1000万美元)、瑞银UBS AM Singapore(5000万美元)等产业链上下游及国际机构 [3] - 募集资金用途:48%用于产品扩展、28%用于越南/泰国生产线建设、14%提升智能制造能力、10%用于营运资金 [3] 核心客户与折叠屏布局 - 公司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合作历史达19年,产品覆盖iPhone、Apple Watch、Mac及Apple Vision Pro [1] - 苹果折叠屏iPhone预计2026年下半年发布,鸿海或2025年Q4启动生产,三星显示年产能规划700-800万片折叠屏 [4][5] - 公司已批量供应国内客户UTG/CPI折叠屏,并配合北美客户进行折叠屏验证,进度符合预期 [2] 全球化与产能规划 - 越南/泰国新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2026年逐步扩产,以增强供应链韧性并降低物流成本 [4] - 公司以香港为支点推动全球化战略,促进国际资本与中国智造融合 [3] 业务多元化进展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71%降至2024年49.5%,国产客户比例从18%提升至41%,外销收入占比从81.94%降至58.63% [7] - 布局智能汽车、AI眼镜(与Rokid合作全链条生产)、人形机器人(量产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部件),1月已向智元机器人批量交付产品 [6] - 组建专门团队研发人形机器人关节、灵巧手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计划拓展至家庭服务、医疗养老场景 [6]
苹果加速入局折叠屏,核心环节有望深度受益
华西证券· 2025-07-07 15: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苹果加速入局折叠屏,有望带动折叠屏手机加速放量,引领折叠屏产业链创新升级,看好折叠屏UTG盖板、铰链等核心增量环节以及液态金属、3D打印等新工艺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折叠屏手机加速渗透,引领智能手机创新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达12.38亿部,同比+6.4%,苹果、三星、小米占据半壁江山,CR3为50% [12] - 折叠屏技术成智能手机领域受关注的创新方向,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首款消费级量产折叠屏手机,2019年起多家厂商入场 [15] - 折叠屏手机有横折式和竖折式,2024年中国横折和竖折手机占比分别为67.4%和32.6% [17] - 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1780万台,预计2027年达7000万台,2024 - 27年CAGR为57.8%,苹果有望2026年推出折叠iPhone带动放量 [20] - 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917万台,同比增长30.8%,华为以48.6%市场份额领先 [23] - 折叠屏手机硬件端有折叠痕迹明显等问题,软件端有外屏利用率低等痛点 [24] - 主流厂商折叠屏手机厚度及重量持续优化,2021 - 23Q3横折叠手机平均厚度由15.1mm减薄到11.1mm,平均重量由289.2g减重到252.8g [29] - 折叠屏手机价格不断下探,2021 - 23Q3横折叠手机均价从14032元降至9942元,竖折叠手机均价从8294元降至6766元,2024年持续下行 [31] - 铰链和盖板是折叠屏手机核心价值增量,三星Galaxy Fold1显示模组和机械结构件成本占比分别提升13.3%和5.8%,华为Pura X显示模组和铰链系统占比合计70% [36] 铰链:折叠屏核心零部件,各品牌积极布局打造差异化 - 铰链负责支撑和引导屏幕开合、悬停,结构复杂,要满足20万次以上开合寿命,厂商对其结构、材质和工艺全面升级 [38] - 折叠屏铰链分水滴和U型,水滴型折痕浅、减少屏幕磨损,华为、OPPO等内折叠手机基本采用,三星Galaxy Z Fold 5系列也采用 [40] - 国内厂商基于水滴型铰链精简结构、引入创新材料实现轻量化,如小米MIX Fold 4龙骨转轴2.0 [44] - 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铰链市场规模约32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154亿美元,2024 - 32年CAGR为21.69% [47] - MIM工艺流程包括造粒、注射、脱脂、烧结,后续还需整形等处理,结合塑料注射成形和粉末冶金优势,适合大批量生产复杂金属产品 [53] - MIM技术相比传统金属加工和CNC技术,有设计自由度高、成本低等优势,我国MIM行业快速发展,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1.4亿元,2020 - 26年CAGR为11.65%,消费电子应用占比超50% [56][62] - 液态金属即非晶合金,性能优于常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高效,后处理工序精简,锆基液态金属已用于头部品牌折叠屏手机铰链 [67][74] - 钛合金适合轻量化消费电子产品,传统加工难度大,3D打印可降低制造难度,有材料利用率高、缩短研发周期等优点 [75][77] - 荣耀Magic V2和OPPO Find N5采用钛合金3D打印铰链,带动钛合金在折叠屏领域应用 [79] 盖板:实现折叠的核心部件,加速推进UTG技术布局 - 柔性盖板需兼具透明度、可折叠性和可恢复性,常用材料是CPI和UTG,UTG逐渐取代CPI成主流,2023年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使用占比提升至70%,2028年UTG出货量有望超5100万片,2024 - 28年CAGR为19.99% [87][88] - 不等厚超薄玻璃UFG有望成下一代主流方案,中间弯折区30um,两边非弯折区70 - 150um,无需贴膜 [96] - UTG生产分一次成型法和二次成型法,一次成型法技术壁垒高,被国外制造商掌握,二次成型法是国内厂商主要采用方案,但产品存在外观良率欠佳等问题 [101][103] - 柔性玻璃需切割处理,传统切割方法不适用,需采用非接触式激光切割 [104] - 超薄玻璃需钢化提高强度,化学钢化后的玻璃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是UTG盖板加工企业首选工艺 [107] 投资建议 - 相关受益标的包括UTG的蓝思科技,铰链的领益智造、统联精密、精研科技,液态金属的宜安科技,3D打印的华曙高科、铂力特 [7]
2025年5月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前盖使用量达1.3万㎡,同比增长134.8%
CINNO Research· 2025-07-04 16:21
中国智能手机盖板市场发展趋势 - 2025年5月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UTG前盖使用量达1.3万㎡,同比增长134.8% [1] - 内容涵盖中国市场各类材质前盖在各类技术别智能手机中的搭载量及渗透率变化趋势 [1] - 具体分析中国市场主要品牌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和占比情况 [1]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前盖渗透率 - 01'24~05'25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前盖搭载量渗透率变化趋势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前盖搭载量渗透率变化情况 [3] 折叠屏智能手机前盖材质使用情况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UTG、CPI前盖使用量变化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UTG前盖搭载量品牌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折叠屏智能手机CPI前盖搭载量品牌占比情况 [3] 主要品牌智能手机前盖规格销量 - 01'24~05'25 中国市场苹果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华为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荣耀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OPPO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vivo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 01'24~05'25 中国市场小米智能手机前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3]
蓝思科技(300433):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消费电子平台型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华鑫证券· 2025-06-18 17: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蓝思科技作为消费电子平台型公司,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成效显著,业绩双增,未来有望受益于下游产品迭代与人形机器人赛道布局,打开新增长空间 [1][2][9] 各部分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 698.97 亿元,同比增长 28.27%;归母净利润 36.24 亿元,同比增长 19.94%,业绩提升得益于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和组装业务增长 [2] iPhone 17 系列情况 - iPhone 17 系列将推四款机型,Air 主打极致轻薄,厚度 5.5mm - 5.65mm;Pro 注重影像,采用新摄像头模组设计,提升低光拍摄能力;预计 Pro 和 Max 采用玻璃 + 金属拼接设计 [3] - 蓝思科技在外观件等领域领先,能提供多种轻量材料解决方案,玻璃盖板产品有望导入下游大厂新品 [3] 人形机器人产业情况 - 人形机器人向通用化、智能化发展,智元、特斯拉、优必选是代表性企业,分别有不同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 [4] - 灵巧手是核心执行部件,蓝思科技自 2016 年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开发出关键结构件,与智元联合推出“灵犀 X1”,未来有望成具身智能硬件核心制造平台之一 [7] 苹果折叠屏手机情况 - 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预计 2026 年下半年发布,采用横向“书本式”设计,内屏 7.76 英寸,外屏 5.49 英寸,用 UTG 超薄玻璃 OLED 面板 [8] - 蓝思科技提前布局折叠屏核心技术,为国内大客户供货,配合客户验证,有望进入苹果折叠屏手机供应链 [8] 盈利预测情况 - 预测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907.89、1443.36、1863.67 亿元,EPS 分别为 0.96、1.52、1.99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3.1、14.5、11.1 倍 [9] 财务指标情况 - 2024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28.3%、29.9%、59.0%、29.1%;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19.9%、31.4%、58.7%、31.2% [11][16] - 毛利率维持在 16.2%左右,净利率 5.3% - 5.4%,ROE 从 7.4%提升至 15.9% [11][16] - 资产负债率 39.3% - 40.7%,营运能力指标向好,如总资产周转率从 0.9 提升至 1.8 [16] - 每股数据方面,EPS 从 0.73 元提升至 1.99 元,P/E、P/S、P/B 呈下降趋势 [16]
6.6亿,凯胜科技子公司超薄电子玻璃项目点火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09 22:21
龙海玻璃二期项目投产 - 龙海玻璃超薄基板生产线二期项目于6月6日点火 总投资约6.6亿元 设计年产能1700万平方米 [1][3] - 二期项目聚焦0.7至1.8毫米全系列超薄电子玻璃规模化量产 将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撑 [3] 凯盛科技业务布局 - 龙海玻璃为凯盛科技全资子公司 凯盛科技主营业务包括显示材料板块和应用材料板块 [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柔性可折叠玻璃(UTG) 超薄电子玻璃 ITO导电膜玻璃 柔性触控 面板减薄 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 拥有完整显示产业链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凯盛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8.94亿元 同比下降2.32% [3]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上升30.76% [3] 技术研发突破 - 2024年12月 凯盛集团旗下研发机构成功下线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产品 [3] - 该项目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 自主开发出成套核心技术装备 实现世界首片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8.6代OLE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投产 [3]
长信科技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20 09:27
业绩说明会概况 - 2025年05月19日长信科技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在全景网举行 出席人员包括董事长高前文、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陈伟达、财务总监秦青华及独立董事代表 [1] - 投资者共提问18个 公司回答16个 答复率88.89% 实现良好互动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实现增长 具体数据需查阅年报 [2] - 自上市以来连续15年现金分红 2024年10月9日回购20,752,600股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6] 业务发展 车载显示业务 - 车载客户覆盖日系、欧系、美系、德系及国内自主品牌车商 包括T公司(特斯拉)、比亚迪等 [2] - 与国内外汽车Tier1主要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 如阿尔派、伟世通、哈曼、大陆电子等 国内合作方包括博泰、德赛西威、华阳等 [2] - 终端用户包括大众、福特、吉利、长城、长安、本田、奥迪、小鹏、蔚来等 [2] - 搭载3D曲面车载盖板的车载屏模组业务在国际国内车载客户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2] 折叠屏与高价值项目 - 苹果和华为是重要终端客户群体 重视高价值折叠屏电脑项目 [3] - 在UTG(超薄玻璃)、UFG等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集中资源投入相关项目 [3] 算力业务布局 - 成立长信华锐智算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布局 把握芜湖作为国家八大智算中心集群之一的机遇 [8] - 业务聚焦:算力设备组装购销、算力租赁服务、智算中心建设运维、招商引资协助、行业模型应用解决方案等 [8] - 前期重点在算力设备组装购销和租赁服务 后期将拓展至其他算力业务板块 [8] - 人才储备通过合作方或外部引进算力专业人才 芜湖市政府提供人才购房补贴、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 [3] 参股公司比克动力 - 2024年比克动力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不错 具体数据可查阅年报 [5][6] - 积极推动比克通过IPO、资产重组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5][6] - 比克电池在三元电池领域具有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 公司重视新能源领域布局 [5] 行业环境 -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不确定性犹存 行业竞争激烈 [6] -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重构是增长关键驱动力 但增速较为缓慢 [7] - 面临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汽车产业链降本压力大、国内需求回升不足等挑战 [7] 其他业务信息 - 产品可应用于飞机、轮船控制室显示屏 [6] - 直接对美出口和进口金额极小 受关税政策影响有限 [4]
兴业证券:紧抓AI创新和国产化 把握电子板块战略高地
智通财经· 2025-05-16 14:21
电子板块收益率与业绩改善 - 2024年以来电子板块收益率呈现显著上行趋势 板块业绩持续改善 主要得益于算力 自主可控 手机 消费 工业需求的恢复 AI叙事提供估值扩张基础 [1] 端侧AI创新与终端硬件升级 - 模型能力成熟加速端侧AI渗透 推动手机 PC等终端硬件创新 处理器 内存 散热 软硬板和电池等环节需大幅升级 [1] - 苹果折叠机推出将推动3D打印和UTG玻璃机会 3D打印在3C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 [1] - AR眼镜 辅助驾驶平权 人形机器人等新场景将拉动新型显示 摄像头 控制芯片等产业链 [1] 国产算力建设与产业链机会 - 国产算力投资刚刚开始 CSP厂 政府 运营商是投资主体 对比海外投资周期 国产算力需求将持续爆发 [2] - 国产GPU ASIC 先进制程 存储 服务器 PCB等环节将迎来需求爆发和国产化率提升双重机会 [2] 自主可控与半导体国产化 - 2025年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将呈现先进工艺和成熟工艺齐发力局面 [3] - 算力和高性能存储国产替代需较长时间和较大投入 国内先进工艺成长周期已来临 [3] - 晶圆制造 设备 材料 零部件国产替代趋势明确 重点关注先进工艺产能供需失衡 平台化优势 低国产化率成长性 Opex需求增长等 [3] - 模拟芯片受益于AI端侧落地 泛工业和汽车电子领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3] 投资建议 - 端侧AI创新关注3D打印 UTG玻璃 定制化存储 相关公司包括华曙高科 铂力特 蓝思科技 兆易创新等 [4] - AR眼镜 辅助驾驶 机器人场景关注歌尔股份 水晶光电 恒玄科技 天岳先进等 [4] - 国产算力产业链关注寒武纪 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德明利 香农芯创等 [4] - 自主可控方向关注半导体设备 材料 光刻机 模拟芯片 被动元件等领域 相关公司包括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 安集科技等 [4]
凯盛科技(600552):Q1扭亏为盈,产线建设稳步推进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8 18: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凯盛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环比情况,扣非归母净利润同环比扭亏为盈,业绩符合预期 [7] - 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能力改善,费用管控稳定,主要因显示材料传统业务减亏和新产品贡献利润 [7] - 产线建设加速推进,UTG二期产线稳步推进、一次成型项目点火运行,应用材料相关项目处于不同阶段 [7] - 市场开拓持续推进,UTG应用场景拓展,应用材料相关产品需求上升且合成石英砂项目有进口替代潜力 [7] - 调整盈利预测,考虑产能投放和业绩释放节奏,选取PEG估值法,测算公司有5%以上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8.94亿、64.21亿、76.56亿、84.6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2.3%、31.2%、19.2%、10.6% [6]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亿、2.07亿、3.25亿、4.0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8%、47.4%、57.4%、23.6% [6]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15、0.22、0.34、0.43元/股,毛利率分别为17.0%、18.2%、18.8%、19.2%,ROE分别为3.4%、4.8%、7.0%、7.9%,市盈率分别为79、54、34、28 [6] 财务摘要 - 展示2023A - 2027E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利润等财务指标情况 [9] 公司公告情况 - 凯盛科技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2.65亿元,yoy + 0.12%,qoq - 4.15%,归母净利润0.24亿元,yoy + 73.01%,qoq - 15.7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环比扭亏为盈 [7] 盈利能力与费用管控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毛利率约为17.74%,yoy + 3.41pct,qoq + 5.43pct,净利率为2.25%,yoy + 0.32pct,qoq - 0.52pct [7] - 单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8%/5.47%/6.02%/1.92%,分别同比 + 0.09/+0.13/+0.06/+0.23pct,四项费用率合计15.68%,同比略增0.51pct [7] 产线建设情况 - 新型显示方面,UTG项目效率和良率提升,二期预计2025年10月底前达成1500万片年产能目标,一次成型项目已点火运行 [7] - 应用材料方面,年产5000吨半导体二氧化硅生产线项目处于产能爬坡及下游客户验证阶段,电子封装用球形粉体材料项目新建产线预计年内陆续投产 [7] 市场开拓情况 - 新型显示方面,UTG产品成国内头部终端客户折叠手机柔性盖板核心供应商,应用于车载显示屏,积极开发相关新产品并获认证或对接客户 [7] - 应用材料方面,特种锆系产品需求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上升,合成石英砂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部分进口替代 [7] 投资分析意见 - 调整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预计分别实现2.1/3.3(前值2.7/3.2亿)/4.0亿,对应PE54/34/28倍 [7] - 选取PEG估值法,公司2024 - 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42%,对应PEG为1.15倍,可比公司平均PEG为1.22倍,公司约有5%以上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7]
折叠iPhone明年到,两大杀手锏亮相,彻底干掉屏幕折痕,太疯狂…
36氪· 2025-05-07 10:11
产品策略调整 - 公司计划调整iPhone发布策略,从2026年开始形成秋季和春季交替发布模式,上半年发布低端款,下半年发布高端款 [3] - 首款折叠屏iPhone预计与iPhone 18 Pro系列一同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标准版iPhone 18则计划放在2027年上半年 [3] 折叠屏技术突破 - 折叠屏iPhone主打两大技术亮点:屏幕展开几乎无折痕,以及高品质铰链设计 [5][6] - 内屏采用无缝设计,通过特殊聚合物填充柔性屏和铰链缝隙,显著减少折痕并增强屏幕强度 [8][9] - 屏幕材质采用UTG(超薄柔性玻璃),厚度在1.3毫米以下,透光率和耐刮性优异,供应商包括蓝思科技(70%订单)和美国康宁 [10][11] 铰链设计创新 - 铰链采用钛合金与不锈钢混合材料,兼顾轻量化(比钢轻45%)和耐用性 [15][16] - 专利显示铰链通过指状物和月牙槽结构提升灵活性与耐用性,并研究液态金属技术以增强长期使用稳定性 [13][18] 产品设计与配置 - 采用书本式折叠设计,外屏5.5英寸(挖孔方案),内屏7.8英寸(屏下摄像头),屏幕比例4:3以保持一致性 [19][21] - 折叠厚度9-9.5毫米,展开厚度4.5毫米,可能成为公司最薄的手机 [22] - 或因空间限制采用Touch ID电源按键而非Face ID,后置双摄+前摄,电池容量5000mAh以上(硅碳负极+3D叠片技术) [24] 供应链与生产 - 折叠屏iPhone由富士康独家代工,2027年起立讯精密将加入生产 [26] 市场定位与挑战 - 定价预计2100-2300美元(约1.5万-1.65万元人民币),对标Pro Max机型,不走性价比路线 [30] - 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速从年均40%降至2024年的5%,2024年Q4全球出货量380万台(同比下降18%) [29] - 公司依赖iOS生态优势(手写笔+分屏+生态联动)作为差异化竞争点 [30]
凯盛科技(600552):经营改善,期待新业务放量
长江证券· 2025-05-06 17: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收入12.65亿,同比增长0.1%;归属净利润0.24亿,同比增长73.0%;扣非归属净利润0.12亿,去年同期亏损0.31亿 [2][4] - 期待公司新材料业务品类扩张以及UTG盖板放量,预计2025、2026年归属净利润1.9、2.6亿,对应PE53、39倍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Q1经营情况 - Q1收入同比持平略增,新材料品类逐步增加,消费电子需求依然承压;毛利率17.7%,同比提升3.4个pct,盈利能力改善明显;期间费率15.7%,同比提升0.5个pct;其他收益因政府补助减少同比减少3422万;归属净利率1.9%,同比提升0.8个pct,显示材料传统业务减亏,部分新产品受认可并批量应用贡献利润 [10] 创新能力 - 背靠中国建材集团、凯盛科技集团,依托国家级创新平台,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有22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先进材料应用研究中心推进多种新技术开发;累计获授权专利582件,其中发明专利167件,实用新型专利415件;累计获软件著作权26件 [10] 应用材料突破 - 2024年锆系产品新增客户十余家;电熔氧化锆进入刹车片制造公司供应链;活性氧化锆增加高端产品和客户导入,销量同比增24.4%;纳米氧化锆导入新能源正极材料主流客户,销量同比增232.89%;球硅球铝产销两旺,销量同增45.5%,环氧灌封胶行业销量增幅超50%,开发覆铜板领域市场;抛光粉销量同增50.2% [10] 新型显示改善 - 2024年UTG一次成型项目点火试运行,成为头部终端客户折叠手机柔性盖板核心供应商,应用于红旗顶级轿车“国雅”的国风柔性车载卷轴屏;国显科技坚持战略,平板、笔电等传统消费类业务稳中有进,加深与LG战略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894|5432|5849|6218|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140|190|262|330| |EPS(元)|0.15|0.20|0.28|0.35| |市盈率|76.89|53.19|38.57|30.56| |市净率|2.58|2.31|2.18|2.04| |总资产收益率|1.2%|1.7%|2.2%|2.6%| |净资产收益率|3.4%|4.3%|5.7%|6.7%| |净利率|2.9%|3.5%|4.5%|5.3%| |资产负债率|58.9%|57.1%|55.9%|54.2%| |总资产周转率|0.46|0.48|0.5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