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轻量化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豪美新材(002988):汽车轻量化与人影机器人应用前景可期
东北证券· 2025-11-04 10:5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大型铝型材制造商,业务覆盖铝合金材料、节能系统门窗和汽车轻量化材料 [1] - 汽车轻量化与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可期,公司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汽车轻量化铝基新材料企业之一或将显著受益 [1][2] - 公司拟与凌云股份在摩洛哥设立合资公司,以把握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建设辐射欧洲及北非市场的生产基地 [3]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5.9亿元,其中汽车轻量化铝型材、建筑用铝型材、工业用铝型材、系统门窗销售和其他业务分别贡献营收占比27%、26%、38%、9% [1]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轻量化业务销量3.8万吨,同比增长26% [2]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收分别为77亿元、87亿元、96亿元,同比增长16%、13%、10% [3]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6亿元、3.0亿元,同比增长基本持平、23%、17% [3] - 对应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7倍、38倍、32倍 [3] 汽车轻量化业务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汽车轻量化结构件和安全件铝型材的研发和生产,包括铝质防撞梁、电池托盘、门槛梁等10余种高强铝挤压合金材料及部件 [2] - 公司向凌云股份、长盈精密、英利汽车、卡斯马等优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材料,应用终端覆盖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一线合资品牌,以及广汽、长城、吉利、小鹏、赛力斯、蔚来、小米汽车等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 [2] 新兴应用与战略布局 - 铝型材作为高强轻量材料,未来或大量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公司或显著受益于该产业发展 [2] - 公司通过香港子公司与凌云股份在摩洛哥设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持股49%,将建设新能源电池壳体、车身结构件等配套供货能力 [3] 财务数据预测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7710百万元,同比增长15.56%,2026年营业收入8730百万元,同比增长13.23%,2027年营业收入9560百万元,同比增长9.51% [4] - 预测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10百万元,同比增长0.11%,2026年258百万元,同比增长23.07%,2027年302百万元,同比增长16.86% [4]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0.84元,2026年1.03元,2027年1.21元 [4]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8.20%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10.92% [4][11]
贵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12 06:21
人工智能与工业智能化转型 - 遵义铝业联合华为云研发"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实现电解槽分子比精准控制在2.42,年节电7000万千瓦时,减少费用约4000万元 [1] - 贵州轮胎运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轮胎X射线检测,质量缺陷减少57%,生产效率提高68% [3] - 贵州有色、煤矿、化工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上云用云企业超3万家,两化融合水平达60.1 [3] 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发展 - 贵州雅友新材料10万吨磷酸铁项目一期满产,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 [2] - 全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在建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培育百亿级、千亿级矿业产业集群 [2] - 磷化工产业提升精细磷酸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铝化工产业加快发展高强度铝合金、汽车轻量化材料 [2]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布局 - 贵阳弗迪电池二期、宁德时代贵州基地建成,吉利银河E5、长江电动重卡实现量产 [2] - 前5月贵州汽车产量达8万辆(同比+320.2%),其中新能源汽车超7.1万辆 [2] - 贵州坚持"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系统"双延伸发展 [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 贵州力争2025年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3300亿元 [3] - 通过数智技术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促进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协同发展 [3] - 全省以"富矿精开"为抓手,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3]
能之光IPO 从二轮问询回复挖掘公司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5-19 18:05
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形成以"化学功能化改性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3] -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5项,其中自主研发49项,覆盖相容剂、增韧剂、粘合树脂等关键产品 [3] - 自主研发300多个牌号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线缆、光伏组件、阻隔包装等高附加值领域 [3] 客户优势 - 国内与金发科技、普利特、万马股份等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合作,覆盖改性塑料、线缆、光伏胶膜等核心领域 [4] - 国际客户包括LG、博禄、巴斯夫等全球龙头,2023年境外收入占比提升15% [4] - 2023年扣非净利润4318万元,同比增长173%,2024年扣非净利润5080万元,业绩增速稳定 [4] 产品优势 - 2023年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大幅增长,综合毛利率升至17.7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产品涵盖汽车轻量化材料、光伏胶膜粘合树脂、高阻隔包装材料等新兴领域,契合"双碳"与产业升级趋势 [5] - 2023年产能利用率达89.22%,产销率98.89%,产线灵活适配小批量多批次生产需求 [5] 行业趋势 - 中国"十四五"新材料专项规划将高分子功能材料列为重点方向,欧盟碳边境税(CBAM)倒逼产业绿色转型 [6] - 固态电池、5G通信、智能材料等新兴领域对高分子材料需求激增,公司产品在新能源电池封装、电子器件粘接等场景应用潜力巨大 [6] - 国内高端材料进口依存度仍较高,公司2023年部分产品性能已比肩国际竞品 [6] 未来发展 - 公司IPO拟募资用于产能扩张与研发升级,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7] - 全球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绿色化方向演进,公司或将成为国产替代浪潮中的标杆企业 [7]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高分子功能材料领军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