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材料

搜索文档
贵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12 06:21
人工智能与工业智能化转型 - 遵义铝业联合华为云研发"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实现电解槽分子比精准控制在2.42,年节电7000万千瓦时,减少费用约4000万元 [1] - 贵州轮胎运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轮胎X射线检测,质量缺陷减少57%,生产效率提高68% [3] - 贵州有色、煤矿、化工等行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上云用云企业超3万家,两化融合水平达60.1 [3] 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发展 - 贵州雅友新材料10万吨磷酸铁项目一期满产,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 [2] - 全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在建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培育百亿级、千亿级矿业产业集群 [2] - 磷化工产业提升精细磷酸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铝化工产业加快发展高强度铝合金、汽车轻量化材料 [2]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布局 - 贵阳弗迪电池二期、宁德时代贵州基地建成,吉利银河E5、长江电动重卡实现量产 [2] - 前5月贵州汽车产量达8万辆(同比+320.2%),其中新能源汽车超7.1万辆 [2] - 贵州坚持"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系统"双延伸发展 [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 贵州力争2025年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3300亿元 [3] - 通过数智技术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促进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协同发展 [3] - 全省以"富矿精开"为抓手,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3]
扬中经开区以更优营商环境交好“半年成绩单”
新华日报· 2025-06-18 03:54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项目 - 江苏与乐科技投资3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内外饰件及注塑模具项目 高层厂房已建成并投入自动化生产 [1] - 项目从2023年12月开工后实现60天"五证齐发"、86天完成土建封顶 得益于扬中经开区"铁堡垒"专班服务 [1] - 当地政府将工业项目审批材料简化至14件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1] - 扬中经开区2025年计划推进30个市级重点项目 总投资97亿元 其中18个新建项目中14个已开工 12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1]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 江苏亿能电气集团投入1亿元新建低压母线槽智能制造车间 采用翻转式双工位和机器人激光焊接技术 [2] - 该集团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7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与美国伊顿合资的伊顿母线公司入选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2] - 扬中经开区2024年已有7家企业入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以智改数转和绿色发展为抓手推动规上企业转型 [2] - 经开区启动"岗营家"工匠培养项目 通过设工匠成长岗、定期培训课程和技能竞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 [2] 技能人才生态建设 - 扬中经开区通过校地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 并依托"技能人才之家"机构提供政策培训、就业创业等全链条服务 [3] - 全区现有约7000名外来技能人才 其中青年人才占比显著 [3]
探寻低碳新赛道发展与合作|第十七届IALTA(中国)汽车技术创新大会于5月14日在中国·淮安隆重召开
DT新材料· 2025-06-03 23:34
行业趋势与大会背景 - 全球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链正经历绿色转型升级,低碳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轻量化成为关键技术融合方向 [2] - 新能源汽车"双碳"关键技术与低碳生态价值链创新被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2] - 2025年国际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低碳新材料创新大会聚焦产业链协同创新,吸引500多位来自整车厂、零部件、科研院所的专家参与 [16] 大会核心活动 - 设立"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淮安)科创中心",定位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业链生态孵化平台 [13] - 专题论坛讨论双碳驱动下产业链重构路径,涉及低碳材料解决方案、中欧合作机遇等议题 [18] - 54家核心成员签署《中欧智能汽车供应链低碳可持续发展倡议(淮安)宣言》,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 [18] 技术发展与市场数据 - 2024年全球汽车轻量化市场规模达12418.6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将突破50000亿元 [44]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目标:2025年减重20%、2030年减重35%,亟需突破低碳材料技术瓶颈 [44] - 联盟计划加强整车厂、材料商与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创新,推进中欧产业链国际化合作 [44] 企业参与与展示 - 赢创、东风汽车、CONNEN等企业高管发表主旨报告,涉及未来出行、轻量化技术等方向 [5][7] - 49家企业参观比亚迪淮安生产基地等产业链项目,强化实地合作 [37] - 精超力模塑、利德尔复合材料等企业展示轻量化低碳材料创新成果 [22] 主办方与战略方向 - 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IALTA)联合中欧机构推动技术交流与孵化 [26][28] - 大会强调AI大模型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低碳生态链重构 [16][18]
能之光IPO 从二轮问询回复挖掘公司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5-19 18:05
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形成以"化学功能化改性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3] -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5项,其中自主研发49项,覆盖相容剂、增韧剂、粘合树脂等关键产品 [3] - 自主研发300多个牌号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线缆、光伏组件、阻隔包装等高附加值领域 [3] 客户优势 - 国内与金发科技、普利特、万马股份等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合作,覆盖改性塑料、线缆、光伏胶膜等核心领域 [4] - 国际客户包括LG、博禄、巴斯夫等全球龙头,2023年境外收入占比提升15% [4] - 2023年扣非净利润4318万元,同比增长173%,2024年扣非净利润5080万元,业绩增速稳定 [4] 产品优势 - 2023年高毛利率产品收入占比大幅增长,综合毛利率升至17.7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产品涵盖汽车轻量化材料、光伏胶膜粘合树脂、高阻隔包装材料等新兴领域,契合"双碳"与产业升级趋势 [5] - 2023年产能利用率达89.22%,产销率98.89%,产线灵活适配小批量多批次生产需求 [5] 行业趋势 - 中国"十四五"新材料专项规划将高分子功能材料列为重点方向,欧盟碳边境税(CBAM)倒逼产业绿色转型 [6] - 固态电池、5G通信、智能材料等新兴领域对高分子材料需求激增,公司产品在新能源电池封装、电子器件粘接等场景应用潜力巨大 [6] - 国内高端材料进口依存度仍较高,公司2023年部分产品性能已比肩国际竞品 [6] 未来发展 - 公司IPO拟募资用于产能扩张与研发升级,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7] - 全球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绿色化方向演进,公司或将成为国产替代浪潮中的标杆企业 [7]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高分子功能材料领军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