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蓝S7
icon
搜索文档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还是偏离初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14:27
增程技术发展现状 - 增程技术从120公里纯电续航升至200公里耗时数年,而从200公里迈向400公里仅用一两年,电池包容量从十几度电增至五六十度电[1][2] - 增程动力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技术,凭借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市场销量高速增长[2] - 增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超450km[2] 增程车型电池容量变化 - 2021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36.17kWh,到2023年增长至43.77kWh,增幅20.54%[4] - 2023年至2025年,平均电池容量从43.77kWh增至45.47kWh,两年间增长19.68%[5] - 2021年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140km,2025年续航超150km、200km、250km的车型占比分别为92%、48%和20%[5] 大电池增程驱动因素 - 动力电池单位成本从2013年2000元/kWh降至300元/kWh左右,降幅超80%[9] - 公共充电设施达409.6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97.08%,乡镇覆盖率80.02%[9] - 家用慢充桩充电功率从2019年2.8kW提升至2024年5.5kW,年均增速14%[9] - 用户需求推动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纯电续航,后入局者通过加大电池包寻找差异化[10] 大电池增程的利弊 - 车重每增加100公斤,纯电模式下电耗增加5%-8%,馈电模式下电耗增加8%-10%[12] - 大电池导致充电时间长,公共快充桩平均功率仅106.9kW,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需求[12] - 大电池增加轮胎磨损,两驱混动车或电车轮胎磨损率比四驱多1.7倍[13]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增程是过渡技术,随着电池技术成熟和补能网络完善,纯电将成为主流[16] - 另一观点认为增程已具备成为单独类别的可能,中国乘用车电动化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16] - 对于电池包大小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应发展大电池,也有观点认为未来会回归小电池方案[16][17]
汽车产业链出海热潮延续 上下游企业加速抢滩海外市场
新华网· 2025-08-12 13:47
中国汽车出口整体表现 - 2024年1月国内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过40% 延续快速增长态势[1] - 2023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 同比增长57.9% 首次跃居全球第一[1] - 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1] 车企海外市场布局动态 - 江淮汽车近期完成1万辆电动汽车出口发运 目的地为海湾地区和中南美地区[1] - 长安汽车2023年开启全球化战略元年 2024年将加速布局海外市场[1] - 长安汽车计划在东南亚市场导入阿维塔11、Lumin、CD701等7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建设530个以上渠道触点[3] - 长安汽车将在欧洲市场导入阿维塔11、深蓝S7、C327等新能源产品 并进入澳新、南非、以色列等空白市场[3] - 上汽集团2024年海外销量目标为135万辆 计划出海十余款新能源汽车[3] - 上汽集团2024年有望完成欧洲工厂选址[3] - 广汽埃安东南亚出口集散中心正式启用 泰国工厂进入试制阶段[3] 海外产能建设进展 - 长安汽车启动首个海外基地"泰国新能源基地" 同步设立三家本地公司和运营团队[3] - 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美洲等地建设制造基地 完善全球产能布局[3] - 广汽集团自主建设和运营的首个海外工厂形成以泰国为中心、辐射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格局[3] 产业链配套出海情况 - 汽车产业链上游出口订单饱满 电池、底盘、热管理系统等领域零部件企业加速抢滩海外市场[1][4] - 零部件企业积极扩产建厂 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4] 出口驱动因素分析 - 国外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能转向海外[2] -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使性价比优势凸显 提升海外竞争力[2] - 具备规模优势和海外经验的头部车企出口比例将越来越高[2] 重点目标市场 - 欧洲、东南亚、美国、俄罗斯等市场成为车企竞争焦点[1]
长安擅长逆风局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14:41
公司发展历程 - 长安汽车从公告到成立仅用56天极速筹备,董事长朱华荣对发展机遇充满信心 [1] - 公司百年历程中通过合资合作、自研技术、改制破格提拔人才等方式实现逆风翻盘,最终在重组中分立成为独立央企 [3] - 2022年2月进行大规模人事变革,解聘39个部门中高层管理人员并重新优化聘用,引入多位80后副总裁 [8] - 2022年7月推出深蓝品牌首款车型SL03,半年内实现单月交付破万,2025年6月全球交付量突破50万辆 [8] - 深蓝汽车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计划实现快速发展,成为首家实现盈亏平衡的央企新能源品牌 [9] 战略布局与品牌发展 - 公司推出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分别聚焦高端智能电动、中高端主流新能源和智能移动生活家市场 [12] - 三大品牌定位清晰无重叠,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均实现独立发展,未出现行业常见的品牌整合情况 [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69亿元,产销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全年预计销量300万辆(新能源100万辆),营业收入3550亿元 [13] 重组与市场表现 - 2月9日东风与长安重组消息公布后,市场更看好东风系,其股票次日一字板涨停而长安汽车未获同等关注 [4] - 6月5日公告确认长安汽车将从兵装集团分立成为独立央企,实现从"被重组方"到独立发展的转变 [4][6] - 董事长朱华荣在4月11日明确表示重组不会影响公司既定发展战略,反而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4] 企业文化与管理 - 公司具有狼性文化特征,管理层精力充沛且不掩饰成功野心,通过大胆改革推动发展 [8] - 深蓝汽车总经理邓承浩(1986年出生)35岁独当一面,37岁升任副总裁,体现公司破格用人理念 [8] - 公司通过"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高质量践行发展战略 [10]
长安汽车挂上“国字号”,200亿闯关新赛局|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7-29 17:05
公司战略升级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跻身汽车央企"国家队" [2] - 战略方向聚焦"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三大新质生产力,构建"海陆空立体出行"生态 [2] - 加速全球化布局,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区域市场 [2] 转型历程与投入 - 2017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推出"香格里拉"新能源战略和"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 [3] - 计划至2025年全产业链投入超1000亿元,组建1.1万名研发团队,已发布EPA纯电平台、SDA架构及"金钟罩"电池系统 [3]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突破5%,通过蓝鲸iDD混动技术、与宁德时代/华为合作提升技术能力 [3][4] 品牌与产品矩阵 - 实施多品牌分层战略:深蓝(15-25万元)、阿维塔(30万元以上)、启源(经济型)及长安V标燃油/混动车型 [4]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达45万辆(同比+49%),固态电池研发进展显著(计划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400Wh/kg) [4] 市场竞争格局 - 民营阵营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比亚迪上半年销量200万辆+,吉利银河月销3万辆+,蔚来换电站3000座) [5] - 外资加速本土化(大众-小鹏、斯特兰蒂斯-零跑合作车型密集落地) [5] - 价格战蔓延至中高端市场,促销投入增加挤压利润空间 [6] 技术突破与挑战 - SDA平台架构实现多车型应用,华为ADS高阶智驾(如城区NCA)逐步落地,800V快充和半固态电池加速装车 [5] - 阿维塔高端市场面临特斯拉/蔚来/理想竞争,品牌认知度与销量规模仍需提升 [6] 海外拓展目标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100万辆,重点布局东南亚、中东、欧洲市场 [6] 行业意义 - 央企身份升级是国家对汽车产业"再国有化"的战略实验,探索国有资本在竞争性行业的创新效率与市场化平衡 [6][7]
华为15万SUV曝光,“尚界”首款车型上街,圆润造型、配备激光雷达...
36氪· 2025-06-13 11:30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尚界品牌聚焦15万至25万元主流市场,起步价预计低于问界M5,直接对标比亚迪宋PLUS [3] - 新车定位为"年轻人第一台华为车",主打年轻化与大众化市场 [3][14] - 鸿蒙智行家族中尚界作为"第五界",与其他四界形成错位竞争 [1][14] 产品设计与配置 - 车身尺寸预计为4.8米-4.9米,轴距2.9米,达到中大型SUV标准 [6] - 采用圆润设计语言,配备隐藏式门把手、后排隐私玻璃及两种轮辋风格 [5][9] - 车头搭载激光雷达,高阶版本将配备华为ADS Pro/Max超阶智驾系统,低配版本采用无激光雷达基础版 [8][10] - 动力系统大概率提供增程版,融入华为电子电气架构及鸿蒙智能座舱4.0技术 [11][13] 竞争环境与市场机会 - 核心竞品包括比亚迪宋PLUS DM-i(14.58万起,月销3万+)、深蓝S7(14.99万起)及小鹏G6(17.68万起,主打XNGP智驾) [15][16] - 15-25万新能源市场份额占26.6%(2024年12月数据),为最主力市场 [19][20] - 传统合资车企如BBA(宝马3系、奥迪A4L等)价格已跌至20万出头,尚界可能进一步挤压其空间 [24][26] 产能与战略投入 - 上汽首期投入60亿元,组建超5000人专属团队,并打造尚界超级工厂 [22] - 新车预计2025年Q4上市,若成功或成鸿蒙智行走量车型 [13][22] - 上汽与华为合作被视为战略转型关键,此前因销量下滑近9成(少卖100万辆)亟需突破 [26][28]
同为央企新能源 深蓝与奕派为何不同命?
经济观察网· 2025-05-31 13:13
央企新能源品牌竞争格局 - 深蓝汽车已成为"央企新能源品牌销冠",累计交付40多万辆,而奕派汽车累计交付不足8万辆,存在感较低 [2] - 深蓝汽车已推出6款车型,奕派汽车仅有2款在售车型 [2] - 2024年深蓝汽车累计销售24.39万辆,同比增长78.14%,奕派汽车2024年累计销售近6万辆 [3][4] - 2024年1-4月深蓝汽车累计交付8.78万辆,奕派汽车同期销量仅有1.67万辆 [4] 品牌发展路径差异 - 深蓝汽车成立于2018年,2022年正式发布品牌,奕派汽车2023年4月推出,2023年11月升级为独立品牌 [3][4] - 深蓝汽车首款车型SL03上市后12月即单月交付破万,第二款车型S7上市40天交付破万 [3] - 深蓝汽车2024年密集上市G318、L07、S05三款新车型,奕派汽车仅推出奕派007和奕派008两款车型且表现平平 [3][4] 技术路线选择 - 深蓝汽车坚持多元化技术路线,首款车型即推出纯电、增程、氢电三种版本,增程版成为销售主力 [6] - 2022-2024年国内增程车型销量从25万辆增长至116.7万辆,深蓝汽车抓住市场机遇 [6] - 奕派汽车首款车型eπ007仅提供纯电版本,增程版推迟5个月上市,错失市场先机 [6] 母公司支持力度 - 深蓝汽车作为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核心承载者,共享制造平台和销售渠道 [7][8] - 东风汽车资源主要向高端品牌岚图倾斜,奕派品牌支持有限 [8] - 奕派汽车采用独立销售渠道策略,2024年底已开设471家门店,但分散了产品打磨精力 [8] 对外合作布局 - 深蓝汽车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电池公司,与华为合作智能驾驶系统,与蔚来能源共享充电桩 [9][10] - 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合资研发车规级功率模块 [10] - 奕派汽车2025年1月才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目前尚未落地具体项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