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AAA科创债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电话会议纪要(20250713)
招商证券· 2025-07-18 13:35
核心观点 - 2025年全年经济增速完成5%左右目标可能性高,下半年宏观政策或着力治理价格问题,若成效显著将改变资产价格定价逻辑;港股IPO优化后的认购资金预缴政策能缓解流动性紧张;科创债ETF启航,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可关注三类科创债标的;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可构建“广义不良率”和“超额拨备利润倍数”指标;牛市旗手券商有望起飞;主流房企估值或已进入投资区间;可借鉴美国主动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监管政策与基准选择 [1][8][9][16][22][28][29] 宏观 - 全年经济增速完成5%左右目标可能性较高,下半年因增长目标出台增量政策必要性和力度下降,但价格水平承压,宏观政策将着力治理价格问题,若成效显著将改变资产价格定价逻辑 [1] - 当前价格问题与企业间和内部内卷式竞争有关,内卷从供需两端加剧价格下行压力,供给侧产能利用率偏低但资本开支高形成价格战,需求侧职工加班挤占闲暇时间抑制消费,房地产市场调整也导致重化工业产品价格下跌 [2] - 治理内卷需从供需两端着手,供给侧加快投资相关产品产能去化,高技术制造业产能有结构性过剩问题需区别对待;需求侧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并刺激消费需求,若反内卷改变价格走势,人民币资产价格逻辑将变化 [3] 策略 - 港股IPO发行包括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公开发售认购有两个渠道,以前全额冻结认购资金时IPO认购火热会造成短期抽水效应和利率上行,2023年FINI系统启用后优化认购资金预缴政策,能缓解流动性紧张,如蜜雪集团IPO [8] 固收 -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明确加快推出科创债ETF,10家公募基金上报,7月2日获批,7月7日上市,募集290亿资金,其推出是科创债政策设计一部分,此前一系列政策推动科创债市场规模扩张,为其提供底层资产 [9] - 科创债以央国企为主,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占比突出,首批10只科创债ETF跟踪三大指数,市场已提前配置成分券,可关注双重流动性溢价、超额利差为正且收窄幅度小、久期匹配三类科创债标的 [10][13][15] - 对比三大指数,沪AAA和AAA指数累计收益高,深AAA指数更稳健,期限偏短,中低评级占比相对高,行业分布差异带来风险收益特征分化 [12] 银行 - 研究和投资银行核心是客观评估资产质量状况,传统资产质量指标受限制,构建“广义不良率”和“超额拨备利润倍数”指标评估银行静态资产质量 [16][18] - 不同类型银行广义不良资产率和超额拨备利润倍数表现有差异,部分银行非信贷资产三阶段占比偏高,对不良回收率敏感,长期银行估值与ROE中枢正相关,超额拨备回补会提升估值 [18][19][20] - 将银行估值与广义不良资产率、超额拨备利润比对比,多家银行位于PB - 超额拨备利润倍数回归线以上 [21] 非银 - 2025H1权益平稳、债市震荡,国有大行定增带动股融规模高增,债融同比走高,上市券商营收净利高增、ROE反弹,头部集中度上行,券商板块表现平淡 [22][23] - 多方携手建立资本市场稳市机制,中长期资金壮大,投融资两端增强市场内生稳定性,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头部格局初步显现,中小券商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 [23][24] - 券商各业务条线发展趋势不同,经纪向买方投顾转型,投行股权融资回暖,资管头部集中,自营固收增配空间缩小、权益坚守红利资产,信用业务有望以量补价,国际业务加速出海 [25] 地产 - “信用底”基本明朗,“商业模式底”或逐步被定价,关注“需求底”和“供求关系底”节奏及资产配置变化,主流房企估值或已进入投资区间 [28] - “需求底”方面,降息和租金回报率提高带动净租金收益率与房贷利率之差收窄,总购房需求有望筑底;“供求关系底”方面,新房价格领先二手房企稳,二手房挂牌量26 - 27年或下降 [28] - 标的层面,关注高质量周转公司、区域聚焦公司、股息率高业绩稳健公司、有估值修复机会公司及物业企业 [28] 基金评价 - 证监会发布方案围绕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提出多项举措,可借鉴美国主动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监管政策与基准选择 [29] - 美国主动基金以股票型为主,单基准是主要类型,不同类型基金基准选择有特点,以S&P 500为单基准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与指数走势重合度高 [30][32] - 头部主动权益基金公司基准设置有差异,Capital Group股票型基金占比高,主要用S&P 500或MSCI ACWI单基准;Fidelity主被动规模相当,单基准和多基准分布均衡 [33]
固定收益、基金评价联合深度报告:科创债ETF启航
招商证券· 2025-07-07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政策驱动科创债市场扩容,首批10只科创债ETF拟7月7日发行,其跟踪三大指数特征鲜明,未来大幅扩容带来三类潜在投资机会,可提前布局[1][2][5] 各目录总结 科创债ETF推出背景 - 2025年政策端持续加码,央行、证监会等多部门助力科创债扩容,科创债ETF政策落地迅速,7月2日首批获批拟7月7日发行[11][12][13] - 自2021年以来科创公司债和科创票据累计发行2.7万亿元,今年累计发行4177亿元,新政发布后新发规模超6200亿元,存续规模约2.5万亿元[13] - 新发科创债发行主体以央国企为主,金融企业占比高,主要集中在银行和建筑装饰行业[17] 科创债ETF发行概况及指数对比 第一批科创债ETF与指数产品 - 10家基金公司拟7月7日发行科创债ETF,6家跟踪AAA科创债指数,3家跟踪沪AAA科创债指数,1家跟踪深AAA科创债指数[22] - 另有13家基金公司上报对标沪AAA科创债指数的科创债指数基金(非ETF)产品,部分基金公司同时布局ETF与指数基金[24] 科创债指数体系 - 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中证科创债指数系列与沪科创债指数系列,深证交易所发布深科创债指数[26] 主要指数对比 - 编制方式上,三类指数在基期、样本空间、选样方法与加权方式存在差异[30] - 收益方面,AAA与沪AAA科创债指数累计收益高且相似,深AAA科创债指数收益低;不同阶段沪AAA收益表现好,深AAA年化波动率最低等[30][31][34] - 剩余期限权重分布均集中于1 - 5年,AAA与沪AAA接近,深AAA整体期限偏短[35] - 加权久期上,沪AAA最高,深AAA最低,可能是收益差异原因[36] - 债项评级上,AAA与沪AAA在高债项评级成分券权重占比高于深AAA[39] - 发行人行业分布上,AAA与沪AAA主要在建筑业,深AAA主要在综合、制造业[43] - 发行企业类型均以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为主,深AAA配置近5%公众企业债券[46] - 剩余面值权重均集中于5 - 20亿元,深AAA更分散;质押率普遍在80% - 100%,深AAA在70% - 90%更集中[48] 科创债ETF带来的债券投资机会 - 6月中旬以来科创债指数成分券超额利差收窄,成分券与非成分券产生估值偏离,ETF上报当周成分券换手率提升,机构已开始增配[51][56][57] - 可提前布局三类潜在受益标的:同为指数成分券和交易所基准做市品种的标的;超额利差保护垫尚存的标的;剩余期限为3 - 4年的久期匹配标的[5][61][62]
首批科创债ETF获批 深市指数化投资多点开花显活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8:47
科创债ETF获批上市 - 南方、富国、嘉实、景顺长城科创债ETF正式获批,将在深交所上市,以跟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指数为核心目标 [1] - 科创债ETF为投资者提供参与科创债市场的高效投资通道 [1] 指数化投资发展 - 境内ETF总规模突破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深证系列指数产品数量达159只,较年初增长15%,规模合计2838亿元,较年初增长12% [1] 债券ETF规模增长 - 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突破470亿元,6月单月增长超200亿元 [2] - 深交所发布首批股债恒定比例系列4条多资产指数及深AAA科创债指数,提供多样化投资标的 [2] - 股债恒定比例指数包含股票与债券两类资产,采用不同恒定比例配置 [2] 创业板指表现 - 创业板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92%,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占比分别为34%、24%、12% [3] - 创业板指样本公司研发投入平均增长10%,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1%、14% [3] - 创业板指体系成立49只指数产品,规模合计超1500亿元,境外上市7只ETF产品 [3] - 创业板指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和个股权重上限机制,优化编制方案 [3] 深市宽基指数配置需求 - 深证100样本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超2700亿元,占深市总量的5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1% [4] - 创业板50样本公司中约五成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 [4] - 深证100年内新成立7只指数产品,创业板50年内新成立13只指数产品 [4] 创业板主题指数布局 - "创系列"指数覆盖宽基、主题、策略、ESG等类型,跟踪产品规模超2000亿元 [5]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年内申报10只产品,跟踪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超2倍 [5] - 深交所推出创业板软件、电池、算力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等特色主题指数 [5]
深市首批科创债ETF今日上报 赋能新质生产力破浪前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6-18 20:09
产品申报与市场意义 - 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4家头部基金公司同步上报深市首批科创债ETF产品,标志着深市科创金融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 [1] - 科创债ETF以跟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指数为核心,自2022年推出以来累计发行逾1.4万亿元,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 [1] - 产品推出契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助力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推动"债股联动"机制 [1] 指数构成与产品特性 - 首批4只科创债ETF中,3只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规模1.02万亿元,占全市场91.9%,含767只成份券),1只跟踪深AAA科创债指数 [2] - 中证指数样本筛选标准为AAA主体评级且隐含评级AA+以上,修正久期3.87年,兼具波动平滑和票息收益捕捉能力 [2] - 深AAA指数聚焦深交所央企、国企及优质科技民企发行的AAA科创债,贴合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 [2] 产品优势与市场定位 - 科创债ETF具备T+0交易、低成本、分散化投资及透明度高等工具性优势,满足跨周期配置需求 [3] - 填补科技领域债券指数产品空白,为社保基金、养老金等"耐心资本"提供多元化固收配置选择 [3] - 通过一二级市场申赎机制提升底层债券流动性,形成"ETF与资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5] 债券ETF市场发展 - 债券型ETF规模在2024年5月突破1000亿元后加速增长,2025年2月达2000亿元,6月突破3000亿元 [4] - 政策支持如《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产品创新,债券ETF的T+0交易和行业聚焦特性拓展投资边界 [4] 战略价值与生态影响 - 科创债ETF通过"债股联动"形成从融资到投资的闭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二级市场资金可间接支持科技股 [7] - 产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自立自强 [7] - 为年金、保险等专业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提供透明高效的科创债参与方式,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