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湊湊火锅
icon
搜索文档
五年亏超13亿!呷哺呷哺降价也救不了低迷翻座率
凤凰网财经· 2025-08-19 22:53
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2025年上半年营收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1亿元,亏损虽收窄但未扭亏,2021年至今累计亏损超13亿元 [1] - 公司业绩下滑主因包括消费结构变化、高端化转型不及预期、品牌吸引力弱化及扩张策略失误 [1][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1亿元 [1] - 2021年营收达峰值61.88亿元,但净利润亏损2.93亿元 [2] - 2024年全年亏损超4亿元,湊湊品牌亏损达3.53亿元 [3] - 主品牌呷哺呷哺收入从2021年34.97亿元缩减至2024年26.27亿元 [4] 品牌转型与策略 - 2016年尝试向中高端转型,推出湊湊品牌并提升主品牌客单价 [1] - 湊湊2021年收入23.53亿元,同比增长39%,但2022年收入下滑6.29%至22.05亿元,2023年短暂回暖至26.18亿元(增15.89%),2024年大幅下降26.55%至19.48亿元 [2][3] - 主品牌客单价从2021年62.5元降至2024年54.8元,但翻座率仅从2.3次/天微增至2.5次/天 [4] - 湊湊客单价从2021年140.6元降至2024年123.5元,翻座率仅1.6次/天,显著低于海底捞(4.1次/天)和巴奴火锅(3.2次/天) [5] 门店运营与扩张 - 2021-2024年关闭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138间,除2023年净增32间外,其余年份净减少 [4] - 湊湊2022年新开44间(关闭3间),2023年新开48间(关闭15间),2024年新开13间(关闭73间),扩张远未达预期且首次负增长 [3][5] - 湊湊一线及二线城市收入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17.79%和3.25%,2023年同店销售额降9.7%(一线降11.7%,二线降11.9%) [3] 市场与股价表现 - 消费降级及餐饮竞争加剧对中高端品牌形成冲击 [3][4] - 2021年至今股价跌幅超90%,2025年以来跌幅超20% [6]
延续“一店一景”策略 呷哺集团旗下湊湊火锅再开新店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9:49
品牌扩张与门店策略 - 湊湊推出全新门店"锅韵" 采用像素风积木设计主题 面向年轻消费客群及亲子家庭 [1] - 湊湊实施"一店一景"差异化开店策略 通过独特设计主题提升顾客体验 如台湾首店以《兰亭集序》为灵感采用朱雀红主题 [1] - 湊湊新门店选址上海金山爱琴海购物公园 延续核心产品模式与运营体系 [1] 产品创新与营销活动 - 湊湊2025年上半年推出5款新有料锅底 当前已积累16款受欢迎锅底产品 [3] - 品牌开展多元IP合作:5月与米菲MIFFY进行三个月全维度联名 6月推出58-78元锅底自由选活动 [2] - 呷哺呷哺近期牵手哆啦A梦IP 在全国75家主题门店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有效拉动餐厅经营数据 [3] 财务表现与经营策略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9亿元 净利润亏损0.8-1亿元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63.2%-70.5% [2] - 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提升运营效率 改善经营模式及重塑业务增长引擎等战略举措 [2] - 集团通过产品更新、联名合作和拓展新店等方式持续提升品牌活力 [2] 供应链与业务模式 - 湊湊以有料锅底作为差异化卖点 依托集团供应链优势持续进行口味创新 [3] - 品牌通过主题套餐、周边产品及主题门店打造沉浸式体验 [2]
湊湊火锅联名国际IP 差异化破局餐饮竞争
中国经营报· 2025-05-13 20:56
餐饮行业IP联名趋势 - 湊湊与米菲MIFFY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深度联名合作 推出联名套餐 周边产品并设置主题门店 [1] - 联名活动核心目标为强化品牌特色而非单纯追求销售增长 公司期望活动期间营收实现倍数级增长 假日翻台率目标6次以上 客流提升25% [1] - 行业IP联名频繁 借助IP粉丝基础和知名度实现流量增长 通过产品 服务 环境深度融合打造差异化竞争 [1] - 饮品领域IP联名效果显著 常引发门店排队和社交平台高热度 [1] - 行业面临联名同质化挑战 需解决如何选择对象和转化短期流量为长期流量的问题 [1] 湊湊IP联名策略 - 选择IP标准包括品牌知名度 价值观契合度 场景延展性和生命周期匹配度 本次合作首要考量品牌调性契合 [2] - 湊湊客群中家庭消费者占比较高 与米菲70周年主题形成"双品牌庆生"联动点 [2] - 注重场景化体验强化品牌差异化感知 视三个月合作为长效价值共创起点 未来将基于消费者反馈动态评估合作形式 [2] - 已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 计划定期推出联名活动满足不同圈层需求 [2] - 联名核心价值在于品牌精神乘法效应 着重观察消费者体验反馈与自发传播意愿 增强用户黏性 [2] 湊湊门店拓展策略 - 已签约6家新开 重装门店 预计7月后陆续开业 正在洽谈超过10家优质商业体项目 [3] - 坚持"重质不重量"开店原则 聚焦核心商圈优质点位 [3] - 面对火锅赛道激烈竞争 公司认为破局关键在于坚守行业信心 以产品力为核心 拒绝短期竞争 [3] - 持续强化沉浸式用餐体验 优化供应链 关闭不达标餐厅 坚持精益化开店策略避免盲目扩张 [3]
湊湊联名米菲 火锅业IP营销升温
北京商报· 2025-05-12 23:53
核心观点 - 湊湊火锅与米菲IP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深度联名合作 旨在通过差异化营销强化品牌特色 这是母公司呷哺集团连续四年亏损后的破局尝试 [1] - IP联名已成为餐饮行业流量密码 但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用户黏性是关键挑战 [8][9] - 湊湊计划通过定期联名活动满足不同圈层需求 目前已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中 [3] 湊湊经营现状 - 湊湊过去一年关闭73家门店 净减少60家 目前仅剩197家 已全面撤出成都市场 深圳广州宁波等多地门店也相继关闭 [6] - 母公司呷哺集团2021-2024年累计亏损近12亿港元 2024年湊湊净亏损3.53亿元 占集团总亏损九成 [6] - 湊湊翻台率从2次/天下滑至1.6次/天 市场表现持续低迷 [6][7] 联名活动细节 - 推出双人 四人及儿童联名套餐 包含米菲造型特色产品 [3] - 会员体系升级 畅吃卡用户办卡或续卡可获赠限量米菲公仔 会员日消费可免费领取文具周边 [3] - 目标活动期间营收实现倍数级增长 假日翻台率达6次以上 客流提升25% [3] 行业背景 - 2024年一季度餐饮行业IP联名活动达20多起 饮品品牌联名动作最多 [8] - 部分品牌联名活动带动客流显著增长 如小吊梨汤"五一"假期客流同比增12% 传播量提高23% [8] - 星巴克中国与五月天联名产品引发哄抢 显示IP联名的流量吸引力 [8] 湊湊发展战略 - 2024年已签约6家新开及重装门店 预计7月后陆续开业 另有超10家门店正在洽谈 [4] - 坚持"重质不重量"的开店策略 聚焦核心商圈优质点位 [4] - 新兴市场侧重品牌认知建设 成熟市场如长三角及北京地区聚焦顾客复购提升 [4] 行业专家观点 - 真正的IP联名应是品牌精神的乘法效应 而非简单的流量加减法 [9] - 联名营销需深化品牌故事和核心价值 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 [9] - 应建立会员体系进行精准营销 利用社交媒体优化用户体验 [9] - 需将联名活动纳入长期品牌战略 为品牌积累正向资产 [9]
呷哺集团旗下湊湊火锅首次联名国际IP米菲 目标是带动门店客流提升2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23:21
品牌联名合作 - 公司旗下高端火锅品牌湊湊与国际知名IP米菲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联名合作,首次尝试国际IP全维度合作,旨在通过沉浸式主题体验强化品牌特色与价值[1] - 联名活动将在全国门店推出联名套餐、周边产品并设置主题门店,核心目标并非单纯追求销售增长而是强化品牌特色[1] - 公司期望活动期间营收较平日实现倍数级增长,假日翻台率目标为6次以上,同时带动门店客流提升25%[1] - 联名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其价值在于为消费者注入新鲜内容增强用户黏性[1] - 公司观察到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深耕多人聚会场景的同时着力拓展轻社交场景[1] 未来发展战略 - 本次合作是湊湊IP联名战略的起点,已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中,未来计划定期推出联名活动[2] - 集团将加大数字化营销投入,通过组织架构升级与专业团队引入强化线上渠道精准触达能力[2] - 计划以现有4000万会员为基础持续提升品牌渗透率,2024年会员消费频次同比提升1.4倍至3.33次[2] - 2025年呷哺呷哺品牌规划开业餐厅不低于95间,翻座率目标至少为3倍,将聚焦核心商圈优质点位[4] - 湊湊2025年将采取谨慎开店策略,仅选择大陆地区优质商场进驻[4]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早在2003年便在内蒙古设立上游供应链,旗下肉类公司日屠宰加工量可达4000只羊,年产量1.5万吨[2] - 2024年通过数智化进行成本优化,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例从37.4%降至35.2%[2] 近期业绩表现 - "五一"假期呷哺呷哺整体营收同比大增18.85%,北京核心商圈门店增长超31%,新开定慧里店单日营业额突破5万元[3] - 湊湊火锅日均营业额达到平日周末水平,单日业绩约为非假期的3倍[3] - 截至4月底呷哺呷哺已完成24家新店布局及11家餐厅升级改造,湊湊已签约6家新开重装门店[3] - 正在洽谈中的优质商业体项目门店超过10家[3] 财务与门店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8亿元同比下滑19.7%,其中呷哺呷哺收入26.29亿元,湊湊收入19.48亿元[4] - 截至2024年底累积会员总数约4200万人,旗下餐厅总数957间(呷哺呷哺760间,湊湊197间)[4]
湊湊火锅首次联名国际IP米菲,期望带动门店客流提升25%
财经网· 2025-05-12 16:12
品牌联名合作 - 湊湊首次与国际IP米菲MIFFY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全维度联名合作,推出联名套餐、周边产品及主题门店 [1] - 联名活动核心目标是强化品牌特色而非单纯销售增长,但预期活动期间营收实现倍数级增长,假日翻台率目标6次以上,客流提升25% [2] - 品牌调性契合度是合作首要考量,湊湊"欢聚温暖"内核与米菲形象高度契合,家庭消费者占比显著形成"双品牌庆生"联动点 [2] - 公司计划未来定期推出联名活动,目前还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 [1] 营销策略与效果评估 - 公司注重通过场景化体验强化品牌差异化感知,避免短期流量合作 [2] - 联名价值体现在为消费者注入新鲜内容增强粘性,着重观察消费者体验反馈与自发传播意愿而非即时转化 [3] - 行业存在对联名分歧,部分品牌反思联名对成本负担、用户注意力消耗及门店工作强度的冲击 [2] - 餐饮与IP联名核心价值是双赢,关键在于创造社交货币促使消费者自发传播 [3] 门店扩张与运营 - 今年已签约6家新开/重装门店预计7月后开业,正在洽谈超过10家优质商业体项目门店 [4] - 未来开店策略坚持"重质不重量"原则,聚焦核心商圈优质点位 [4] - 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运营:新兴市场侧重品牌认知建设,成熟市场如长三角及北京地区聚焦复购提升 [3] 产品与供应链 - 2025年计划扩充有料锅底矩阵至单店约10款,持续打造爆品菜品并强化差异化体验 [4] - "火锅+茶憩"模式创新,5月推出的茶元素融合新品锅底销量已排至前五名 [4] - 集团通过数智化优化成本,原材料成本占比从37 4%降至35 2% [4] - 内蒙古上游供应链日屠宰加工量达4000只羊,年产量1 5万吨 [4]
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
36氪· 2025-03-31 17:24
呷哺呷哺的困境与转型 - 公司2024年全年亏损3.98亿元,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达12亿元,股价跌至0.86港元/股沦为"仙股" [3][6][7] - 公司成立于1998年,曾凭借"台式一人一锅"模式和44元客单价精准定位白领快餐市场,2014年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2021年股价一度达26港元 [8][9][10] - 品牌升级战略失误导致困境:客单价从40元升至60元区间,装修转向轻奢风,推出高价子品牌湊湊(126元)和趁烧(220元),但遭遇消费下行,原有用户流失 [11] - 公司供应链优势显著: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使2011-2014年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仅为行业均值1/3,冷链物流半径300公里 [10] - 2024年推出降价策略,套餐价降至50元区间,但效果未达预期,因竞争激烈且品牌定位已模糊 [15][17] 火锅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川渝火锅占主导地位(超30%),贵州酸汤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崛起 [4][20]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海底捞等头部品牌通过标准化运营扩张,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细分市场 [4][20] - 2023年全国新增6.6万家火锅企业,新兴品牌以人均30元极致性价比冲击市场 [17] - 行业竞争维度包括:产品创新(健康锅底、地域特色)、服务升级(互动体验)、线上营销、供应链优化等 [20][21][22] 公司转型措施 - 供应链布局:2019年斥资数亿元收购内蒙古伊顺公司,日屠宰量6000只羊,年产值10亿元,近3年累计收购锡盟羊肉2万吨 [13] - 会员体系:2024年畅吃卡销售200万张(同比增130万张),会员人均消费488元(普通会员1.5倍),累计会员达4200万人 [13] - 产品创新:推出果味锅底等新口味 [14] - 门店调整:2023年关闭114家餐厅,尝试收缩策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