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呷哺呷哺火锅
icon
搜索文档
五年亏超13亿!呷哺呷哺降价也救不了低迷翻座率
凤凰网财经· 2025-08-19 22:53
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2025年上半年营收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1亿元,亏损虽收窄但未扭亏,2021年至今累计亏损超13亿元 [1] - 公司业绩下滑主因包括消费结构变化、高端化转型不及预期、品牌吸引力弱化及扩张策略失误 [1][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9亿元,同比减少18.9%,净亏损0.8-1亿元 [1] - 2021年营收达峰值61.88亿元,但净利润亏损2.93亿元 [2] - 2024年全年亏损超4亿元,湊湊品牌亏损达3.53亿元 [3] - 主品牌呷哺呷哺收入从2021年34.97亿元缩减至2024年26.27亿元 [4] 品牌转型与策略 - 2016年尝试向中高端转型,推出湊湊品牌并提升主品牌客单价 [1] - 湊湊2021年收入23.53亿元,同比增长39%,但2022年收入下滑6.29%至22.05亿元,2023年短暂回暖至26.18亿元(增15.89%),2024年大幅下降26.55%至19.48亿元 [2][3] - 主品牌客单价从2021年62.5元降至2024年54.8元,但翻座率仅从2.3次/天微增至2.5次/天 [4] - 湊湊客单价从2021年140.6元降至2024年123.5元,翻座率仅1.6次/天,显著低于海底捞(4.1次/天)和巴奴火锅(3.2次/天) [5] 门店运营与扩张 - 2021-2024年关闭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138间,除2023年净增32间外,其余年份净减少 [4] - 湊湊2022年新开44间(关闭3间),2023年新开48间(关闭15间),2024年新开13间(关闭73间),扩张远未达预期且首次负增长 [3][5] - 湊湊一线及二线城市收入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17.79%和3.25%,2023年同店销售额降9.7%(一线降11.7%,二线降11.9%) [3] 市场与股价表现 - 消费降级及餐饮竞争加剧对中高端品牌形成冲击 [3][4] - 2021年至今股价跌幅超90%,2025年以来跌幅超20% [6]
延续“一店一景”策略 呷哺集团旗下湊湊火锅再开新店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9:49
品牌扩张与门店策略 - 湊湊推出全新门店"锅韵" 采用像素风积木设计主题 面向年轻消费客群及亲子家庭 [1] - 湊湊实施"一店一景"差异化开店策略 通过独特设计主题提升顾客体验 如台湾首店以《兰亭集序》为灵感采用朱雀红主题 [1] - 湊湊新门店选址上海金山爱琴海购物公园 延续核心产品模式与运营体系 [1] 产品创新与营销活动 - 湊湊2025年上半年推出5款新有料锅底 当前已积累16款受欢迎锅底产品 [3] - 品牌开展多元IP合作:5月与米菲MIFFY进行三个月全维度联名 6月推出58-78元锅底自由选活动 [2] - 呷哺呷哺近期牵手哆啦A梦IP 在全国75家主题门店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有效拉动餐厅经营数据 [3] 财务表现与经营策略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9亿元 净利润亏损0.8-1亿元 亏损同比大幅收窄63.2%-70.5% [2] - 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提升运营效率 改善经营模式及重塑业务增长引擎等战略举措 [2] - 集团通过产品更新、联名合作和拓展新店等方式持续提升品牌活力 [2] 供应链与业务模式 - 湊湊以有料锅底作为差异化卖点 依托集团供应链优势持续进行口味创新 [3] - 品牌通过主题套餐、周边产品及主题门店打造沉浸式体验 [2]
盈利警告!呷哺呷哺:预计半年净亏破亿,收入跌近两成
新浪财经· 2025-08-04 17: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收入19亿元,同比下滑18.9%,净亏损0.8亿-1亿元,较去年同期2.74亿元亏损收窄63.2%-70.5% [3][5] - 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加上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约13.26亿元 [5][6] - 2024年闭店及减值损失合计约2.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大降64.1% [5][6] 经营困境 - 主品牌呷哺呷哺客单价提升至60-80元后陷入定位尴尬,失守平价市场;凑凑品牌2024年收入19.48亿元(同比跌26%),净亏损3.53亿元占公司总亏损近九成 [10][11] - 同店销售额大幅下滑:2024年呷哺呷哺品牌下滑23.3%,凑凑品牌下滑32% [6] - 门店数量从2021年近1200家缩减至2024年末957家,净减少133家 [6] 品牌战略失误 - 高端副品牌凑凑客单价从142.3元降至123.5元,翻台率从2.0倍跌至1.6倍 [10][11]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140.9元降至122.3元,二线城市从130.0元降至119.8元 [11] - 品牌定位模糊导致无法与高端品牌竞争且失去价格敏感客户,被指覆盖过多价格带 [10][11]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从2021年高点跌至0.77港元/股(仙股),总市值仅剩8亿港元,较巅峰蒸发超90% [7][8] - 创始人贺光启2024年薪酬348.3万元,同比下降27% [8] 转型措施 - 启动"凤还巢"合伙人计划,已有5家合伙门店运营,规划每年新增50-100家 [12] - 2025年计划新开不低于95间餐厅,目标翻台率至少3倍 [12] - 通过数字化供应链优化成本,关闭低效门店并聚焦高潜力区域 [5][12]
呷哺呷哺“瘦身”求生存
国际金融报· 2025-08-04 16:49
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收入19亿元 同比减少18 9% [2] - 上半年净亏损0 8亿至1亿元 较上年同期2 74亿元亏损收窄63 2%至70 5% [2]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累计亏损12 46亿元 加上2024年上半年亏损总额超13亿元 [4] 亏损收窄原因 - 持续优化成本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 [2] - 优化配送路径网络降低综合成本 [2] - 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同比下降64 1% [2] 门店调整策略 - 2024年新开65间呷哺呷哺餐厅及13间凑凑餐厅 [2] - 同期关闭138间呷哺呷哺及73间凑凑 净减少73间和60间 [2] - 关闭餐厅主因亏损及不符合"高性价比"模式定位 [2] - 截至2024年末共有957间餐厅 其中呷哺呷哺760间 凑凑197间 [2]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持续下跌至0 75港元 单日跌幅3 85% [4] - 总市值缩水至8 15亿港元 [4]
呷哺呷哺选择先在内部“开放加盟”
36氪· 2025-07-18 16:17
公司经营现状 - 股价暴跌97%至0 66港元 触发港交所退市风险[1]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11 83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达4 01亿元[11] - 2024年关闭219家门店 高端品牌凑凑净关店60家(新开13家/关闭73家)[10] 合伙人计划核心机制 - 采用"三方持股"模式:合伙人+集团+高管共同出资 首批21位核心员工签约[5] - 集团承担开店资金与供应链支持 合伙人专注门店运营[5] - 分红向一线倾斜 运营经理/店长等核心岗位优先参与[7] 与传统加盟模式差异 - 控制权:集团统一标准管理VS加盟商自主运营[6] - 资金:集团承担投资VS加盟商全额出资[6] - 品控:强制接入统一供应链体系VS依赖加盟商执行[6] 品牌战略调整 - 放弃高端市场:关闭烧烤品牌趁烧全部8家门店[9] - 凑凑品牌表现恶化:2024年营收下降26 55%至19 48亿元 客单价降至123 5元[10] - 主品牌呷哺呷哺客单价从62元回调至54元 仍面临定位混乱[15]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市场:海底捞(客单价97 5元)与巴奴形成挤压[17] - 下沉市场:区域品牌如围辣/龍歌以20-40元客单价快速扩张[19] - 跨界竞争:吉野家/和府捞面推出35-38元小火锅套餐[20] 火锅市场趋势 - 2024年市场规模6413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6689亿元[20] - 小火锅赛道增速超20% 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达61 6%[18] - 行业逻辑转向"精准卡位" 质价比与特色成关键[21]
员工摇身一变成老板 呷哺呷哺推出合伙人制
北京商报· 2025-07-16 20:49
公司动态 - 呷哺集团旗下核心品牌呷哺呷哺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面向内部优秀员工和外部餐饮人才开放新店合伙人通道 目前已有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 [1] - 首批21位合伙人已正式签约 主要来自集团内部运营经理 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 外部人才将从行业资历 任职年限 餐厅业绩 顾客满意度等维度评判 [3] - 合伙人通过与集团及高管共同持股形式 将门店收益与持股方深度绑定 分红比例向一线员工倾斜 [3] - 集团将提供品牌授权 供应链保障 统一管理标准 开店资金等全方位支持 确保合伙人专注门店运营 [3] 管理机制 - 所有合伙人门店必须遵循全球统一严苛管理标准与食品安全体系 确保品牌形象与服务品质一致性 [4] - 合伙人可接入集团全球供应链网络 享受与直营店同等成本优势与品质保障 [4] - 集团总部组建专属服务团队 提供选址评估 人员培训 运营督导等全周期支持 [4] 战略目标 - 计划每年稳步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 通过吸引餐饮精英人才提升开店质与量 [4] - 旨在打破传统雇佣模式 让核心员工与品牌深度绑定 提升门店业绩和服务水平 [5] - 既留住内部优秀人才 又吸引外部行业精英 加速品牌扩张 应对市场竞争 [5] 行业背景 - 火锅行业竞争激烈 地方品牌层出不穷 公司面临一定市场压力 [4] - 行业人才争夺激烈 该计划有助于公司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5] - 公司目前处于市场中上游 有一定品牌影响力 但面临地方品牌和同行的双重挤压 [5]
巴奴毛肚火锅母公司巴奴国际递表港交所,冲刺港股IPO
经济观察网· 2025-06-19 23:41
公司IPO进展 - 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港股IPO [2] 市场定位与行业格局 - 公司定位为"中国最大的品质火锅企业",以"毛肚+菌汤"为招牌产品 [5] - 中国火锅市场分散,2024年前五大参与者市场份额8.1%,公司排名第三(0.4%) [5] - 品质火锅市场前五大份额9.1%,公司以3.1%份额位居第一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14.33亿元→21.12亿元→23.07亿元 [7] - 2025Q1收入7.09亿元 [7] - 2022-2024年净利润:-519万元→1.02亿元→1.23亿元 [7] - 2025Q1净利润5516万元 [7] - 经调整净利润率从2022年2.9%提升至2025Q1的10.8% [7] 运营数据 - 门店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15.2%提升至2025Q1的23.7% [8] - 整体翻台率从2022年3.0提升至2025Q1的3.7 [8] - 2025Q1一线城市门店利润率20.7%,二线及以下24.5% [8] - 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9.9%,2025Q1同比增长2.1% [8] 消费者数据 - 2022-2024年人均消费:147元→150元→142元 [5] - 2025Q1人均消费138元(同比下降7%) [6]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从2022年183元降至2025Q1的159元 [5][6] - 2024年人均消费高于同行:海底捞97.5元,呷哺呷哺54.8元,凑凑123.5元 [6] 门店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9日拥有145家自营餐厅 [6] - 河南区域53家,其他区域92家 [7] - 一线城市31家,二线及以下114家(占比78.6%) [7] 收入结构 - 餐厅运营收入占比98.2%(2025Q1) [7] - 其余收入来自调味品及食材销售 [7] 行业对比 - 2024年海底捞经营利润率14.6%,翻台率4.1 [8] - 怂火锅经营利润率8.6%,翻台率2.9 [8] - 2024年海底捞/呷哺/九毛九净利率分别为11%/-8.4%/0.7% [8]
呷哺集团旗下湊湊火锅首次联名国际IP米菲 目标是带动门店客流提升2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23:21
品牌联名合作 - 公司旗下高端火锅品牌湊湊与国际知名IP米菲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联名合作,首次尝试国际IP全维度合作,旨在通过沉浸式主题体验强化品牌特色与价值[1] - 联名活动将在全国门店推出联名套餐、周边产品并设置主题门店,核心目标并非单纯追求销售增长而是强化品牌特色[1] - 公司期望活动期间营收较平日实现倍数级增长,假日翻台率目标为6次以上,同时带动门店客流提升25%[1] - 联名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其价值在于为消费者注入新鲜内容增强用户黏性[1] - 公司观察到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深耕多人聚会场景的同时着力拓展轻社交场景[1] 未来发展战略 - 本次合作是湊湊IP联名战略的起点,已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中,未来计划定期推出联名活动[2] - 集团将加大数字化营销投入,通过组织架构升级与专业团队引入强化线上渠道精准触达能力[2] - 计划以现有4000万会员为基础持续提升品牌渗透率,2024年会员消费频次同比提升1.4倍至3.33次[2] - 2025年呷哺呷哺品牌规划开业餐厅不低于95间,翻座率目标至少为3倍,将聚焦核心商圈优质点位[4] - 湊湊2025年将采取谨慎开店策略,仅选择大陆地区优质商场进驻[4]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早在2003年便在内蒙古设立上游供应链,旗下肉类公司日屠宰加工量可达4000只羊,年产量1.5万吨[2] - 2024年通过数智化进行成本优化,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例从37.4%降至35.2%[2] 近期业绩表现 - "五一"假期呷哺呷哺整体营收同比大增18.85%,北京核心商圈门店增长超31%,新开定慧里店单日营业额突破5万元[3] - 湊湊火锅日均营业额达到平日周末水平,单日业绩约为非假期的3倍[3] - 截至4月底呷哺呷哺已完成24家新店布局及11家餐厅升级改造,湊湊已签约6家新开重装门店[3] - 正在洽谈中的优质商业体项目门店超过10家[3] 财务与门店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8亿元同比下滑19.7%,其中呷哺呷哺收入26.29亿元,湊湊收入19.48亿元[4] - 截至2024年底累积会员总数约4200万人,旗下餐厅总数957间(呷哺呷哺760间,湊湊197间)[4]
降价也卖不动了?商场里的餐饮名牌,去年关掉73家店!母公司4年亏损超12亿元,股价跌破“1元线”
新浪财经· 2025-03-31 09:09
呷哺集团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55亿元,同比减少19.65%,净亏损4亿元,关店及减值损失达2.62亿元 [4] - 连续4年亏损:2021-2024年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4.01亿元,累计亏损12.46亿元 [4][5] - 2024年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01亿元,同比恶化12.99% [5] 品牌经营状况 - 两大品牌收入占比96%:2024年呷哺呷哺餐厅收入26.29亿元(同比-13%),凑凑餐厅收入19.48亿元(同比-26.5%) [6] - 凑凑连续3年亏损: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9309.2万元、9837.8万元、3.55亿元(2024年亏损同比扩大260.2%) [6][9] - 翻台率持续下滑:2024年呷哺呷哺翻台率2.5次/天(2023年2.6次),凑凑1.6次/天(2023年2.0次) [9] 门店调整策略 - 2024年净关店141家:新开78家(65家呷哺+13家凑凑),关闭219家(138家呷哺+73家凑凑) [9] - 凑凑首次年度负增长:2024年关闭73家(2023年关15家),门店数降至197家 [9] - 关闭高端烤肉品牌趁烧全部8家门店 [14] 消费趋势与定价问题 - 客单价持续下降:2024年呷哺呷哺人均消费54.8元(同比-7.4元),凑凑123.5元(同比-18.8元) [9][13] - 消费者普遍吐槽"价格贵"和"菜量少",凑凑客单价仍高于海底捞(97.5元)和怂火锅(104元) [12][13] - 公司承认凑凑定价偏高,消费结构转向高性价比产品 [10][13] 市场表现 - 股价跌至0.86港元/股,市值仅剩9.3亿港元,成为"仙股" [16] - 52周股价区间0.68-2.305港元,2024年振幅达4.598%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