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聚丁苯橡胶

搜索文档
从引进到自产!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如何用“拳头”打破国外封锁?
搜狐财经· 2025-07-16 03:19
行业动态 - 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与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首次联袂在中国举行,突显中国在化工领域的重要性[1] - 化工行业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蝶变"期[3] - 中国合成橡胶2023年产量达910万吨,占全球近一半份额,彻底改变全球橡胶产业格局[37] 辽阳石化 - 1974年引进法国技术建设化纤企业,1979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块自产"的确良"[4] - 2005年成功研发PETG共聚酯,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打破国外技术封锁[6][8][9] - PETG共聚酯广泛应用于婴儿奶瓶、医疗器械包装等高端领域[6] 独山子石化 - 2021年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万吨溶聚丁苯橡胶生产线[23] - 溶聚丁苯橡胶产品成功替代日韩企业,迫使国外竞争者退出中国市场[25] - 2020年实现茂金属催化剂连续转产技术突破,属世界首次[53] - 茂金属催化剂技术打破埃克森美孚等国际巨头的垄断[53] 兰州石化 - 中国炼油和石化工业发源地,参与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设[34] - 丁腈橡胶产品实现多元化发展,生产多种牌号适应市场需求[36][37] - 管东红参与解决14项丁苯橡胶生产关键技术难题,10项成果在行业推广[30] 吉林石化 - 中国首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始建于1953年"一五"期间[38] - ABS产能从1997年10万吨起步,2025年将达180万吨/年,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43][45] - 实现从引进日本韩国技术到自有技术的跨越[43] 技术突破 - 辽阳石化PETG共聚酯、独山子石化溶聚丁苯橡胶和茂金属催化剂均实现从无到有的技术突破[9][25][53] - 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6][25][53] - 技术革命性突破是企业发展和打造新质化工生产的关键[27]
系统创新 机制破题 技术攻坚——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跃升
中国化工报· 2025-05-16 10:18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坚,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业应用"的创新生态,新材料产量稳居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第一 [1] - 公司在炼油、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分子水平炼油模型、智能巡检机器人、能源管控系统等,实现效益提升和节能减排 [2][3] - 公司通过"三阶四维"激励机制和对外联合的创新生态体系,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4] - 公司在茂金属聚烯烃、溶聚丁苯橡胶、聚丙烯锂电池隔膜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部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 [5][6] - 公司规划建设年产百万吨新材料基地,重点攻关聚烯烃弹性体、特种橡胶等前沿领域 [6] 产业链创新 - 公司搭建分子水平炼油模型,覆盖2000余种烃类分子数据库,年加工800万吨原油,新增效益超3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 [2] - 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红外热成像与雷达扫描技术,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达92% [3] - 完成86%分析仪器的数据直连改造,煤灰成分检测实现"一键生成报告",人工录入错误率归零 [3] - 智慧计量平台覆盖4万余台设备,年节约人工成本260万元 [3] 机制创新 - 构建"三阶四维"激励机制,设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三类奖励通道,科研人员人均薪酬较管理岗高28% [4] - 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有能力、有抱负的科研人员承担关键科研项目 [4] - 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等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4] - 技术骨干中40岁左右的占比达到49% [4]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T98系列产品累计供货量突破万吨大关 [1] - 茂金属聚乙烯膜料开发生产8个品种,为国内品种最全、产量最高的生产企业 [5] - 溶聚丁苯橡胶产量突破1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45% [6] - 开发出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T98系列产品与电容器膜专用料HP30CF,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6] 未来规划 - 依托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承接工业示范项目,倾力打造"百项创新" [5] - 规划建设年产百万吨新材料基地,重点攻关聚烯烃弹性体、特种橡胶、碳纤维材料、环烯烃共聚物等前沿领域 [6]
独山子石化提质增效双突破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3:33
生产经营表现 - 一季度加工原油189 5万吨 生产乙烯51 96万吨 尿素22 9万吨 新材料22 04万吨 高端产品占比突破63% [1] - 重点监测的炼油化工技术经济指标多项保持领先 在中石油炼化企业中持续领跑 [1] - 两套乙烯装置日产量连续6个月保持4000吨以上 创历史新高 [2] - 生产波动频次同比下降33 3% 聚丙烯 丁苯橡胶 全密度聚乙烯等关键装置单耗达近三年同期最优 [2] 重点工程项目成效 - 碳二回收装置自2024年9月投运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1] - 聚丙烯装置235线改造和聚苯乙烯新材料开发适应性改造提升产品种类 产能和生产灵活度 [1] - 热电厂动力站煤电机组改造延长高效运行周期20天 降低煤炭 蒸汽 电力与新水消耗 [1] - 炼油能效提升项目涉及11套装置 有效降低燃料气 蒸汽等消耗 [1] 管理优化措施 - 深化"六优化一控制"策略 动态调整产品结构 紧密衔接产销链条 [2] - 通过RTO系统精准调控裂解深度和原料优化 保障乙烯 丙烯等关键产品增产 [2] - 构建生产异常标准管控体系 形成"监测—预警—处置"闭环机制 [2] - 投用污水回用率智能监控 优化氮气系统运行 一季度蒸汽 新水单耗降幅超10% [2] 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 - 2024年国内首次采用气相法工艺量产聚烯烃弹性体(POE) [3] - 一季度POE产量突破万吨 增产增销锂电池隔膜料 电容膜料 溶聚丁苯橡胶等高端产品 [3] - 以"创新驱动 绿色转型 价值引领"为主线推进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