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AI赋能和场景驱动 半导体“新范式”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18: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佳楠 深圳报道 在第27届高交会的现场,一场关于半导体技术攻坚与产业未来的头脑风暴正热烈上演。 然而,全球EDA市场长期由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和西门子EDA(Siemens EDA)国际三大巨头垄断,而国产EDA的全球市场份额不足3%。 "EDA产业是典型的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性产业,需要建立产业生态圈,得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全 力支持。"深圳华大九天高级市场经理倪彬表示,随着后摩尔时代驱动的芯片集成度和复杂度持续提 升,将为EDA带来新的需求,推动EDA向智能化发展。 在这方面,华大九天构建了涵盖模拟、存储、射频、平板显示电路设计的全定制设计平台EDA工具系 统,公司已实现商业化品种大约有70种,覆盖主流的EDA设计工具达80%,业务规模占国产EDA一半以 上,覆盖国内80%以上的主流设计制造。 倪彬表示,目前,公司紧随国际三巨头之后,成为国内市场第四大EDA工具企业,全定制产品目前已 具备全流程支撑能力,其中模拟电路设计EDA工具全球领先,预计到今年底国内主要工艺覆盖率将达 到80%。 讨论从AI赋能先进材料研发,到决定汽车"灵魂"的车规级芯片, ...
从“田间”到“舌尖” 重庆食农产业“链”出全球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54
行业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 - 重庆市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为三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强力推进[1] - 重庆构建“1+4+N”政策框架,出台“黄金十条”“金融10条”等专项政策以破解融资、物流等发展瓶颈[5] - 政策层面着力畅通全球产业通道,统筹规划货物进出口大通道与关键节点,并迭代升级产业金融支持体系[8] 产业发展规模与现状 - 2024年重庆农产品加工业全口径总产值突破3300亿元,规上企业达1356家,较2020年增长18%[3] - 粮食加工、果蔬加工等9个细分行业产值突破百亿元[3] - 产业已建成10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53个数字化车间、10个智能工厂[5]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重庆将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置于首位,着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5] - 发布与重庆合作研发的“2023-2024年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共41项成果,覆盖脉冲、蔬菜等优势产业集群[7] - 例如“辣椒分子精准识别技术”实现了对重庆地产辣椒香味物质的特征化解析,为打造高端火锅底料提供科学依据[7] 企业实践与品牌建设 - 通过“爆品”发布等活动,助力“梅见”青梅酒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涪陵榨菜出口至80个国家[5] - 檬泰科技依托自主开发的“柠檬全果六分离”技术,从一颗柠檬中精准提取多种高附加值成分,提升产业附加值[8] - 京东通过“政府授权+平台运营+企业供货”模式,在全国开设超过2500家特产馆,其中重庆地区达30家,截至2025年10月重庆特产馆销售额同比增长108%[8] 区县特色产业与协同发展 - 各区县聚焦火锅特色产业展示全链条协同构想,例如巴南区构建火锅食材集散枢纽,江津区携手四川泸州共建“花椒产业带”[11] - 永川区凭借“永川豆豉”强化其在川渝火锅底料中的“增鲜”功能,致力于成为核心供应商[11] - 黔江区与山东日照共建“飞地产业园”引进海鲜加工等项目,丰都县围绕肉牛产业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彭水县在红薯产业中推行数字化策略[13] 行业盛会与平台建设 - 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以“新食力·新生态”为主题,汇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界嘉宾[1] - 大会已成为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行业盛会[3] - 在爆品发布环节,“桥头食品”“德佳午餐肉”等近20款明星产品集中亮相,展现领域创新活力与品牌实力[1]
央视点名:这台国产仪器打破国外长期封锁,实现关键突破
仪器信息网· 2025-10-16 17:06
产品发布与行业意义 - 2025年10月15日,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发布90GHz带宽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其4个通道每个通道均独立支持90GHz带宽、200GS/s采样率,性能达到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水平 [5] - 该产品旨在破解长期制约中国高端电子产业发展的测量仪器"卡脖子"难题,并被央视报道称为在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的关键突破 [5] - 产品发布时,《瓦森纳协议》对高速实时示波器的限制已更新至90GHz,而美国商务部的管制条例仍为60GHz,该产品的推出为国内市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可靠选择 [15] 技术突破与性能参数 - 新产品90GHz带宽、200GS/s采样率的性能指标,将国产实时示波器的性能标杆提升至全新高度 [5] - 针对7纳米及以下工艺智算芯片的高速接口测试,需要60GHz至90GHz以上带宽示波器,而此前西方最高端产品达110GHz,国内水平徘徊在10GHz量级,存在巨大代差 [9] 市场挑战与用户需求 - 中国示波器市场面临三大挑战:供给上存在巨大代差;效率上因高速接口速率倍增导致测试复杂度指数级增长,拖慢研发;体验上传统按键式交互难以满足工程师对复杂测试场景下屏幕体验与图形细节的高要求 [9][10][11] - 该产品已在实际场景中经受检验,用户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标准化技术研究院等顶尖机构,反馈显示其在软件易用性、流畅度及智能化上有很大提升,甚至被评价为"解放了测试生产力" [14]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 产品采用全面触屏设计,实现了托盘化操作,可通过点触选中再通过旋钮操作,提供了类似智能手机或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智能体验和易用性 [13] - 设计包含手势识别功能,如三指划屏即可隐藏面板以获得更大的波形可视区域,体现了对当代工程师操作习惯的深刻洞察 [13] 公司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将其成功归功于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广泛的产业协作,涉及工艺、材料、芯片、算法软件及软硬件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并认为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的电子产业链已跻身世界前列 [13] - 公司表示其愿景是成为百年企业,聚焦高端市场,并欢迎所有厂商一起把中国仪器仪表的名片打出去,认为随着AI和高速通信发展,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空间巨大 [15] - 公司类比新能源汽车行业,认为中国仪器仪表品牌能凭借自身特色为市场带来更活跃的竞争和更多元化的选择,让用户找到适合的品牌、性能、产品和价位 [15]
翟美卿:粤商要勇于“饮头啖汤”,敢于啃“硬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2:04
文章核心观点 - 新一代粤商需通过攻克核心技术实现创新 从“敢闯敢试”转向“自主创新”[2] - “链主”企业的使命是通过搭建平台和开放生态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而非垄断[1][2] - 企业创新需融入国家战略以掌握创新主动权并实现高质量发展[2] 香江集团业务与战略 - 公司以“硬科技”和“开放生态”助力大湾区走向全球创新链高端[2] -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建成全球首条氧化铝母液提碳酸锂产业化生产线 年产能超万吨[2] - 锂回收率超过90% 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 关键技术指标行业领先[2] - 通过AI驱动的传感网络实时优化提纯工艺 使产品达到电池级标准[2] - 打造“可兼容万物”的智能家居系统[2] 粤商精神与文化 - 粤商以“敢为人先、务实创新”闻名 具有“闯劲”和“韧劲”[1] - 历史上凭借“下南洋、闯世界”的开拓精神将生意做到全球[1] - 商业文化崇尚“饮头啖汤” 即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
中策橡胶将携手联想集团和联想新视界 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9:16
战略合作 - 中策橡胶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及联想新视界浙江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于9月17日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1] - 合作将深度融合AI与制造技术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1] - 合作旨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 [1]
从《浪浪山小妖怪》看国漫人如何“拼好团”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22:01
电影票房表现 - 截至8月11日19时累计票房突破6亿元 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1] 电影内容与制作 - 为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衍生出的首部院线动画电影 由原班主创团队精心打造 [1] - 影片讲述小猪妖 蛤蟆精 黄鼠狼精 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踏上西行冒险之旅的故事 [1] 主题展览创新 -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浪浪山小妖怪》主题展 系中国动画电影与国家一级博物馆合作的首个案例 [1] - 展览通过沉浸式体验重构国漫与公众对话方式 打破传统展陈+售卖模式 [1] - 真实还原浪浪山小猪妖住所 双狗洞等场景 设置击鼓打小妖 决战黄眉怪等互动游戏 [2] - 采用科技装置实体互动 彩笔绘图区 投影互动等方式 让观众从故事围观者变为参与者 [2][7] 产业协同发展 - 西湖区艺创小镇聚集大量动漫游戏从业者 形成自发式IP互助社群 [4] - 技术共享 热点共研成为行业常态 多个领域从业者开展交叉互助 [4] - 已官宣及落地对外合作项目超过30个 涵盖汽车出行 餐饮茶饮 卡牌潮玩等领域 [4] - 系列玩偶受消费者追捧 联名咖啡饮品凭借"秋天的第一杯联名"概念火爆市场 [4] 行业意义与影响 - 实现从短片到电影 从线上到线下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6] - 将《西游记》经典符号转化为当代青年共鸣的成长叙事 [6] - 通过博物馆展览让虚拟IP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文化体验 [6] - 展现二维动画通过当代美学话语体系可取得商业成功 [6] - 体现内容为本 跨界赋能的行业发展方向 [6]
协同创新为海洋产业蓄能
经济日报· 2025-06-20 06:12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数据 - 一季度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7.1%,交付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14.3%,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4.2% [1]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 [1]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 - 产业涵盖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工程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产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 [1] - 中国船舶集团重点培育风、光、氢、储和LNG装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 [1] - 上海发展高技术船舶设计建造、邮轮生产及配套服务产业 [1] 科研与技术突破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大集团联合构建最完整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基因组,其中89.4%为新物种 [1] 产业发展瓶颈与对策 - 产业规模仍较小,占主要海洋产业比重不高 [2] - 需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建立多元化资本投资渠道 [2] - 建设产业基地及园区,培育科技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 [2]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方向 - 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兆瓦级潮流能和波浪能应用,突破温差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2] - 攻关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挖掘宏生物培养、功能预测、高效分离与制备等关键领域 [2] 海洋能源保障措施 - 加快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深水油气田建设 [3] - 推进海上风电、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3] - 布局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完善能源输送、存储与调度基础设施 [3]
系统创新 机制破题 技术攻坚——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跃升   
中国化工报· 2025-05-16 10:18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坚,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业应用"的创新生态,新材料产量稳居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第一 [1] - 公司在炼油、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分子水平炼油模型、智能巡检机器人、能源管控系统等,实现效益提升和节能减排 [2][3] - 公司通过"三阶四维"激励机制和对外联合的创新生态体系,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4] - 公司在茂金属聚烯烃、溶聚丁苯橡胶、聚丙烯锂电池隔膜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部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 [5][6] - 公司规划建设年产百万吨新材料基地,重点攻关聚烯烃弹性体、特种橡胶等前沿领域 [6] 产业链创新 - 公司搭建分子水平炼油模型,覆盖2000余种烃类分子数据库,年加工800万吨原油,新增效益超3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 [2] - 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红外热成像与雷达扫描技术,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达92% [3] - 完成86%分析仪器的数据直连改造,煤灰成分检测实现"一键生成报告",人工录入错误率归零 [3] - 智慧计量平台覆盖4万余台设备,年节约人工成本260万元 [3] 机制创新 - 构建"三阶四维"激励机制,设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三类奖励通道,科研人员人均薪酬较管理岗高28% [4] - 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有能力、有抱负的科研人员承担关键科研项目 [4] - 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等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4] - 技术骨干中40岁左右的占比达到49% [4]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T98系列产品累计供货量突破万吨大关 [1] - 茂金属聚乙烯膜料开发生产8个品种,为国内品种最全、产量最高的生产企业 [5] - 溶聚丁苯橡胶产量突破1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45% [6] - 开发出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T98系列产品与电容器膜专用料HP30CF,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6] 未来规划 - 依托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承接工业示范项目,倾力打造"百项创新" [5] - 规划建设年产百万吨新材料基地,重点攻关聚烯烃弹性体、特种橡胶、碳纤维材料、环烯烃共聚物等前沿领域 [6]
CIBF2025在深圳开幕
环球网· 2025-05-16 09:54
展会概况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主题为"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聚焦电池技术革命与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1] - 展会全面升级为覆盖"材料-电芯-装备-回收-应用"的全产业链超级平台,展览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吸引3200余家全球顶尖展商和超40万专业观众 [3] - 同期举办四大高端峰会及200余场学术报告,包括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电动航空及下一代电池技术交流等 [3] 行业趋势 -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全球电池需求将激增至3500GWh,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引领全球技术迭代与标准制定 [3]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标志着能源结构调整迈入新阶段 [4]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4%、39.2%、18.5%,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4] 技术突破 - 下一代电池技术集群爆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等颠覆性技术步入量产前夜 [4] - 宁德时代或首发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的第三代凝聚态电池,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模型全球首秀 [4] - 展会特设"颠覆性技术体验区",打造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技术转化窗口 [4] 数智化与绿色闭环 - AI赋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动力电池"身份认证"追溯平台、自动化拆解与梯次利用技术展现中国在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领先地位 [5] - 活动现场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蓝皮书2024》及《低空飞行器电池标准化白皮书》,并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备忘录 [5] 国际化与生态构建 - 展会特设"国际馆",促成中外企业在资源循环、回收技术等领域的竞合博弈,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规则引领者"跃迁 [7] - CIBF2025为全球电池行业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 [7]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在深圳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2:39
行业趋势与展会概况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以"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为主题,聚焦电池技术革命与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1] -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全球电池需求将激增至3500GWh,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引领全球技术迭代与标准制定 [1] - 展会展览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吸引3200余家全球顶尖展商和超40万专业观众,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1][3] 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 2025年是新能源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点,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4%、39.2%、18.5% [3]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标志着能源结构调整迈入新阶段 [3] 展会内容与活动 - 展会覆盖15个展馆,涵盖电池材料、设备、电芯制造、Pack技术及回收再利用等全产业链 [3] - 同期举办四大高端峰会及200余场学术报告,包括CIBF2025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电动航空及下一代电池技术交流等活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