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饭

搜索文档
翻红的漂亮饭,90后都追不动了
虎嗅· 2025-07-28 08:46
行业趋势 - "漂亮饭"成为餐饮行业新兴趋势,强调餐食视觉呈现和社交媒体传播效果,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量达3.7亿次,讨论量超185万次[1] - 餐饮品牌积极布局"漂亮饭"赛道,如景德江西菜品牌"胡恰"上海首店开业后持续火爆,排队时长超3小时,深圳韩餐"NEED"开业首日排队突破1000桌,黄牛号炒至200元[2][4] - 行业呈现融合创新特点,中式菜品通过暖色系搭配天然装饰(如牛肝菌、饵块),西式菜品则突出食材丰富性(牛油果、三文鱼、羽衣甘蓝)[8] 商业模式 - 目标客群聚焦年轻白领,人均消费约百元以上,门店选址集中于城市综合商业中心,利用自然客流形成传播效应[6][13] - 服务设计强化互动体验,包括现场炙烤牛肉、气泡水倒入等"面对面服务",提升顾客拍照分享意愿[13] - 衍生出居家还原市场,年轻消费者通过素色餐具(粗陶、哑光、浮雕)和摆盘技巧实现低成本"漂亮饭自由"[13][14] 消费者行为 - 00后群体将"漂亮饭"视为生活奖励机制,实习工资首笔消费多用于网红餐厅打卡[16] - 消费动机从初期狂热转向理性反思,部分消费者警惕"仪式感溢价",戏谑解构过度包装现象(如弹幕"999块卖给上海人")[16][17] - 社交属性驱动消费决策,九宫格照片成为衡量用餐价值首要标准,但存在"表演生活"与真实需求间的矛盾[18][19] 品牌案例 - "野果yeego"作为云贵川融合菜连锁品牌,以地方特色食材(牛肝菌、饵块)结合bistro形式获得市场认可[6][8] - "胡恰"通过景德江西菜差异化定位,在上海市场形成持续排队现象,工作日午市线上排队仍超100桌[2][4] - "NEED"以创意韩料切入,开业即引爆客流,反映市场对高颜值异国料理的旺盛需求[2][6]
北京又开近80家典型首店,新老商场火力全开!
36氪· 2025-07-23 10:28
北京商业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首店经济表现 - 2025年Q2北京新开80家典型首店,远超2024年同期的48家和2023年同期的50家 上半年累计129家首店,同比2024年83家和2023年78家显著增长 [2] - 5月单月新开31家首店为季度峰值,4月和6月分别新开24家和25家 [3] - 首店级别分布:全国首店13家、华北首店5家、北京首店62家,品牌兼具独特性与话题性 [4] 业态分布与选址特征 - 餐饮业态首店42家领先零售业态33家,文体娱和生活服务各2家 新兴餐饮品牌扩张积极,零售品牌试水成功后加速开店 [7] - 成熟商圈调改成效显著: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合生汇、西单大悦城等核心项目首店入驻热度高 新开项目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等项目成为区域新地标 [9][11] 消费场景创新趋势 - 复合型场景崛起:英国冷冻食品超市Iceland Lab基地全国首店采用"线上试运营+线下固定开放日"模式 [12] - 肯悦咖啡全球首家"北京礼物"概念店融合咖啡、文化、社交功能,打造文商旅创新场景 [14] - 二手循环经济代表超级转转全国首店面积超3000㎡,涵盖200品类30000SKU,开创多品类循环仓店模式 [16] 餐饮品牌拓展动态 - 云贵风味餐饮集中进京:梅果·云贵川 bistro、山蕉Basjoo等特色餐厅首店客流量大 [17] - 烘焙茶饮持续内卷:宿咕XXSHOKU、Vitor Castro等网红品牌首店入驻,脸红秦田田等区域茶饮品牌进军北京市场 [21][23] 零售业态发展亮点 - 服装赛道创新:三里屯太古里引入KNOTIFY运动主题店等5家国际设计师品牌首店,朝阳合生汇落地TANNIMANY设计师集合店 [24] - 悦己经济推动可穿戴时尚:泡泡玛特饰品品牌POPOP、时尚耳机品牌OF HUNGER等首店亮相 [26] - 运动户外品类拓展:日本高尔夫品牌MARK & LONA全国首店、澳洲YPL功能性运动服北京首店开业 [28]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北京市2025年推出多项消费提振政策,包括最高500万元商圈改造补助 明确打造全球首发中心,支持东城等区建设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 [29] - 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湾里、小站公园STATION PARK等新项目入市,配合传统商圈改造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30]
小红书餐饮行业多元趋势新分享
搜狐财经· 2025-05-17 07:40
消费需求 - 美食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实用价值是基础,情绪价值和体验价值愈发受到重视 [1] - 消费者追求感官享受、尝鲜体验和社交打卡价值,"漂亮饭"阅读量达12.3亿,同比增速4691%,"氛围感餐厅"阅读量28亿,同比增速212%,搜索量520万 [1][18][19] - 健康饮食趋势显著,"低卡"同比增速+61%,"健身减脂"同比增速+59% [1] - 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庞大,"平价""便宜""折扣"等关键词搜索量高,线上囤货成为重要消费场景 [1] 产品创新 - 小众食材搜索指数激增,如神湾菠萝搜索指数+7,040%,体现消费者对独特口味和新鲜体验的追求 [2][30] - 茶饮与咖啡边界逐渐模糊,茶咖双向融合趋势明显 [2] - 健康化成为核心方向,如霸王茶姬发布健康茶饮标准,喜茶推出不加糖鲜果茶系列,植物基底乳、低GI糖等健康原料应用广泛 [2] 地域美食 - 各地特色美食成为流量担当,如重庆老火锅阅读量20亿+,柳州螺蛳粉阅读量10亿+,淄博烧烤阅读量6亿+ [3][42] - 地域美食与旅游深度绑定,用户国内旅游前1-2个月开始搜索美食,行前10天为决策关键期 [3] - 长沙通过"美食之都"定位,结合名店(如文和友、茶颜悦色)打造城市名片 [3][53][54] 人群与内容趋势 - 火锅、茶饮、咖啡等品类人群细分明显,如川渝火锅人群1168W,柠檬茶人群2600W,黑咖人群1550W [4] - 视频/动图内容因视觉冲击力强更易引发互动,图文内容侧重信息清晰易读 [5] - 低粉博主(1w-5w粉段)阅读表现更优,餐饮行业集中投放1w-5w粉段博主 [5] 差异化路径 - 拒绝盲目模仿爆文,需结合自身定位,如长沙部分餐厅通过差异化标题突出地域稀缺性 [6][56] - 餐饮与旅游、艺术、文创等领域融合,如湖南博物院推出限定版美食,将"吃"与文化体验结合 [6] - 地方特色美食通过文化差异引发讨论,形成独特记忆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