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车

搜索文档
雄韬股份再获中广核氢能项目订单
快讯· 2025-07-16 08:46
公司动态 - 雄韬股份成功中标中广核研究院氢气SOFC发电系统测试服务采购项目 [1] - 这是公司继今年5月中标中广核白鹭综合服务氢燃料电池车辆移动应急发电技术服务项目后再次获得中广核氢能项目订单 [1] 行业趋势 - 氢能领域持续获得订单表明行业需求增长 [1] - 中广核作为央企在氢能领域的持续投入显示行业战略重要性提升 [1]
一汽解放申请氢燃料电池车制动能量回收方法及系统专利,避免动力电池过充
金融界· 2025-07-08 10:14
专利技术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申请氢燃料电池车制动能量回收专利,公开号CN120245735A,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 [1] - 专利涉及氢燃料电池车制动能量回收方法、回收系统及车辆,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判断是否制动,若制动则启动制动再生模块向动力电池充电 [1] - 根据动力电池电量调节供电方向,多余电能供给制氢模块用于电解水制氢,氢气充入氢罐供燃料电池反应 [1] - 专利技术可避免动力电池过充,同时将多余电能转化为氢气存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 公司背景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长春市,注册资本1080301.25万人民币,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2] - 公司对外投资23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拥有商标信息272条,专利信息5000条,行政许可187个 [2]
多地出台氢能相关政策,本月招中标项目数量可观
长城证券· 2025-06-26 13: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氢能政策持续出台,试点项目逐步推进,多地出台氢能相关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2][37] - 上游电解槽招中标项目增多,包括 ALK - PEM 混联项目突破,建议关注参与电解槽招投标的公司 [2][37] - 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推动建设加氢站,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 [2][37] - 下游 FCV 多项突破,大功率氢能机车完成装车试验,建议关注重卡相关的氢车企业 [2][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行业表现 - 截至 2025 年 6 月 20 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 2022.52 点,本周涨跌幅 - 1.23%,2025 年初至今涨跌幅 13.83%,申万二级行业排名第 40 位,排名较上周上升 2 名,与沪深 300 指数变动趋势相同,沪深 300 本周涨跌幅 - 0.45% [9] - 截至 2025 年 6 月 20 日,氢能源指数 TTM 市盈率 23.75 倍,MRQ 市净率 1.54 倍,示范区域 4N 级以上地区高纯氢价格,广东、北京、上海、河南与上周持平,河北下降,上海价格最高为 2.7 元/标准立方米 [12] 相关个股标的涨跌情况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公司为山东墨龙、宁新新材、科恒股份、赢合科技、新锦动力,涨幅分别为 61.38%、46.75%、30.30%、25.88%、15.25% [1][14]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五公司为合锻智能、美晨科技、百利电气、豫能控股、惠同新材,跌幅分别为 - 21.53%、 - 17.09%、 - 17.08%、 - 16.02%、 - 14.11% [1][14]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电解槽数据回顾 - 截至 2025 年 6 月 20 日,2025 年我国累计电解槽招中标项目达 26 个,中标类型包括碱性、PEM、AEM 三种,以碱性和 PEM 为主 [16] - 6 月 24 日,氢鸾科技 200kW AEM 电解水制氢系统进行发货前测试,是全球目前实际生产应用的 AEM 最大单槽,结合了碱性电解槽低成本和质子交换膜风光波动适应性优势,能低成本离网制氢 [16] FCV 相关数据回顾 - 2025 年 5 月,燃料电池车产量新增 250 辆,环比减少 26.90%;销量新增 165 辆,环比下降 49.70%;1 - 5 月累计产量 1176 辆,同比下降 25.00%;累计销量 1122 辆,同比下降 26.14% [19] - 红旗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通过氢耗与续驶里程关键试验,相比竞品实现 15%的氢耗降低,展现高效技术转化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19] - 2025 年 1 - 5 月,燃料电池专用车新增装机量环比增长 998%,同比增长 17.20%,累计装机量 1160.92MWh;燃料电池客车新增装机量环比下降 92.90%,同比下降 97.10% [24] - 2025 年 5 月,燃料电池客车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89.7kWh 较上月上升,燃料电池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61.4kWh 较上月增长 [24] - 3 月 28 日,国内首台 2400 千瓦大功率氢能源动力调车机车完成万吨装车试验,标志重载铁路大功率氢能源动力装备市场化运用取得关键突破 [30]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国内行业动态 - 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投入使用,总投资 12 亿元,建筑面积 5.88 万平方米,是国内首个覆盖氢能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检测服务平台 [32] - 6 月 19 日,北京、河北、四川启动国家能源领域氢能试点申报工作,北京聚焦多场景融合应用,河北助力区域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四川利用清洁能源优势开展大规模制氢示范 [32] - 6 月 17 日,广州发展南沙电动汽车充电站光储充一体式站点项目入选广州市节能减排典型案例,是“光 - 储 - 充 - 氢”四位一体项目,光伏年发电量 36 万 kWh [32] 国外行业动态 - 埃及启动中东地区最大的绿氢工厂项目,湖北英特利电气有限公司中标为其配备定制化离网制氢电源,项目一期年产 10 万吨绿色合成氨,配套 5.5GW 光伏离网供电系统 [33] - 6 月 13 日,英国政府将投 5 亿英镑建设氢能基础设施,用于建设首个区域性氢能运输与储存网络 [33] - 国富氢能与巴西索罗卡巴围绕模块化加氢站建设展开合作,加氢站产能 100 - 200Nm³/h,可兼容 35MPa 和 70MPa 压力标准 [33][34] 政策与公告 - 6 月 18 日,福建发布《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 年)》,提出 2025 - 2030 年起步发展期和 2030 - 2035 年快速跃升期的发展任务 [34] - 6 月 18 日,河北省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国家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包括项目和区域两种形式,涉及 4 个领域 11 个细化方向 [34] - 湖南省政府发布《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7 年的发展目标和应用场景、加氢站建设等举措 [34] 氢企动态 - 美锦能源碳纸项目骊能新能源完成 A 轮融资,标志国内气体扩散层领域技术突破和资本市场青睐 [35] - 天海氢能签订国内首个 8 - 450LⅣ型储氢瓶百台级批量订单,IV 型瓶有单瓶容积、续航里程、减重等核心突破,提升运行效率 15%以上 [36] - 中石化氢能机械(武汉)有限公司新型方形碱性电解槽下线,产氢量每小时最高 2000 标准立方米,7 月正式投入运营 [36]
东亚第一内卷国,靠「山寨」发家?
创业邦· 2025-06-20 11:07
日本车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拆解研究 - 日本车商近年来频繁拆解中国新能源车型包括比亚迪海鸥、吉利极氪、五菱宏光MINI、小米SU7、蔚来ES8等[4] - 拆解深度达到零部件级别,比亚迪车型被制作成售价4.37万元的解析手册[6][7] 日本制造业的山寨历史 - 日本曾为全球主要山寨大国,对欧美产品进行像素级模仿,涉及领域包括食品(小动物饼干、巧克力派)、乐器(吉普森吉他)、服装(阿迪达斯运动服)、汽车(mini cooper车型)、漫画(超人形象)等[11][18][20][22][24][26][28][30] - 典型案例包括不二家"牛奶妹"抄袭美国橘子汁品牌LOGO长达70年[37][39],凯蒂猫好友卡西兔抄袭荷兰米菲兔并引发2010年版权诉讼[41][42] - 汽车工业通过拆解克莱斯勒Airflow逆向开发出丰田AA,开启"日系版本"欧美车的制造模式[45][47] 山寨转型与技术崛起 - 索尼通过改进美国晶体管收音机TR-1,推出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TR-63,成为首款出口美国的日本收音机[60][62][63][66] - 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值占制造业10%,佳能尼康占据全球相机市场75%份额,索尼Walkman主导消费电子市场[67] - 日本制造业在1980年代实现从"质量差"到"优质代名词"的转变,经济快速增长推动《日本可以说不》成为畅销书[50][70][72] 技术封闭与产业衰退 - 日企在掌握专利后形成技术壁垒,如6C联盟对DVD厂商收取高额专利费(每台千元DVD需交数百元)[82][84] - 等离子屏幕技术因松下专利封闭导致行业转向液晶屏,2012年液晶电视出货量超等离子电视十倍[86][87] - 丰田2014年推出氢燃料车MIRAI但专利集中(占全球70%),最终因产业生态不足被市场边缘化[89][90] 历史经验与产业启示 -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依赖模仿创新,但成为技术领先者后因恐惧被模仿导致封闭,错失21世纪科技竞争先机[91][92] - 逆向工程推动短期追赶,但长期发展取决于技术开放与产业生态构建[93][94][95]
势银访谈 | 现代汽车崔斗河:当前用户最大痛点是初期购置成本和加氢成本偏高、加氢站数量少
势银能链· 2025-06-19 11:01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2025年是氢能产业开启新一轮快速发展轨道的关键元年,未来五年将以交通领域为主,多头并进、快速放量,市场将从政策单一拉动转向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8][12] - 中国氢能产业规模全球领先,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建成加氢站540座(全球第一),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4万辆(全球第二)[11][12] - 氢能应用场景多元化加速,除交通领域外,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示范应用逐步展开 [12] 政策与法律支持 - 2024年1月中国《能源法》实施,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氢能的能源地位 [9][11] - 2022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作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11] - 2024年12月《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提出氢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12]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当前最大挑战:初期购置成本和加氢成本高、加氢站点少导致便利性不足 [13][15] - 企业需加快技术创新,提供更高性能、更低氢耗产品;政府需加强基础设施网络顶层设计,推动加氢站加速审批和路权优先政策 [15] - 建议通过示范场景(如公交、环卫、船舶等)驱动技术熟化,规模化降低产业链成本 [16] 现代汽车集团HTWO广州的进展 - 2023年实现燃料电池系统本地化量产,累计推广500台燃料电池车辆(含4.5吨冷藏车、环卫车等),累计纯氢行驶191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突破6万公里 [17] - 业务拓展至叉车动力系统、船舶辅助动力、分布式发电等非交通场景,并获IATF6949和ISO9001双认证 [18] - 计划联合本土企业开发18吨物流车、32吨环卫车等新车型,探索"绿电制氢-氢能储能-多元应用"闭环解决方案 [22] 现代汽车在华战略布局 - 未来将成立中国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导入全球领先技术并与本土伙伴协同创新 [22] - 累计全球氢能车辆推广量超4.3万辆,HTWO品牌升级为氢能价值生态链品牌,目标打造技术顶尖、辐射全球的氢能标杆 [19][22] - 战略定位"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通过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双碳"目标 [22]
奥迪战略转向: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之困中的破局思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9 09:50
奥迪战略调整核心观点 - 公司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转向"燃油车-电动车双轨并行"战略,反映电动化转型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 - 战略调整映射跨国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下面临的复杂困局与深层挑战,为行业提供思辨样本 [2] 全球市场割裂化影响 - 欧洲环保政策与充电设施滞后并存,电动车普及速度低于预期 [2] - 北美受政策摇摆和燃油车使用习惯影响,电动化进程缓慢 [2] - 中国凭借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链和庞大市场成为全球电动车核心引擎,东南亚仍以燃油车为主 [2] - 市场割裂化迫使公司放弃激进电动化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区域策略 [3] 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 - 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研发需巨额投入,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发需长期试验优化 [3] - 电动车生产线建设及工厂改造耗资巨大,充电基建与市场推广成本显著 [3] - 电动车业务短期难盈利,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燃油车业务仍是现金流主要来源 [4]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 中国政策(购车补贴、牌照优先等)推动电动车市场繁荣 [5] - 本土完善的三电供应链和智能制造能力支撑生产保障 [5] - 公司加速在华电动化转型,推出专属车型并加强本土合作以抢占先机 [5] 技术路线灵活性 - 纯电、插混、氢燃料等多技术路线并存,公司新增内燃机与插混车型系列应对不确定性 [6] - 混动车型因兼顾环保与续航焦虑,或成欧洲市场过渡期主力 [6] 跨国车企转型启示 - 需制定多元化区域战略应对市场割裂化 [7] - 强化成本控制以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转型 [7] - 重视中国市场引擎效应,深化本土合作 [7] - 保持技术路线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 [7]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动化转型需破局与重构,可持续发展依赖战略适应性 [8]
东亚第一内卷国,靠「山寨」发家?
36氪· 2025-06-17 11:33
日本车企拆解中国新能源车 - 日本车商近年频繁拆解中国新能源车型包括比亚迪海鸥、吉利极氪、五菱宏光MINI、小米SU7、蔚来ES8等,并制作了售价达4.37万元的比亚迪拆解手册 [1] - 这一行为与日本上世纪通过拆解欧美产品实现技术模仿的历史模式高度相似 [3] 日本山寨历史与产业转型 - 日本早期在汽车、电子、服装等领域广泛模仿欧美产品,例如丰田通过拆解克莱斯勒Airflow仿制出丰田AA车型 [32][34] - 索尼通过改进美国晶体管收音机技术推出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TR-63,占据美国市场并需专机空运供货 [39][41][43] - 20世纪80年代日本完成产业升级,丰田占制造业产值10%,佳能尼康占据全球相机市场75%,索尼Walkman引领消费电子 [45][47] 技术保护与产业困境 - 日企在掌握专利后采取封闭策略,如DVD领域的6C联盟对每台中国DVD收取数百元专利费,阻碍行业技术扩散 [53][56] - 松下等离子屏幕技术因专利垄断导致行业转向液晶屏,最终其出货量仅为液晶屏的1/10并于2013年停产 [58] - 丰田氢燃料汽车虽拥有70%专利但未能形成产业生态,导致技术边缘化 [60] 模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依赖对欧美技术的极致模仿与优化,但成为技术领先者后因过度保护专利陷入"加拉帕戈斯化"困境 [62] - 早期山寨策略使日本制造从"质量差"转变为优质代名词,但21世纪因技术封闭错失先发优势 [36][47][62]
每周观察 | 预估2025年DCI市场产值或破400亿美元;1Q25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HBM4溢价幅度预估将突破30%
TrendForce集邦· 2025-05-23 12:06
AI浪潮驱动数据中心互连应用崛起,预估2025年全球市场产值年增14.3% 根据Tr endFor c 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2025年随着生成式AI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应用,SK Te l e com、Deut che Te l ekom等全球主要电信商陆续针对一般用户推出代理式AI (Agenti c AI) 服务。在电信商和CSP大厂持续建置数据中心的情况下,数据中心互连(Da t a Cent e r Int e r conne c t, DCI)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预估2025年产值将年增14.3%,突破400亿美元 。 点击右边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2025年第一季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年增39% 根据Tr endFor c e集邦咨询最新统计,2025年第一季全球纯电动车(BEV)、插电混合式电动车 (PHEV)和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车合计销量达402万辆,年增39%,新能源车占第一季全球 汽车销售比例为18.4%。 | Rank | BEV | Market Share | PHEV | Market Share | | --- | --- | --- | --- | --- | | 1 ...
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汽车ETF(516110)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1:04
新能源车销量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402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球汽车销售比例的18.4% [1][4] - 国内4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90.5万辆,同/环比增长33.9%/-8.7%,渗透率51.5%,同/环比提升7/0.4个百分点 [4] - 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72.8%,市场份额72%,豪华/合资品牌渗透率分别为23.5%/6.8% [4] 智能化技术发展 - 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核心驱动力,超20家车企接入DeepSeek大模型,新势力车企将"AI汽车公司"定为战略目标 [5] - 2024年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新车中渗透率达57.3%,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示等技术逐步普及 [5] - 智驾产业链表现突出,智能化底盘、域控和传感器等赛道业绩增速超越行业均值,L2.5及以上智驾车型渗透率预计2025年快速提升 [5] 资金流向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加仓最多方向集中在汽车、有色金属、电子等板块,汽车行业超配比例处于历史90%以上高水位 [7] - 机构投资者对汽车行业长期基本面看好,但需警惕超配带来的后续上涨动能不足问题 [7] 行业展望 - 长期看好汽车智能化方向,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 [9] - 中期汽车行业基本面转好势头明显,公募基金加仓方向验证这一趋势 [9]
TrendForce: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合计销量达402万辆 同比增长39%
智通财经网· 2025-05-21 13:54
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全球新能源车(含BEV、PHEV、氢燃料电池车)销量达402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球汽车销售比例18.4% [1] - 2025年全年新能源车预估销量1,947万辆,同比增长19.6% [1] 纯电动车(BEV)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BEV销量267万辆,同比增长45% [3] - 比亚迪以15.4%市占率保持BEV销量第一,Tesla以12.6%居次 [2][3] - 吉利排名第三,销量同比大增443%,主因吉利星愿、银河E5等新车热销及熊猫mini低价策略 [3] - 小鹏凭借平价车型Mona M03贡献近半销量,排名第六 [3] - 小米首次上榜即位列第八,仅凭单一车型达成 [3] - Volkswagen销量同比增长41%,西欧市场增长抵消中国下滑,正与小鹏合作推出本土化产品 [3] - BMW依赖欧洲市场维持第七名,中国市场表现疲软 [3] - Hyundai受欧美市场推动排名第十,正扩大美国生产基地投资 [3] 插电混动车(PHEV)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PHEV销量135万辆,同比增长28% [4] - 比亚迪以38.7%市占率稳居PHEV榜首 [2][4] - 吉利因银河车系销量季增61%、同比增158%,首次升至第三名 [4] - 问界销量同比下滑47%,主因华为多品牌战略稀释其独特性 [4] 主要车企竞争格局 - 比亚迪在BEV和PHEV领域均占据首位,PHEV市占率(38.7%)显著高于BEV(15.4%) [2][3][4] - 中国品牌占据BEV前十名中六席,PHEV前十名中五席 [2] - 国际品牌中Volkswagen、BMW、Hyundai等依赖欧美市场对冲中国压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