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搜索文档
潍柴动力:以ESG技术革命重塑重卡行业绿色标杆,荣获“ESG社会责任卓越企业”奖
格隆汇· 2025-07-04 18:47
ESG成为核心驱动力 - ESG已从可选议程跃升为不可忽视的核心驱动力,投资者聚焦ESG不仅出于风险管理,更因为ESG是长期价值的试金石 [1] - ESG表现优异的公司往往展现出更强的盈利韧性、更低的资本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估值 [1] - 潍柴动力荣获"ESG社会责任卓越企业",表明其在ESG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在业内具有示范效应 [1] 绿色动能与技术转型 - 重卡行业传统柴油产品产生高强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新能源重卡转型可有效改善相关影响 [2] - 潍柴动力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的柴油机四年内第四次刷新世界纪录,将内燃机节能潜力推向极致 [2] - 公司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覆盖纯电、氢燃料、甲醇等多技术路线,与300kW级燃料电池系统、大功率SOFC共同构成"零碳动力矩阵" [2] - 潍柴动力坚持在低碳、零碳产品方面高额投入,持续发力新能源业务,为行业低碳转型树立标杆 [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国内外碳关税、ESG信披新规不断加码,潍柴动力积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光伏发电项目 [3] - 氢燃料重卡已应用于"氢进万家"工程,打通全球首条"氢能高速",混合动力系统在矿山、港口等场景批量落地 [3] - 公司通过参股加拿大巴拉德、英国希锂斯等新能源技术公司,将ESG标准融入跨境并购,形成技术协同与市场准入的正向循环 [3] - 潍柴动力连续四年获得Wind ESG评级的A级评级,ESG综合得分持续提升,与超2100亿元营收、114亿元净利润共同构筑"责任竞争力"护城河 [3] 责任共生与治理深耕 - 潍柴动力构建三级ESG管理架构:董事会层面的ESG委员会制定战略,ESG管理小组推动执行,ESG工作小组落地具体议题 [5][6] - 公司秉持"以人为本"理念,2024年本部员工整体满意度达97%,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并保障员工权益 [7] -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供应商管理,完善《供应商行为准则》,与供应商签署《廉洁诚信共建协议》 [7] - 2024年社会公益投入达2199万元,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及志愿服务活动 [7] 结语与战略愿景 - 潍柴动力从热效率破纪录的柴油机到新能源动力电池矩阵,证明重工业与可持续发展并非悖论 [8]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桨、责任治理为舵,引领中国动力装备从效率优先到责任优先的革命 [8]
多地力推氢能产业,专家看好固体氧化物制氢前景
第一财经· 2025-05-20 14:23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陕西氢能所在的榆林,氢能板块装备制造产业2024年已正式落地,多个氢能高端 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按照榆林市氢能产业规划,将构建"灰氢提取+绿氢制备"供应体系,实施陕蒙 输氢管廊,开展绿氢与现代煤化工深度结合,加快布局工业用氢和交通用氢应用场景,推进氢能产业 制、储、输、加、用全链条发展。 5 月 20 日,在陕西榆林举行的高温电解水制氢撬装系统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 / 章轲 新闻发布会上,陕西氢能董事长黄晔介绍,陕西氢能2024年3月份落地第一个氢能装备项目——固体氧 化物燃料电池,依托清华大学技术团队支撑,9月份建成国内首条全自动化电堆生产线,填补了行业空 白。超然动力每小时50标方电解水制氢撬装设备也已下线并开始批量生产。2026年将启动300亩产业园 区建设,规划实现300MW全产业链集群。 在制氢装备方面,形成了民企与央企国企百花齐放的格局 清华大学燃料电池与储能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敏芳表示,近一两 年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技术在中国出现了跃进式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固体 氧化物燃料电池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韩敏芳主导了陕西氢能 ...
研判2025!中国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技术双轮驱动,氢能热电联供迎来规模化拐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1 08:02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行业概述 -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综合能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显著优于传统能源系统[1][6] - 系统构成包括氢源发生器、发电装置、电力电子和余热储存系统,主要技术路线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4][6] - 与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四大优势:功率输出范围宽泛(千瓦至兆瓦级)、氢能储存运输特性优异、综合效率80%以上、零污染排放[6] 中国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产业链 - 上游聚焦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核心材料国产化,鸿基创能、清驰科技等企业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化[8] - 中游以东方电气、未势能源等为代表,实现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及热电联产优化,综合效率提升至80%以上[8] - 下游应用延伸至工业园区、商业建筑、居民社区及应急保障等多元场景,交通领域应用持续拓展[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规模约59.9亿元,较2019年1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4.61%[13] - 2024年燃料电池重卡销量同比激增80%,加氢站突破550座,绿氢制取成本降至25元/kg以下[13] - 2024年6月清能股份旗下豫氢动力投运全国首个2MW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利用烧碱副产氢资源[1][15]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呈现梯队化特征:清能股份、捷氢科技主导工业领域SOFC应用[17] - 重塑能源、亿华通聚焦PEMFC技术在商业场景推广,爱德曼等新兴企业在细分市场创新[17] - 东方氢能、亿华通等企业率先推出PEMFC技术路线热电联供产品[17]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路线差异化发展:SOFC在工业领域占据主导,PEMFC在商业场景广泛应用[20] - 应用场景向多元化、下沉化拓展,从园区级向社区级、楼宇级渗透,2025年新建氢能建筑占比或超15%[21][22] - 产业整合步伐加快,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能源央企加速布局,预计2025年系统综合效率突破95%、单位成本降至5000元/kW[23]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发电站行业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梯队及未来前景分析:技术迭代驱动场景深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航产业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9 09:13
燃料电池发电行业概述 - 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包括创新企业(鲲华科技、爱德曼、清能科技)、上市公司(亿华通、厚普股份)及科研院所(清研华科、重塑能源、中船712所)的协同创新格局 [1] - 2024年成为里程碑年份:清能股份投运全国首个2MW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项目,验证技术可靠性 [1][16] -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优势:能量转换效率40%~60%,热电联产综合效率超80%,无机械振动、低噪声、污染物近零排放 [2] 燃料电池技术分类与特点 - 按电解质类型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3] - SOFC效率最高(热电联产达90%),燃料适应性强(氢气/天然气/沼气等),无需贵金属催化剂,适合热电联产和分布式发电 [5] - 技术参数对比:PEMFC启动时间短(几分钟)、比功率高(300-1000W/kg),SOFC寿命长(8000-40000小时)、效率50%-90% [6] 产业链与市场现状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材料(膜电极、双极板等),中游为电堆与系统集成,下游覆盖交通、固定发电等应用场景 [8] - 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从2019年16.3亿元增至2023年39.3亿元(CAGR 24.61%),2024年达59.9亿元,绿氢成本降至25元/kg以下 [10] - 燃料电池汽车2024年产销5548辆/5405辆,2016-2024年产销CAGR超30%,但2024年同比下滑10%-12% [12] 商业化进展与项目案例 - 2024年关键项目:中广核6MW副产氢SOFC项目(工业副产氢利用)、东方电气都江堰10MW绿电制氢项目(国内最大商业化应用) [16] - 代表性企业项目:重塑能源1.5MW撬装式电站(国内最大一体式装置)、清研华科热电联供效率94%、大庆晨龙40MW项目(全球第二氢能调峰电站) [17] - 当前发电成本较高:1kg氢气发电15度,氢气15元/kg时发电成本1元/度,接近工业峰时电价 [14] 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 - 行业形成"龙头引领、区域集聚"格局:东方氢能(SOFC技术主导)、重塑能源(车用技术延伸至发电)与能源央企合作 [19] - 两大技术阵营:PEMFC阵营(亿华通、重塑能源、国鸿氢能)与SOFC阵营(潍柴动力、东方电气)协同发展 [21] - 企业布局:亿华通石墨板电堆功率密度4.2kW/L、潍柴动力SOFC燃料适应性广(氢/天然气/生物质气) [22]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路线分化:PEMFC主导分布式能源(2024年份额85%),SOFC主攻大型工业项目(如潍柴动力5MW项目) [24] - 应用场景分层:国家级示范项目(如都江堰10MW)为塔尖,工业园区热电联供(1-5MW)为中间层,小型离网供电(50kW以下)为基础层 [26] - 绿氢经济性提升:光伏制氢成本2024年25元/kg,2030年或降至15元/kg,推动"绿电-绿氢-发电"产业链协同 [27]
佛燃能源(002911)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7:26
证券代码:002911 证券简称:佛燃能源 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2 |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类别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其他(东吴证券 2025 年经济与投资峰会) | | 活动参与人员 | 东吴人寿、东吴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东方证券自营、岙夏投资、兴证 | | | 全球基金、朱雀基金、富国基金 | | 时间 | 2025 年 5 月 8 日 | | 地点 | 上海 | | 形式 | 线下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员姓名 | 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谢丹颖;IR 负责人:潘攀 | | | 1、请问贵司上市以来经营表现怎么样? | | | 答:近年来公司在围绕燃气供应业务展开精细化运作的同时,持续 | | | 推动供应链业务、延伸业务、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 | | 营业收入从 2017 年的 42.92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15.89 亿元,年复 | | | 合增速33.00%,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 ...
三环集团(300408):AI驱动业绩强势增长 研发持续投入产品应用拓宽
新浪财经· 2025-05-01 08:4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约73.8亿元,同比增长28.8%,归母净利润约21.9亿元,同比增长38.6%,扣非归母净利润约19.3亿元,同比增长58.2%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18.33亿元,同比增长17.24%,归母净利润约5.33亿元,同比增长23.02%,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18.7% [1] - 2024年毛利率约43.0%,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24Q4毛利率约43.57%,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 - 2024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5.6%/7.9%,同比下降0.2/1.9/1.6个百分点 [1] 业绩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车载、光通信等下游市场需求复苏 [1] - 高容MLCC、插芯及相关产品放量,高价值量产品拉动盈利能力提升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MLCC领域突破高容量、小尺寸技术,推出车规、工规、消规、移动终端等多元化系列,多个高容规格实现批量供货 [2] - 陶瓷插芯领域开发24芯单模低损规格并实现小批量供货,400G管壳已量产,相干收发模块管壳通过客户验证并小批量供货 [2] - 泛半导体精密陶瓷结构件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新品开发有序进行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突破MLCC粉体微粒化、介质层薄层化、多层化技术及高精密设备技术 [2] - 拓展光通信、数据中心、泛半导体、车载、新能源、AI、机器人、生物健康等多元化应用领域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2/32.64/38.79亿元,较原预期有所上调 [3]
壹石通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壹石通、易事通 - 行业:锂电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壹石通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 - 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5.46%,主营产品高纯石英砂出货量同比增长约30%[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80万元,同比收窄约100万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2115万元,同比收窄约300万元,亏损受春节因素及产能利用率影响[2][3] - 经营性现金流为负6100多万元,去年同期为负3400万元,因下游客户票据结算及向上游采购承兑汇票到期兑付[2][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展 - 发电端单电池中试线已稳定量产,良品率提升,电堆中试线预计2025年半年度至三季度建成,并推动首个示范工程[2][4] 二季度排产及市场策略 - 二季度排产未见明显波动,市场策略侧重下游大客户,如锂电和隔膜材料头部企业,通过合作和创新优化客户结构[2][5] 钼精矿价格预期 - 一季度钼精矿价格趋稳,小立井出货量增加使平均价格略升,虽不排除价格战,但产品成本限制大幅下行空间,整体价格预计不会大幅下降[2][6] 电池安全新国标影响 - 公司生产安全件产品应对新国标,提高市场竞争力,已导入主流整车厂,计划在深圳CIBF展会推出阻燃粉体产品,新国标将促进市场开拓[2][7][8] 高纯石英砂项目进展 - 采用人工合成技术,沙子性能和纯度达标,正在进行坩埚性能优化,今年计划向下游单晶厂送样验证,预计明年批量出货[3][9] 一季度净利润下降原因 - 主要因四季度有1000万政府补助,一季度无此收益,剔除后实际情况好转,钼价下降但勃姆石毛利率回升,小粒径生料改善,财务数据与四季度基本持平[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业内一些中小供应商有退出情况,如山东的一些母料供应商,但无破产迹象,退出主要发生在后梯队供应商中[12] - 锂电行业上游供应商转向利润导向有难度,因下游客户集中度高,仍以绑定大客户、拿招投标单子为首要目标[13] - 易事通通过降本增效和工艺创新应对盈利难题,如提升稼动率,勃姆石毛利率有所提升[14]
大洋电机2024年归母净利润8.88亿元 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预计达5.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22:45
文章核心观点 - 大洋电机2024年营收和利润双增,盈利能力提升,重视投资者回报,全球化布局强化竞争力,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且有新进展,未来将深耕核心业务并布局新兴产业 [1][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13亿元,同比增长7.31%;归母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40.82% [1] - 2024年度拟10派1.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16亿元,叠加中期分红,分红总额达4.60亿元,股利支付率51.84%,近五年累计分红19.56亿元且分红比例超50% [1] - 2024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9695250股,回购金额约5006.06万元,2024年现金分红和回购总额预计为5.10亿元,占净利润的57.48% [1] 全球市场竞争力 - 公司深耕传统业务,发力汽车领域,布局氢能赛道,行业空间从百亿跃升至万亿级别 [2] - 公司完善全球化产能配置,生产基地及子公司覆盖多个国家,摩洛哥和泰国生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2] - 公司拥有全球化市场销售能力和渠道,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化布局可应对关税政策变化 [2] BHM事业部业绩 - 2024年BHM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70.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8% [3] - BHM事业部开展数智化管理,推进降本增效,提高产品品质及竞争力 [3] - BHM事业部顺应行业趋势,开拓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供应链韧性,为新能源领域提供电机/风机解决方案 [3] 汽车领域业务 - 公司汽车零部件板块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9.47亿元,同比增长4.4%,业务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4] - 子公司上海电驱动新增新能源汽车量产定点项目30余项,2024下半年至2025年量产,保障产品销售增长 [4] - 上海电驱动提升海外本地化制造能力,启动泰国和摩洛哥工厂建设,国内五个制造基地扁线电机生产线布局完成 [4] 车辆旋转电器业务 - 2024年车辆旋转电器业务开展精益生产,在多方面实现提升,产品覆盖多市场,细分市场占有率增长 [5] - 车辆旋转电器业务拓展售后市场,深挖国内潜在客户,开拓小主机市场,取得显著成绩 [5] 氢能业务 - 2024年公司与多家头部客户开展氢燃料电池BOP导入和验证工作,两款高压散热风机产品验证效果良好并获小批订单 [5][6] - 公司在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电解制氢技术方面布局,与科研院校合作推进产业化进程 [6] 未来展望 - 公司将深耕现有核心业务,巩固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领域地位,加速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研发与市场拓展,布局氢能产业 [6]
2025年SOC动向: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应用多元化
势银能链· 2025-04-18 11:19
固体氧化物电池(SOC)技术发展 - 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具有双向能量转换特性,涵盖SOFC(发电)和SOEC(电解)两大应用场景,二者共享材料基础和运行特性(如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高温工作环境),技术研发经验可高度复用 [2] - SOEC可视为SOFC的逆向应用,电堆结构优化和催化剂研究成果可在两种技术间相互转化,形成技术迭代闭环 [2] 2025年SOC产业动态 技术标准化进展 - 华清能源参与讨论《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单电池测试方法》等3项标准草案稿,并制定《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单电池和电池堆性能测试方法》等3项标准框架 [4] - 质子动力牵头编写的团标《固体氧化物电解水(SOEC)制氢技术要求》已发布实施 [3] 产业化与成本控制 - 翌晶能源计划依托常州SOEC装备基地,3年内实现设备成本降至2000元/kW,建成GW级产能产线 [5] - 氢邦科技自主研发的朱雀系列A型、AH型SOFC电堆于4月正式投产 [6] 应用场景拓展 - 南充华科福赛SOFC热电联供系统以城市天然气为燃料,为办公区供电并提供生活热水 [8] - 鏊润能源完成山东首套家用智能热电联产SOFC设备安装,应用于烟台私人别墅 [9] - 氢邦科技交付国内首套3kW氨燃料SOFC发电系统,支持模块化扩展,适用于离网社区和海岛生态保护区 [7] 企业研发与项目进展 - 质子动力2025年实现SOEC专用电池及电堆下线交付,启动SOEC共电解项目,完成低浓度瓦斯燃料SOFC发电系统研发 [3] - 氢邦科技联合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氨燃料SOFC系统,采用平管型电堆与内重整技术,实现零碳排放且无氮氧化物生成 [7]
包括电化学储能/虚拟电厂/源网荷储等!101个项目入选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03 21:23
项目采用园区电网网架优化改造及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技术、光—火耦合控制技术和负荷调控技术。主要建设55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82.5兆 瓦/165兆瓦时储能,改造工业园区电网网架,升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实施 调峰火电机组三改联动,改造38台电石炉实现负荷可调节。项目建成 后,火电机组在确保供热的前提下具备负荷调峰能力,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量约6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 2、宁夏重塑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1.2万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示范项目 项目采用碱性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组合混联技术,实现制—储—加氢一体站负荷可调节。 主要建设制氢站,供氢子母站各1座,配套建设 200兆瓦风电和200兆瓦光伏、智慧运行管理平台、100公里输氢管道。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100%绿电制氢,制氢能力达到21100标准立方米/小 时、储氢能力达到26万标准立方米以上,每年可生产绿氢1.2万吨。 3、盐城吉电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文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征求意见的公告。根据项目清单显示本批次示范项 目涉及包括光伏光热一体化示范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