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铁处理器
搜索文档
引领边缘AI新时代——湾芯展“边缘AI赋能硬件未来创新论坛”成功落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1 08:51
边缘AI产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正重塑产业格局,边缘AI崛起推动智能计算从云端走向终端设备,催生个人智能体、端侧大模型等创新应用场景[1] - 深圳凭借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正加速成长为全球AI产业重要增长极,2025年以来密集出台全方位AI产业扶持政策,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1] - 2025年10月15日举办的"边缘AI赋能硬件未来创新论坛"吸引了学界、产业界和政策研究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技术前沿与政策红利下的发展机遇[2][3] 端侧AI芯片技术创新 - 深港微电子学院余浩教授团队开发面向个人智能体的端侧大模型芯片,基于28nm国产工艺集成3D-DRAM,实现93mm²单元面积、5W典型功耗,带宽400GBps、利用率80%,7B模型token速度超80token/s,售价为同类产品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5][6] - 安谋科技即将推出新一代"周易"NPU IP,支持AI算力灵活配置和多种精度融合计算,针对大模型硬件支持W4A8/W4A16加速模式,配套软件平台已实现对多种主流模型的成熟支持[8][9] - 知合计算推出"通推一体"RISC-V CPU A210,采用8核大小核架构,主频2.5GHz,AI推理算力达12 TOPS@Int8,定位端侧性价比之王,能效比优于同价位竞品[26][27] AI计算架构与生态发展 - 阿里巴巴达摩院玄铁RISC-V处理器覆盖E、R、C三大系列,其中玄铁C930性能SpecINT2K6超过15/GHz,玄铁C908X聚焦边缘AI,单核算力达1TOPS/Core/GHz,基于玄铁内核的芯片累计出货超45亿颗[20][21] - 光本位智能科技开发光计算芯片,采用"相变材料+CrossBar架构",突破传统MZI路线局限,实现256*256以上矩阵规模,算力密度更高,零维持功耗、无热电串扰,已完成128*128光计算芯片流片[29][30][31] - 云天励飞推出GPNPU架构,兼具GPU通用性与NPU高能效特性,通过自研"算力积木"架构实现芯片灵活组合,覆盖8T至256T算力区间,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算力需求[11][12] 全球算力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 - 中国联通国际构建全球算力网络,拥有300+全球骨干云、100+PELOPS海外自建算力、138个境外城市数据中心,配合204T海缆容量,实现香港到深圳1ms、到广州2ms的低时延协同[14][15] - 浪潮云以香港为战略支点辐射"一带一路"市场,创新提出"AI工厂"模式,构建城市级、行业级、企业级三级形态,信创服务器出货量全国第一,ARM架构性能全球第一[17][18] - 中国电信国际构建"全球云网智算"底座,拥有53条海缆、超162T国际传输带宽、251个国际网络节点和15个海外智算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从海外公有云到AI智能体的全栈服务[23][24] 半导体产业链支撑技术 - 联想凌拓专注EDA存储解决方案,Data ONTAP系统服务全球65%以上Top 300 EDA企业,全闪存储AFF系列高效处理占比90%的<32KB海量小文件,FlexGroup技术使元数据访问效率提升23倍[33][34] - 智现未来推出"灵犀"垂直大模型,构建从设备智能到系统智能的工程智能体系,在晶合集成客户实现单wafer缺陷下降1000倍,团队工作时长减少60%,晶圆溯因时间从2-3天缩短至1-5分钟[36][37]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推动AI芯片测试标准制定,计划至2027年制定45项国家/行业标准,已构建面向大模型的稳定性测试体系,为紫光国芯、景嘉微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39]
阿里、百度、腾讯接连出招,字节会按兵不动?
是说芯语· 2025-09-16 11:50
中国科技巨头自研AI芯片进展 - 阿里与百度已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引入自研芯片 部分替代英伟达产品[1] - 腾讯云宣布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通过异构计算平台整合不同芯片提供高性价比AI算力[1] - 字节跳动虽未官宣关键进展 但被报道正加大自研AI芯片研发力度 计划到2026年实现大规模生产[3][4] 国产芯片替代驱动因素 - 美国对先进AI芯片出口限制收紧 中国科技企业被"卡脖子"风险与日俱增[3] - 国产AI长期与英伟达深度绑定 后者GPU几乎成为大模型训练标配[3] - 字节跳动订购超过20万颗英伟达H20芯片 价值超20亿美元 高昂算力成本加速自研进程[4] 阿里巴巴芯片布局 - 2018年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 布局芯片领域[3] - 相继推出含光800 玄铁处理器 倚天710等产品 逐步在云计算与推理加速场景落地[3] - 测试本土代工新型AI推理芯片 年初已将自研芯片应用于轻量级模型训练 性能媲美英伟达H20[3] 百度芯片发展路径 - 2018年推出昆仑芯系列 现已迭代至第二代采用7nm工艺 性能大幅提升[3] - 基于"昆仑芯P800"构建规模化集群 训练效率和能效比接近国际先进水平[3] - 昆仑芯已进入新版文心一言训练试验 通过独立公司运营引入资本市场支持[3] 腾讯云国产化适配 - 构建全栈国产软件体系 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软硬件生态系统[4] - 专有云TCE平台融合自研业务上云经验 全面兼容主流国产化软硬件[4] - 云原生敏捷PaaS平台TCS可兼容各云厂商IaaS及国产硬件 大数据TBDS全面支持国产芯片生态[4]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 - 阿里 百度 腾讯在国产算力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行业树立标杆[6] - 字节跳动手握强大技术实力与海量数据 若在国产芯片取得突破将给行业带来新震动[6] - 科技巨头不断加大投入 有望共同打破国外芯片垄断 构建自主强大的国产算力生态[7]
阿里百度芯片代替英伟达?国产算力朋友圈加速扩张
36氪· 2025-09-15 18:56
核心观点 - 国产AI芯片厂商在技术和生态上取得突破 阿里和百度等公司开始使用自研芯片部分替代英伟达产品 标志着国产算力进入实际落地阶段 [1][6][9] -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 中国区收入同比下滑24% 市值单日蒸发约1300亿美元 反映国产替代加速和产业格局重塑 [2][3][4] - 国产算力生态逐步成熟 华为昇腾2024年出货64万张AI芯片 沐曦股份产品单价上涨31.57% 寒武纪市值一度超越贵州茅台 [4][5][7] 英伟达财报表现 - 2026财年Q2营收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但数据中心业务略低于预期 [2][3] - 中国区收入同比下滑24% 2024年自然年营收171.08亿美元(占比全球13%)为历史新高 [3][4] - 股价单日市值蒸发9300亿元人民币 市场对其中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 [3] 中国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英伟达市占率约66% 华为海思23% AMD 5% 寒武纪等国产厂商约1% [4] - AI芯片总出货量超270万张 英伟达190万张(70%占比)但增速落后于国产阵营 [4] - 沐曦股份曦云C550板卡单价从4.55万元/张升至5.99万元/张 涨幅31.57% 反映国产芯片定价能力提升 [5] 国产技术突破 - 阿里自研芯片应用于轻量级模型训练 性能媲美英伟达H20 百度使用昆仑芯P800训练新版文心大模型 [1][9] - 昆仑芯采用7nm工艺 性能提升2-3倍 百度智能云基于P800加速卡构建规模化集群 训练效率和能效比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9] - DeepSeek在UE8M0 FP8精度提出新标准 与下一代国产芯片高度契合 实现从跟随到定义标准的转变 [6] 生态建设进展 - 中科曙光联合20多家企业发布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 推动国产生态从兼容走向互联互通 [10] - 阿里通过平头哥推出含光800、玄铁处理器等多款产品 百度昆仑芯已独立运营并获得资本支持 [7][9] - 长鑫存储布局高带宽内存 华为和中科曙光在AI服务器和网络互联发力 共同构建新算力体系 [9] 行业趋势展望 - 算力属性向基础设施演进 呈现多极化格局 英伟达保持全球优势 国产厂商依托本土市场形成独立极点 [11][13] - 特斯拉自研AI5芯片完成设计评审 AI6将实现更大突破 反映全球头部企业加强算力自主可控 [12] - 多极格局有望降低算力成本 加速AI在教育、医疗、制造等行业的应用落地 [13]
下周二开幕|《观展攻略》一键收藏!深圳国际电子展暨嵌入式展8月26-28日福田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是说芯语· 2025-08-19 14:11
展会概况 - 第22届深圳国际电子展暨嵌入式展将于2025年8月26-2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规模涵盖400+全球优质企业和3W+专业观众 [4][13] - 展会将聚焦电子与嵌入式技术,覆盖GPU、AI存算、边缘计算、高性能MCU/MPU、数字电源、GaN、高速连接、chiplet、先进封测等技术领域 [13][14] - 高通将推出跃龙新品牌赋能工业及嵌入式物联网产业,NVIDIA将展示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模组(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高性能平台) [4] 参展企业与技术亮点 - 阿里巴巴达摩院玄铁品牌将展示全系列RISC-V处理器(C/E/R系列),覆盖智能终端、网络通讯、AI智算等场景,包括新品E901(最小面积RISC-V处理器) [5][25] - 参展企业包括研华科技、国民技术、长江存储、瑞萨电子、矽力杰、英诺激光等400+技术提供商,涉及AI硬件、机器人、电动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 [14][15][16] - AI特色专区将汇聚30+垂直赛道头部展商,包括雷鸟(AI眼镜)、越疆(机器人)、小鹰视界(AI玩具)等,展示AI机器人、AI玩具、AI眼镜等前沿应用 [43][45] 会议与活动安排 - 15+高峰论坛和100+技术专家参与,包括第七届中国嵌入式技术大会、第九届中国系统级封装大会等,议题涵盖嵌入式AI、边缘智能、工业控制、Chiplet先进封装等 [19][21] - AI算力全栈技术论坛将探讨智算中心建设、3kW AI电源方案创新、360 AI高效混合制冷解决方案等,国民技术、安富利等企业分享实践案例 [29][30] - 大湾区开发者嘉年华提供硬件拆解、开发板体验、技术培训等活动,60+工程师社群参与,涵盖立创开源社区、机器视觉方案大会等互动环节 [32][38][40]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RISC-V生态加速渗透低功耗MCU市场,成都华微电子和瑞萨电子将展示AI赋能轻量化应用及高算力AI微控制器RA8P1 [26] - 系统级封装(SiP)技术聚焦AI驱动下的Chiplet和玻璃基板(PLP/TGV)封装创新,推动先进封测生态发展 [21] - 工业控制与汽车电子成为技术落地重点,大型汽车电子采供对接会及瑞萨MCU/MPU研讨会凸显产业链协同需求 [21][41]
芯江湖•浙大派:一支"严门"子弟的CPU风云录
半导体芯闻· 2025-07-24 18:21
RISC-V行业格局 - 全球三大RISC-V峰会之一在上海张江举办 显示中国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 [3] - 行业领袖Jim Keller预测未来五年RISC-V发展速度将超过过去十年 [5] - RISC-V生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包括IP核设计、芯片研发和应用落地等多个环节 [47][53] 中天微发展历程 - 2001年由严晓浪教授创立 定位"中华芯 天下行" 专注嵌入式CPU研发 [14][15] - 2003年整合浙江大学双院资源 突破产教壁垒 开发C-Core系列产品 [17][19] - 2015年引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 2018年被阿里全资收购成为平头哥前身 [32] 平头哥技术突破 - 基于中天微技术积累 推出玄铁系列处理器 累计出货达30亿颗 [34] - 由Intel资深专家戚肖宁领导 实现从嵌入式向高性能计算领域拓展 [26][32] - 完成安卓系统适配 推动RISC-V在移动计算领域应用 [41] 新兴企业动态 - 知合计算聚焦RISC-V架构AI智算CPU 推出"通推一体"创新方案 [43] - 芯来科技突破车规ASIL-D认证 客户覆盖300余家厂商 [50][53] - 进迭时空K1芯片量产10万颗 创RISC-V高算力芯片最快量产记录 [55] 人才与技术传承 - 浙江大学严晓浪教授培养大批芯片人才 形成"严门"产业生态 [58] - 技术传承路径清晰 从中天微到平头哥再到多家创业公司 [40][55] - 产学研结合紧密 学术成果快速转化为商业产品 [19][41]
RISC-V高性能时代已来,玄铁再亮剑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1 08:57
RISC-V行业发展趋势 - RISC-V已完成从新兴势力到中坚力量的蜕变,大厂如高通出货6.5亿个RISC-V内核[1],英伟达累计量产30亿颗基于RISC-V内核的芯片[1] - RISC-V在MCU和AI芯片市场取得突破,消费电子、汽车、工业、PC及服务器市场均开辟新天地[1] - 行业进入高性能时代,阿里巴巴达摩院玄铁团队率先布局服务器级CPU[2] 玄铁处理器技术进展 - 玄铁处理器家族涵盖C、E、R三大系列,覆盖智能终端、网络通讯、AI智算及服务器等场景[5] - 玄铁处理器出货量超40亿颗,成为国内最受欢迎RISC-V处理器IP之一[5] - 新一代旗舰处理器C930采用15级乱序超标量流水线设计,SPECint 2006达15分/GHz以上,支持PC、边缘服务器和自动驾驶场景[7] - 新增AI专用处理器C908X(支持4096bit超长数据位宽)、车载处理器R908A及高速互联解决方案XL200[8] 生态建设与合作 - 玄铁构建以RISC-V为核心的软硬一体化生态,与劳特巴赫、兆松科技、Arteris等伙伴协同推动工具链、操作系统及解决方案发展[12] -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基于玄铁C910推出首款开源RISC-V笔记本"如意BOOK甲辰本",并量产64核C920处理器的"如意BOOK乙巳本",AI算力提升3.8倍[13] - 玄铁联合新思科技、Arteris等成立"无剑联盟",推出"无剑300"芯片设计平台,助力芯片厂商缩短开发周期[15] - 西门子EDA、Cadence等头部企业加入联盟,推动车规级解决方案(如经纬恒润)、教育硬件(网易有道)及电网(国网南瑞)领域落地[16] AI与开源战略 - DeepSeek开源模型成功验证低算力大模型可行性,打破传统架构依赖[19][20] - 玄铁C930集成8 TOPS Matrix引擎,AI算力较前代Vector引擎实现飞跃[21] - RISC-V作为唯一"生而开源"指令集架构,潜力受期待,玄铁率先提出Matrix扩展指令[18][22] 未来发展方向 - 玄铁持续迭代处理器产品线,聚焦高性能与AI两条技术路线[22] - 联合国际合作伙伴完善软件生态,贡献标准建设,推动RISC-V在服务器及AI场景渗透[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