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酸钠滴眼液

搜索文档
外资药企涉嫌接受虚开发票3亿元 被处罚30万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00:56
公司违规事件 - 江苏千寿医药涉嫌虚开发票3.09亿元,其中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接受37家个体工商户2022份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1.95亿元 [1][3] - 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接受13家企业603份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1.14亿元 [2][3] - 公司财务人员承认1.14亿元发票为换开发票,未进行账务处理,且无对应资金流 [3][4] - 国家税务总局对上述行为处以30万元罚款 [1][4] 税务调查进展 - 国家税务总局向相关税务机关发出协查函,核实上游纳税人是否少缴税款 [3] - 兴化市税务局回函称无法确定交易真实性 [3] - 建湖县税务局要求通过异地协作平台发函,但电子专票无法通过该平台 [3] - 东台市税务局回函显示咨询服务企业公章、印鉴章和银行网银均由江苏千寿医药保管使用 [3] 公司背景 - 江苏千寿医药成立于2018年2月,主要从事药品、医疗器械批发及进出口业务 [4] - 公司为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全资子公司 [4] - 日本千寿制药成立于1947年,是知名跨国眼科药品研发生产企业 [4] - 公司在华上市药品包括吡诺克辛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5种产品 [5]
十年投资,难回从前:一家医药创投机构的转身
和讯网· 2025-06-20 18:00
公司发展历程 - 物明投资成立于2015年6月1日,专注于医疗健康赛道,创始团队包括张英杰、虞文彬和张宗友[2][3] - 公司从最初Pre-IPO业务转向全产业链布局,涵盖天使、VC、成长期、Pre-IPO和并购投资[9][10] - 2025年公司战略转型为"天使投资+产业运营"模式,强调长期主义[6][7] 行业背景 - 2015年被称为"中国医药创新元年",药审改革、药品价格放开推动行业快速发展[3] - 2015-2024年中国创新药领域融资总额超1.23万亿元,A股医药上市公司从214家增至516家,港股从77家增至244家[8] -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113起,总金额超460亿美元,活跃创新药数量3575个全球第一[28] 核心投资项目 - 早期投资:先通医药(放射性药物龙头)、华先医药、先健心康等[10][20] - Pre-IPO投资:迈瑞医疗、宜明昂科、罗欣药业等[10] - 并购项目:普什制药(BFS无菌制剂)、新疆天山雪莲制药(雪莲口服液)[10][19] 战略转型关键事件 - 2017-2018年收购普什制药100%股权,后因连年亏损促使公司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运营[10][13] - 张英杰亲自出任普什制药董事长,通过三年运营实现扭亏为盈[15][17] - 团队深度参与被投企业经营,如虞文彬担任先通医药董秘兼CFO[20][21] 投资理念演变 - 从"快进快出"转向长期持有,项目持有周期可达十年以上[24][25] - 注重创业者品行操守,案例包括高瑞电源(非医药领域但信任创始人)[23] - 强调"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聚焦企业经营而非资本运作[19][20] 行业趋势判断 - 生物医药领域IPO套利模式失效,需深耕产业价值[27]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获批53款新药(30款国产+23款进口)[29] - 看好中国医药行业工程师红利和创新药发展潜力[28][30]
十年投资,难回从前:一家医药创投机构的转身
和讯· 2025-06-20 17:48
公司发展历程 - 物明投资成立于2015年6月1日,专注于医疗健康赛道,创始团队包括张英杰、虞文彬和张宗友 [1][2] - 公司最初以Pre-IPO业务为主,后扩展至天使、VC、成长期、Pre-IPO和并购全产业链布局 [5][6] - 2025年公司转型为"天使投资+产业运营"模式,强调长期主义和深度参与企业经营 [3][4][16] 行业背景 - 2015年被称为"中国医药创新元年",药审改革、药品价格放开等政策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2] - 2015-2024年中国创新药一二级市场融资总额超过1.23万亿元,A股医药上市公司从214家增至516家,港股从77家增至244家 [5] -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113起,总金额超460亿美元,活跃创新药数量3575个全球第一 [20] 投资案例与策略转变 - 早期投资案例包括先通医药、华先医药等,Pre-IPO投资迈瑞医疗、宜明昂科等,并购案例包括普什制药和天山雪莲制药 [6] - 普什制药并购(2017-2018年)成为公司转型催化剂,张英杰亲自出任董事长并扭转亏损局面 [6][7][11][13] - 天山雪莲制药并购后专注野生抚育与循证研究,相关项目列入新疆"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 [13][14] 经营理念 - 从财务投资转向深度参与企业经营,强调"扎扎实实搞好经营"而非资本化 [12][14][18] - 坚持长期主义,典型项目如先通医药(天使投资十年后申报港股上市) [15][16][18] - 注重团队品行操守,案例包括跨行业投资高瑞电源(因信任创始人) [17] 行业趋势判断 - 生物医药与新能源、芯片并列过去十年资本投入最多三大行业 [5] - IPO套利模式失效,行业从"快进快出"转向价值深耕 [9][19] - 工程师红利推动中国创新药发展,但企业存活率仍低(九死一生) [20][21]
两个月股价大涨150%,兆科眼科-B(06622)何以从半步仙股到翻倍牛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20:40
爱尔康Tryptyr眼药水获批与兆科眼科股价联动 - 美国FDA批准爱尔康"first-in-class"眼药水Tryptyr 0.003%用于治疗干眼症 当日爱尔康股价收涨1.14% 但港股兆科眼科-B(06622)同日大幅收涨19.21% [1] - 兆科眼科近两个月股价从4月9日1.30港元低点最高涨至3.22港元 最大涨幅达147.69% 成为AH两地医药板块20家翻倍药企之一 [1] 兆科眼科核心产品环孢素眼用凝胶进展 - 美国FDA批准公司环孢素眼用凝胶(原环孢素A眼凝胶)用于中重度干眼症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将开展第三期多中心研究 [3] - 环孢素眼凝胶在国内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其生物利用度显著提升 角膜/结膜峰浓度达传统环孢素乳剂的5.36倍/4.4倍 [6] - 中国III期临床显示 该产品治疗2周即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体征 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患者依从性高达98.94% [6][7] 干眼症治疗市场格局与机遇 - 国内干眼症患者超3.6亿 2024年市场规模约160亿元 2025年预计突破200亿元(CAGR 15%+) [5] - 传统玻璃酸钠滴眼液市场份额超25% 但仅能缓解症状 目前国内仅2款环孢素滴眼液获批 竞争格局良好 [5][11] - 环孢素眼凝胶凭借更高舒适度和依从性 有望打破海外药企垄断局面(德国悟兹法姆/日本参天占据玻璃酸钠市场超80%) [5][11] 兆科眼科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6930万元同比增268.6% 其中药物销售3260万元 对外授权收入3470万元 [12] - 亏损同比收窄38.32%至2.37亿元 研发费用从3.33亿元降至2.04亿元 [12] - 账上现金11.2亿元 每股净资产3.76港元高于当前股价 [13] NVK002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潜力 - NVK002(0.01%阿托品)新药申请已获受理 解决低浓度阿托品不稳定性问题 目标覆盖3-17岁近视患者 [13] - 中国近视患者约7亿 其中1.63亿儿童青少年适用 2030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或达2100亿元(CAGR 13.7%) [13] - 目前国内仅兴齐眼药一款竞品 NVK002有望成为第二款上市的低浓度阿托品药物 [13]
美国制造业回流是笑话?真正赚钱的高端产业,早被中国牢牢掌控
搜狐财经· 2025-05-01 18:21
玻尿酸产业发展历程 - 美国最早从鸡冠中提取玻尿酸并垄断市场 价格高达每公斤20万美元 远超黄金价格 [1] - 中国科学家凌沛学攻克玻尿酸提取技术 实现规模化生产 价格降至美国产品的1% [4] - 中国目前控制全球80%以上玻尿酸原料供应 产业规模达数千亿元 [4] 技术创新与医疗应用 - 凌沛学团队研发眼科制剂"艾维" 使20多种眼科手术实现革命性突破 白内障手术时间从数天缩短至10分钟 费用从500元降至80元 [4] - "艾维"每年帮助超过200万患者重见光明 美国同类手术费用是中国的5至8倍 [5] - 国产施佩特注射液推动无菌操作技术全球普及 博士伦等国际品牌采用中国研发技术 [5] 美容市场与技术迭代 - 凌沛学团队对涂抹式玻尿酸技术进行四次迭代升级 欧美一线品牌使用中国前三代技术 [5] - 2020年第四代全分子量玻尿酸问世 攻克抗衰老难题 获护肤品界首个化膜吸收专利 [5] - 中国创建自主品牌"凌博士" 以亲民价格推广前沿技术 [7] 产业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放弃低利润制造业转向互联网和金融 中国承接制造业并抓住关键产业 [7] - 中国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化-利润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实现从追赶到超越 [7] - 凌沛学团队持续研发第五代技术 探索玻尿酸在抗癌领域应用 [7] 产业竞争力核心 - 真正的产业竞争力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和可持续创新生态 而非低端制造 [7] - 中国在技术创新道路上已超越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