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菜花
icon
搜索文档
杨凌农高会聚焦乡村振兴 以论坛智慧赋能乡村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4:59
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 田西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1488亩耕地,发展红薯产业并衍生出菌种培育、设施农业等五大产业板块[1] - 田西村成立7家平台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年输出乡村建设规划超过400个,并通过“村庄+企业+学校”模式建设研学基地,年接待研学游客1.5万人次,相关旅游活动累计吸引游客28万人次[1] - 周李村将旧校舍改造为“隐世茶院”,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并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串联起汽车小镇、卡丁车乐园等业态,形成“茶香+农产+文旅”融合模式[3] 行业论坛与平台 - 第32届杨凌农高会同期举行“2025乡村振兴论坛”,主题为“发展合作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汇聚专家学者、地方代表与实践者探讨新路径与新模式[3] - 论坛设置主旨演讲、经验交流与项目推介环节,其中贵州、浙江、湖南等六地代表分享实践经验,并推介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4] - 乡村振兴(杨凌)论坛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举办五届,成为汇聚智慧、展示成果、推动实践的高层次权威平台和标志性品牌活动[4]
夜读丨古人对20种植物的雅称,每个都美到不行
央视新闻· 2025-09-19 06:3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通过介绍20种植物的中式雅称,展现中文语言的动人与唯美,以及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 这些雅称凝结了唯美而充满哲思的意趣,体现了草木皆有风骨、万物各有其风姿的意境 [19] 植物的中式雅称 - 月季被称为四季花,因其四季开花 [4] - 油菜花被称为芸薹,其中"芸"指黄色,"薹"指抽出的嫩芯 [4] - 兰花被称为幽客或香祖,因其馥郁袭人,弥旬不歇 [4] - 白杨被称为独摇,因其性甚劲直,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4] - 梨花被称为瀛洲玉雨,指降于仙山瀛洲的雨 [6] - 茉莉被称为萼绿君 [7] - 红山茶被称为都胜,白山茶被称为玉茗 [7] - 木槿花被称为舜华,源自《诗经》 [7] - 猕猴桃被称为苌楚,源自《诗经》 [10] - 金银花被称为忍冬,因其凌冬不凋 [10] - 石榴花被称为榴锦 [10] - 银杏被称为平仲 [10] - 桂花被称为广寒仙 [12] - 竹子被称为抱节君,因其劲直有节 [12] - 水仙被称为凌波,源自凌波仙子的神话 [12] - 芭蕉被称为扇仙 [12] - 芍药被称为将离,因其有惜别之意,古人分别时互赠 [15] - 菊花被称为九华,因其在农历九月开放,意为重九之花 [16] - 芙蓉花被称为绮帐,因其花貌似绮丽的帷帐 [16] - 荷花被称为芙蕖,其花苞称为菡萏 [16]
小小油菜花何以“绽放”近百亿元产业?
文章核心观点 - 罗平县通过发展“油菜花经济”形成集旅游、油菜籽加工、蜂产品等于一体的立体产业网络 产值近百亿元 [1][2][3] 旅游产业 - 2025年油菜花花期罗平县接待游客135万人次 一季度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 [1] - 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花期民宿入住率达95% 一名游客住一周可带来约3000元收益 [2] - 示范园运营以来累计吸引游客60多万人次 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 [2] - 2025年罗平马拉松赛事吸引1.5万名跑者 带动超过30万名游客到访 [6] - 金鸡村村民开设民宿花期8间房满客 仅民宿一项年收入约10万元 [2] 油菜籽加工产业 - 罗平县有6家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 年加工能力超10万吨油菜籽 [1] - 富锌农业公司自2023年投产以来 销售收入两年间实现翻番 [1] - 富锌农业引进现代化低温压榨设备 年加工菜籽3万吨 产油1万吨 [5] - 公司产品因品质优良不仅在云南省内畅销 还远销广东、浙江等地 [5] 蜂产品产业 - 罗平县每年春天吸引全国20多个省份养蜂人带来数万群蜜蜂 全县2000多户蜂农年产蜂蜜2000余吨 [2] - 蜂产业已形成从原蜜到加工品的完整产业链 2022年至今产值超过2.4亿元 [2] 产业规模与基础 - 罗平油菜种植面积从21世纪初约30万亩扩大到2025年超85万亩 [4][5] - 罗平冬无严寒 气候温和 降雨充沛 为冬油菜提供得天独厚生长条件 [1] -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1]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 - 罗平县政府20多年前就锚定油菜产业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种植规模扩大 [4] - 政府提供土地 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升级技术设备 开发高端产品 [5] - 每年从播种到收割有农技人员为农户提供全程指导 [4] 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 - 罗平县联合科研机构攻关选育含油量更高 机收损失率更低的油菜品种 [8] - 通过引入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 开发高端菜油 调和油 礼品油丰富产品品类 [5] - 单纯卖菜籽利润薄 必须通过科技强链提升附加值 [5] 品牌打造与业态融合 - 自1998年以来连续举办20余届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 延伸出摄影大展 花海马拉松等10余类子活动 [6] - 推动“罗平油菜花”从季节性景观转变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油菜花+”旅游品牌 [6] - 试点下层种油菜 上层栽桃花的立体套种模式 打造“空中看色块 地面赏细节”的新花田景观 [8] 未来发展规划 - 针对花海旅游淡旺季失衡问题 深挖民族文化 山水康养 避暑旅居等特色资源 [8] - 目标是从“一日看花”升级为“四季可游”的深度体验 通过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熨平旅游波峰波谷 [8] - 在大水井乡棠梨凹村改造建设特色民宿 通过苗绣体验 篝火晚会等项目吸引非花期游客 [9]
各地多维度发力 多元探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社· 2025-09-04 11:24
农业科技推广 - 农技专家在浙江杭州余杭区推广叶面肥喷施技术以提升水稻产量 [4] - 采用"日灌夜排"方式为稻田降温以优化生长环境 [7] - 山西推广农业科技下乡并选育适应当地的高优油料品种 [16] 数字农业与灌溉系统 - 浙江桐庐县江南灌区通过数字监控网实现精准灌溉管理 [6] - 建立"分类+阶梯水价"机制 粮食作物执行成本水价 经济作物水价上浮 超定额用水阶梯加价 [9] 生态农业与循环种养 - 江苏句容市天王镇收割300多亩有机越光早稻后播种紫云英作为绿肥以提升土壤肥力 [18] - 通过引进有机品种 循环种养和有机农业合作社等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22] 农旅融合产业 - 山西左云县凭借地理优势发展向日葵特色产业 [16] - 右玉县利用高海拔气候优势推动彩色油菜花农旅深度融合 [19] - 云南芒坝村民小组通过观鸟经济形成生态旅游产业链 [10][14] 乡村文化振兴 - 云南大理双廊镇农民画社聚集20多位银发创作者以绘画传承民俗文化 [13][17] - 杭州临安区举办首届"村BA"篮球联赛 球员以当地村民为主激发乡村文体活力 [8][11]
新华视点|各地多维度发力 多元探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社· 2025-09-04 10:38
农业科技推广与种植优化 - 农技专家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推广叶面肥喷施技术和"日灌夜排"稻田降温方式[3][5] - 桐庐县江南灌区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节水改造项目建立全链条数字监控网及"分类+阶梯水价"机制[6][8] -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凭借地理优势发展向日葵产业 朔州市右玉县利用高海拔气候优势发展油菜花产业并推动农旅融合[19][21][22] 数字技术与生态农业建设 - 杭州市桐庐县江南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编织全链条数字监控网实现精准灌溉[6][9] -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采用循环种养模式 收割300多亩有机越光早稻后播种紫云英作为绿肥提升土壤肥力[23][25][26] - 当地通过引进有机品种 创建有机农业合作社等多措并举发展生态农业[25] 乡村文化体育与生态旅游开发 - 杭州市临安区举办首届"村BA"篮球联赛 分为海选赛 片区选拔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球员以当地村民为主[11][13] - 云南普洱市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发展生态旅游 形成观鸟经济产业链[14] - 云南大理双廊镇伙山村农民画社汇聚20多位老年创作者 将民俗风情融入画作焕发乡村文化活力[15][17][18] 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多地立足乡村特色资源 以科技 文化 生态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1][28] - 浙江与云南等地通过传统耕种革新 文旅建设及生态保护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1][14][15] - 山西 江苏等地通过品种选育 循环种养和农旅融合模式挖掘本土优势产业[19][21][25]
特色农产品成为撬动振兴“金种子” 农文旅融合描绘村民生活“幸福景”
央视网· 2025-08-02 18:01
江西省泰和县白莲产业 - 泰和县白莲种植面积超1万亩,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1][5] -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带动加工产业发展,生产通心白莲等产品[3] - 全产业链带动3000多户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达4000多元[5] 新疆吉木萨尔高山花海 - 2000余亩高山花海进入最佳观赏期,种植鲁冰花、牡丹等30多种花卉[7] - 花海位于海拔1500米山区,依托充足光照和凉爽气温,观赏期延续至8月中旬[7] 西藏白朗县高原农业与生态旅游 - 年楚河畔万亩青稞田与油菜花形成黄绿相间的高原田园景观[10] - 当地结合粮食安全与生态旅游,展示高原农耕文明[10] 四川雅江县松茸产业 - 松茸开山季推动"农—文—旅"融合,融入藏族歌舞、美食等元素[14] - 发展民宿、农家乐及特色旅游线路,去年综合产值超千万元,吸引游客数万人次[14] 江苏连云港湿地生态 - 连云区海滨湿地首次大规模观测到东方白鹳,反映湿地生态改善[16][17] - 东方白鹳为湿地生态"晴雨表",其种群数量稳步提升[16]
行进中国|乡村振兴看“湘”村
人民网· 2025-08-02 12:27
农业产业化发展 - 圣峰果业基地引入"果园+旅游"模式,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综合营收突破2000万元,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和"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4] - 莲花镇发展林果花木种植业,培育特色品牌,三个千亩种植基地全年总产值超3000万元,带动就业超200人,近三年累计产量达8000公斤[5] - 茶亭镇油菜花海2025年吸引68万人次游客,带动农旅综合收入超4000万元,通过"花海+艺术+农创"模式成为长株潭都市圈"微度假"首选地[6] 乡村旅游创新模式 - 圣峰果业打造观光步道、亲子研学基地、特色民宿"风吟谷",形成综合旅游体验[4] - 茶亭镇推出"花田音乐会""汉服巡游"等活动,将红薯粉加工升级为非遗体验工坊,年产值近千万元[6] - 蓝塘寺村乡村CEO杨海亮策划中秋灯塔游园会,2天活动吸引游客6万人次,为村民增收约40万元,获得1000万次播放流量[17]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 浏阳葛家镇蔬菜大棚采用智能灌溉系统,技术员轻点屏幕即可完成5个片区的灌溉任务[1] - 00后创业者李世武采用"三层膜保温技术"使早春蔬菜提前一个月上市,引入智能灌溉系统使102亩基地仅需5名工人管理[15] 农产品品牌建设 - 莲花镇培育莲花甜桃、莲旺葡萄等特色品牌[5] - 李世武打造"小李蔬菜"品牌,与超市、电商平台、连锁餐厅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向长沙供应超100万公斤蔬菜[16] - 杨海亮提出打造"望城星乡村、灯塔蓝塘寺"品牌计划,对闲置农房进行改造,规划康养生活社区[17] 乡村治理创新 - 长沙县构建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多元解纷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11] - 夏铎铺镇建立分级议事制度,通过"屋场恳谈会""民情碰头会""民情分析会"解决村民问题[10]
瓜果飘香“丰”景美 特色产业促振兴 希望的田野绘就生动夏日丰收画卷
央视网· 2025-07-09 16:29
新疆石河子市油菜花种植 - 石河子市首次在G3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沿线大规模种植油菜,形成千亩花海景观[1] - 新疆油菜花因纬度和气候影响在夏季盛开,花期持续30至35天,与其他省市形成"错时绽放"[4] - 油菜花种植不仅带动旅游业发展,每亩地还有近千元收益[4] 贵州德江县花椒产业 - 德江县因地制宜种植耐旱固土的花椒树治理石漠化,近十年已完成48万亩石漠化治理[7][11] - 花椒树根系发达,在石漠化区域可保持水土,2014年起作为治理突破口[9] - 七月上旬稳坪镇万亩花椒成熟,为当地提供可持续生态价值转化路径[7][9][11]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 - 无锡阳山水蜜桃2014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果肉饱满多汁[12] - 当地通过搬迁污染企业、升级森林步道等措施修复生态环境[12] - 环境改善提升桃子品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12] 广东揭阳凤梨产业 - 惠来县高山凤梨种植面积超6万亩,依托产业园形成产业化[16][18] - 当地沙质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凤梨生长提供优良环境[18] - 产业辐射带动周边超1.5万户农户增收[18] 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 - 吐鲁番市63万余亩葡萄陆续成熟,预计产量超160万吨[19][23] - 当地气候条件使葡萄品质好、口感佳,拥有500多个品种[21] - 实施标准化种植推广、架式改造等提质增效工程[23] 江西乐安竹笋产业 - 乐安县素有"中国毛竹之乡"美誉,今年鲜笋产量超30万吨[25][27] - 晒笋干是当地百年习俗,通过加工可为农户均增收近2万元[25][27] - 竹笋经杀青、发酵等工序制成口感鲜嫩的笋干[25]
“江夏之心”旁添新绿,凤栖湖公园开放
长江日报· 2025-06-26 14:49
城市公园建设 - 红旗水库改造为凤栖湖公园 已建成开放 成为集生态休闲 运动观赏 智慧生活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1][5][14] - 公园设计包含15公里绿道 串联湖光山色 划分"一环 六区 十景点"结构 [5][14] - 配套智慧设施包括9个出入口 配备人脸识别取纸 空气净化系统的公共厕所 [8] 区域经济发展 - 公园作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配套项目 毗邻在建的"江夏之心"标志性建筑 主楼定位大健康研发企业入驻 [8] - 项目带动村民就业 如保安岗位实现月增收3000元 通勤时间缩短至5分钟 [5] 生态与农业规划 - 公园以水体生态修复为基础 上半年收获1000余斤油菜籽 现改种向日葵 [14] - 计划引入专业农业公司种植"低糖水稻" 契合健康消费需求 [14] 社会效益 - 环境显著改善 从养猪养鸡的污染区域转变为市民休憩胜地 [5][9] - 吸引市民游览 荷花盛开等自然景观提升区域吸引力 [13][18]
崇明千米紫藤长廊进入盛花期 30万条花穗织“天幕”
解放日报· 2025-04-21 09:42
紫藤长廊景观现状 - 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千米紫藤长廊 种植300余株紫 粉 白三色花卉 今年为第三年盛花期 [1] - 每平方米悬挂40条花穗 总花穗量突破30万条 形成瀑布状花串景观 [1] - 当前正值最佳观赏期 花期预计持续至5月初 "五一"假期可观赏零星尾花 [2] 植物生长与技术养护 - 紫藤幼苗于2020年春季从嘉定藤本藤苗圃基地引入 主干直径现已达9厘米 枝条交织成千米穹顶 [1] - 养护团队实施浇水 施肥 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管理措施 前两年仅零星开花 如今形成花海景观 [1] - 去年夏季遭遇53天35℃以上高温 冬季遭遇-8℃极寒 养护人员坚持冬修夏剪保障养分供给 [1] 旅游活动与游客反馈 - 紫藤花香气吸引蜂蝶及游客驻足打卡 游客反馈实景效果优于影像资料 [1][2] - 崇明花朝节持续至5月11日 园区同步展示三角梅 二月兰 油菜花 郁金香等花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