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级超纯氨
icon
搜索文档
侨源股份拟投建医用特气基地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10:53
投资合作协议 - 公司与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建设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1] - 项目计划总投资3.02亿元,分两期实施[1] - 一期项目投资1.52亿元,用地38亩,建设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4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和1000标准立方米/时氢气回收提纯装置[1] - 二期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电子级医用级二氧化碳生产线、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高端电子化学品和特气储存经营设施[1] 生产基地布局 - 公司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全液态空分气体生产线[1] - 原有都江堰、汶川两大生产基地基础上,新增眉山、金堂、德阳三大生产基地[1] - 德阳基地目前处于在建状态[1] - 福建地区拥有25000标准立方米/时和40000标准立方米/时空分气体生产线各一套[1]
侨源股份拟3亿投建生产基地扩产 产销两旺半年净利最高预增61.26%
长江商报· 2025-08-06 07:49
核心业务拓展 - 公司拟投资3.02亿元建设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1.52亿元新建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4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和1000Nm³/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二期投资1.5亿元规划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及高端电子化学品设施 [2] - 通过该项目切入半导体制造、新型显示等战略新兴领域,实现从医用气体向高附加值电子特种气体延伸 [3] - 一期项目将新增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产能,强化无菌气体供给能力,满足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需求 [2] 产能与区域布局 - 公司在西南地区拥有全液态空分气体生产线,都江堰、汶川、眉山、金堂四大生产基地合计产能约120余万吨,位居西南第一 [6] - 德阳基地在建,福建地区拥有25000Nm³/h和40000Nm³/h空分气体生产线,主要服务闽光钢铁等客户 [6] - 现有医用气体产能已覆盖西南地区多家医疗机构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亿—1.2亿元,同比增长34.38%—61.26%;扣非净利润9130万—1.11亿元,同比增长32.55%—61.58% [1][7]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14亿元,同比增长42.46%;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超八倍 [7] - 业绩增长主因气体业务规模扩大、产能释放及毛利率提升,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约870万元 [8] 战略收购动态 - 公司曾计划以不超过2亿元估值收购宏晨化工(年产12万吨液态二氧化碳+3万吨食品级干冰),但最终因未达成共识终止交易 [3][4] - 终止收购后,公司表示将继续深耕主业并寻求其他发展机会 [4] 行业地位与客户 - 公司为西南地区最大全液态空分气体供应商,客户包括三钢闽光、通威股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华西医院等 [6][7] - 产品覆盖高纯氧气、氮气、氩气等,服务冶金、化工、军工、医疗、新能源等多领域 [6]
和远气体(002971) - 002971和远气体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16:56
产业园进展 - 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2020年投资建设,规划产品截至一季度基本投产,高纯氢等部分产品已稳定产销,电子级氯化氢等正在试生产,预计上半年稳产并验厂销售 [2] - 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2022年投资建设,预计上半年三氯氢硅等主产线稳定生产,三季度满产,硅基功能性材料大部分产品三季度稳产,硅基及氟基电子特气二、三季度量产并验厂 [3] 定增项目 - 公司实控人定增项目受政策鼓励,体现实控人信心,正按计划正常推进 [3] 氟基电子特气投产时间 - 三氟化氮已量产,六氟化钨正在试生产,有望上半年量产,后续开展半导体验厂和认证,逐步规模化生产 [3] 验厂到销售周期 - 半导体认证严格,今年验证明年销售,面板和光伏验证时间相对短,硅碳负极验证更快 [3] 政府支持 - 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是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部分,公司2024年底在武汉光谷设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与兴福电子成立新公司,政府关心支持公司电子大宗及电子特气领域规划发展 [4]
同辉气体不断破解技术难题—— 产品矩阵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经济日报· 2025-05-03 06:1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3年一季度外贸订单同比增长20%,出口额达3000多万元 [1] - 2022年公司气体产品总产量超过60万吨,出口额超1亿元,覆盖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公司在全国布局8个生产基地,二氧化碳产能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前,氧化亚氮产能居全球前列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从工业级二氧化碳转型,成功研发纯度99.99%以上的电子级氧化亚氮等高端产品 [1] - 通过3年技术攻关,自主开发超纯氧化亚氮提纯装置,迭代升级原料气水洗、净化、提纯等技术 [1] - 产品矩阵涵盖食品级/电子级二氧化碳、氧化亚氮、锗烷、超纯氨等数十种特种气体 [2] - 年产电子级氧化亚氮超6万吨,应用于液晶面板、太阳能、光电等领域 [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每年研发经费投入超3000万元,设立研发中心和质量检验中心 [2]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 [2] - 对精馏、纯化、分离等核心工艺进行流程再造,显著提升产品纯度和质量稳定性 [2] 生产优化与国际化布局 - 2022年投资3000多万元更新设备,自动化包装线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5% [3] - 建成完整产业链(研发-生产-销售-运输-气瓶检测),并在多国设立海外仓 [3] - 通过国际展会拓展海外客户,加速国际化进程 [3] 未来战略方向 - 持续聚焦技术创新和高端新品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3] - 扩大高端市场份额,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