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银行
icon
搜索文档
服务社会创价值 浙商中拓ESG评级跃升至“AA”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1 21:30
ESG评级提升 - 华证ESG评级由BBB跃升至AA,Wind ESG评级由BBB上调至A,均为公司历年最高等级[1] - 评级提升彰显资本市场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社会责任履行的充分肯定[1] - 公司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实践,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 环境责任践行 - 公司布局新能源和再生资源领域,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行业领军企业[2] - 2024年碳酸锂贸易月均实物量超6,000吨,位于行业头部[2] - 首个BIPV项目年均发电量37万度,年减碳332吨[2] - 户用光伏业务覆盖20省500区县,服务农户超6万家[2] - 电池银行业务累计投放1.86万组电池,覆盖23个地市[2] - 再生资源业务营收142.56亿元,废钢交易量550万吨,相当于节约铁矿石882万吨,减碳882万吨[3] 社会责任履行 - 2024年大宗商品实物量1.1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钢材2600万吨,铁矿3200万吨,煤炭2600万吨[4] - 国际业务营收621亿元,覆盖83个国家和地区[4] - 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上市公司典型案例[5] 公司治理实践 - 连续五年获深交所信息披露最高评级"A"级[6] - 主体长期信用评级AA+[6] - 荣获"浙江省模范集体称号"和"'金质量'公司治理奖"[6] - 入选"AAA级信用企业"[6] 未来发展愿景 - 将持续深化ESG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7] - 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7]
估值暴击点:零碳文旅的新故事
凤凰网财经· 2025-06-08 22:30
文旅产业零碳转型 - 武夷山村民通过1572吨碳汇(相当于1600亩竹林固碳量)获得16万元收益,标志着生态资源货币化实践落地[1] - 2023年中国生态旅游规模达1490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5%,形成碳经济理想试验场[2] - 文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关联度最高、渗透性最强的综合性产业,成为撬动万亿级零碳生态的最佳支点[3] - 零碳科技赋能可盘活景区空间/生态存量资产,通过"产品+旅游"融合创新提升旅游竞争力,吸引高净值游客[3] - 黄山景区通过电动化/绿电化/智能化/商业化"四化"方案,成为零碳发展标杆模式[4] 宁德时代战略布局 - 公司定位从电池制造商升级为零碳科技公司,提出"全域零碳生态构建"战略愿景[7] - 在文旅领域形成交通电动化/绿电化运营/智能化碳管理/商业化流量溢价四大闭环优势[5] - 通过动力电池技术重构景区能源体系,光储充放微电网形成能源二级市场,智能平台打通碳交易通道[8] - 联合5家车企组建零碳自驾联盟,建立行业普适性标准重塑文旅价值链[10] - 2025年Q1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增30%),其中储能电池占比20%(24GWh销量,同比增26%)[16] 技术赋能体系 - 动力电池领域全球份额持续领先,突破电动船舶/飞机等新场景[11] - 风光储投建营与绿电交易能力赋能企业转型,电力电子技术构建新型零碳电力系统[11] - 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首创欧盟合规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方案TenerStack[11] - 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电网/负荷/储能协同)加速零碳场景能源升级[11] 产业扩展路径 - 交通生态领域推进"快充+换电+V2G"三线并进,目标建成全球最大换电网络(万座换电站)[14] - 联合钢铁/化工/酒业等构建零碳产业集群,山东40GWh锂电池基地打造全国首个高比例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14] - "电池银行"模式使购车成本下降40%,推动网约车领域换电渗透率达35%[15] - 通过可复制的零碳文旅样本,将实践扩展为赋能更广泛产业脱碳的核心力量[11][13]
3.5亿辆汽车背后的“后市场江湖”,在“最好的时代”遭遇“最难的考题”
华夏时报· 2025-05-14 08:09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4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5%,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2] - 2024-2029年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20%,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9万亿元 [2]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8.9%,2024年新注册量1125万辆占比超四成 [3] 市场结构与需求变化 - 传统燃油车后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6000亿元,平均车龄突破6年进入维修黄金期 [3] -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新兴领域(三电维修、电池回收等)年复合增长率超20% [3] - 汽车改装市场规模突破千亿,85%用户选择贴膜、音响升级等个性化配置 [6] 技术变革与行业痛点 - 新能源汽车保养频次降低,维修依赖OTA升级,主机厂技术封闭导致配件垄断 [4][5] - 新能源维修领域面临50%技术人才缺口,车载软件代码量超2亿行,传感器超30个 [8] - 二手车交易车况信息不透明,改装市场70%经营者处于灰色地带 [8] 政策与产业协同 - 九部委2023年发布《指导意见》,推动配件标准化、新能源维修体系建设和二手车流程简化 [3] - 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健康度评估体系,途虎养车首创"保养八步法"服务标准 [8] - 比亚迪与职业院校共建"双元制"培训基地,阿里云开发AR远程指导系统解决人才短缺 [8] 商业模式创新 - 蔚来推出电池租用服务(BaaS),平安产险开发UBI车险实现精准定价 [9] - 宁德时代打造"电池银行"探索梯次利用,数商云平台提升配件库存周转率40% [9] - 抖音本地生活服务通过POI系统实现"视频种草-门店转化",车企OTA云平台成新利润增长点 [9] 消费趋势与数字化 - 新生代消费者追求"车生活"全场景体验,短视频平台汽车内容日均播放量超10亿次 [5][6] - 80后、90后车主习惯用APP预约服务,数字化重构用户关系 [9] - 智能网联技术普及催生软件升级、数据服务等新盈利点 [7]
媒体观察:数智创新领航储能产业升级
储能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8.3吉瓦首次超越抽水蓄能占全球市场47.3%累计能量规模184.2吉瓦时 [5] - 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43.7吉瓦同比增长126.5%全球占比过半 [5]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4.3亿千瓦(343081万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风电/光伏装机分别增长17.2%/43.4% [9] 数智化技术突破 - 智能算法通过高通量计算加速材料研发生产段实时监测提升良率运维段动态优化策略使储能效率提升18%-25% [6][7] -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多物理场耦合预警毫秒级故障隔离系统可靠性显著提升 [6] - AI优化调度使甘肃光伏弃电(0.15元/千瓦时)与浙江晚高峰供电(0.8元/千瓦时)套利空间扩大5倍以上 [8] 商业模式创新 - 共享储能平台将分布式资源利用率从40%提升至85% [8] - 武汉蔚能"电池银行"融合车联网数据优化调度催生"储能算法工程师"新职业 [8] - 济南示范站V2G充电桩实现1560千瓦反向放电能力相当于400户家庭负荷 [16] 技术应用场景 - 分布式储能与虚拟电厂构成能源系统"细胞级改造"和"神经中枢"推动系统性革命 [8] - 济南示范站集成光伏/储能/V2G实现零碳运行单站调节能力达10兆瓦 [16][19] - 全液冷超充系统实现1000伏/600安输出10分钟充满100千瓦时电量 [19] 行业未来展望 -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预测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200吉瓦 [18] - 需政策协同与跨行业融合推动从硬件堆砌向智能进化转型 [8][16] - 云南200兆瓦/400兆瓦时锂电示范项目投运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 [11]